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127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doc.docx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doc

绝密★启用前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试卷

物理:

主命题同文中学李海浪辅命题余江一中祝文生景德镇一中冯纬

化学:

主命题临川二中周仁科辅命题赣州三中王历先余江一中吴永春

生物:

主命题新余四中晏迟红辅命题白鹭洲中学刘顺昌贵溪一中李仓恒

第I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Cu-64Zn-65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有机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RNA聚合酶可以在细胞核中合成

B.免疫活性物质可以不由免疫细胞合成

C.糖蛋白可以在成熟红细胞的内质合成

D.性激素可以在性腺细胞的高尔基体合成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可能由于膜上缺少葡萄糖载体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K+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主要离子,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进行

3.细胞和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生长经历了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相对表面积增大

B.淋巴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C.细胞衰老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酶活性都降低,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的的结果

D.生物体实现对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实现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

4.利用豌豆种皮的灰色和白色一对相对性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①.自交法②.测交法③.花粉鉴定法④.花药离体培养法⑤.单倍体育种法

A.①②B.③C.③④D.③④⑤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B.不同生态系统存在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就高的特点

C.通过向人工池塘生态系统投放饵料能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水稻生长整齐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6.下列对“某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某种物质”使R型菌突变成了S型菌

B.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认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和弯曲

C.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假说中认为控制生物性状的“某种物质”(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配子中只含成对中的一个

D.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是盐酸刺激狗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7.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酸工业中,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使用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

B.合成氨中通过及时分离液态氨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2进入阳极室

8.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乙烯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5NA

B.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铜原子数为0.1NA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生成22.4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室温下向1LpH=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所得溶液中H+数目小于0.1NA

9.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B.为使100ml0.5mol/L的NaN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mol/L,可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50ml水

C.利用图乙装置,可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利用图丙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10.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式为C12H20O2

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④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

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

⑤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

⑥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3mol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

11.图甲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有机废水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图乙为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装置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极要与Y极连接

B.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当N电极消耗5.6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则a电极增重64g

C.不论b为何种电极材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一定为2C1ˉ―2eˉ=Cl2↑

D.若有机废水中主要含有乙醛,则图甲中M极发生的电极应为:

CH3CHO+3H2O―l0eˉ=2CO2↑+l0H+

12.由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组成的单质(化学式也分别为X、Y、Z),X为金属,其核外电子数为Y原子序数的2倍,Y的最低负化合价与Z的最高正化合价的数值相等,甲、乙、丙、丁四种均为氧化物,甲和丁为无色的气体,固体甲可用于人工降雨,乙和丙熔点均很高,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为第三周期II族元素,Y和Z位于同一主族

B.甲、乙、丙均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C.工业上常用电解乙制备X

D.X可用于制焰火烟花,Z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13.常温下,向20mL0.2mol/LH2A溶液中滴加0.2mol/LNaOH溶液。

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其中I代表H2A,II代表HAˉ,III代表A2ˉ)。

根据下图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V(NaOH)=20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Na+)>c(A2ˉ)>c(H+)>c(HAˉ)>c(OHˉ)

B.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大

C.当V(NaOH)=30mL时,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

2c(H+)+3c(H2A)+c(HAˉ)=c(A2ˉ)+2c(OHˉ)

D.向NaHA溶液加入水的过程中,pH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6年9月25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功进行两次轨道控制,将天宫二号调整至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上,使其正式进入交会对接准备阶段.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如果对接后整体可看成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属于完全失重状态,加速度为0

C.属于完全失重状态,加速度不为0,但小于地表重力加速度

D.属于完全失重状态,加速度不为0,但小于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15.如图所示,固定的半圆形竖直轨道,AB为水平直径,O为圆心,同时从A点水平抛出甲、乙两个小球,速度分别为v1,v2,分别落在C、D两点,OC、OD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7°,(sin37°=0.6,cos37°=0.8)则

A.甲乙两球下落到轨道的时间不等

B.甲乙两球下落到轨道的速度变化不等

C.v1:

v2=1:

3

D.v1:

v2=1:

4

1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有两个输出端,电路中五个相同的灯泡都正常发光.则三个线圈的匝数N1:

N2:

N3是

A.1:

4:

2

B.1:

2:

4

C.4:

1:

2

D.4:

2:

1

17.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放在斜面上,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c点,滑轮2下悬挂物体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固定点c向右移动少许,而a与斜劈始终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斜劈对物体a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斜劈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不变

C.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一定增大

D.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18.新华社记者2016年11月2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近日在第11轮物理实验中再获重大突破,获得超过60秒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关于太阳的相关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释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太阳的能量来自于这个过程

B.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这需要非常高的温度

C.太阳内部大量氢核聚变成氦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D.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核反应方程是

