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5370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docx

世界文化遗产剖析

第一章世界文化遗产概论

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

第一节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导火事件:

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可能会淹没尼罗河谷里的珍贵古迹,比如阿布辛贝神殿。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人类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面临着威胁:

自然灾害、战争破坏、工业化、城市化等等→自然和文化景观的破坏→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认识: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第二节世界文化遗产概念与分类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17次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历史性的文件《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是世界遗产最主要的国际法依据,要成为世界遗产项目,必须按照《公约》规定的条件和标准,经过一系列的申报、认证、审查和批准过程,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4年6月28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举行。

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分别在各缔约国举行。

二、世界文化遗产(CulturalProperty,简写为C)的分类: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形式、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

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4.文化景观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又提出了文化景观的概念,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具体分为三类,即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和关联性文化景观。

第三节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性

1.不可再生性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和自然互相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和发展、完善自身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个民族、地区历史文脉的传承,承载的物质和历史文化信息,是今人无法跨越和复制的,一旦被破坏将永不复存在。

2.不可替代性

文化遗产是特定时空、特地地域和特定环境的产物,具有一定时空的特定性,哪怕是相同时空内的其他同类的文化遗产也不例外,因为文化遗产反映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代表的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一旦被破坏,世界就少了一份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少了一份人类进化演变的历程,后人将历史的探究就会因此而止步不前。

3.稀缺性

文化遗产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物质、精神和意识的产物,是人类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的真实见证。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推移,很多人类改造自然、完善自我的杰作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所以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文化遗产的现存量是很少的,这种稀缺性,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更是亟不可待。

4.整体性

文化遗产由“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共同构成,但是在现实保护的过程中人们会忽略对无形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同时完整性还体现在在遗产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只有坚持二者的统一才能够更好的彰显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5.发展性

所谓文化遗产的发展性,就是要不断充分挖掘、展示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被后人合理开发利用。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

文化遗产本身的发展,

要保持良好的风貌和环境,使其从退化的趋势走向得以持久的长时间保存,充分的挖掘探究,充分展示文化遗产的本征价值。

二是:

遗产地周边居民的发展,

通过文化遗产得到身份的认同,树立良好的保护理念,并且从遗产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中直接获得社会经济利益。

三是:

遗产地区域的发展,

通过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旅游产品,获取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使文化遗产地得以充分的综合协调发展。

第三节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功能

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指其“本征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文化遗产是联系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2.确立民族的身份。

3.保存社会记忆的工具。

功能(功利性价值):

1.传承遗产文化功能

反映历史、证实历史、纠补历史和传承历史四大价值功能(功利性价值):

2.旅游经济功能

直接的:

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开发进行旅游,获得经济收益;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饮食等

间接的: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境界修养功能(功利性价值):

3.宣传教育功能

民族文化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审美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

第一节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公约

一、世界遗产公约

1972年11月16日,第17届UNESCO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被称为国际三大公约之一,《公约》主要包含了六部分内容。

保护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三大国际公约: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六项内容: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基本定义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

公约缔约国在确立、保护和保存世界遗产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功能

世界遗产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世界遗产的国际援助

世界遗产的宣传和教育

《世界遗产公约》包括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等5种语言的文本,还有操作指南等补充文件。

二、世界遗产委员会

为了保证《世界遗产公约》的实施,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公约》的规定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

这是一个各国政府间的国际合作机构,由缔约国大会选举2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世界遗产委员会内由7名成员构成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

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日,把它们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

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成立了一个常设的执行秘书处,由31个成员组成,称为世界遗产中心,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的总部,负责《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

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中心由三个国际组织担任顾问团工作,它们是国际遗迹和遗址委员会(ICOMOS)、保护和恢复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ICCROM)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第二节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

UNESCO制订的《世界遗产公约》的补充文件《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规则》,作为世界遗产评定的具体依据,规定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

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6项):

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如金字塔、长城标准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如法国凡尔赛宫(欧洲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布局和规格影响欧洲两三个世纪)。

标准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如:

伊朗的波斯波力斯宫,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

标准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例如梵蒂冈宫,影响6—7世纪,所有东西都是精华。

标准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如印第安人保留区、红河哈尼梯田

标准⑥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文学艺术作品等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他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此条款不能单独成立。

例如以色列隋炀帝下扬州、福尔摩斯作者住过的地方、日本广岛和平纪念馆

第三节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程序

假如浙江某古镇符合申报标准,要经过哪些程序?

