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366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docx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

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形的缝结构。

临床意义:

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

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

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

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

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下窝的交通要道。

3、颧弓:

颧弓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组成,形成面部的骨性隆凸,其下缘由咬肌起始,并有颞深筋膜附着于颧弓的内外面。

4、危险三角区:

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返流,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上唇和鼻根部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海绵窦炎症。

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5、面动脉:

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行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腺上缘→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内急转向外→咬肌附着处前缘→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面部(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笑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行向前上→口角、鼻翼外侧→眼内眦→内眦动脉。

6、面静脉(即面前静脉):

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附近→颈内静脉。

7、翼丛(翼静脉丛):

位于颞下窝,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翼内、外肌之间(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均参与形成)→上颌静脉,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避免刺破翼丛而发生血肿。

翼丛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

8、上牙神经丛:

上牙槽前、中、后神经在上颌骨牙槽突基底部交互吻合形成,至该丛再发出终支至上颌牙、牙周膜及牙龈。

9、面瘫:

是以面部筋肉麻痹,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

如:

歪嘴风、口眼歪斜、吊线风、口歪。

10、咽门(咽峡):

是口咽部之最狭窄区,由腭帆、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11、腮腺床:

腮腺犹如侧卧其上,为紧贴腮腺深面的血管神经,包括:

颈内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茎突诸肌称为“腮腺床”。

12、神经点: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颈神经丛皮支的浅出点,颈神经丛皮支阻滞麻醉即由此点刺入,故称此点位“神经点”。

13、气管前间隙:

位于气管前方,由颈脏器筋膜脏、壁两层所围成,间隙中主要含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

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气管前间隙因与前纵隔相通,故其感染可蔓延至前纵隔;该纵隔的气肿亦可上行扩散至颈部。

气管前间隙还与内脏旁间隙相交通。

14、颈动脉鞘(颈鞘):

为包绕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的筋膜鞘。

颈动脉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位于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

15、咽淋巴环:

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位于舌根的舌扁桃体,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入口处,共同围成咽淋巴内环。

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共同组成)密切交通。

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统称咽淋巴环,该淋巴环在咽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问答题:

1、简述上颌骨的三大支柱。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

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耳鼓;

(2)颧突支柱:

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两支:

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达颅底;

(3)翼突支柱:

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相连,将咀嚼压力传至颅底。

2、试述颞下颌关节组成、辅助结构及解剖学特点?

颞下颌关节组成:

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窝、关节盘、关节囊、囊内外韧带

辅助结构:

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

解剖学特点;①覆盖纤维软骨,有耐压、耐磨作用

②两种运动方式:

多轴心运动,左右联动

③关节联合密切

3、比较口腔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及导管开口

名称

位置

形态

导管开口

腮腺

外耳道前

下方

三角楔形

 

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

下颌下腺

下颌下三角

卵圆形

舌下阜

舌下腺

舌下襞深面

条带状

小管:

舌下襞

大管:

舌下阜

4、腮腺鞘有何特点?

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特点:

①腮腺鞘由颈部深筋膜浅层包裹腮腺而成。

②在颅底与上、下颌骨之间,是散在于

骨、肌肉与筋膜之间的间隙彼此相通。

③咬肌间隙:

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

此间隙前邻第3磨牙,如牙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均可扩散到此间隙。

④翼下颌间隙:

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

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动脉、静脉通过。

临床意义:

发生由急性病毒感染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时,一方面腺体肿胀,另一方面包绕其外的致密腺鞘又不易向外膨胀减压,由此压力感受器受到激惹,造成剧烈疼痛。

同样道理,当发生腮腺急性化脓炎症时,可在腺体内形成多个孤立分散的小肿胀,临床检查时,不会扪及一般小肿胀所具有的波动感。

行肿胀切开引流时,须将小肿胀间隔全部打开,才能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

5、面静脉的走行及收纳血供

走行:

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附近→颈内静脉。

收纳血供:

接纳面动脉分布区域的内眦、鼻背、眶下区、上下唇及颏下区域的静脉血。

还接纳面深静脉引流由翼丛而来的面深部静脉血。

6、试述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的分支、走行和分布

上颌神经起自半月节前缘的中部→海绵窦外侧壁下部前行→圆孔→翼腭窝上部→神经节支与蝶腭神经节相连→斜向前外→眶下裂入眶→眶下神经→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面部。

