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967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

西城区2014年二模试卷  (有答案)

本大题共7小题,共15分。

(一)本题共5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

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

然则,何以解忧?

曹操说:

“惟有杜康。

”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

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

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

范仲淹说:

“甲”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

酒果真能解忧吗?

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都归心部。

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

“乙”,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

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情朗诵。

忧从中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

气焰较多回肠捭阖,效力大些。

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叠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旺气足,不得嗫嚼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

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要看情绪是否

(饱满/满足),气力是否

(充沛/充分)。

一个人独诵,最为忘我。

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

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回肠捭(bǎi)阖B.起伏叠宕

C.嗫(niè)嚼吞吐D.慷慨激昂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饱满充沛B.满足充沛

C.饱满充分D.满足充分

3.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乙: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甲: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甲: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

举杯消愁愁更愁

D.甲: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乙:

举杯消愁愁更愁

4.下列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曹操:

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建安”是年号,曹诗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B.李白: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

C.范仲淹:

被送人,以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为后世人所熟知。

D.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5.下列四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

A.人到中年B.何以解忧C.情贯古今D.独吟高诵

(二)本题共2小题,共4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6-7题。

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

旧历年底,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在下就为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

每天读好书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罢了。

6.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2分)

A.鼎鼎大名B.恭请C.在下D.抛砖引玉

7.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2分)

A.天地称一统B.囊括八方地C.图书富百域D.此地有良伴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赵鼎,解州闻喜人。

生四岁而孤,母樊授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

鼎言:

“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命鼎鞫德。

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

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

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

鼎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

“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

”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

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

“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

”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

翌日,问上曰:

“某人献钱耶?

”上曰:

“朕求之也。

”鼎奏:

“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

”遂出其人与郡。

始,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

桧遂稍掌权柄。

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

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

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

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属潮守放编置人移吉阳军,鼎谢表曰:

“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桧见之曰:

“此老倔强犹昔。

”鼎遣人语其子汾曰:

“桧必欲杀我。

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

”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

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

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胜非去位会:

恰逢

B.浚初求去去:

前往

C.怅余生之无几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天下闻而悲之而:

表顺承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他的母亲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

B.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C.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改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D.桧见之曰:

“此老倔强犹昔。

秦桧见了赵鼎后说:

“这个老头还像以前那样倔强。

10.下列的理解和,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赵鼎幼年丧父,却能勤奋学习,为南宋王朝尽心出力,最终成长为南宋一代名相。

B.赵鼎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进封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设了资善堂。

C.赵鼎和张浚一度得到高宗的信任,他们都曾经认为秦桧是可以与之共谋大事之人。

D.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为使家人免遭牵连,毅然绝食而死。

11.请根据选文第67段内容,分析赵鼎的品格特点。

(4分)

12.史书评价赵鼎是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你认为赵鼎最突出的治国才能使什么?

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作简要阐释,并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贤相之才”的认识。

(200字左右)(12分)

第二部分(共11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5分)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故先王畏民。

(取材于《管子.小称》)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共8分)

荀子在《劝学》一文中以“锲而不舍,朽木不折;,”之句劝诫求学者须坚持不懈,方有所成。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处境相似,因而有同病相怜之感。

菊花是中国古典式词中常见的意象,像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亦写到这个意象:

“,,如今有谁堪摘?

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之句表达了自己一生壮志难酬的感慨。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其后问题。

(共10分)

王昭君

【唐】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

王昭君

【清】刘献庭

六奇已出陈平计

,五饵曾闻贾谊言

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蕃。

有记载说,汉高祖时,陈平曾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

汉文帝时,贾谊曾建议用包括美人在内的五种诱饵来迷惑、控制匈奴单于。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白诗委婉地写出了身在胡地的昭君急切盼望回归汉朝的心情。

B.白诗写汉皇一直想念着昭君并遣专使昭君容颜是否依旧。

C.刘诗前两句表明陈平、贾谊都曾向汉朝统治者献过和亲之策。

D.刘诗讽刺汉朝从汉初到昭君时期只会用和亲的策略求得苟安。

E.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并揭露了统治者的无情。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

“古人咏史,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

”意思是说,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才是好诗歌。

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出己意”的。

(6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北京的古塔

东汉时期洛阳白马寺建造了中国最早的佛塔,而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佛塔,是隋朝幽州节制窦抗督建的悯忠寺的多宝木塔,不幸的是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木塔被火焚毁。

北京的佛塔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是随着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塔的形式和结构也随之在不断变化。