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

⑴申报世界遗产的国家签字承认《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⑵缔约国拟定《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递交世界遗产中心备案。

⑶每年2月1日前挑选《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中已完全成熟的项目,提交正式的申报文本。

⑷有关国际专家考察评估。

⑸世界遗产委员会于第二年7月进行审议,确认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面临的问题

1.申报名额有限制,申报形势越来越严峻。

截止2013年6月,中国已有45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9处)居世界第二位,第三位为西班牙(44处),其中文化遗产31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1987年(5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敦煌莫高窟、明清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1994年(4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6年(1项)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7年(3项)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面临的问题

正在申报中的2014年:

大运河、丝绸之路(跨国申报,占用他国指标)形势严峻:

自2005年以后,世界遗产实行限额制,每年每个国家只能上报g两个项目,每年全世界只能上报45个项目,每年有三分之一将要被砍掉。

且中国已经连续几年申报成功,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申遗更加困难。

2.评估考核的标准越来越严格

专业人士表示,甚至一张图纸,一个单词的准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最后的结果

大运河申遗案例分析

大运河申遗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大运河沿线8个城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将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目。

案例分析:

大运河申遗

大运河起点:

温榆河与通惠河交汇处(北京)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大运河申遗历程回顾:

2005年——2014年

2005——2008年,前期准备阶段

2009-2010年,申遗全面启动阶段

2011-2012年,大运河申遗的保护、整治阶段

2013-2014年,申遗最后申报阶段

2005年:

著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以《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为题,联名致信18个运河城市的市长,呼吁加快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

2006年:

3月,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呼吁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5月,全国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考察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的情况,对运河全线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

6月,京杭大运河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北京通州举办了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

里程碑事件:

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原先榜上无名的京杭大运河列在首位。

2007年:

4月,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做好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通知》。

6月,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协调会议在北京举行。

里程碑事件:

9月,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大运河东关古渡正式揭牌,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发文,确定扬州市作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标志着大运河申遗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008年:

3月,国家文物局在扬州召开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暨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研讨会”。

同时将“京杭大运河申遗”改称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涉及城市扩大到33个。

6月,全国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分三路追踪考察浙江、江苏和山东的大运河沿线。

9月,大运河遗产第一阶段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在江苏扬州召开。

里程碑事件:

11月,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专家组成立。

为指导大运河申遗工作科学推进,探索和开创符合大运河遗产特点的申遗路径,并为申遗文本编制、保护规划编制提供全面的学术支撑。

2009年——2010年,全面启动阶段

2009年:

4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工作制度》、《大运河保护和申遗2009—2010年工作计划》等文件,大运河申遗正式进入启动和准备阶段。

8月,大运河遗产点遴选工作全面启动。

9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确立2009年至2014年是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关键时期,并分为3个阶段。

10月,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无锡峰会在无锡举行。

2010年:

1月,“2010年中国运河年”活动启动

4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级会商小组第二次会议在文化部召开。

5月,大运河全线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开始启动。

7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会议在运河名城扬州召开。

9月,2010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专家论坛举行。

11月,由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的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遴选专家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集体评审产生了列入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的推荐项目。

2011年:

3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第三次会议召开。

会议通报了各部门、各省市大运河保护、申遗工作的进展情况和2011年工作计划,原则通过了《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管理总体规划》和《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希望进一

步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条例》及其立法重要性的研究与沟通。

4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

首批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对外公布,包括了8个省35个城市的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

以此次扬州会议为标志,

开始于2009年的大运河申遗的启动与准备阶段基本结束,正式进入“提速”的第

二阶段,并为第三阶段的最终申报打下扎实基础。

9月,第五届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上,各国、各方专家再聚扬州,共话大运河发展大计。

他们围绕大运河遗产的核心价值、各自所在城市申遗的成功秘诀,以及如何让这条历史河流焕发全新时代功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2012年:

3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第四次会议在文化部召开.