可分为四段:

颅中窝段(发出脑膜神经)、翼腭窝段(发出颧神经、神经节支及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管段(发出上牙槽中神经及上牙槽前神经)及面段(发出睑支、鼻支及上唇支)。

下颌神经:

最粗大的分支,属混合性神经,粗大感觉根、细小运动根→卵圆孔→二根合一→颞下窝→腭帆张肌与翼外肌之间,发出脑膜支和翼内肌神经,然后分出较细的前干和较粗的后干。

7、试述面神经颅外段的分支及各自的行程和分布;各分支损伤后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面神经主干在进入腮腺前发出下列分支

(1)耳后神经:

耳支→耳后肌;枕支→枕肌。

(2)二腹肌支→二腹肌后腹。

(3)茎突舌骨肌支:

细长→茎突舌骨肌。

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

(1)颞支:

前上→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前肌和耳上肌,和上颌神经分支吻合,损伤可出现同侧额纹消失。

(2)颧支:

腮腺前上缘→前上→上部分支较细,行向前上→上、下眼轮匝肌;下部分支较粗→颧弓下方→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

损伤后,眼睑不能闭合。

(3)颊支:

来自颞面、颈面两干→腮腺前缘→

上颊支粗→颧小肌、提上唇肌和提上唇鼻翼肌深面

下颊支不恒定→口角平面或其稍上方前行

→颧大肌、笑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切牙肌、口轮匝肌、鼻肌及颊肌等。

损伤可出现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上唇运动力减弱或偏斜及食物积存于颊部等症状。

(4)下颌缘支:

腮腺的下前缘穿出→在下颌角下方→颈阔肌深面与颈深筋膜之间→支配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及颏肌。

下颌下缘平面由后→前依次越过下颌后静脉、下颌角、面静脉浅面。

下颌缘支损伤可导致患侧口角下垂,流口水。

(5)颈支:

为颈面干的终末支,出腮腺下端→颈阔肌深面→前下→颈前→颈阔肌。

该支损伤可影响口角的微笑活动。

 

8、试述咬肌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的位置及交通

间隙名称

位置

交通

咬肌间隙

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

前邻第3磨牙

翼下颌间隙

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

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

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动脉、静脉通过。

9、简述咽的交通

①鼻咽部供咽鼓管(1对)与中耳鼓室相通

②鼻咽部借鼻后孔(1对)与鼻腔相通

③口咽部借咽峡与口腔相通

④喉咽部借喉口与喉腔相通

⑤喉咽部向下接食管

10、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1)境界:

是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digastrictriangle。

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有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

2)内容其内主要有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1)下颌下腺:

呈“U”形,被下颌舌骨肌分为浅、深两部,分别位于该肌的浅面和深面,并在该肌后缘相续连。

下颌下腺管由深部的前端发出,经下颌舌骨肌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阜。

下颌下腺表面有下颌下腺鞘包裹。

(2)血管、神经和淋巴结

(1)面动脉:

位于下颌下腺浅部深面的沟内。

(2)舌下神经:

在下颌下腺深部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的表面。

(3)舌动脉和舌静脉:

位于舌下神经与二腹肌中间腱之间,舌动脉经舌骨舌肌的深面入舌。

(4)舌神经:

在下颌下腺深部的内上方,经下颌骨内面与舌骨舌肌之间前行入舌。

(5)下颌下神经节:

连于下颌下腺深部与舌神经之间。

(6)下颌下淋巴结:

位于下颌下腺周围,有4~6个。

1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1.境界由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前腹围成。

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2.内容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等。

(1)动脉

颈总动脉:

位于颈内静脉内侧,约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等结构。

颈外动脉:

于颈内动脉前内侧上行,从甲状软骨上缘至舌骨大角之间,自前壁由下而上依次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

颈内动脉:

在颈外动脉后外方行至其后方上升至颅底。

该动脉在颈部无分支。

(2)静脉

颈内静脉:

位于颈总动脉外侧,大部分被胸锁乳突肌深面。

其属支自上而下依次为面总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

(3)神经

舌下神经:

弓形跨过颈内、外动脉的浅面。

发出舌下神经降支,沿颈总动脉浅面下行,参与颈袢的构成。

副神经:

经颈内动、静脉之间向后外侧行至胸锁乳突肌上份。

迷走神经:

位于颈动脉鞘,在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下行。

主要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心支等。

(4)二腹肌后腹:

是颈动脉三角与下颌下三角的分界标志,也是颈部及颌面部手术的主要标志。

以二腹肌后腹为标志,其毗邻结构为:

①浅面,有耳大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面神经颈支;②深面,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外动脉和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颈交感干;③上缘,有耳后动脉、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等;④下缘,有枕动脉和舌下神经。

12、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作甲状腺手术切口所经过的层次?

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

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在距腺上极约1cm处,二者又分开,故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腺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外支致声音低钝,损伤内支致呛咳。

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

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关系密切,左侧喉返神经位置较深,多经动脉后方上行;右侧喉返神经位置较浅,多经动脉前方。

在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腺的下极,避免伤及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作甲状腺手术切口所经过的层次: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

13、试述头皮层次的名称及临床意义?

头皮:

皮肤、皮下组织和帽状腱膜三层结构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宛如一层,故当外伤头皮撕脱或开颅术翻转皮瓣时均成一片,临床上称头皮。

临床意义:

腱膜下蜂窝组织头皮系连接于头皮与颅顶骨外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故外伤撕脱头皮时,即自腱膜下蜂窝组织层分离。

若有出血化脓,可于此层内蔓延至全颅部。

此层因有导血管穿行,将头皮的皮下静脉与板障静脉和颅内静脉窦沟通。

此层感染,可经导血管蔓延至颅骨或颅内,故临床常将此层为颅顶的“危险区”。

14、翼外肌为何被称为面侧深区的解剖钥匙?

(1)翼静脉丛:

位于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由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组成,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

翼静脉丛经面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并经眼下静脉、卵圆孔静脉丛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交通。

故口、鼻、咽等部位病变,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

(2)上颌动脉:

①起源、行径与分段:

上颌动脉平下颌颈处起自颈外动脉,经下颌颈深面→颞下窝→翼上颌裂→翼腭窝。

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为三段,即下颌段、翼肌段和翼腭窝段。

②主要分支:

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眶下动脉。

(3)下颌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

①行程:

从卵圆孔穿出→颞下窝,位于翼外肌深面。

主要分支:

有咀嚼肌神经、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经下颌孔→下颌管→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下颌骨、下颌牙齿及牙龈、颏区的皮肤。

并分出下颌舌骨肌神经至二腹肌前腹及下颌舌骨肌)。

由于上述翼外肌与翼静脉丛、翼内肌、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的关系如此密切,故翼外肌被视为面侧深区的“解剖钥匙”。

填空:

1、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口腔、颅面、颈部形态结构的学科。

2、颅盖骨由外板、板障、内板三层组成。

3、颅底正中线自前向后有额嵴、盲孔、鸡冠等。

4、蝶骨分为体、大翼、小翼、翼突。

5、颞骨分为鳞部、乳突、岩部和鼓板

6、上颌四突为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7、眶下壁(眶底)由腭骨、颧骨、上颌骨组成。

8、下颌骨骨质最致密处为下颌体下缘。

9、髁突分为前斜面和后斜面。

10、下颌骨的薄弱部位为下颌颈、下颌角、颏孔区、正中联合。

11、头部肌分为浅层的表情肌和深层的咀嚼肌。

12、表情肌的两种排列方式环形和放射状。

13、内斜线上方为舌下腺窝;下方为二腹肌窝。

14、下颌后静脉(面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

15、两条淋巴导管包括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

16、舌粘膜内有四种乳头:

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其中无味蕾的是丝状乳头。

17、舌外肌共有四对,即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和腭舌肌。

18、舌前2/3的一般感觉由舌神经管理;舌后1/3两侧的一般感觉及味觉由舌咽神经管理。

19、唇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上、下唇动脉。

20、咽腔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三部

21、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22、颈侧区包括颈三角、枕三角。

23、舌骨上区包括颏下三角和左、右下颌三角。

24、舌骨下区包括左、右颈动脉和左、右肌三角。

25、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锁乳突肌前缘围成。

26、锁骨上三角主要结构:

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静脉角、臂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