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130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情日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情日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情日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民情日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民情日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民情日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民情日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民情日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民情日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民情日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民情日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情日记.docx

《民情日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情日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情日记.docx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一

  当我们淡出乡村的视线,在城里转发一个个文件,收集水份很多的总结,农民也渐渐淡忘了我们,淡忘了被称为公卜的人。

看不到乡村的真容,听不到农民贴心话,还连篇累牍宣扬为农民服务!

  四群工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转型期提出来的,不是一时兴起,云南将用五年时间开展此项工作,让干部受教育,让农民得实慧,说到底,就是让党和国家对农民的关心落到实处。

于是,我才得以从机关走出来,闻到泥土的清香,听到庄稼的拨节,看到农民真实的生存,赶赴一堂不该缺席的课程。

  按照组织安排,我联系凤庆县大寺乡河顺村家农户,开展四群工作。

  月日,工作组一行数人搭乘一辆闲置多年的吉普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来到位于澜沧江南岸的河顺村。

在村里吃了简单的午餐后,立即分头开展工作。

我来到离村委会公里的小官庄,与所联系的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

  小官庄小组长是一位残疾人,左手指全部被什么截掉,光秃秃的,好象脚上也有点残疾,走起路来十分不便。

小组长姓郭,我开玩笑地说,你知道郭沫若吗,郭组长说,知道过,听说是哪个朝代的皇帝吧。

我没有表达出错对的态度,我怕他不好意思。

小官庄三十多户人家,全都爬在很陡的山坡上,年前修通了公路,但一看便可以断定,经过挖掘拱出来的路,实际上不堪雨季一击,便会冲得四下溃散。

这时的泡核桃正在发叶,淡绿色的叶片被风抚得舞姿翩跹,阳光狂泄在山坡上,视觉呈现一片苍黄。

  陈胃家新房屋顶浇灌,正好集中了全组的百分之九十的户主。

郭组长告诉我,要是平时,找个人都难,打工的打工,做农活的做农活,虽然户主们也都有手机,但能打通的很少,关健的时候,他们才会开机,打完电话又都处于关闭状态。

我按名册让组长一个一个点,结果都来了。

按顺序先得填一张卡,一份表,卡上写上我们单位联系人是谁,电话以及职务,再写上联系对象的地址、电话等内容,然后交给联系对象,方便他们随时打电话来,从中知道农民们需要什么,想什么,渴望什么样的帮助,遇到什么样的难题。

表册主要是我们带回去的,那内容很多,从户主的基本情况到家庭主经收入来源,从户主的住房情况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甚至通宽带网络情况比较说详细。

最重要的是第三部份,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和诉求,这部份内容,就是四群工作的重点,生产发展遇上哪些瓶颈,基础设施有待什么改善,干部作风你满意了吗?

在房屋改造中你得到新农村建设补助了没有,社会治安还有什么问题让你睡得不踏实,邻舍间有没有纠纷,征地拆迁中你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表册最后落脚点是:

你的生活还困难吗?

一日三餐解决了没有。

  第一个点到名的叫陈忠贵。

年出生的农民,在这个村里算年轻的了,两个孩子上小学,老父老母与他吃住,由于老婆是独生女,岳父岳母也由于年纪大干脆搬来与之吃住。

一家老小只有陈忠贵一人劳动,老婆病多,每到农忙风湿病就犯,无法与陈忠贵一起下田。

  陈忠贵顾虑重重,怕说错了什么,问他地有几亩,他答没有几亩,只有几分,问他水田几亩,他同样含糊其辞,我对他说,说出来没关系的,我们又不会给你划地主成分,只是一些资料,但可能会今后对你的帮扶起到作用。

陈忠贵不信,说:

我不信,这些年搞了多少活动,折腾得很多,富起来的总是很少,地越种越贫瘠,没有人来管你地里水土流失的问题,树越栽越少,还不成材就被一些商人盯上,交点税就可以让有滑坡危局的森林一夜之间变得光秃秃的。

工作队来了一拨又一拨,谁来倾听恶风是如何偷袭我们即将成熟的玉米,谁来倾听板结的泥土总让收成打很大的折扣。

我们村三十八户农户,有光棍条,年轻最大的,最小的也跨进岁的门槛了。

我们村种过烤烟,也养过桑蚕,茶园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现在茶价连开采茶工都不够,谁还愿意在茶园上费心。

谁来倾听我们真实的想法?

