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235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

东北三省三校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

东北三省三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II卷理)

理综-化学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节约燃料成本

B.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C.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均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D.铁粉和生石灰均可作为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

2.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来制备无水AlCl3(已知:

无水AlCl3遇水能迅速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的试剂可能是二氧化锰

B.装置②、③中的试剂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点燃④处酒精灯之前需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D.球形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只有处理尾气

3.基于临床研究,抗疟疾药物磷酸氯喹被证实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具有疗效。

4,7-二氯喹啉是合成磷酸氯喹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分子式为C9H6NCl2D.可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通人过量H2S:

2Fe3++H2S=2Fe2++S↓+2H+

B.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Ca2++OH-+HCO3-=CaCO3↓+H2O

C.向NaClO溶液中通人少量SO2:

SO2+ClO-+H2O=SO42-+Cl-+2H+

D.向FeI2溶液中通人等物质的量的Cl2:

2Fe2++2I-+2Cl2=2Fe3++I2+4Cl-

5.Garnet型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锂电池最佳性能固态电解质。

LiLaZrTaO材料是目前能达到最高电导率的Garnet型电解质。

某Garnet型可充电锂电池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反应方程式为:

LixC6+Li1-xLaZrTaO

LiLaZrTaO+6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a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LiLaZrTaO固态电解质起到传导Li+的作用

C.充电时,b极反应为:

LiLaZrTaO-xe-=xLi++Li1-xLaZrTaO

D.充电时,每转移xmol电子,a极增重7g

6.短周期主族元素M、X、Y、Z、W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在周期表中M的原子半径最小,X的次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

,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M与W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2+H2O=HZ+HZO

B.X和Z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X

C.X、Y、Z均可与M形成18e-的分子

D.常温下W2XY3的水溶液加水稀释后,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7.某温度下,分别向20mL浓度均为xmol/L的NaCl和Na2CrO4溶液中滴加0.1mol/LAgNO3溶液,滴加过程中

与AgNO3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0.1B.曲线I代表NaCl溶液

C.Ksp(Ag2CrO4)约为4×10-12D.y=9

8.一种由明矾石[主要成分:

KAl3(SO4)2(OH)6]和地开石[主要成分:

Al4(Si4O10)(OH)8]提取K2SO4和Al的工艺流程:

已知:

K2S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9.3

11.1

14.8

18.2

21.4

24.1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熟化工艺是指浓硫酸在矿物颗粒表面均匀分布并向内扩散的过程,该过程中矿物颗粒_____(填“是”或“不是”)越细越好。

(2)完成并配平还原焙烧时明矾石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KAl3(SO4)2(OH)6+

S→

K2SO4+

Al2O3+

___________+

H2O

(3)从水浸后的滤液中得到K2SO4晶体的操作a是_____,写出K2SO4的一种用途_____.

(4)碱浸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流程中制Al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利用还原焙烧产生的SO2来生产硫酸。

若明矾石的质量为41.4t,主要成分含量为50%,SO2的利用率为96%,则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____t。

[KAl3(SO4)2(OH)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4]

9.某化学课外小组在制备Fe(OH)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一段时间后变为红褐色。

该小组同学对产生灰绿色沉淀的原因,进行了实验探究。

I.甲同学猜测灰绿色沉淀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设计并完成了实验1和实验2。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向2mL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两溶液中均先加几滴维生C溶液)

液面上方出现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变为灰绿色,长时间后变为红褐色

实验2

取实验1中少量灰绿色沉淀,洗净后加盐酸溶解,分成两份。

①中加入试剂a,②中加入试剂b

①中出现蓝色沉淀,②中溶液未变成红色

(1)实验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是利用了该物质的___性

(3)实验2中加入的试剂a为___溶液,试剂b为____溶液。

实验2的现象说明甲同学的猜测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Ⅱ.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猜测灰绿色可能是Fe(OH)2吸附Fe2+引起的,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实验5。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3

向10mL4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FeSO4溶液(两溶液中均先加几滴维生素C溶液)

液面上方产生白色沉淀(带有较多灰绿色)。

沉淀下沉后,部分灰绿色沉淀变为白色

实验4

向10mL8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FeSO4溶液(两溶液中均先加几滴维生素C溶液)

