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242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康复期末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期末考试.docx

《康复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期末考试.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期末考试.docx

康复期末考试

康复绪论

康复概念:

通过综合、协调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残、伤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

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重点:

手段:

综合手段(医学、工程、教育、职业、社会)

对象:

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

方式:

训练/再训练

目标:

使功能恢复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并重返社会

三、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主要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外伤或疾病而遗留的功能障碍,并导致生活、工作

能力暂时或永久性地减弱或丧失,以致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躯体性残疾者,使其功能复原到可

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分支。

康复医学的组成

康复基础学

康复评定学

康复治疗学

康复临床学

社区康复

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

1、急性伤病及手术后的患者

2、各类残疾者

3、各种慢性病患者

4、年老体弱者

5、亚健康群体

康复治疗的基本途径

改善:

通过康复治疗改善功能代偿:

通过矫形器和辅助具放大或增强功能

替代:

通过器具替代生理功能

康复医学的组织机构

1、康复医学科

2、康复中心

3、社区康复

康复医学的三级康复预防

一级康复预防——预防伤病发生

二级康复预防一一伤病后早期和恢复期积极参与,预防器官或系统致残和功能障碍

三级康复预防一一伤病后开展后遗症期功能康复,避免原发病反复发作,做到残而不废

四、残疾简介

残疾概念:

是指因各种伤、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长期、持续或永久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记得老师说过考填空)

WH啲残疾分类:

1残损

2残能

3残障

我国的残疾分类

(我国的残疾评估不包括内脏残损):

1视力残疾

2听力言语残疾

3智力残疾

4肢体残疾

5精神残疾

康复功能评估

2、手法肌力测定(MMT):

肌力: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级另

标准

O级

完全瘫痪

I级

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n级

技体能在床上水平运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川级

技体可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IV级

能抵抗部分阻力

V级

正常肌力

二、肌张力评定

1、定义:

肌张力(muscletone)是指肌肉

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肢体时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1)肌张力增高:

痉挛(spasm)

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在被动屈伸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又称为折

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

强直(rigidity)

又称僵硬,无论做哪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同一肌肉,运动的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是一样的,也就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

屈伸肢体时绐终阻力增加称铅管样强直,或伴震颤出现规律而断续的停顿则称齿轮样现象,均为锥体外损害现象。

(2)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

(3)肌张力障碍

涉及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

0级无肌张力增加

I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ROM之末出现的突然卡住,然后释放或现最小的阻力

I+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再ROM后50%内突然出现卡住,当继续把ROM

检查进行到底时,始终有较小的阻力

n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

能较容易地移动

川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PROM检查有困难

"级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1、定义:

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系统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度)它是评定运动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手段。

a.关节活动范围与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有关,各正常值只是平均的近似值与健侧相应关

节比较存在差异时应考虑为异常。

但充分有3-5°的误差。

b.关节要充分暴露,固定好骨性标志点及测角的轴心。

c.先记录主动活动范围,后杳被动活动范围。

d•避免在按摩运动及其它康复治疗后立即讲行检杳。

e.记录关节活动范围。

必须写明起、止度数,不可只记录活动度数,因活动度数常不能说明关节的功能状态。

步态分析:

A、帕金森步态:

以普遍性肌张力增高为特征,表现为慌张

B、共济失调步态:

常见于脑瘫共济失调型

由于肌张力的不稳定,只有靠增加步频来控制躯干的前后稳定性,

C、剪刀步态:

常见于脑瘫痉挛型

D、偏瘫步态:

划圈步态一一伸肌张力增高,肌痉挛

拖行步态通过患肢支撑时间来代偿

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是完全从实用的角度来进行评定。

它是对病人综合活动能力的测试。

ADL评定对确定病人能力,制定和修定训练计划,评定治疗效果,

安排返家或就业等都十分重要。

1、基本日常生活活动(BADL,基本或躯体日常生活活动)的“Barthel指数”评定:

Barthel指数评分满分100分。

60分以上为良一一生活基本自理。

60~40分为中度残疾一一生活需要帮助。

40~20分为重度残疾生活依赖明显。

20分以下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相对)。

2、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

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较高级的技能)的“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评定:

三、ADL评定的实施方法

(一)、直接观察

1)在病人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

2)在ADL能力评定中进行

(二)、间接评定

有些不便完成或不易按指令完成的动作,如控制大小便,穿脱紧身衣裤等,可用间接

评定方法,用询问病人或家属的方式进行。

(三)、范围:

一般公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包括:

床上活动,衣着,起坐,个人卫生,

餐饭,步行,使用厕所,小大便控制,转移和轮椅使用等几个主要项目。

日常活动项目

独立

部分独立

需极大帮助

完全依赖

进食

10

5

0

洗澡

5

0

修饰

5

0

穿衣

10

5

0

控制大便

10

5

0

控制小便

10

5

0

用厕

10

5

0

床椅转移

15

10

5

0

平地行走45m

15

10

5

0

上、下楼梯

10

5

0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了解)

1)肌电图可以定位诊断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脑瘤,侧索硬化,脊髓,截瘫,脑血管病,

等)下运动神经元病(如脑干梳性病变,脊髓前角病变,神经根,周围神经干及神经丛病

变等),神经肌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肌病(如肌炎,皮肤

炎,肌强直症和肌营养不良症等)。

2)鉴别神经源性和肌原性肌萎缩

3)早期诊断神经或肌肉病变

4)预测神经外伤的恢复,协助制定正确的神经肌肉诊疗计划,但肌电图不能确定病因。

康复治疗技术

运动疗法是运动在医学中的应用,是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改善躯体、

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

1.按用力程度分类

(1)被动运动

(2)助力运动(3)主动运动(4)抗阻运动

2.按肌肉的收缩类型分类

(1)等长运动或静力性收缩

(2)等张运动(3)等速运动

3.按治疗作用分类

⑴增强肌力的训练

(2)关节活动功能训练

主动运动

助力运动:

人力导弓I;器械训练;悬吊训练;滑轮训练;水中运动

被动运动:

关节可动范围的活动;推拿术;关节松动术;关节牵引术;持续性被动活动

(CPM)

⑶增强耐力训练(有氧训练)

散歨;医疗歨行;慢跑;自行车;其他:

如游泳、登山、跳绳、上下楼梯、

(4)平衡和协调功能练习

A平衡练习:

平衡障碍由缺少视觉信息输入,前庭功能紊乱,缺乏本体感觉,肢体缺失,

瘫痪,小脑功能失调等引起。

平衡练习适用于神经疾患、下肢骨折、軟组织损伤或手术后的患者

B协调练习

广泛用于深部感觉障碍、小脑性、前庭迷路性和大脑运动失调以及一系列因不随意运动所

致的协调运动障碍

目的:

改善对主动运动的控制能力,恢复动作的协调性和精确性,提高动作质量。

种类:

上肢的训练;躯干和下肢的训练

直流电及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定义:

应用方向恒定不变的电流来治疗疾病

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借助直流电场的作用,将药物离子经过皮肤或粘膜导入体内,发挥治疗

作用

优点:

?

兼有药物与直流电的双重作用

?

导入的是药物的有效成分

?

病灶局部浓度高

?

药物离子在体内蓄积时间较长

缺点:

?

导入的药量少

?