  是啊,谁来倾听农民的心声?

  一个产业新进来,如果基层领导干部只是压头按脚地强迫农民实施,收获到的只是政绩工程虚假的数据,与上级领导年终精神与物质的大奖,农民欠收的委屈谁能理解。

一个新兴的产业,如果不在技术支持与物质上给予扶持与帮助,让农民们在地里瞎忙活,带着一肚子别扭去做,也不可能做好,更不用说做大做强。

  光棍多,说明小官庄小组经济不发展,民生问题得不到落实,谁家姑娘还愿意嫁到这里呢,不要怪姑娘们眼高,而要反思我们这里究竟是什么让生活还停滞在贫困状态。

陈忠贵告诉我,村子里有很多年轻人本来已经谈了恋爱,只是觉得家乡穷想出去闯闯,结果到了深圳后,钱没挣到,恋爱却丢了,何鸟的小说《光棍村的爱情消逝在顺城》讲的就是这里的故事,年轻的姑娘随着自己的男朋友来到大都市,才发现她也需要大城市人的生活,于是她们用不着流着泪说再见,而是决然地投入了都市的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你不能骂她们是现代版本的女陈世美,她们是在选择生活,当生活重新铺开精彩的一面,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一走,就只能让那些带着她们出来打工的男友有些无奈地选择回到老家,出来时成双成对,归去时孤身一人。

他们把丢掉爱情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很到位地认识到不是城里的男人剥夺了他们的爱情,而是贫穷让他们又一次失恋。

  二

  城市的脚手架,让这些失恋的男青年无法把握重心,干脆就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村子。

家里条件好一点的,逼着父母给买辆摩托车,安装上低音炮,再在摩托车把手上系些红绸之类的东西,然后放一盒我与草原有个约会,在傍晚出发,去约会草丛里忘了归家的公鸡,约会忘了上锁的牛羊,让村子显得不安,让民愤越积越多。

条件差点的,可没钱买摩托车了,每天蹲在村头小卖铺前,买瓶啤酒,一边喝一边看着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看到某家年轻的姑娘,总也少不了把脏兮兮的手指放到嘴里,划两三句口哨,算是打声招呼,当然,女孩子们一般是不会理的。

没关系,他们仍然喝着啤酒,一整天地喝着,到了下午,手里的啤酒不仅没少,而且有增多的样子,看来,那瓶啤酒添了许多口水了。

酒瓶越握越烫,酒话越说越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作为导火索,一场血淋淋的打斗就会开始。

  事实上,小官庄村早就没有年轻的姑娘了,除了还在小学初中读书的外,让光棍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别人家的小媳妇。

那天我与同事正在给农户进行联系卡与表册登记,一位背着孩子的年轻妇女一边回答着我的提问,一边骂着她身后的一位男人,素质都没有,光天化日之下,就这么整。

我一看,那男人的手已经伸到小媳妇的胸前,他显然是趁机袭胸者。

事后我问那男人,怎么会这样呢,他无奈地说,自己的老婆也是被别人这样摸着摸着就跟着跑了的,想女人嘛,摸摸也解谗。

光棍增多,着实让村里的治安状态日趋不好,在外打工的男人也不放心,说不准哪天自己的老婆也跟着别人跑了。

  这种当心是可能的,在一个叫大房子的村里,就有老婆丢下孩子与未婚男子私奔的情况,而且一跑就是起。

这就是民情。

  民情日记上,我记下了这样的事实,我想,真实才是民情的灵魂。

  民情是具细而实际的问题。

村村通工程让河顺村每个小组都通了公路,但谁来维护公路的通畅,积满灰尘泥土的公路能保证在雨季通吗?

