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657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1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时间

2014.12.19

备课单元

9、总复习

主备人

1

参备人

课时划分

1、20以内的数2课时左右

2、20以内的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2课时左右

3、认识图形、钟表1课时左右

4、用数学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5、综合练习及讲评4课时左右

单元教

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以巩固本学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有趣的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复习重点:

(1)20以内的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

(2)2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

(3)认识立体图形并能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4)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图画、图文应用题等)。

复习难点:

(1)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熟练地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

(3)会辨认所学的立体图形;

(4)根据情境图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在复习中采用先分类复习,后综合运用;讲练结合,讲评结合的方法。

2、回顾,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先借助书上的目录进行全册知识回忆,再借助课题进行单元知识回忆,帮助学生有条理的整理学习内容。

3、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即引导学生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再把不同知识点区分开来,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采用“借助直观图画来呈现知识”、“借助实物、教具来演示知识的形成”和“口述计算过程”等方法。

其余教师补充

 

“14583”和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讲、练、测)教学设计

1主备教师:

1二次备课教师:

课题

复习20以内的数

课型

复习课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2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法

学法

1、回顾,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2、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3、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小棒、圆片

教学内容处理

二次备课

年月日

一、学生预习作业:

课本104页至105页1题。

二、激趣导入:

(3~5分钟)

师: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进行数学总复习。

请同学们回顾这册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

请同学们简要的看一下教学目录,再看看104页成长小档案中的内容,想一想各单元主要讲了那些内容?

那几个单元的内容是类似的?

那几个单元是学习数方面的知识?

关于数你知道了那些知识?

三、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5分钟)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合作进行整理本册所学习的内容。

小组之间交流分类整理出所学的内容。

抽生汇报出:

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认识图形、钟表,用数学解决问题。

师:

我们今天就来复习2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四、教师方法点拨,总结提炼:

(10~15分钟)

1、复习读数、数数、写数、数的意义、数的顺序等知识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出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

十九(学生写作19等)。

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可用圆片、小棒计算器)。

问:

19这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基数、序数)?

再让学生说它的组成。

(3)学生数数:

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20;再从20数到1。

再两个两个地数、三个三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

(4)想一想: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第二位是什么位?

(5)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6)问:

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指导学生完成105页1题,仔细观察下表。

完成表后问题:

1、请学生排序,整理后填入第十列。

再让学生从11开始倒着数,将第二行填满。

然后给出第三行的4、6、8、10,让学生将本行其余所缺的数补齐。

最后让学生初步感受规律,将其余各数填满。

2、让学生经历建造表格的过程,为认识表的排列规律积累经验。

3、完成表后问题,抽生交流,集体订正。

感受从人口到出口有不同的“走法”。

4、活动后进行回顾,发展对数的认识。

五、练习设计:

(15分钟)

1、数一数,每一种物品有几个?

(12分)

()个苹果()个杯子()个球

2、

(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2)从右往左数,是第()个。

从左往右数,排第().

的右面有()个图形

3、画一画,你能行!

(可以画你喜欢的任何简单的图形)

¤¤¤¤¤¤¤

1、比¤多画1个。

2、比¤少画2个。

3、和¤画同样多。

六、当堂检测(5分钟)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题和2题。

2、把右边的6串葡萄圈起来,把从左边数第7串涂上颜色。

 

板书设计

复习20以内的数

1、数数;2、读、写数;3、基数与序数;4、数的组成;5、数位意义

 

教后

反思

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教学心得:

改进意见、方法:

“14583”和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讲、练、测)教学设计

1主备教师:

1二次备课教师:

课题

20以内的数的练习

课型

练习课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20以内各数的组成。

2、能综合运用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法

学法

学生逐题独立完成,师巡示差生做题情况,再有针对性的讲评指导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内容处理

二次备课

年月日

师:

这节课来练习2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看那些同学掌握得好。

一、数数练习:

 

(1)全班同学一起报数,看看全班有多少人.

 

(2)要求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数.数出20以内的双数、单数。

(3)同学随便说个数,数出后面五个数来.