液面上方产生白色沉淀(无灰绿色)。

沉淀下沉后,仍为白色

实验5

取实验4中白色沉淀,洗净后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______________

(4)依据乙同学的猜测,实验4中沉淀无灰绿色的原因为_____。

(5)该小组同学依据实验5的实验现象,间接证明了乙同学猜测的正确性,则实验5的实验现象可能为____。

Ⅲ.该小组同学再次查阅资料得知当沉淀形成时,若得到的沉淀单一,则沉淀结构均匀,也紧密;若有杂质固体存在时,得到的沉淀便不够紧密,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会更大。

(6)当溶液中存在Fe3+或溶解较多O2时,白色沉淀更容易变成灰绿色的原因为______。

(7)该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制备Fe(OH)2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的适宜的条件和操作有________、____。

10.氮是地球上含量比较丰富的一种元素,氮的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I.已知298K时,发生反应:

N2O4(g)

2NO2(g)

(1)反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再次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颜色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已知v正=k正·p(N2O4),v逆=k逆·p2(NO2),Kp=___________(用k正、k逆表示)。

若初始压强为100kPa,k正=2.8×104s-1,当NO2的体积分数为40%时,v正=__________kPa·s-1。

[其中p(N2O4)和p(NO2)分别是N2O4和NO2的分压,分压=p总×气体体积分数,k正、k逆为速率常数]

Ⅱ.在催化剂作用下,H2可以还原NO消除污染,反应为:

2NO(g)+2H2(g)

N2(g)+2H2O(g)△H=akJ·mol-1

(3)若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则a=____。

(4)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2NO(g)+H2(g)

N2(g)+H2O2(g)△H1

②H2O2(g)+H2(g)

2H2O(g)△H2

已知:

i.总反应分多步进行时,较慢的一步决定总反应速率;

III.总反应的速率表达式v=kc2(NO)·c(H2)(k为速率常数,只和温度有关)。

由上述信息可知,正反应的活化能较低的是____(填“①”或“②”)。

(5)将2molNO和1molH2充入一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经相同时间测得N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低于900K时,N2的体积分数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原因是_____。

高于900K时,N2的体积分数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

11.在分析化学的电位法中,甘汞电极常做参比电极,它是由金属汞及其难溶盐Hg2Cl2和KCl溶液组成的电极。

Hg2Cl2(甘汞)毒性较小,而HgCl2(升汞)有剧毒。

(1)K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填充于_____个不同的能级。

(2)Hg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5d106s2,Hg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区。

(3)Hg2Cl2在400~500℃时升华,由此推测Hg2Cl2的晶体类型为____。

(4)KCl和NaCl相比,____的熔点更高,原因是________。

(5)把NH4Cl和HgCl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密封管中加热时,生成某种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

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该晶体的晶胞为长方体(晶胞参数a=b=419pm、c=794pm),每个NH4+可视为被8个Cl-围绕,距离为335pm,Cl-与Cl-尽可能远离。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晶体中Cl-的空间环境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用题中数据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③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12.最早的麻醉药是从南美洲生长的古柯植物提取的可卡因,目前人们已实验并合成了数百种局部麻醉剂,多为羧酸酯类。

F是一种局部麻醉剂,其合成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吸收峰,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

(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3)D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④和⑤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4)写出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

(5)C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NO2直接连在苯环上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_____种,写出其中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6)参照上述流程,设计以对硝基苯酚钠、乙醇和乙酰氯(CH3COCl)为原料合成解热镇痛药非那西丁(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已知: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实现煤的综合利用并减少环境污染,A选项错误;

B.用纳米技术高效催化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可分解为无毒的二氧化碳,既不会引起白色污染,也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B选项正确;

C.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成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C选项错误;

D.生石灰能用作食品干燥剂,但不能用作食品脱氧剂,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2.C

【解析】

【分析】

结合题干信息,由图可知,①装置为氯气的制备装置,装置②的目的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③的目的是干燥氯气,装置④为制备无水AlCl3的装置,装置⑤用来收集生成的氯化铝,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⑤中,并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

A.①装置为氯气的制备装置,浓盐酸与MnO2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Cl2,缺少加热仪器,A选项错误;

B.装置②的目的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装置③的目的是干燥氯气,用浓硫酸,B选项错误;

C.因为Al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故点燃④处酒精灯之前需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选项正确;

D.球形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⑤中,并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分析,把握实验原理,明确装置的作用关系为解答题目的关键。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4,7-二氯喹啉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选项正确;

B.根据苯环、碳碳双键中所有原子共平面分析可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选项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9H5NCl2,C选项错误;