下乡的家电都合格了吗?

那些财政补贴是否真的落实到农民朋友消费上,胖呼呼猪饲料每天长肉三公斤,把农民哄得拼命花钱,喂出来的猪肉那还叫猪肉吗?

文化下乡的车都开到哪里去了,那些本来是用来送文化下乡的车辆,是否已经改头换面,成了运输其它商品的货运车。

生锈的水管堵不住水流,有些历史的水库正在漏水,而我们的农民们不得不到很远的地方取水,你记到了民情日记里了么?

  大房组的刘别告诉我,我直想说真话,你们这次四群工作是不是会象一阵风,先热闹一阵,就冷寂下去,不了了之。

  我不敢说同意他的看法,但我也在反思,虽然说四群工作要进行五年,要求干部进村住户要达到多少天,一般干部要达到多少天,联系的对象结对的对象有具体的户主姓名,而且还有一些具体要求,比如民情日记,联系卡制度,硬性规定每年得给结对联系的农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效果就能达到干群关系改善?

据说,重要领导干部的联系对象是各级组织千挑万选的,也就是农户中条件好的那种,你说住到这样的农户家中,还能体会得出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吗?

  清明上坟回到老家诗礼永复村,问过弟媳四群工作的情况,她说不清楚,就是小组长来问过她一个电话,之后再没有音信。

四群工作当然也不是扶贫工作,不是让干部带着钱粮来扶贫帮困,但是坐下来,就在农民的牛圈前,看一条牛身体如何吃得肖春耕生产繁重的拉力,看一贷化肥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所谓氮磷钾含量,看一棵桑在春天发叶情况。

农民也不需要你带来物质的东西,他们更需要你的倾听,而不是民情日记里的造假文字,民声一栏近似于圆滑的需求,献计献策里无法付诸实施的远景目标。

  我是在倾听,我听到了一些情况远不是总结里的重大成绩,报告中的多少突破,新闻中的多少成功,领导笑谈里的政绩,而是留守儿童缺失母家的无奈眼神,质量下降的农机器具不时出现的问题,土壤板结,土地石漠化以及烤烟种植与森林保护的突出矛盾

  别以为我们放下了资料具细的联系卡,卡上的电话,农民真的敢拨?

一拨电话,你真的可以兑现有事找我的诺言?

你又敢说,你提出的所谓合理化建议,真的能让农民们发家致富?

  三

  旧地基小组,我看到老龄化情况。

该村户农户,有岁以上老人人,这些老人中不同程度身体都有这样那样毛病。

这些年城里的医保走前了一步,不能说改善,至少是开了个头,老有所乐吗?

否也,脆弱的社会保障体系只能让你饿个不死,别奢望能提供你帮你擦背搓身的丫头,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还敢祈求精神享受。

乡下不同,有的人都以为,你农民有土地,又有计划生育政策给你撑腰,老有所养是你自己的事情,还望国家给你什么,其实都是人,当城市化进程让农村年轻人跟风似地进了城,进城的小姑娘就成了准城里人,在旧地基组,组长对我说,这些年村子里实现了三基本,基本没有未婚女子(除了还在上学的),基本没有起房盖屋的,基本没有娶亲嫁聚的。

原因是年轻人根本看不起自己的那块风调雨顺都会欠收的土地。

他们掰起手指头一算,便会算出一斤水稻的成本原比市场上卖的大米高,与其请工做活,不如打工购买,这样的算法谁都不陌生,因此心头小算盘一拨,一些土地就都留给了年迈的父母,留着他们随便耕种。

每一年杀年猪,成了让旧地基人头痛的事,肥猪肥不起来,拿它没办法,几十个老人围着一头肥不够的年猪在院里追赶,一个上午都没有拿倒猪,最后还是一个老人建议,找一盘闲置的石磨,用绳子悬挂到猪圈的门上,等猪两次出来时放下石磨,这样才将猪砸得半死,十二个老人才一拥而上。

