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5140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docx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一意象

(一)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蜀相》中诸葛亮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

3.胸怀宽广、豪放豁达的形象如李白《将进酒》

4.踌躇满志、自信潇洒的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5.金戈铁马、战沙场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

胡马渡阴山。

6.纵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归国田居》

7.孤傲高洁、独守节操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

一声山水绿。

8.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

9.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沉郁愤懑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

10.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

前笑不成。

11.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如白居易《卖炭翁》

12爱惜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3征人思妇形象

14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二)景物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

(2).长亭

(3).南浦

(4).酒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2.鸿雁3.莼羹鲈脍4.双鲤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

(2).芭蕉。

(3).流水。

(4).猿猴

(5).杜鹃鸟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

(或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或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或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2).梅花。

(或赞美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或表现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或表现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松柏。

(坚贞不屈,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

(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6).冰雪、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

(2).莲。

(3).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

(2).长城(3).楼兰。

(4).柳营。

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

(6).羌笛

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

(2).东篱(3).三径。

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二语言

(一)从词性看

名词构成画面的主体;动形彰显画面的精髓;虚词雕琢表意的效果;叠音词兼顾描摹、表意、音韵;拟声词形象生动鲜明;颜色词更显画面层次与对比。

(二)从风格看

1熟悉作家的常见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朗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恬淡优美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2常见风格

1.豪放(豪迈雄奇)2.含蓄委婉(婉约细腻)3.隽永(意味深长)4.雄奇飘逸:

5.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6.悲壮慷慨7.清新明丽(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

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8.朴素自然、质朴无华9.幽默讽刺10.形象生动。

(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11.精炼。

三、表达技巧

1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叠词、互文、双关、对比、用典

2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渲染、象征、铺陈、白描、

3表达方式

(1)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物、事)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2)描写——注意内容选择(景物与人物)\注意用笔浓淡(工笔与白描)\注意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注意观察角度(远与近、高与低、内与外)\注意色彩搭配(冷与暖、明与暗)\注意感觉(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注意辩证关系(动与静、虚与实、点与面、抑与扬)

4篇章结构

首句标目(紧扣照应题目)、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照应、铺垫、对比

四、意境

1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五、主旨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了解诗歌主旨:

咏史怀古诗:

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托物言志诗:

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边塞征战诗:

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表现征夫对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羁旅思乡诗:

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对故乡的浓郁思念。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送别留念诗:

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田园山水诗:

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闺怨闺愁诗:

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策略梳理

(一)分析作用

1炼字题

常式问: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变式问: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注意:

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答题步骤:

a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b把该字放入原句,展开联想描述景象c指出该字的作用(描摹了什么样的情形?

烘托了什么样的意境(使画面增添了什么新的特点(声—静动、色—层次感、态—动态美、神—神态情态、韵—韵味))?

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在结构上有无作用(与其他内容有无)?

))

2一词领全诗题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a该字对主旨的表现,情感的表达有无作用?

b该字在结构上有无作用(与其他内容有无)?

3分析句子

提问方式:

某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a这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致?

b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c表达了什么情感?

d与全诗其他内容有何关系?

例题:

2006年辽宁卷《东坡》

4分析意象

(二)分析语言特色

常式问: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a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b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c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三)分析技巧

常式问: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或: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

描写景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

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

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

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

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咏史抒怀),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

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答题步骤:

a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b结合诗句来阐释他的运用c指出其作用

(四)分析意境

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a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b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c分析的思想感情。

(五)分析内容

提问方式:

该诗是如何表现某词的?

思考角度:

1意象与该词的关系

2词语与该词的关系

3意境(氛围)与该词的关系

4技法与该词的关系

(六)分析主旨

确定诗歌体裁,把握主要意象,细腻品析语言

(七)分析不同观点

提问方式:

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答题步骤:

a明确自己认同的观点b根据观点针对的内容(字词、句子、技法等)结合前面的策略答题。

诗歌鉴赏题汇编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品读此诗前两句,说说山村有什么样的特点?

用哪些意象写出这些特点的?

(4分)

答: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4分)

答:

2.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冯延巳《谒金门》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开头,简要分析其妙处。

(3分)

(2)试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复空情。

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1)品读此诗首联,说说用了什么表达技法,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4分)

答:

(2)从尾联的关键词语入手,分析这首诗歌表现的主旨。

(4分)

答:

4.阅读下面一支小令,完成后面问题。

(8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忘机友:

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

(1)有人认为黄庚的《渔隐》诗,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支曲子的注脚。

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在写景方面煞费苦心,景物描写非常生动,请选择你认为用得巧妙的词,作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

感遇十二首(其七)(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在笔下,丹橘有何品质?

(2)请你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

(3)全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使用的意象特点。

(3分)

(2)两首诗在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5分)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怎样的人生遭遇?

答:

(3)诗人掩泪空相向的原因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答: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夜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梧桐影

吕岩

明月斜,西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

【注】之子:

此君,这位先生。

唐代诗人孟浩然,五代词人吕岩,二人所处时代不同,但写的都是等待朋友而不得的焦急期盼的情感。

(1)虽然写的都是等候的情感,但各自用不同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表达。

试抓住两首诗词的末句(或联)中的关键词来分析这个特点。

答:

(2)两首诗词都能够运用形象来表达情感,你认为哪一首的形象更美一些,为什么?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夜直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

【注】夜直,即为值夜班。

此时宋神宗已决定采纳王安石的意见,实行新法。

(1)第三句春色指什么?

诗人为何感到春色恼人眠不得?

(2)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村即事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有人说:

‘不系船’三字之意,在全诗中首尾相贯。

你同意么?

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说明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情调?

你对此有何感触?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3分)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乌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写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4分)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霸桥,在长安东。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曲江:

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3分)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填空题。

(8分)

中牟道中陈与义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1)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分)

(2)有人曾用奇趣评论这首诗,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

(6分)

16.阅读下面一道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简要说明。

(3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

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

请依据词意简要赏析。

(5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点绛唇》一题春草。

佥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所建,后荒芜。

王孙,借指的朋友。

萋萋,草盛貌。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作具体说明。

(3分)

答: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5分)

答:

18.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1)—

(2)题。

(7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指绿琴埃。

注:

苗发、司空曙,俱为友人。

绿琴,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故后世称琴为绿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是说,虽然只是微风,然而其声响还是让坐在窗前沉思的心惊不已。

B.颔联是说,风吹开了屋门同时弄得竹林中响动不已,使误以为有朋友来访。

C.颈联中,想象枝上露水被风吹摇而滴落的情景透出一种心无所适的意味。

D.因风入题,又借风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诗题中闻风二字正相切合。

(2)对风声中自己内的感受进行描摹渲染,创造了一种清远孤寂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对其中的感受和意境作具体说明。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示张寺丞王校勘

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

(1)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注]

(1)游梁赋客:

汉代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于梁园。

(1)这首诗的颔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2)颈联两句乃全诗的警句,情理兼胜,解释这两句并写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4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喧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1)诗歌颔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分)

(2)张上若《杜诗镜诠》中评价画线的两句诗说:

润字从薄字看出,喧字从迟字看出。

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

为什么?

(4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村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有人认为‘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答:

2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

(8分)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裴迪:

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

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准家?

(1)这两首诗均以月为题,共同描绘了月夜

的特点。

(2分)

(2)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

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

此最工于体物。

(《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

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

并指出王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