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665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教案3.docx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教案3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教案3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教案3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直到学生看P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

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

电磁铁的磁力(板书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上节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说一说:

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

指导填写P2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

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看书P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电磁铁的磁力

(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

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

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上节,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

并研究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

这节我们继续这项研究。

把我们自己的假设也像上节那样证明一下,好吗?

2板书题

(二)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

填写P表格。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4各小组验证假设。

教师巡视,强调根据P6“2准备小组的汇报发言”边实验边准备如何发言。

(三)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

我们要改变的条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

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

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总结这2节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样的关系?

(四)制作强力电磁铁

1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大家动手试一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过程与方法:

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

2教师准备:

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小电动机被安装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转动。

你知道它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吗?

2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

板书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1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

2学生活动。

3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

4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都有什么用?

(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小电机里的转子部分是一块电磁铁吗?

怎么验证?

如果老师没有大头针和指南针给你们,只给你们一块磁铁,你们可以验证它是电磁铁吗?

为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按照教材P9制做实验装置。

并实验。

4讨论:

小电动机内部的零和结构,对于它的转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6电能和能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铁丝

2教师准备:

电扇、电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看“电”的能力很强啊!

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

(板书:

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的能量吗?

(板书:

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

(2)风车利用了风能

(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

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的?

举例说明。

4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

(三)电能的转化

1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

谁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

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

2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

并填写在表格里。

3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

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6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

7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7电能从哪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教师准备:

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吗?

(板书题:

电能从哪里?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

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发电

1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

演示发电。

2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

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

可以怎么做?

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6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7成功没有?

让小电机发出电的原因是什么?

(介绍机械能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的

1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

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

2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

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发电的?

3介绍三峡发电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8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

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节约能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能的资料

2教师准备:

煤的化石、能储量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你们知道这些能被用在什么地方?

它们是什么样子?

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

(煤)它自哪里?

怎么形成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

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

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

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寻找新能

1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这些能会被用完吗?

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

4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

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

为整个班级准备:

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

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意图:

学生能说出名字的让学生说,如说不出名字,让学生观察动植物样子,告诉名称。

引发学生调查兴趣)

2、:

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

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

让我们一起去调查

二、设计调查方案

1、师:

如何去调查呢(意图:

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

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

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

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

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

、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

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

F、要爱护动植物

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

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

(意图:

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

四、外延伸:

对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回家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

●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

两张大白纸、记号笔。

为每个学生准备:

一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

现在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

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1、各小组整理上节调查的动植物,(注意:

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

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

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

(意图:

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4、思考:

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

为什么?

(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

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师:

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

思考:

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

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

(预设:

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

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

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

、分析与讨论:

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

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

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

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性活动:

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

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它们生活在哪?

目前数量怎样?

(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五、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意图:

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

教学用幻灯片:

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

生长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在公园,花卉市场等)

二、自主探究:

1、下面这些植物,你们认识吗?

说说它们长在哪?

有什么特点?

幻灯片放映书中11种植物

2、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以上这些植物分一分类

(意图:

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类别,在这一类别中再确定新的标准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2、总结:

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

3、观察开花植物:

说说它们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预设:

开花植物身体分为:

根、茎、叶、花、果、种子)

4、看书P76页,说说不开花植物有哪些

(预设:

不开花植物有蕨类、藻类、苔藓类、菌类)

三、拓展活动

比一比哪一组认识的植物多,样式奇特。

教师可以以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

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比一比,看哪一组写的多?

(意在渗透植物的多样性教育)

四、外延伸:

找一找校园里常见植物中哪些是常绿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开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开花植物?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

●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为全班同学准备:

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

为每组学生准备:

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动物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动物,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

生活在哪?

(充分让学生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

二、自主探究:

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吗,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动物分一分类,讨论分类标准,并说说分类方法(预设:

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2、比较动物的骨骼

观察比较鸟、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摸一摸人的骨骼有这样的特征吗?

总结: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1、说说鸟,兔子,金鱼,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此标准把动物分成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

四、拓展性活动:

播放动物世界短片,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相貌各异的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教学难点】

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

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

为每组准备:

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

为每个学生准备:

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猜老师描述的这是班级中哪位同学?

为什么会毫不费力猜测到?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我们的不同

1)小组内选择2个人,观察它们的眼睛、鼻子、嘴、眉毛,看看互相之间相貌有什么不同?

2)通过观察我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会发现就某一个相貌特征而言,人与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比如某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

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1)与同学合作,对照下图,观察我们的眼皮,前额发际,耳,下颌等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把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中,先小组内互相观察,统计,再汇总成全班表格

性状人数性状

双眼皮单眼皮

有耳垂无耳垂

前额V发尖前额平发际

下颌中央有沟下颌中央没沟

舌头能向内卷曲舌头不向内卷曲

2)讨论:

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

把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相貌特征组合起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

3)每个人的以上表中性状等征是不一样的,如果组合起会有多少种情况呢?

组合成多少种人?

4)如果考虑更多的相貌特征,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

我们班级里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

全世界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吗?

三、拓展性活动:

猜一猜描述的是班级的哪一位同学的特征?

(根据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颌特点进行猜测)

四、外延伸:

回家观察父母及亲人的外貌特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6原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教学准备】

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知道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如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掌退化的叶子,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是什么使得它们与众不同呢?

二、自主探究:

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1)观察浮萍,小草,玉米的根,是怎样的?

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

(浮萍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与生活的环境有关)

2)观察仙人掌,松树,香蕉树的叶,它们是怎样的?

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

(观察的结果:

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形成的认识:

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特殊形态结构?

说说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

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1)观察生活在水里和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比较它们的身体特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分别写出金鱼和鸽子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

这些特征对它们有什么意义呢?

动物名称生活环境身体特征我猜想的功能

金鱼

鸽子

2)设计实验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四、拓展性活动:

观察图中的生物器官有什么特点?

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这些生物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漂移,传播种子。

五、外延伸:

新标第一网

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的外形特征,想一想与什么样的环境有关联?

人为什么分为黄人种、黑人种、白人种,它们与什么环境条有关?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谁选择了它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