4月16日-6月1日,全国政协调研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

6月18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大运河首批申遗点段专家评审会,研究论证大运河申遗文本的核心内容,评审推荐大运河首批申遗点段。

8月14日,文化部签发第54号文化部令《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给予公布,并定于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大运河遗产保护进入有法可依新阶段。

9月26日,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世界运河大会隆重举行,来自23个国家、14条著名运河沿岸城市以及内河航道国际组织的代表和专家齐聚扬州。

10月16日,大运河申遗宣传片正式投入拍摄。

2013年:

1月,大运河联合申遗文本已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今年下半年,世界遗产中心专家将对遗产点进行现场评估考察明年,6、7月间,世界遗产大会将对大运河申遗项目进行表决。

课堂讨论:

从大运河申遗过程大家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大运河申遗过程启示

第一,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重新认识,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

第二,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制定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

第三,重视启动文化遗产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第四,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

第五,贯彻科学发展观,关注文化遗产的整体风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编制

遗产的辨认

1.省份或地区

2.遗产名称

3.遗产的类型

4.精确到秒的地理坐标

5.遗产申报保护范围的文字说明

6.申报项目的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的文字说明

7.申报遗产的(公顷)和提议的缓冲区(公顷)面积申报遗产的面积:

________公顷缓冲区________公顷共________公顷.

8.地图和平面图,显示申报项目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或者现有的其他保护区划范围及遗产区和缓冲区。

描述

1.遗产描述。

本部分首先描述申报时遗产的情况,应谈及该项遗产的各项显著特色。

2.历史沿革。

描述该项遗产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形式和状态,经历了什么样的重大变化,包括近期的保护情况。

列入理由

1.提议遗产列入所依据的标准(和根据这些标准的列入理由)

2.《突出的普遍价值声明》

3.对比分析(包括类似遗产的保护情况)

4.完整性和/或真实性

保护情况和影响遗产的因素

1.保护现状

2.影响遗产的因素

(1)影响遗产的开发压力

(2)环境压力

(3)自然灾害和防灾情况

(4)旅游压力

(5)遗产及缓冲区内的居民数量以下区域内的估计人口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所有权保护称号

3.直属管理机构的名称和联系信息

4.保护措施执行手段

5.申报遗产所在市或地区的现有规划

6.遗产管理规划或其他管理制度

7.资金来源和水平

8.专业知识来源和保护与管理技术的培训

9.旅游设施和统计资料

10.遗产展示和宣传相关的政策和方案

11.人员配置水平(专业、技术、维修)

监测

1.衡量保护状况的主要指标

(1)自然遗产内物种种类或主要物种种群的数目;

(2)历史城镇或历史街区内需要大规模修缮的建筑比例;

(3)完成主要保护方案估计需要的年头;

(4)某个建筑或建筑要素的稳定性或活动程度;

(5)对遗产侵蚀的消长速度。

2.监测遗产的行政安排

文件参考文献

第三章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第一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原则

大原则

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第二

一、原真性原则

原:

不仅要保护“最早的状态”,而且要保护“所有时期的正当贡献”真:

“不能改变布局和装饰”。

“要保护古迹周围的环境”;“作为古迹组成部分的雕塑、绘画或装饰都是不可移动的”。

讨论:

困惑的“原真性”

雷峰塔究竟该不该重建?