(4)让学生看着图圈数

二、按规律填数。

8、9、()、()、12、()

10、()、14、16、()、()

()、()、18、17、()、15

()、13、15、()、()

三、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读写下面各数.

写作:

()()()()

读作:

()()()()

五、填空.

(1)1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20里有(   )个十或(   )个一

(3)(   )个一和(   )个十组成12.

(4)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5)、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6)、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7)、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8)、比18大1的数是()。

(9)、16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六、判断。

1、数位表从左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

2、写10到20各数时,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

()

3、19—7=12,减数是19,被减数是7,差是12。

()

 

五、实践操作。

1、

把左边的10个圈起来,右边第二个涂色。

(2分)

一共有()正方形。

(1分)

 

六、进行练习情况总结。

 

 

教后

反思

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教学心得:

改进意见、方法:

“14583”和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讲、练、测)教学设计

1主备教师:

1二次备课教师:

课题

复习20以内的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

课型

复习课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20以内加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以及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3、激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

教法

学法

1、回顾,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2、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3、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教具学具

课件、自制转盘和口算练习卡片

教学内容处理

二次备课

年月日

一、学生预习作业:

预习书106页第2题

二、激趣导入:

(3~5分钟)

1、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20以内的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看谁复习得最好。

2、引导学生回忆出:

(1)20以内数的加法,主要是利用10以内数的组成完成。

师生齐背口诀: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牵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2)引导学生总结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①凑十法:

拆大数凑小数,拆小数凑大数。

②数数。

接着前一个加数往后数数。

③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引导学生回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11+2 = 13         

加数 + 加数=和        

13  -  2 = 11

被减数- 减数 =差

三、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5分钟)

习题讲解忆旧知:

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学生摆学具:

左边有5个圆,右边摆3个圆,问一共摆了多少个圆?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问:

加法各部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2、学生摆学具:

先摆8个圆,拿走3个圆,问还剩多少个圆?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问:

减法各部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四、教师方法点拨,总结提炼:

(10~15分钟)

  1、出示课本第106页第2题的表格。

 

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

2、引导学生发现其排列规律

竖着看

(1)从左到右,各行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

(4)各行中计算出的得数,下面的一题比上面的一题大1。

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排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每一横排算式的得数都相同。

斜着看

(1)每一斜行的第一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每一斜行中左斜行的算式的两个加数与每列算式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

3、你从表格中发现哪些是10的算式,涂上红色,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与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整理20以内的减法算式。

5、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

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变换了,但他们的和不变

五、练习设计:

(15分钟)

1、算一算。

(1)10以内的口算。

2+53+46+37-29-58-15+46-57+2

问: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这些题目的?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口算?

同学们算下面的题

8+5=   8+7=15-5-10=12+3=

9+5=   9+7=2+9+3=4+6-8=

8+6=   3+8=17-7+2=3+6+4=

2、板演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1)问:

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2)说说20以内进位加法,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4)说说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你是怎么样想的?

3、在10、3、6、2、16五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写出四道算式。

()+()=()()+()=()

()—()=()()—()=()

  六、当堂检测(5分钟)

1、18-10=  5+14=   15-5=   9+8=  

19-10=7+5= 4+9=  8+5=  6+7= 

2、4+( )=13  8+7=(   )  ( )-3=6  

3、7+( )=10 7+4+4=7+6+1= 8+3+2=

9+6+3=5+8+3=3+9-2=6+8-4=

 

板书设计

复习20以内的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

1、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2、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3、①、凑十法:

拆大数凑小数,拆小数凑大数。

②、数数。

接着前一个加数往后数数。

③、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完成教材107页练习二十五4、5、6、9题。

教后

反思

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教学心得:

改进意见、方法:

“14583”和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讲、练、测)教学设计

1主备教师:

1二次备课教师:

课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练习

课型

练习课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准确的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法

学法

学生逐题独立完成,师巡示差生做题情况,再有针对性的讲评指导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处理

二次备课

年月日

一、口算:

(1)3+4=3+7=7-4=19-2=7+6=18-4=9+6=9+3=

16-10=10-9=16+3=4+8=

4+5=6-4=8+7=9-8=8-0=15+0=9+4=7+4=

(2)3+1+6=8-4+3=10-5+2=9-1+2=10-5+1=12-2-8=14+4-10=7+6-8=3+9-6=15-5+3=

(3)在○里填上“<”、“>”或“=”。

2○144+5○4+510-9○6+58+3○10-8

12-8○9+319○15-59-1○2+7

5+3-4○7-2+1

二、在10、3、6、2、16五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写出四道算式。

(4分)

()+()=()()+()=()

()—()=()()—()=()

三、看图列式计算,不要忘记单位名称呀!

 

16本

□○□=□()

2、

 

□○□=□()

 

□○□=□()

3、

 

□○□=□()

4、

□○□=□()

四、在○里填“+”或“-”。

5○7=1219○7=124○9=1314○4=10

8○6=148○8=020○5=1516○0=16

五、应用题。

1、树上有16只鸟,第一次飞走2只,第二次飞走3只,还剩多少只?

2、小花得了6朵花,小明、小虎和小华同样多,他们三人一共得了多少朵?

3、一辆公交车上原来有15人,到站后下去5人,又上来4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教后

反思

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教学心得:

改进意见、方法:

“14583”和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讲、练、测)教学设计

1主备教师:

1二次备课教师:

课题

复习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课型

复习课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难点

辨认所学的几何图形

教法

学法

1、回顾,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2、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3、练习与综合运用

教具学具

课件、钟表模型、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处理

二次备课

年月日

一、学生预习作业:

预习105页(6)题,106页3题

二、认识图形

1、出示第106页第3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再让学生说说这些立体图形各自的特点。

(2)问: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

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09页第12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有几个?

(2)并填写在书上。

3.完成书上第109页第13、14题,集体订正。

三.认识钟表:

1、拨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几时过一点或者快几时了,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几时过一点分针在12-1之间,快几时了分针在11-12之间)。

2、认钟

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

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

告诉学生:

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问:

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

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

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老师拨时,学生用电子表形式表示出来。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五、练习设计:

(15分钟)

填空.

  

(1)

 

 

把同类图形的编号写入括号内:

以上图形中()号是球体.()号是长方体。

  ()号是正方体.()号是圆柱体。

数一数,填一填

()个

()个

()个

()个

3、连线

六、当堂检测(5分钟)

用两种方法表示下面钟面的时刻,并说一说2小时以后是几时,前面1小时是几时

 

 看一看,数一数。

 

(1)、

少多少个?

(2分)

(2)、

多多少个?

(2分)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1、立体图形有: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认整时的方法:

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教后

反思

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教学心得:

改进意见、方法:

“14583”和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讲、练、测)教学设计

1主备教师:

1二次备课教师:

课题

复习用数学

课型

复习课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图的资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法

学法

回顾,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练习与综合运用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内容处理

二次备课

年月日

一、复习:

1、口算

10-75-46-27-38-018-1017-718-52+134+106+98+50+015+45-55+7

2、填未知数:

(1)6+()=1114-()=10

讨论:

,括号里该填几?

怎么想?

指名回答。

(2)练习:

9+()=138+()=1512-()=2

5-()=47-()=1()+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08页的第10题。

(第十题中所含的信息比较丰富,有小猴子,鹅……)

(1)指导学生看懂题目要求,了解题与题之间的关系,学生观察,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同桌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独自列式。

引导学生想一想图文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小结:

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信息,找出相关的信息提出问题,再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列式解决问题。

2、做书上第108页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

1、做书上第109页第11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完成课本书上的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练习设计:

(15分钟)

1、看图列式

==

2、

 

(1)提问:

(2)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六、当堂检测(5分钟

 

求:

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只)=(只)

 

板书设计

复习用数学

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信息,找出相关的信息提出问题,再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列式解决问题。

 

教后

反思

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教学心得:

改进意见、方法:

 

“14583”和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讲、练、测)教学设计

1主备教师:

1二次备课教师:

课题

用数学练习

课型

练习课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中差学生的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