透入表浅

低频电疗法(0~1kHz):

神经肌肉电刺激,皮神经电刺激(主要作用是镇痛),感应电

中频电疗法(1~100kHz):

干扰电,等幅正弦电,音乐电。

波动电,脉冲调制,正弦调制高频电疗法(100kHz~300GHz):

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作用与用途①止痛;②消炎;③解痉;④高频电刀可治疗表浅癌肿。

禁忌症:

恶性肿瘤,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出血倾向。

紫外线生物剂量:

指紫外线灯管在一定距离垂直照射下引起机体最弱红斑反应所需的时间

即最小红斑量(MED)

激光对机体的作用有四个方面:

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是指有目的的采取日常生活活动或简单劳动、社会交往等各种活动形式,并采

用各种工具/设备对患者进行训练,促进康复,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恢复工作

学习和适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

作业疗法的作用

1•促进机体功能改善与恢复

2•促进残余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3•改善精神心理状态

4•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5.促进工作能力的恢复

6•就业前功能评测

治疗目的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职业、心身功能评定结果、个人专长、兴趣及生活条件,明确作业疗法的目标,选择作业疗法的项目和重要训练点。

如增强上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手的精细功能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安排,一般每次20~40分钟,每日一次。

原则

是从小量到大量,循序渐进,不致疲劳。

康复基础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循环调节:

等张运动(等张收缩):

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等张运动:

心率f心肌摄氧量f回心血量f外周阻力J收缩压f舒张压不变

等长运动(等长收缩):

不产生关节运动。

等长运动:

心率f心肌摄氧量f血压f心排出量f每搏输出量不变外周阻力不变

肾素-血管紧张素f~抑制肾脏水钠排出t血容量f

运动时骨骼肌血管扩张t血流灌注f

骨骼肌收缩t静脉受挤压t回心血量f

骨骼肌舒张T静脉充盈T回心血量J

呼吸运动加强T胸腔负压fT回心血量f

2.心率调节

心率增加是心排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运动时心脏做功负荷、心率与氧摄入量呈线性增加关系

低强度运动和恒定的做功负荷:

心率在数分钟内达至U稳定状态。

高负荷状态:

心率需较长时间达到更高平台。

年龄ft心脏退变t最大心率J

3.血压调节

运动时心排出量增多和血管阻力因素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运动时骨骼肌血管床扩张,总外周血管阻力明显下降。

一般情况下,运动时收缩压f舒张压不变(为什么外周阻力下降,舒张压却不变啊?

)无氧、等长收缩及仅有小肌群参加的大强度运动时,收缩压f舒张压f运动时中枢神经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促进儿茶酚胺分泌导致血压f

4.心血管功能调节

通过自主神经和血管内皮细胞衍生的舒缓因子双重调节冠脉血流。

仅持续运动数秒,心血管系统就会出现复杂的适应性变化,其程度取决于运动的种类和强度

运动时机体通过复杂的的心血管调节反应,

参加运动的肌肉血管扩张,阻力下降,不参加运动的组织血管收缩,阻力增加,既保证运动

的肌肉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和热量,同时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心肌收缩力增强是心搏出量增加的重要代偿机制

长期参加锻炼:

心脏收缩能力fT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JT每搏输出量fT低心率状态下每分输出量不

变T更多的心脏储备

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1•力量训练

大负荷和少重复次数训练一一肌肉力量和体积,增加肌肉横截面积(肌肉收缩蛋白含量增加),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单位的作用。

抗阻训练选择阻力通常是在阻力负荷上完成1-15次动作。

原则:

重复练习至不可再继续

2•耐力训练

抗阻力负荷运动20次以上

肌肉适应性改变t肌肉能量供应的改变,肌纤维内的线粒体数量和密度f

3•爆发力训练(无氧训练)

持续数秒至2分钟的高强度训练一一肌肉爆发力t磷酸肌酸储存量f,参与糖酵解酶活性f

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1,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骨骼的密度与形态取决于施加在骨上的力,运动可增加力,对骨形成有明显影响受力f可刺激骨生长--骨盐沉积f--骨量f--粗大、肥厚、骨密度增加受力J可抑制骨生长--骨盐沉积J--骨量J--骨质疏松

中等强度承重训练能维持骨量和保持骨的弹性。

合并骨性关节病患者应采用等长抗阻训练(疼痛最小化和骨骼受力最大化)。

运动时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轻度f骨钙含量f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

制动(immobilization)是常用的保护措施,但长期制动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心率:

基础心率f,最大摄氧量(VO2max)J

V02max是衡量心血管功能的常用指标,既反应心排出量,又反应氧的分配和利用。

2•血容量:

血容量血小板聚集,血流速度J下肢——静脉血栓

3•直立性低血压

患者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时血压明显下降,出现头昏、恶心、出汗、心动过速,甚至晕厥。

4.心功能心功能J

血容量J下肢静脉顺应性f肌肉萎缩t肌肉泵作用Jt心室充盈

神经损伤的反应,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可塑性。

各种因素致神经受损(中枢或外周)

1、受损轴突的近、远端肿胀

2、兴奋性氨基酸释放

3、远端神经末梢退变及轴突传递消失

4、胞体肿胀,胞核移位、尼氏体降解

5、与神经元联系的神经元变性(跨神经元变性)

6、血脑屏障或血神经屏障破坏,发生炎症免疫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指在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有自身修改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包

括后天的差异、损伤、环境及经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决定集体对内外环

境刺激发生行为改变的反映能力。

一)•主要类型及机制

1•神经再生和发芽

神经再生:

无论中枢或外周的神经再生,主要是指轴突的再生,有效再射干应该是构筑、

重建、代谢再现和功能修复的综合体现。

神经发芽:

再生性发芽和侧支发芽

2神经细胞再生和移植

3脑功能的代尝

4•突触的可塑性:

指神经元损伤后突触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

5•神经元的代偿性修复

(二).影响可塑性的因素

药物作用

环境效应

年龄的影响

电磁场的作用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脑血管意外概念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包括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禾口出血性卒中(hemorrhagicstroke)。

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评定方法

二、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

1、Brunnstrom6阶段评定法(重点)

I驰缓、无反射n开始出现痉挛川痉挛阶段w部分分离运动,痉挛开始减轻v分离运动出现,痉挛明显减轻w亚正常阶段

2、改良As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感知觉功能评定

5、言语能力评定

6、吞咽障碍评定饮水试验及评定

1•饮水试验①能一次饮完,无呛咳及停顿

2分二次饮完,无呛咳及停顿

3能一次饮完,但有呛咳

4分二次饮完,但有呛咳

5有呛咳,全部饮完有困难

2•评定标准①正常范围:

一次饮完,在5秒内

2可疑:

一次饮完,在5秒以上;分二次饮完

3轻度障碍:

上述③项

4中度障碍:

上述④项

5重度障碍:

上述⑤项

康复原则

1•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

2•康复评定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性期、恢复早期(亚急性期)、恢复中后期

和后遗症期。

3•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订,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

4•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5.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和康复工程等。

6.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

脑血管意外各期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康复治疗

1床上正确的体位摆放:

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

2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

目的:

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促进全身功能恢复

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

(二)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康复治疗

本期约相当于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的2-3期,主要治疗目标除前述的预防常见并发症以外,应减轻患肢肌痉挛的程度和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

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三)恢复中后期康复治疗

本期约相当于Brunstrom运动分期的4〜6期,主要治疗目标是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上肢和下肢实用功能的强化训练,同时注意抑制异常的肌

张力。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正常运动模式和运动控制能力的恢复上。

相当一部分偏瘫患者的运动障碍与其感觉缺失有关,因此,在偏瘫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改善

各种感觉功能的康复训练对运动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四)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本期的康复治疗应加强残存和已有的功能,即代偿性功能训练,以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同

时注意防止异常肌张力和挛缩的进一步加重。

避免废用综合征、骨质疏松和其他并发症的发动参与的意识。

脊髓损伤概念

脊髓损伤是由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

主功能的改变。

截瘫:

涉及两下肢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

四肢瘫:

四肢躯干部分或全部均受累者称为四肢瘫。

康复评定

一、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定

二、直肠指检:

判断深部肛门感觉或肛门粘膜皮肤交界处感觉存在,对判断脊椎是否完全损

伤非常重要。

骶部保留:

骶段最下部感觉或运动功能存在为不完全损伤,被认为骶部保留。

三、脊椎损伤程度的评定:

脊髓损伤类型

运动感觉

A

完全性

骶段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

B

不完全性

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性

损伤2个平面以下有一定运动功能,但主要肌肉不能抗引力

D

不完全性

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主要肌肉力量3级以上

E

完全恢复

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复原,可有异常反射

脊髓损伤中完全性不同节段脊髓损伤平面与运动、感觉、预后的关系及康复原则,

一、早期的功能干预

二、防止关节挛缩,腕关节功能位髋关节定期俯卧位或伸髖踝关节背屈90度

三、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四、用起立床站立训练

五、肌肉代偿模式

六、手功能训练

七、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

八、轮椅的使用

注意每坐15分钟就应抬起臀部,以免压疮产生

九、功能性运动

十、行走的训练

十一、生物反馈的应用

十二、功能性电刺激

十三、理疗因子的应用

十四、心理和社会问题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

运动障碍评定:

上下肢功能评定、电诊断、神经肌肉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

感觉障碍:

感觉检查

反射障碍:

肌腱反射检查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出汗试验

其他:

ADL、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家庭、职业等社会环境的调查、生活满意度的调查肌力测定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肌腱反射检查

肢体围径和长度测定

感觉功能评定

自主神经检查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电生理检查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治疗。

1•预防与治疗并发症

2•促进神经再生:

修补、理疗、药物

3•保持肌肉质量、促进迎接神经的再支配

4.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5.促进感觉神经的恢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骨折概念: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骨折的康复作用

骨折的康复评定康复骨折情况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

肌力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

肢体长度及其周径检查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作用及固定期和愈合期的康复治疗,康复原则:

及早进行

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个体化原则

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

治疗方法-早期(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淤血,促进渗液吸收,减少粘连,促进骨折愈合,促进软组织修复)

温热疗法:

传导热疗、辐射热疗。

超短波疗法或低频磁疗:

促进骨代谢;浅表部位一一低频磁场;深部骨折一一超短波。

音频电或超声波治疗:

减少瘢痕和粘连

治疗方法启期(愈合期)(恢复关节活动度,恢复肌力,物理治疗,恢复ADL能力及工作能力)紫外线一一促进钙质沉积与镇痛。

红外线、蜡疗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纤维瘢痕组织。

音频电、超声波一一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局部按摩一一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

骨性关节炎的概念(发病机制也很重要)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0A):

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是机体对关节面承受压力减退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机制:

骨关节炎是在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关节软骨逐渐变性、破坏,从而引起一系列关节骨端以及附属组织病变的结果。

临床表现,

1关节疼痛,多为首发症状,以慢性持续性钝痛为主,膝关节多见,但疼痛程度不一定和x

片的病变程度成正比。

2•活动受限:

呈缓慢进展,随病情进展,活动范围缩小,以至固定于某一姿势。

实验室检查:

骨关节炎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评定

1、感觉功能评定;

疼痛评定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重点观察疼痛及其性质、特点、强度以及疼痛治疗后病人的状态,

可以为将来疗效对比提供依据。

(说白了就是光看)

2、运动功能评定

关节ROM:

评定骨性关节炎可致关节活动障碍,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以作为康复

治疗前后的对比。

肌力评定、肌耐力评定

15m步行时间测定;

握力测定

3、平衡功能评定

4、日常生活活动评定。

5、社会参与能力评定

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

1•康复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保护关节,维持或者增加关节活动度,维持或者增加肌力、耐力与平衡功能,改善功能,延缓和阻止病情发展。

2•运动与休息之间的平衡

3.运动疗法

有益的锻炼:

游泳散步脚踏车水上健美操原地滑雪机仰卧直腿抬高或抗

阻力训练不负重位关节屈伸活动。

有害运动:

增加关节扭力或关节面负荷过大的训练如爬楼梯,蹲下起立,爬山等。

4.支具与辅助器具

5.关节保护

颈椎病概念

Cervicalspondyl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