19.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图象为正弦曲线,由图可知

A.物体沿南北方向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B.t2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C.物体一直向北做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D.t1到t3时间内速度变化率先变大后变小

20.如图所示,在一个匀强电场中有一个三角形ABC,AC的中点为M,BC的中点为N.将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AB=6.0×10-9J.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若将该粒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功WMN可能小于3.0×10-9J

B.若将该粒子从点M移动到N点,电势能减少3.0×10-9J

C.若该粒子由B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功为—3.0×10-9J

D.若被移动的粒子的电量为+2×10-9C,可求得A、B之间的电势差UAB为3V

21.在直角坐标xoy平面的第一象限内,存在着垂直直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有一束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x轴上坐标为(a,0)的P点,以α=30入射,其速度大小任意,则o

A.粒子到达x轴上的范围是0~a

B.运动中与y轴相切的粒子1和垂直到达y轴的粒子2在y轴上的坐标之比y1:

y2=1:

(3+2

C.所有粒子从入射到射出时间范围是

D.所有粒子从入射到射出时间范围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1题,共129分)

22.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甲、乙两个光电门,与之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小车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力传感器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

(1)在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时,要使力的传感器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必须进行的操作是.然后保证小车的质量不变,多次向砂桶里加砂,测得多组a和F的值,画出的a-F图像是

(2)在探究“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先测出小车质量m,再让小车从靠近光电门甲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小车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改变小车质量m,测得多组m、t的值,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出图线.下列能直观得出“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图线是

(3)如果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宽度,看到部分刻度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读数结果应该是

cm.

23.甲乙两位同学分工合作在实验室完成“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实验”,甲同学负责测量部分电路,乙同学负责供电部分电路.

(1)甲同学画出了测量部分电路图如图1所示,经过分析认为当电路两端电压恒定不变,假定初始时电阻箱的阻值为R0,电压表偏转角为满偏刻度的1/n,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增大为R1时,电压表偏转角为满偏刻度的1/m,则电压表内阻计算式可写为RV=_________.(用m,n,R0,R1表示)

(2)甲同学为了验证自己分析的正确性,使用半偏法,令n=1,m=2,R0=0代入

(1)问中RV的表达式当中,可知RV=_________.

(3)乙同学的任务是负责组装出一个提供“恒压”的供电部分,他有两种电路可以选择,为了完成目标,他应当选择图2当中的_________.(选填:

“甲”或“乙”.)

(4)乙同学在实验室找到最大阻值如下的四个滑动变阻器,最合适的选择是(填选项字母)

A.10ΩB.1kΩC.10kΩD.100kΩ

(5)甲、乙同学经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这种“半偏法”不可能提供“恒压”,因为测量部分总电阻变大,则输出端电压会变_________.(选填:

“大”或“小”),最终会导致测量结果_________.(选填:

偏大、偏小、相等)

24.(14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间距L=1m,电阻R=0.4Ω,导轨上停放一质量m=0.25kg、电阻r=0.1Ω的金属杆,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25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现用一外力F沿水平方向拉杆,使之由静止开始运动,若理想电压表的示数U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

(1)求导体棒运动的加速度;

(2)求第5s末外力F的瞬时功率.

25.(18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0.5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kg的物块以初速度v0=4m/s滑上木板的左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物块滑上木板的同时,给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恒力F取某一值时,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路程为s,给木板施加不同大小的恒力F,得到1/s-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与横轴平行,且AB段的纵坐标为1m-1.将物块视为质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1)若恒力F=0,求物块滑出木板时的速度?

(2)随着F的增大,当外力F的值取多大时,m恰好不能从M右端滑出?

并指出图象中该状态的对应点?

(3)求出图象中D点对应的外力F的值并写出DE段1/s-F的函数表达式?

26.(14分)已知氯化亚铁的熔点674℃、沸点1023℃;三氯化铁在300℃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

在500℃条件下氯化亚铁与氧气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反应之一为:

12FeCl2+3O2

2Fe2O3+8FeCl3。

某研究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夹持装置省略,装置可重复选用)进行反应的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A、、D,其中E装置U形管左边设计为粗导管的目的

是。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过程发现,装置B中除生成红棕色固体外,还观察到黄绿色气体,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为。

(4)待B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后,还需持续通氧气至。

(5)设计实验:

①利用E装置U形管里的固体验证Fe(OH)3是弱碱:

②测定装置B的残留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7.(14分)锶(Sr)元素广泛存在于矿泉水中,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用天青石(主要成分为SrSO4,含有少量BaCO3、FeO、Fe2O3、Al2O3、SiO2等)制备SrCO3,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1)“浸取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转化完全时,混合液中的c(CO32ˉ)=1.0×10ˉ3mol·Lˉ1,则c(SO42ˉ)=。

