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386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大学毕业论文.docx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大学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财政学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6月10日

GraduationThesis

 

ChineseGovernmentBondsofModerateScaleProblemStudy

 

School

SchoolofPublicFinanceand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PublicFinance

Class

Student

Supervisor

 

2011-06-10

毕业论文任务书

姓名

学院:

班级:

专业:

财政学

毕业论文题目: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

立题目的和意义:

公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的阶段,研究公债的适度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公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加剧了社会各界对财政风险的担忧。

如果公债规模过度扩张从而引致财政风险的话,那么必然给经济社会带来重大的破坏,更严重地,甚至危及国家安全,损害国家信用从而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政权的动荡。

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优化公债发行规模,把公债发行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达到公债规模的可持续发展,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公债发行带来的积极效应。

为此确定该选题。

当前我国还处在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浪潮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我国公债规模迅速膨胀而增加财政收入却受限制,因此对我国适度公债规模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

1.技术要求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写作深化了对公债规模的认识,了解公债适度规模的必要性,并针对一些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论文分成五个部分,即绪论、公债适度规模的相关理论、我国公债规模的实证分析、美国公债规模的经验借鉴、提出我国公债适度规模的政策建议。

2.工作计划

第一步,查找与整理资料,确定选题。

第二步,根据选题,在导师指导下初步形成论文写作提纲。

第三步,调研关于公债规模的政策,了解公债规模现状。

第四步,根据掌握的数据等资料,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与整理,分析问题。

第五步,阅读有关公债规模的文献,查找有关规避公债规模风险的内容,从中分析并整理写作思路。

第六步,论文写作提纲定稿,组织相关资料准备论文撰写。

第七步,进行论文写作,完成初稿工作。

第八步,根据导师所提意见和建议,经反复修改后定稿。

第九步,积极准备及参加论文答辩,并按答辩小组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和定稿。

第十步,按规范要求进行打印、装订一式两份的毕业论文。

1.毕业设计准备2010年07月15日-2010年09月01日

2.确定题目2010年09月02日-2010年09月09日

3.开题(确定提纲、提交《开题报告书》和《毕业设计任务书》)

2010年09月10日-2010年10月15日

4.提交初稿2010年09月29日-2011年04月15日

5.中期检查(基本定稿,准备答辩)2011年04月16日-2011年06月15日

6.论文答辩2011年06月05日-2011年06月23日

7.根据答辩委员会要求修改论文定稿2011年06月24日-2011年06月26日

8.论文打印及装订2011年06月27日-2011年06月30日

9.毕业论文工作总结、资料归档2011年07月01日-2011年07月05日

指导教师要求:

 

 

 

(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字)年月日

院长意见:

 

(签字)年月日

 

摘要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公债以来,公债的发行规模呈阶段式跃升。

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以增发公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公债规模急剧膨胀,公债适度规模问题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

论文尝试将公债规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公债规模问题作重新思考,以求达到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目的。

从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债规模的关系入手,介绍了公债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公债规模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公债规模经济影响因素以及衡量指标的分析,并且借鉴了美国在控制公债规模问题上的意见,对我国公债的适度规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提出了防范公债规模过大带来的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债;适度规模;政策建议

 

Abstract

Ourcountrysince1981,nationaldebtissuedbondsrecoverysincetheissuanceofascalestagetypejumped.Especiallysince1998,withnationalimplementationmainlyadditionally-issuedbondspositivefiscalpolicy,bonds,bondshasexpandedscalemoderatescaleoftheproblembetheoreticaldiscussionfocus.Thisarticletriedtoputbondsscaleproblemsastheresearchobject,theexistingresearchresultsonthebasisofthescaleofbondstoreconsiderproblemsinordertoachievetherichthisfieldofresearchpurposes.

Thisarticlefromthemacroeconomicenvironmentandbonds,therelationshipofscaleintroducedthebasictheory,analysesthebonds,thepresentsituationandourbondsscale,themainproblemsofeconomicfactorsbybondsscaleandmeasuresofanalysis,andlessonsfromtheU.S.incontrolbondsonthequestionofthescaleofourdebtandopinion,moderatescaleofdiscussedindepth,andfinallyputsforwardthepreventivebondslargetherisksofrelevantpolicysuggestions.