这几年,旧地基的人们似乎忘了客事,即便有一场两场人死的客,也都是些年过半百的妇女们在忙话,再也看不到当年小姑娘小伙子扎堆的现象。

老人们又是厨师同时又是相帮的,一个个端着一盆盆汤水晃荡着上桌,客人会自然闪开一条道,唯恐滚烫的汤水泼到自己身上。

  我的联系对象中有一位叫杨忠民的农户,他已经岁了,个儿子都在外打工,隔几年就有一个儿媳将生下不久的孩子寄给他,而钱又没给,孩子到上小学的年纪了,报名读书的时候,才知道这孩子根本就没上过户口册,老人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还有一位叫段丙的女人,丈夫在打工时工伤死掉,留下一屁股两勒巴债务,而大女儿正在读高中,面对我她一脸无奈,女儿读高中的吃饭钱已她又雪上加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现在连一分钱也难借到了。

我问她申请了学校补助没有,她说申请过了,女儿在班上她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那个学生将名额占去了,这位妇女还会自己解脱,替别人想呢,她家就够困难的了,难到这个世界上还能找出比她家更困难的人?

  我的日记记得原本,除了我的联系户,我还找了一些我认为敢说真话的农民,村委会每次给我介绍采访对象,总有小组长的名单,但我没有按他们的意愿去办。

因为作为村民小组长,在时下还有一点补贴拿着,用老百姓的话说叫村长来了拿出得出猪火腿与大煽鸡的,才能当担小组长的重任,因此,一些政策性的好处,总有留一点给小组长,算是回报吧。

小组长是小组里的官,哪一家都算是小组里好过的富人,让他们评说村委会的头头脑脑,恐怕只能得到似是而非的答案。

  年前有一批泡核桃苗是免费给来的,但到农户头上,已经是挑剩的那种,苗弱且受过晒,栽下去活都成问题。

据说是村里先让关系户挑了,再让小组长挑,小组长挑剩的泡核桃苗就摆到了村头,让农户自己挑,最后的结果是白白费时费力,栽下去的泡核桃苗没几天就死光光。

再说扶贫办给的老母猪吧,还不都被与村委会有关系的人拿去,原来规定的每下一窝仔猪都要拿出一头给另外需要扶贫的农户,现在的事实是,每个拿到扶贫办老母猪的农户,都把老母猪当成自己的财产,别说拿一头仔猪出来,就是少一点卖也都不好说。

  在城里看不到的不公平在农村存在着,人与人,实际已被一些物质染色了关系。

  四

  我认真记录,所联系农户的部份情况,感到民情需要农民掏心白话,才能得到实情的东西,而要得到这样陶心的白话,决非在村委会摆着酒与烟的一次次座谈会上能得到的,也决非村委会帐目上可以得到。

半个月时间,我在河顺村跑着,倾听或者交流,心有所思,也觉得沉。

  陈群松,经营旱地亩,林地亩,经济作物泡核桃亩,人均收入元。

再问其他收入,答:

没有了。

人均元,还是包含了玉米收入,如果除了吃饭什么也不做,油盐柴米倒也勉强够了,但问题是他家还供着两个孩子上中学,尽管是义务教育,吃饭还得花钱,书纸笔墨还得花钱。

问他贷款了没有,答,划不着货,去贷款还得送礼呢,不送不好办。

陈晓飞无奈地晒着太阳,认真地回答着我的问题,在旁边的人提醒他,你家还有牛羊猪鸡呢,算上当然不用贷款了。

  许斌,旱地在十年前改成了茶地,属于经济作物,共亩,每年茶叶收入起伏很大,年,茶叶大战,他家仅茶园就收入万多元,脑瓜子灵活的许子斌还去买了些,加到自家茶叶里出售,那一年他解决了家里的房屋改造款,还去买了辆农机。

虽然信用社欠款没有,但私下民间借贷不低于万元。

据说还是茶叶大战那年欠下的,那一年上半年茶叶赚钱,下半年茶叶亏钱,结果赚的他花销了,亏的他没付给人家,人家也不干了,算是一分息的借贷,反正你许子斌跑不出河顺村山神排的鸡公山。

  杨全茂,见我摊开表册,先是一楞,后才略有所思地问我:

你们这是记什么,有好处吗?