D.该分子中苯环能够发生取代、加成反应,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FeCl3溶液中通人过量H2S,生成氯化亚铁、硫单质和盐酸,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A选项正确;

B.过量少量问题,应以少量为标准,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中有2个OH-参与反应,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2OH-+2HCO3-=CaCO3↓+CO32-+2H2O,B选项错误;

C.NaClO溶液中通人少量SO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3ClO-+H2O=SO42-+Cl-+2HClO,C选项错误;

D.由于I-的还原性大于Fe2+的还原性,则氯气先与I-反应,将I-氧化完后,再氧化Fe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等量的Cl2刚好氧化I-,Fe2+不被氧化,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2I-+Cl2=I2+2Cl-,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5.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由电池工作原理图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放电时,Li+向b极移动,则b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xLi++Li1-xLaZrTaO+xe-=LiLaZrTaO,a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放电时,a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选项正确;

B.由电池工作原理图可知,LiLaZrTaO固态电解质起到传导Li+的作用,B选项正确;

C.电池充电时,b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LiLaZrTaO-xe-=xLi++Li1-xLaZrTaO,C选项正确;

D.充电时,a极为阴极,发生的反应为6C+xe-+xLi+=LixC6:

每转移xmol电子,增重7xg,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6.B

【解析】

【分析】

M、X、Y、Z、W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M的原子半径最小,M为H元素,X的次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

,X为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为O元素,M(H)与W同主族,则W为Na元素,Z为F元素,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

A.Z的单质为F2,F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F2+2H2O=4HF+O2,A选项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

C

CH4

C.C、O可以与H形成18e-的分子分别为C2H6、H2O2,但F元素不可以,C选项错误;

D.常温下Na2CO3的水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OH-的浓度减小,由于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则H+的浓度增大,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像可知,未滴加AgNO3溶液时

均为1,则NaCl和Na2CrO4溶液均为0.1mol·L-1,即x=0.1,A选项正确;

B.1molCl-和CrO42-分别消耗1mol和2molAg+,由图像可知,滴加AgNO3溶液过程中,曲线I突跃时加入的AgNO3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曲线I代表NaCl溶液,B选项正确;

C.b点时,

=4,则c(CrO42-)=10-4mol·L-1,c(Ag+)=2×10-4mol·L-1,Ksp(Ag2CrO4)=c(CrO42-)·c2(Ag+)=4×10-12,C选项正确;

D.a点时,Cl-恰好完全沉淀,

=5,则c(Cl-)=10-5mol·L-1,c(Ag+)=10-5mol·L-1,Ksp(AgCl)=c(Cl-)·c(Ag+)=10-10,c点加入40mLAgNO3溶液,溶液中

,则-lgc(Cl-)=9-lg3≈8.52,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8.不是4KAl3(SO4)2(OH)6+3S===2K2SO4+6Al2O3+9SO2↑+12H2O蒸发结晶作钾肥、制备钾盐、药物、玻璃、明矾等Al2O3+2OH-===2AlO2-+H2OSiO2+2OH-===SiO32-+H2O2Al2O3(熔融)

4Al+3O2↑10.8

【解析】

【分析】

由工艺流程可知,地开石、明矾石经硫酸熟化后加入硫单质进行还原焙烧,明矾石发生反应4KAl3(SO4)2(OH)6+3S=2K2SO4+6Al2O3+9SO2↑+12H2O,地开石发生反应Al4(Si4O10)(OH)8=4SiO2+2Al2O3+4H2O,焙砂的主要成分为K2SO4、SiO2和Al2O3,再通过水浸后得到水浸出液K2SO4溶液和水浸出渣SiO2、Al2O3,结合K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可知,K2SO4溶液经蒸发结晶得到K2SO4晶体,水浸出渣Al2O3与SiO2分别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NaAlO2和Na2SiO3,再经一些列操作得到Al单质,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

(1)矿物颗粒细,可以提高扩散速率,但颗粒细度达到一定值后,再往后对速率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硫酸熟化过程中矿物颗粒不是越细越好,故答案为:

不是;

(2)根据上述分析,明矾石与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硫作还原剂,KAl3(SO4)2(OH)6作氧化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进行配平可得,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KAl3(SO4)2(OH)6+3S=2K2SO4+6Al2O3+9SO2↑+12H2O,故答案为:

4KAl3(SO4)2(OH)6+3S=2K2SO4+6Al2O3+9SO2↑+12H2O;