Keywords:

nationaldebt;moderatetreasuryscale;policysuggestion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2.1研究目的1

1.2.2研究意义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2

1.3.1国外研究现状2

1.3.2国内研究现状3

1.4研究内容与方法4

1.4.1研究内容4

1.4.2研究方法4

2公债适度规模的基本理论5

2.1公债适度规模的理论框架5

2.1.1公债适度规模的涵义5

2.1.2从公债的净正效应分析5

2.1.3从公债发行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分析6

2.2公债适度规模的监控指标8

2.2.1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来考察8

2.2.2从财政的偿债能力来考察9

2.2.3对公债适度规模监控指标的总体评价10

2.3本章小结10

3我国公债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11

3.1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分析11

3.1.1赤字率11

3.1.2公债负担率12

3.2财政的偿债能力分析13

3.2.1公债依存度13

3.2.2公债偿债率15

3.3我国公债规模存在的问题16

3.3.1财税体制不完善16

3.3.2管理制度不完善16

3.3.3公债市场不完善16

3.4本章小结17

4美国公债规模对我国的借鉴分析18

4.1美国公债概况与现状18

4.1.1美国公债概况18

4.1.2美国公债现状19

4.2具体指标体系分析20

4.2.1美国公债负担率分析20

4.2.2美国公债依存度分析21

4.3美国公债规模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2

4.3.1完善公债余额管理制度22

4.3.2适度控制公债规模23

4.4本章小结23

5对我国公债适度规模的政策建议24

5.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4

5.1.1控制赤字和公债规模24

5.1.2提高国家财力集中度24

5.1.3完善财政支出政策25

5.1.4将公债利息支出纳入财政预算25

5.2优化公债管理制度26

5.2.1提高公债资金使用率26

5.2.2确保公债偿债来源26

5.2.3优化公债结构27

5.3促进公债市场发展27

5.3.1完善市场建设和监管体系27

5.3.2完善一级市场27

5.3.3完善二级市场28

5.4本章小结28

结论30

参考文献31

致谢33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为了弥补赤字,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我国于1981年发行国库券,积极完善公债体制,确定公债规模。

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公债,公债发行规模增长率也非常高,从1981年的121.7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878.18亿元,较1981年增长了100多倍。

我国公债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1998年公债规模突破3000亿元关口后,增长速度在总体趋势上也是逐年上升的,公债规模迅速膨胀。

那么,我国公债规模是否适度就成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公债对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有调控作用,能够调节需求,当经济衰退或者失业严重的时候,发行公债能够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公债还具有挤出效应,发行公债直接减少了民间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公债规模过小,就起不到弥补财政赤字、调控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作用,而公债规模过大,又会给国家财带来负担。

这直接导致国家则政用于公债还本付息的支出增大,进步造成政府财政赤字,降低政府的投资水平,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如果政府因为赤字扩大进一步增发公债的话,又陷入了以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财政必然出现危机。

鉴于此,论文在公债规模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我国公债规模进行分析,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公债的适度规模加以阐释。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经验性材料都说明,公债的发行既可以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带来负面效应。

公债的外在经济影响和公债规模的变动是密切相关的,呈现出一定的函数关系。

因此,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经济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个如何判断公债规模是否适度的问题。

针对当前我国公债规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从何种角度来分析我国公债规模以及公债规模适度范围到底应如何来判断做出合理的解释,论文正是基于以上研究目的,从理论上试图从公债经济效应和公债规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我国的公债规模,从实证上试图通过构建公债规模可持续发展模型来对公债规模的适度范围做出判断,希望通过论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适度公债规模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对我国公债政策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1.2.2研究意义

1.2.2.1理论意义公债的发行,既受到国家财政偿债能力的制约,又受到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限制。

因此,在一定时期,公债客观上必然存在一个适度的数量规模,同时,公债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和筹资手段,只有在适度规模上其筹资功能与调控功能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们既不能因为公债的积极作用而放开对公债规模的控制,也不能只看公债的负面效应而盲目主张少发公债,而是要综合确定公债适度规模的大小,这就不仅要考虑传统的评价指标,还要结合我国实际,改善评价方法,使公债规模的大小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

1.2.2.2实践意义我国自从1981年恢复公债发行以来,公债规模迅猛增加,在短短的三十年的时间里,发行规模从1981年的121.74亿元(含外债)增加到2010年的17878.18亿元(含外债),增加了100多倍;公债余额也大幅度增长,2009年公债累积余额达到60237.68亿元,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在这期间,公债规模增长有三个关键时间点:

1994年,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规定政府的财政赤字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公债发行成为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的主要手段,公债发行规模随之大幅上升;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不振和消费不足的影响,我国开始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政府投资带动经济发展,公债发行规模再上新台阶;2007年,以美国次贷为导火索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政府做出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10年我国财政预算赤字达到6495.00亿元,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赤字和公债增加最多的一年,公债发行规模的增加也导致公债余额如“滚雪球”般变大。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公债的规模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人民群众的关注,我国的公债规模是否己经过大?