我说没有好处当然不会找你,只是这好处不是给你多少东西,多少钱款,而是给你一些思路,就当交个朋友。

我给他打了个比方,说我是工商局的,与你结对联系,就可以在自己职能范围内给你一定的帮助,比如办理营业执照,从填表到申领,都可以帮你办理。

又比如办理了银业执照后的贷免扶补政策的享受。

那我要贷款可以找你们吗?

杨全茂一听我的话,马上提出了问题,我说可以,只是银行也不是我说了一句话就贷你款,行有行规,贷款总得完善许多手续,只有你条件达到,当然可以帮你申请。

  老杨一听说条件二字,马上放下脸来,我不止一次去办过贷款,这条件那条件的我都没占,但我有能力偿还,讲信用,但人家就是不给贷,银行的条件就是门槛,我懒得再讲。

  杨全茂没按表册的意思填写,他说反正填了也白填,就不填的好。

在场的村委会副主任提醒他:

交个朋友也好嘛,总比你交那些烂酒醉子好些吧,工商部门每年都有贷免扶补政策,说不定你办了营业执照,万元的无息贷款就可以办理了。

再说工商部门与你挂勾的同志每年都要给你提供一至二条有价值的创业信息,你不是想致富吗,还不赶快办理!

  杨全茂最终没填联系表册,他头一掘,扛起锄头走了。

  何正鲜,算我联系户中最困难的一户了。

年前死了娘,隔一月又死了老婆,现在家里只有三个大男人,父亲岁,身体还硬朗,每顿还得吃半斤米饭,儿子已经岁,却还是光棍一条。

谈过几个对象,都是人家甩他,为这花了不少冤枉钱,与他好过的女孩子都跑到上海去了。

家里的经济收入全靠几棵活得与他父亲一样老的泡核桃,每年也就两千多元的收入,让何正鲜最头疼的不是吃饭问题,而是儿子不听话,看到村子里年轻人买了摩托车,他也硬是买了辆摩托车,但摩托车钱是欠着的,销售商答应秋后再来结帐。

三间房实际也就个平米,而且破烂不堪,上级的救济款,他领了,花到了使工做活的生活开支上,真担心,哪一场恶风暴雨,就能将他家的屋顶掀翻。

  茶正昌,算是最爽约的一个,不仅因为他是山神排小组的组长,而且还是全村儿子最有出息的父亲的原故吧。

话未入正题,他先告诉我,说他儿子昨晚来电话了,已顺便到北京某军医院实习,今年七月就要毕业,分配的事不用他操心,上级领导已着手安排。

原来老茶的儿子读的是第三军医大学,学的是流行病学,算是山神排小组乃至河顺村最有出息的儿子了。

说完儿子,老茶接着说他姑娘,说他姑娘听话乖巧,每天给的早点钱要省五毛给他买烟抽,说他姑娘心地善良冰清玉洁,有次收到男同学求爱信后在交不交与老师上想了一晚,最后还是悄悄塞回到那位男同学抽屉上,说他姑娘学习班上排名第二,画画得好,考艺已过录取线,读艺术学院应该没问题。

然后老茶才说他家情况,地种着十多亩,具体数字记不得了,说要回家翻承包合同,我说不必要了,只是了解情况,大致的情况用不着具细到几亩几分。

他说泡核桃全村最多,他父亲栽他自己栽不止两百棵吧,但收益不甚理想,原因是海拔高了点,气温冷了点,老鼠猖狂一点,这三点就让他的收入打了折。

家里猪有头,牛有头,马有匹,鸡无数,最大的支出不是上军医大的儿子,而是他每天从早点钱里省五毛给他买烟抽的女儿,给他五毛,却要他给还五十一百的,小姑娘爱美,打扮这一项足足比每月伙食费高出两倍。