中国自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建塔用的材料多为木材,塔的结构也多是木质结构。

根据史料记载,北京最早的塔也为木塔,如法源寺就曾有一座隋朝的用来存放佛舍利的五层木塔。

木质结构的塔虽然具有抗震力强和便于登临远眺的特点,但防火功能差,一旦遭受火焚,便无法补救。

用砖石作为建筑材料来建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大进步。

由于砖石具有防火性好、不怕虫蛀等特点,从唐代以来使用砖石等建筑材料建筑的塔就越来越多了。

北京唐代石塔的类型为密檐式和亭阁式两种。

密檐式石塔由塔基、佛龛式塔檐和宝瓶式塔刹所组成。

北京唐代密檐式石塔的塔基非常简单,只有两层相叠的四方形石板组成,并且很矮小,很不显眼。

檐与檐之间的塔身距离很短,各层檐下都不开门窗,有的只开一个小孔。

塔身为佛龛式,在龛门的两侧各雕刻一尊护法金刚力士像,在塔身外侧石壁上,镌刻着碑文题记,这是唐代石刻的一大特点。

亭阁式的塔基和塔身比分与密檐式相同,塔顶部分为歇山庑殿式,顶上分为四条垂脊,并雕刻瓦垄、勾头、滴水等构件。

塔檐下雕刻仿椽头、角梁等。

辽金两代类型比较丰富,不但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塔,还有精幢式的石塔。

在建筑材料上广泛使用砖、石、木等材料混合建造。

唐代砖石结构的塔几乎都是四方形,到了辽代由四方形发展到了六角形、八角形。

元代从尼泊尔引进一种覆钵式塔,还建造了造型独特的塔门。

随着藏传佛教的流行,覆钵式塔开始成为元代的主流。

覆钵式塔的塔身和塔基座上雕刻的装饰较少,主要有狮子、大象等。

北京地区的藏传佛塔主要用砖材建造,也有一部分用琉璃材料,外表十分美观。

大多数塔表面都涂饰白灰,成为白塔。

明清两代在建塔的形式上,在砖石砌成的楼阁式的基础上,在塔身外面贴以琉璃砖,建造成新颖别致的楼阁式琉璃塔。

八大处是灵光寺的佛牙舍利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建造的唯一一座佛塔。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北京修建的最早的佛塔是窦抗督建的悯忠寺的多宝木塔。

B.唐代密檐式佛塔的塔身的龛门两侧各雕一尊金刚力士像。

C.辽金石塔的类型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四种。

D.元代佛塔建筑形式的主流是有藏传佛教风格的覆钵式。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北京佛塔形制的变化是随着统治者的爱好而改变的。

B.中国唐以前的佛塔多为抗震功能好便于登临的木塔。

C.从唐代开始中国佛塔由木制发展为使用砖石等材料。

D.明清两代所建的佛塔多为新颖别致的楼阁式琉璃塔。

18.根据上文中对不同时期佛塔特点的介绍,下面才聊斋的佛塔英爱属于哪个时代?

请简要说出你的依据。

(6分)

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各层塔檐的角梁皆为木制。

天宁寺塔建于一个方形砖砌的大平台上,平台上为八角形须弥座;下层基座各面以短柱隔成六个壶门形龛,龛与龛之间雕缠枝莲,转角是浮雕金刚力士像;上层基座较小,每面也以短柱隔为五座壶门形龛,龛内浮雕座佛,龛与龛之间及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

塔顶的塔刹为砖制两层八角仰莲座上承宝珠。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风铃

于德北

老三的日子挺紧。

他在街上租邢大妈的房子住,八九平米,一铺炕,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老三的媳妇是农村人,和老三说话时总是一副商量的口气,仿佛她一个人当不了家似的。

老三在车站蹬三轮。

他年轻,身体好,又没有脾气,渐渐有了些固定的主顾。

有从外地来这里市场批发衣服的,往返几次,和他熟了,定下固定的日子,到了这天,老三会准时在出站口处,待人来了,笑一笑接过对方手中的东西,一声不响地把人家送到市场入口处。

“您去吧,我在这儿候着。

”主顾进里边上货,老三就蹲在车子旁抽烟,两角多钱的“姿丽”。

带嘴的“蝴蝶泉”是少有的奢侈。

偶尔买一包放在口袋里搭配着抽好几天。

老三抽剩的烟蒂放在烟缸里。

等抽下一支时再接上。

同行们都说,老三怕是要娶二房吧,不然,怎么这么节省呢?