(3)K2SO4的溶解度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变化不大,因此K2SO4溶液可采用蒸发结晶得到K2SO4晶体。

K2SO4可用作钾肥,制加盐、药物、玻璃、明矾等,故答案为:

蒸发结晶;作钾肥、制备钾盐、药物、玻璃、明矾等;

(4)碱浸过程中,主要是Al2O3与SiO2分别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NaAlO2和Na2SiO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SiO2+2OH-===SiO32-+H2O;故答案为:

Al2O3+2OH-===2AlO2-+H2O;SiO2+2OH-===SiO32-+H2O;

(5)流程中制备Al可采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l2O3(熔融)

4Al+3O2↑,故答案为:

2Al2O3(熔融)

4Al+3O2↑;

(6)根据明矾石与硫反应方程式和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

,故答案为:

10.8。

9.4Fe(OH)2+2H2O+O2===4Fe(OH)3还原K3[Fe(CN)6](或铁氰化钾)KSCN(或硫氰化钾)不正确NaOH溶液浓度高,反应后溶液中Fe2+浓度较小,不易被吸附在Fe(OH)2表面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中间过程无灰绿色出现沉淀中混有Fe(OH)3,不够紧密,与溶液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吸附Fe2+向高浓度NaOH溶液中滴加FeSO4溶液除去溶液中Fe3+和O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1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是因为Fe(OH)2被氧化生成Fe(OH)3,反应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故答案为:

4Fe(OH)2+2H2O+O2===4Fe(OH)3;

(2)实验1中加入维生素C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利用了其还原性,故答案为:

还原;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①中加入试剂出现蓝色沉淀,是在检验Fe2+,试剂a为K3[Fe(CN)6],②中溶液是否变红是在检验Fe3+,试剂b为KSCN,由于②中溶液没有变红,则不存在Fe3+,即灰绿色沉淀中没有Fe(OH)3,甲同学的猜测错误,故答案为:

K3[Fe(CN)6](或铁氰化钾);KSCN(或硫氰化钾);不正确;

(4)根据已知,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灰绿色可能是Fe(OH)2吸附Fe2+引起的,而实验4中NaOH溶液浓度高,反应后溶液中Fe2+浓度较小,不易被吸附在Fe(OH)2表面,导致沉淀没有灰绿色,故答案为:

NaOH溶液浓度高,反应后溶液中Fe2+浓度较小,不易被吸附在Fe(OH)2表面;

(5)当实验5中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中间过程无灰绿色出现时,可说明白色沉淀上没有或很少附着有Fe2+,故答案为:

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中间过程无灰绿色出现;

(6)溶液中存在Fe3+或溶解较多O2时,O2能将Fe2+氧化成Fe3+,形成Fe(OH)3沉淀,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沉淀中混有Fe(OH)3,不够紧密,与溶液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吸附Fe2+,从而白色沉淀更容易变成灰绿色,故答案为:

沉淀中混有Fe(OH)3,不够紧密,与溶液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吸附Fe2+;

(7)根据上述实验可知道,当NaOH浓度高或者溶液中不存在Fe3+和O2时,制备Fe(OH)2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其操作可以是向高浓度NaOH溶液中滴加FeSO4溶液或除去溶液中Fe3+和O2,故答案为:

向高浓度NaOH溶液中滴加FeSO4溶液;除去溶液中Fe3+和O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同时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解答。

10.变深

2.1×106-664②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催化剂的活性下降、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副反应增多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反应

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大而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虽然平衡会逆向移动,但是,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再次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仍比原平衡深,故答案为:

变深;

(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即k正·p(N2O4)=k逆·p2(NO2),将其变式可得

,设起始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1mol,列三段式有:

v正=k正·p(N2O4)=2.8×104s-1×75kPa=2.1×106kPa·s-1,故答案为:

;2.1×106;

(3)由生成7g(0.25mol)N2放出166kJ的热量,可知,生成1molN2放出166×4=664kJ的热量,则a=-664,故答案为:

-664;

(4)由总反应的速率表达式v=kc2(NO)·c(H2)可知,NO只出现在第①步反应,故第①步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则①为慢反应,其正反应的活化能较高,则反应②的活化能较低,故答案为:

②;

(5)由(3)可知,反应2NO(g)+2H2(g)

N2(g)+2H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图像可知,N2的最大体积分数对应的温度为900K,当低于900K时,N2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此温度范围内N2的体积分数不是对应温度下平衡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