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543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 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C.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移出导管

D.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6.结合图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色化追求的途径是(  )

A.甲B.乙C.丙D.丁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下列发生装置(  )

B.

D.

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

①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③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个催化剂

④一种物质可以催化多个化学反应

⑤有的催化剂既能加快,也有些催化剂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⑥所有化学变化都需要催化剂

A.2B.3C.4D.5

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B.能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不是催化剂

C.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所有的性质不变

D.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酒精灯;

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连接仪器,⑦熄灭酒精灯;

⑧装药品。

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⑥⑧③②④⑦⑤C.⑥①⑧③②④⑤⑦D.⑦③①⑧②④⑥⑤

11.某同学在做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D.很难反应,几乎收集不到氧气

12.图是一个同学在课外设计的“趣味实验”。

他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加在瓶中,你认为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变小,红墨水左移B.气球变大,红墨水右移

C.气球变小,红墨水右移D.气球变大,红墨水左移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比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上更方便

C.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氧气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D.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14.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加热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的混合物

15.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水面,就立即收集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7.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a  ,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  。

(3)若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则所用的固体药品名称是  ;

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  时开始收集。

(4)E、F、G为木炭、硫粉和细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

E中用坩埚钳夹取发红的木炭由瓶口向下  (填“缓慢”或“快速″)插入集气瓶;

F中潮湿的滤纸和水的作用是  ;

G中如果没有水的后果是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8.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请据图回答:

(1)工业制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3)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原因是  。

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并注明反应类型

高锰酸钾制氧气:

  ;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装置连接:

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应选用  装置.(填序号)

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也能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取  .(填序号)

问题分析:

(1)实验过程发现C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四.填空题(共1小题)

20.实验室收集氧气,如果欲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常用  ,这是因为氧气  ;

若欲得到干燥的氧气,则可用  法,这是因为氧气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

【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决定的,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集气法。

【解答】解: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故选:

A。

【分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还可用排水法收集.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氧气又不溶于水,故排水法、排气法都可。

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在倒置的集气瓶口,试验停止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排气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并盖上玻璃片。

【分析】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它只能加快反应速率,反应的生成物氧气和水、生成物的质量如氧气的质量等不会改变。

A.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忘记加催化剂,能产生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较慢,为加快分解速率常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没有加催化剂放出氧气的速率慢,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在不加催化剂可以分解放出氧气,只是反应速率较慢,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较慢,为加快分解速率常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没有加催化剂放出氧气的速率慢,故选项说法正确。

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B.根据制备气体的步骤来分析;

C.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不能燃烧来分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错误;

B.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故正确;

C.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试管,故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被加热到红热状态,并不能燃烧,故错误。

B。

【分析】根据反应的条件以及生成物无污染进行分析。

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需要消耗能源;

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备氧气所需条件很苛刻,一般难以达到;

而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就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无需加热、生成物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比较环保和节约能源。

【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进行分析判断.

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图中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项正确。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图中装置试管口没有塞子,不能用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故选项错误。

C、图中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不能用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故选项错误。

D、图中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不能用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故选项错误。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①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是对其他物质的分解不一定能起到催化作用,故错误;

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错误;

③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个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等均可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正确;

④一种物质可以催化多个化学反应,如二氧化锰可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正确;

⑤有的催化剂既能加快,也有些催化剂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正确;

⑥许多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就能进行,如酸碱中和反应无需催化剂就能快速发生,故错误;

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有些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有些催化剂可以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氧化铁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均能起到催化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

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

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⑥①⑧③②④⑤⑦。

C。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又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生成了氧气,因此增加了氧气的量,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使反应的速率加快,观察选项,选择B。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造成装置内的压强改变来分析。

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加在瓶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观察到充气气球变小,红墨水向左移动。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A、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比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上更方便,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是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需放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在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

A.单独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的温度较高,反应的速率慢,故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很快产生氧气,需要的温度较低,故错误;

C.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氯酸钾能在较低温度下分解产生氧气,反应速率较快,故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很快产生氧气,需要的温度较低,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又可以起到催化作用,反应速率较快,故错误。

【分析】氧气的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或试管内)来检验,如果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而氧气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氧气的检验方法:

【分析】A、根据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然后升温沸点低的先汽化逸出进行解答;

B、根据收集氧气的时机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解答;

D、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进行解答。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为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水面,不能就立即收集,这样会使得收集的气体不纯,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故B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故C正确;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D错误。

a 铁架台 ,b 水槽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C (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3)若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则所用的固体药品名称是 二氧化锰 ;

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时开始收集。

E中用坩埚钳夹取发红的木炭由瓶口向下 缓慢 (填“缓慢”或“快速″)插入集气瓶;

F中潮湿的滤纸和水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

G中如果没有水的后果是 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文字表达式;

(3)根据装置B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

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根据二氧化硫有毒、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a是铁架台;

b是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

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干燥的气体应该选用装置C收集;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装置B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则所用的固体药品名称是二氧化锰;

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才开始收集;

E中用坩埚钳夹取发红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集气瓶;

二氧化硫有毒,F中潮湿的滤纸和水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G中如果没有水的后果是:

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故答案为:

(1)铁架台;

水槽;

(2)AC;

(3)二氧化锰;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4)缓慢;

(1)工业制氧气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低 (填“高”或“低”)。

(3)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原因是 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

(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2)根据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在除去空气中的灰尘、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液化空气,控制条件,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蒸发液态空气首先的到的是氮气,再把氮气和氧气分离。

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混合物。

(1)工业制氧气是根据空气中各组成沸点的不同加以分离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

物理;

(2)从步骤②可知,氮气先从液态空中分离出去,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低;

(3)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混合物;

混合物;

(4)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属于同一种物质;

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