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298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训练1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基础训练

 

第一单元·基础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子曰: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学而》)

2.子曰:

“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3.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

(3)父异焉(   )       (4)即书诗四句(   )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6)泯然众人矣(   )

2.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借旁近/与之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余闻之也/久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归纳这篇短文的题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②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③总而言之: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④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这段文字的内容主要是写________,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段文字层次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

快起!

“晚了!

爸!

”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

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

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

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

老师说:

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

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

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

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

……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

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

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

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

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

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写出选文记叙的要素。

时间:

________;地点:

________;人物:

________;

事情的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1~4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的力量来自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过一切艰难困苦之后,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会是怎样的感觉?

(用诗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普希金的这首诗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完成5~8题。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路”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题目 长大的感觉

要求 作为青春少年的你,正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正在懂事,正在走向成熟,正在走向未来。

有时,你会真的有一种长大的感觉。

请根据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例文]

长大的感觉

湖北考生

长大的感觉,很好!

听爸爸妈妈讲,小时的我,很不懂事,特调皮,一会儿吵着买糖吃,一会儿上树捉知了。

还有一次,趁大人不在家竟偷偷地把小猫脸上的胡子剪掉……

小时的我,让爸爸妈妈伤透了脑筋。

可是,现在的我,变得成熟、懂事了。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语言轻快俏皮,使文章富有情趣。

由“可是”一词,转入后文叙述,过渡自然。

 

 

“××,开门!

”哎呀,糟了!

是妈妈在敲门。

我急忙扔下刚洗了一半的衣服,匆匆忙忙地开门。

我躲进自己的房间里,心想:

出大乱子了!

记得上次偷偷帮妈妈洗衣服,被她训斥了一顿,说要我专心搞好学习,不要管其他事。

这次被她发现该怎么办呢?

我急得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汗。

(“偷”洗衣服,缘何被“训斥”?

“快过来!

”妈妈威严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忐忑不安地踱到她跟前。

(“母威严”,“我忐忑”,强烈对比,令人深思。

“不是交代过要你安心学习,家务事不许碰吗?

“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

可是我看您整天忙里忙外,爸爸不在家,我就想做一些我能做的事,帮您分担分担。

”我认真地回答妈妈。

(语言平实,感情质朴。

一会儿,妈妈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啦!

”妈妈动情地说。

我脸上掠过一丝幸福的红晕。

(长大是种“幸福”的感觉。

 

 

嘭!

玻璃又被风吹破了一块,一阵寒风袭来,同学们冷得打哆嗦,我冷得直打战。

能为同学们多做一件好事,为班集体多出一分力,这是一件光荣的事。

于是,我打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块玻璃安上,让肆虐的寒风不再“捣乱”。

(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语言富有生气。

左脑、右脑看法不同,语气不同,各具特色,使文章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中午,我到商店去买玻璃。

“算了吧,你这是何苦呢!

你冷,大家一样冷。

凭什么只有你去买玻璃,而其他的人不去呢?

”左脑不服气地说。

“同学们冷,你也冷,这都影响了你们的学习。

你为大家谋利益,自己也得到好处,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何乐而不为呢?

”右脑心平气和地说道。

……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右脑征服了左脑。

我迅速买好玻璃安在了窗户上。

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

下午,教室里变得很暖和。

我听讲格外认真。

虽然我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我的心里却像冬天烤炭火一样舒服。

(长大是种“舒服”的感觉。

 

 

早上,我去上学。

刚出家门不多远,就见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蛇皮袋子,贼头贼脑地往前赶路。

我瞥了一眼袋子,里面有东西在挤呀撞的。

“莫非是鸡?

最近村里常有人家的鸡被盗,这人是不是盗鸡贼?

”一连串问题掠过我的脑际。

“不能让乡邻蒙受损失,不能让小偷溜掉!

”我打定主意迅速折回家,在爸爸的帮助下拨打“110”报了警。

不多时,警车赶到了,那个祸害乡民的惯盗落入法网。

派出所的叔叔夸我是个勇敢的好少年。

我笑了,露出一对小酒窝……

(用词准确,恰当,符合人物身份。

长大是种“自豪”的感觉。

长大的感觉,真的很好!

(再次点题,呼应开头。

 

[简评] 通过三件小事,写了“我”的成长。

三件事比较典型:

其一,写了帮妈妈洗衣服,因为长大,我体谅了父母。

其二,写了给教室窗户安玻璃,为大家着想。

其三,写见义勇为,体现了为社会治安着想。

文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我”长大了,由此感到“长大的感觉,真的很好!

”再次点题,呼应开头。

语言通畅,表达清楚,也是本文的优点。

参考答案

一、

(一)1.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君子乎 2.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3.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二)1.

(1)属于 

(2)曾经 (3)兼词:

于之,对这 (4)写 (5)通“攀”,牵,引 (6)完全

2.C(C项的节奏应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

(1)同县的人认为他很奇特,渐渐请他父亲去作客,有的人用钱币求仲永写诗。

(2)他最终成为一个普通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二、

(一)1.少年鲁迅热爱百草园 过渡 2.表示家里送“我”去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不一一写了。

 3.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

4.C(前三句猜测原因,是记叙;后一句告别,是抒情。

) 

(二)1.时间:

一天早晨 地点:

家里和学校 人物:

“我”和爸爸 起因:

“我”赖床不起,想逃学。

经过:

“我”被痛打,不得不赶到学校去。

 结果:

“我”认识了错误,理解了父爱。

 2.挨打前,“我”因爸爸严厉得不近人情而流泪;挨打时,“我”因疼痛而哭号;在课堂上,“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爸爸深深的爱,差点儿又流下泪来。

 3.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在他表面的严厉中有着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

 4.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三)1.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来自对未来的信念,因为我们始终要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喜欢。

虽然全诗都是劝说,但不是说教。

诗深入读者心里,一切替读者着想,符合生活逻辑,读者易于接受。

(意思对即可) 5.人生的道路面临着不同的选择。

 6.路的未知性。

7.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无可更改。

 8.人生中遇到的各种机遇。

三、参见“例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基础训练

作者:

  加入日期:

07-03-16

 

第一单元·基础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子曰: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学而》)

2.子曰:

“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3.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

(3)父异焉(   )       (4)即书诗四句(   )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6)泯然众人矣(   )

2.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借旁近/与之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余闻之也/久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归纳这篇短文的题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②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③总而言之: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④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这段文字的内容主要是写________,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段文字层次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

快起!

“晚了!

爸!

”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

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

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

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

老师说:

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

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

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

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

……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

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

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

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

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

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写出选文记叙的要素。

时间:

________;地点:

________;人物:

________;

事情的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1~4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的力量来自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过一切艰难困苦之后,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会是怎样的感觉?

(用诗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普希金的这首诗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完成5~8题。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路”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题目 长大的感觉

要求 作为青春少年的你,正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正在懂事,正在走向成熟,正在走向未来。

有时,你会真的有一种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