  我记录下最原始的话,最真实的情况,写完十五名联系户的情况,我才发觉手有些疼,在半蹲不站的户外写字,好多年了,是第一次。

离开电脑的书写,其实还真的吃力。

这时我想到烈日下暴晒着劳作的农民,才知道辛苦的滋味。

  五

  走完小官庄与山神牌小组,回到村上,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

我联系户中的户户主,分别给我打电话,说他们的情况不真实,我走后,他们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次四群工作队员的态度还好,他们不应该隐瞒什么,于是就把各自隐瞒的情况说出来。

  许正文说,对村干部他有点不满意,上级给的水泥怎么都填到了支书家门外的小路上去了呢,村里的公章一天小时拴在文书屁股上,文书不在,到村里办事需要公章,总是得白跑几转才成。

说到建议,许正文说,一个大头白姓也说不上什么,但到户的硬板路是不是该动工了,用电线路严重老化,有一次就差点电到他家的老水牛。

他还要求村上公开账目,每年初制所承包费用去向。

看来,许正文是有气了,末了,他一再要求,对事不对人,希望四群工作干部受教育要有结果,群众得实慧也要有结果。

  茶正昌则是对他说过的话进行反诲,说他家的收入没有他说的多,问我能不能改一下,将旱地面积改成亩,因为另外亩是自己新开垦的,不在承包书上。

说他家的泡核桃大集体下放也只分到棵,而且是每阵风都要让核桃树折断几枝的那种老树,新泡核桃树都是他自己请人嫁接的。

最后他特别强调他家里困难,老婆风湿不时犯病,他自己有也眼疾需要治疗,是后老茶问我,他是不是可以申请低保。

  最搞笑的是刘文忠,他建议村委会提请上级,从邻国运几车女人进来,他们小官庄的光棍实在多,弄不好会出事的,出什么事呢,他秘而不宣。

我想也想得出来,但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他。

刘文忠是后的建议是饮水问题,这些年上级够重视的,每个小组都安给自来水,但管理不善,上片的农户先将水占有了,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让下片农户用上水,下片的农户不干了,架都打了好几次。

他建议学城里的做法,给每户安水表,然后按水表收钱,看你还敢不敢浪费水的。

哦,这建议好啊,这是我进村进行四群工作最好的一条建议了,我当即给他答服,感谢他的好建议,同时还望继续得到他的支持,将好事办好。

接着我给村委会报告,将此事纳入村委会议事日程。

  村里的事虽小,却是大事。

村里的事关系民生,每一件都得认真对待,这是我在进村后第三天晚上记下的日记。

  六

  在我联系的户农户中,只有一户有辆二手拖拉机,有两户各有一辆摩托车,运力是村子里相互拉用的毛驴,每家都有一辆自制的独轮车,承担着收谷打米砍柴送肥的任务。

户农户人家都没有一人有赚取经济收入的手艺,最多也只是帮人收种,而那样的工是无法算钱的,因为河顺村百分之九十农户都有换工做活的情况。

生产最大的开支在化肥农药上,这几年化肥价格上涨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涨得有点离普,有些地块农户一算,还没种就觉得会亏,干脆就不种了,留着给杂草与艾蒿,顺便还可以领点退耕还林补助。

  户农户户主没有一个高初中毕业生,平均文化程度小学,有些家长甚至农药的说明都读不明白。

调查情况时每户都是健康的,但详细了解下来,户家长都不同程序地患有一些疾病,农民们面对病,不到万不得一是不去医院的,尽管现在的农村合作医疗很方便,也很能解决问题,但要躺到医院的病床上接受吊针,除非他不能动弹。

新型合作医疗最大的改变是,让那些什么病都只是揪一把紫茎泽兰泡水吃的农民可以凭着合作医疗本子领取药品,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防病意识,宣传的力度还要加大。