老三笑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老三送客,连人带货一直送上扶梯,看着客人的背影消失了,才转回来,心里好像还惦记着人家一路上的平安。

雇老三的老板们,也都信得过他,时间长了,和老三成了朋友,会谈一些买卖上的酸甜苦辣。

有时,为了候车,也约老三在车站斜对过的小茶馆喝茶,每每这时,老三就有兴趣和客人下上一盘象棋,客人自称善走炮或善走马,老三就一心提防着那炮或马,结果漏洞百出,几乎是屡战屡败。

但老三在生活上是不长败的。

他高中毕业,没考上学,也没找到正式工作,在社会上干这干那,一点点摸索着自己生活的道路。

他的媳妇,是他的同学,在他们班寄读了大半年,直到高考前才回原籍。

在一起读书时,两个人没有说过什么话,后来,她进城来打工,老三才知道,大学对于她也只是个梦。

不知为什么,老三就突然想和她结婚了。

看着自己父母残破简陋的家他沉默不响地带着他的新媳妇走了,只向他父母要了那辆在家闲置了多年的三轮车。

他和媳妇开玩笑说: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什么都会有的。

”说完之后,他自己都觉得这一点也不幽默,在床上梦呓似地喃喃:

“累了,快睡吧。

老三养了几盆菊花。

秋高气爽,窗台上的菊花开了,白的、黄的、粉的,有小饭碗那么大。

他也就极有兴致地休息一个下午,和媳妇一起上街买几个螃蟹,用清水煮了,就着酒兴看菊花,心里甜丝丝的。

老三在车站蹬三轮,蹬的是良心活,他不像有的同行,绕大圈,叫大钱。

大家都蜂拥着拉主顾,他却靠在一边。

如果主顾被吵嚷声挤出了人群,他就会迎上前去,不紧不慢地说:

“要不,就坐我的吧。

同行们都说:

“老三这小子太精!

没有活计了,老三坐在三轮车上抽烟,他想,对于生活,自己绝不会过高的奢求,但也绝不想被同行的人流远远地丢下,自己是匆忙而又散淡的岁月一个尾随者,要实际起来,认真起来。

他觉得,手边所有的困难他都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应付了,①他真轻松。

老三挣的钱,要分出一百二百给父母,要分出五十付房租,要分出一百二百应付当月的生活,余下有限的一部分,要积存他们的美丽构想——他们要有一个孩子,而孩子出生后,他(她)的一切要和别人的孩子一模一样;他们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要在自己的青春还没有完全被损蚀掉之前,努力画个美满的前景。

天黑了,老三随着下班的人流回家。

他蹬着自己的三轮车。

在街上咣当咣当地走着,他的身体在车子的摆动下轻轻地摇曳。

每一个飘摆都非常美丽。

有时,遇上一个找不到亲戚的农家老汉,或者一个要去投宿的残疾青年,他都会免费地捎上人家一段。

西落的阳光或者东升的月光,温柔地泻落在他的身上心上,也泻落在那些受了他帮助的人祝福上。

老三觉得,②他真轻松……

到家了,他的媳妇说:

“累了吧,快喝点酒吧。

老三觉得,③他真轻松!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塑造了老三这个干活踏实卖力,待人诚恳实在,对生活有着美好憧憬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

B.老三开玩笑说“面包会有的”且“觉得这一点也不幽默”,与下文写其实际、认真地生活相呼应。

C.文中通过写老三养菊、赏菊表现了主人公倍受生活打击却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清高的生活态度。

D.同行说老三“太精”,从侧面暗示老三在现实生活逼迫下变得油滑,暗含作者对这个人物的讽刺。

E.老三和他的媳妇都没能上大学,但生活是一所更大的学校,需要他们有着更大的勇气和更高的智慧。

20.“他真轻松”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结合作品阐释它们各自的含意。

(6分)

21.“风铃”本是随风而动并且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的装饰品。

本文以“风铃”为题,文中却不见“风铃”二字,请谈谈这个标题的含义与妙处。

(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在后面三道小题中任选一道,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10分)

“五四”青年节,学校为全体高三学生举行成人仪式。

仪式内容包括:

升国旗,教师寄语,家长代表宣读致教师的一封信,学生代表宣读十八岁宣言,学生走过“成人门”等。

在上述仪式内容中任选一个环节,描述当时的场景。

要求:

注意描写对象和特定氛围,语言精炼,200字左右。

成人之际,请你和家长说说心里话。

要求:

情感真挚,语言精炼,200字左右。

有人认为现在的成人仪式过于程式化,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请你写一段话,陈说自己的看法。

要求:

理由充分,语言精炼,200字左右。

23.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作文。

某公司做市场调研,请路人为两款汽车打分(满分为10),以决定那款是公司未来的主推车型。

回收大量问卷后,调研人员发现:

A款平均分是7.5分,B款的平均分为5分。

再仔细翻阅大家打分的具体情况:

A款的得分都集中在6、7、8这几个分数中;B款的得分中有很多9和10分,也有不少是1和0分,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未来主推B款汽车。

你对类似的事情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