二、完整性原则

要保持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的统一,更好的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

1.文化遗产范围上的完整性

建筑、城镇、工程或者考古遗址等要尽可能的保护其组织成分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这是有形的。

2.文化遗产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这是无形的。

对遗产的保护而言,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是更为基础的东西,而完整性是对真实性的强化。

其核心则是强调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任何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以保持其原貌。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理念;既要考虑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一:

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第二:

充分认识遗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稀缺性、脆弱性及其特殊的历史价值,明确人类对遗产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

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在遗产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上,理智、客观的循序渐进的逐步开发,不能一蹴而就,从而保障遗产资源利用的永续性

第四:

在遗产旅游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转变旅游者、旅游开发者的理念和行为规范,倡导文化生态游,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保持遗产资源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持遗产固有的文化和生态特色。

2.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

(1)遗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致使遗产资源供给严重失衡

(2)有限的世界级遗产资源面临旅游者数量倍增的压力。

(3)文化品位不高、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受到冲击,旅游文化教育功能亟待提高

(4)国民素质不高,淡薄的环境意识和不文明旅游行为冲刺着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3.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化旅游开发利益

(2)强化“遗产文化价值”,淡化“旅游经济价值”

(3)强化“遗产旅游的供给质量”,淡化“遗产旅游数量”

(4)优化“遗产旅游的经营理念”

①遗产景区的门票得以控制。

②使“吃、住、行”等辅助性消费合理化。

③使“游、购、娱”等主要消费内容得以丰富和扩展。

第二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相关理论问题探讨

一、文化遗产的属性

1.物品属性判断标准

”排他性“与”竞争性’

排他性:

消费某种物品需要支付费用。

非排他性:

指任何人都不必付费而能消费产品。

而要将他人排除在外,要么不可能,要么是代价太高。

竞争性:

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会减少别人可得的消费量,

而且额外的消费者需要增加额外的供给。

非竞争性:

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别人可得的消费量,而且额外的消费者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供给。

判定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的标准首先看是否存在竞争性,其次看是否存在排他性。

2.物品的分类

根据物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具备程度可将物品分为以下四类:

(1)同时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

(2)具有竞争性和非排它性公共资源

(3)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

(4)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

课堂讨论:

请问文化遗产属于哪种类型?

3.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公共资源的属性界定

认定原因:

世界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经济资源,它有以下特征:

第一,非排他性体现在它们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应该为全体人民享有,不能仅为少数付得起费用(或具有较高付费能力)的人享有。

第二,竞争性体现在它们是保护性资源,此特性源于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景观的独特性和无可替代性、不可逆性、不可恢复性和非人工再造性;其真实性、完整性不可改变,如果消费过量会对其造成破坏。

第三,由于文化遗产具有竞争性,但无法增加供给,因此文化遗产的公共性不仅体现在当代人中间,而且应体现在代际之间以及遗产的可持续性享用上。

4.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属性的特殊性

大部分文化遗产由于财政支持不足而成为类似准公共产品

门票在旅游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无法取消,客观上造成了排他性。

所以转变门票经营方式,恢复遗产本来的非排他性,实现真正的全民共享,是摆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面前的重要任务。

5.世界文化遗产的资产经营特性及多重使命

对于兼具经营功能并负有经营责任的遗产单位,其性质应是“非营利性机构”:

第一,它的经营不是“利润导向”,而是“文化价值导向”

第二,它的“文化价值导向”下的经营,应顾及遗产享用的公益性原则,并力求获得可以容许的经济收益;

第三,它的收益不用于分红,而是用于对遗产保护事业的投入

第四,它有权获得政府补贴与社会赞助,有权享受免税或减税。

非营利性机构的界定是遗产单位经营制度建设的基本逻辑,是遗产管理制度改革以及相关的政策主张的依据

对于兼具经营功能并负有经营责任的遗产单位,其多重使命按重要性排列:

保护第一;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