  普遍的问题是人多地少,每户就三五亩旱地,栽种什么都上不了规模,成不了气候,现在家家户户种植泡核桃,泡核桃成活后拼命地疯长,农户才发现原来栽得过密,核桃树透不过气来,就罢工,不结果实,农民们这才想极不情愿地挥起斧子砍。

谁迫使农民们导演自搬石头自砸脚的事,这是一个问题,深一点可以引出一些人的失职,一些人的不作为,一些人的官僚。

泡核桃大了,邻里纠纷多起来,你家的泡核桃伸过了地界,抢食了我家地里玉米的阳光,我家的泡核桃根扎到了你家院场,这是民情,调解得不好,就是大事。

  与泡核桃树一样命运的是茶叶,本来河顺是一个老茶区,当地人种茶制茶已有几百年历史,茶叶作为当地经济发展也一波三折,这产业太容易受市场影响了,今年的鲜叶价格偏低,条件好一点的不愿意采摘,放任自由地发芽,同时放任茶园的薅锄管理,让野草与茶树抢夺肥力。

茶园留给了一些没有收入,重体力活又做不了的老人,不管茶价如何底迷,他们慢条思理地采摘着,杞木林小组的鲁中荣说: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摘得一斤有一斤的钱,不摘的话收入不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开春的茶不摘,就没有希望再摘到夏茶与秋茶了。

  说到收入,其实有一笔是务工收入。

户农户家中有人外出务工,最远的到了新缰,帮人摘棉花,最近的也在县城帮人搬运,这收入就差别大了,有的人每月都有钱寄回来,有的人回家的路费还得家里接济呢。

实在地说,没有人愿意说出打工具体的工资,这有保密成分,当然村委会文书说了,打工不找钱,拿什么来盖建新房。

是啊,看看户农户家中的房屋建设,就可以知道除了农业生产,这钱来得是粗是细。

村文书补充说,过去几年,外出打工者们的汇款都通过邮政,在村里可以一清二楚,每位领款人都要盖公章才能取到钱,这年头不同了,这卡那卡的多着呢,悄无声息间钱就进入家庭账户了。

  引出农民工,就有一个问题是从农民工家中了解到的,出去打工拿不到工资的情况是少了,但工头的盘剥是一个问题,每村出去的人中,不论多少,用工方都要找一个管理人,这管理的就在村子里出去打工者中找,这人不用干活,工资照拿,而这工头的工资老板不用动自己的一分,全部落到农民工头上。

农民工第二个问题是劳动保护,小官庄组有一青年,打工时从高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摔成了重伤,用工方只作简单治疗,再草草用很少的钱打发,结果赔偿款用完了,人却还躺在床上。

  年轻人混入烟花胡同,好上了站在路灯下的性工作者,当检查出来的结果是不治之症,悲伤便化为悲剧。

这样的例子不算少,可是我们基层领导的民情日记里,却没有这一笔。

是不愿意记,还是另有隐情,还是怕这样的案例影响了政绩?

记得某工厂有一次组织员工接受领导的慰问,什么都教好了,厂领导只是想着工资有没有按时发放,工厂有没有体罚员工等问题,不想,当领导大声问你们还需要什么帮助时,想不到站在阳光下的员工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报告领导,我们也要性小康,耶!

这不是玩笑,确确实实发生在广东某市的一家企业,你觉得好笑吗?

其实一点也不好笑不算,还会让人想哭。

离开了老婆的年轻人,他们的真实苦恼与无奈。

自然,不洁的性交不可避免,性病随之被带回到老家。

  小小的一张民情登记卡,简单的几项内容,是很难听到民声的,也无法祥细了解到民情。

当然,表格只是一种形式,设计得再精密,都不如用心。

  机械地填写,简单地询问,毛糙地工作方法,注定深入不了民心,更溶不到问题的关健处。

我以为,表填与不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感情。

住到农户家中,如果连盆洗脸水也要农民给你打理,你的深入永远只会停留在表层。

为什么不能扶起犁把手,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