(2)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3)“除钡”过程中硫酸不要过量,原因是。

(4)“沉淀”生成Sr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沉淀过程中,温度对Sr2+生成SrCO3反应转化率的影响见右图,60℃之前,

锶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5)以SrCO3粉作原料经高温焙烧分解成SrO,再将SrO与铝粉充分

混合并压制,真空环境下通过热还原反应可制得金属Sr,同时获得

3SrO·Al2O3渣团。

请写出热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15分)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减少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1)已知:

N2(g)+O2(g)=2NO(g)△H=+180.5kJ·molˉl

C(s)+O2(g)=CO2(g)△H=―393.5kJ·molˉl

2C(s)+O2(g)=2CO(g)△H=―221kJ·molˉl

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2O5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

2N2O5(g)4NO2(g)+O2(g)。

某温度下测得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①反应开始时体系压强为P0,第3.00min时体系压强为p1,则p1:

p0=;2.00min~5.00min

内,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O5进行该反应,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b.NO2和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c.2v正(NO2)=v逆(N2O5)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3.2,且保持不变

(3)N2O4与NO2之间存在反应:

N2O4(g)2NO2(g)△H=QkJ·molˉ1。

将一定量的NO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其平衡转化率[α(N2O4)]随温度变化如图28-1所示。

如图1中a点对应温度下,已知N2O4的起始压强p0为200kPa,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将固体氢氧化钠投入0.1mol/L的HN3(氢叠氮酸)溶液当中,溶液的体积1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的pH变化如图2所示,HN3的电离平衡常数K=1×10-5,B点时溶液的pH=7,计算B点时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mo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9.(9分)目前,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高产攻关,培育出能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稻86”试验推广成功,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以上,这在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1)水稻叶肉细胞中能够消耗水并伴随着ATP产生的具体场所有。

(2)科研人员对水稻进行了产量与播种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表:

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要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在播种时应该做到;

②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播种量小于90kg·hm时,水稻产量下降的原因是,而播种2量大于150kg·hm2时水稻产量下降的原因是固定相同的太阳能,但;

③从生物群落中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播种量适宜,可以减弱,使产量提高;

④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非生物因素分析,播种量过高时水稻产量下降的原因有。

(写出两点得分)

(3)研究团队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没有抗旱类型,现在想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

30.(12分)豌豆、玉米和果蝇等都是常见的遗传实验材料。

下图一为玉米

的传粉示意图,图二是不同的传粉方式。

(1)图一玉米的传粉方式是(填“自花传粉”、“异

花传粉”或“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若在传粉时节正好遇上连续阴雨的天

气,为了提高产量,可以采用(填“喷洒

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或“人工授粉”)的方法。

(2)图二是针对相对性状非甜和甜的三种不同的杂交方式,能够区分出显隐

性的是,请说明能够的理由(假设杂交子代足够

多)。

(3)玉米籽粒的一对相对性状饱满(A)对皱缩(a)是显性,基因型Aa的玉米,因基因A所在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A的卵细胞只能与含a的精子结合成合子,则该玉米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为。

31.(10分)研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经典实验是所谓的“供体—受体琼脂块”方法,现利用如下图处理方法做实验。

(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检测4个实验受体琼脂块,其中含有生长素的是。

(2)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①,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受体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3)有人提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的观点。

最适合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实验结果为,则该观点正确。

32.(8分)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

他们有的开垦荒山变成果林,改造洼地成为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等。

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

回答下列问题:

(1)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进行。

(2)果林中美国白蛾等趋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进行调查,预测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是年龄组成,而不是性别比例的原因是。

(3)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

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和被分解者利用;鳙鱼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两部分。

(二)选考题:

请从各科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道题作答,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颗粒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硬币可以浮在平静的水面上是因其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

C.热量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这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D.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E.当两个分子距离达某一值,分子势能最小,此时仍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

(2)在室温恒定的实验室内放置着如图所示的粗细均匀的L形管,管的两端封闭且管内充有水银,管的上端和左端分别封闭着长度均为L0=15cm的A、B两部分气体,竖直管内水银高度为H=20cm,A部分气体的压强恰好等于大气压强.保持A部分气体温度不变,对B部分气体进行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水银柱上升h=6cm,已知大气压强为75cmHg,室温为27℃,试求:

(i)水银柱升高h时,A部分气体的压强;

(ii)水银柱升高h时,B部分气体的温度为多少开?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4

(1)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从该时刻开始,此波中d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比e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早0.10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这列简谐波传播方向是沿x轴负方向

B.简谐波的波速为10m/s

C.简谐波遇到直径为20m的障碍物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波中b质点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E.刻波中b质点加速度沿y轴正方向

(2)如图所示为某种透明介质的截面图,△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C为半径R=10cm的四分之一圆弧,AB与水平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束射向圆心O,在AB分界面上的入射角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