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适度公债规模?

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公债的积极作用?

这些也正是论文要探讨的问题。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现代西方公债理论越来越重视公债适度规模的测度,并试图描述公债规模、利率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争议。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Sargent)和华莱士(Wallace)认为,如果政府不控制公债规模任其自由膨胀,利息支出的上升使得借新债还旧债的机制反而使公债规模更加膨胀,而税收作为还债的手段已经不足,政府需通过其它手段融资来还债,例如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

这时候通货膨胀率上升,偿债压力减小。

[1]

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RudigerDornbusch)和费希尔(RonaldAylmerFisher)认为,债务与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公债规模是否适度取决于产出增长率、财政赤字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2]。

财政赤字分为不含利息支出的基本赤字和含有利息支付的总赤字。

基本赤字决定了利息增长和债务增长,从而他们建立了债务收入比率、GDP增长率、赤字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从而他们发现,当基本赤字为零或负时,负债率不会上升,赤字的债务融资就可行,而且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当基本赤字为正时,产出增长率小于实际利率,债务融资将导致负债率持续上升,引起通货膨胀[3]。

1.3.2国内研究现状

杨大楷(1995)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建立高效率低风险公债管理机制的密切关注,在结合中国公债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技术手段三种方法,从公债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深入研究了公债风险管理理论、公债发行风险管理、公债流通风险管理、公债使用风险管理和公债偿还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刘立峰(2002)则从公债风险的另一面—公债政策的可持续性角度对公债风险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其《公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和财政风险研究》一书中,界定了公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内涵,经过分析认为:

“公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与公债风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提出了防范公债风险,实现公债政策可持续性的政策措施。

对于安全规模研究一直是国内公债风险研究的重点,1997年,张银政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划分了公债规模衡量指标。

其中,静态指标有公债偿债能力指标和国民应债能力指标,前者包括公债占GDP的比重和债务依存度等指标,后者包括公债公债占国民银行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的比重等指标。

从动态看,公债规模应当随国民经济规模变动而变动,显然,公债相对规模应包含在内。

程萍(2007),陈时兴、姚明龙(2006)等学者从我国政府的债务风险着手,指出我国国家债务负担率和偿债率等指标都已过高,应加以调整,研究公债风险及其具体的防范措施。

孙卫(2008)认为,无论是基于边际理论还是基于公债经济效应所得出的公债适度规模只能是公债规模约束的理论界,而基于经济效应的公债适度规模,在现实中较难把握。

高培勇、宋永明(2007)指出,公债的适度规模是指即可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又能保证政府如约履行偿付义务的公债规模,并从举债的成本一效益对此进行分析。

[4]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研究内容

公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从理论上讲,公债的各种指标区分都应考虑结构性因素。

一个国际发行的内债和外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为只有外债我们在偿还的时候会流出资本;而内债只是财富在一国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包括代际转移。

但是考虑到我国公债内外债在数量上的悬殊区别,目前公债规模的研究应该着重放在数量巨大的内债上。

论文在研究公债适度规模时,仅计算内债的数据,外债一概不予考察,故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名义国内债务规模,并定性拓展分析名义国内综合债务问题。

1.4.2研究方法

论文在探讨过程中,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公债理论与公债发行实际效果相对比的方式,借助大量权威数据、计算表格等进行论证。

主要有三种方法:

(1)文献法通过阅读一些相关文献来充实理论知识。

(2)指标分析法。

通过一些指标如赤字率、公债负担率、公债依存度、公债偿债率等,来讨论适度的公债规模。

(3)实证分析法。

利用我国公债发行的历年数据建立经济学模型,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公债适度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其自身的规律性。

在探讨过程中,笔者还积极查阅了国家统计年鉴、国家财政年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和中公债券信息网等官方网站的有关数据,对我国的公债规模及影响因素作了较细致的分析。

 

2公债适度规模的基本理论

公债是国家政府凭借其信誉,按照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是国家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所发生的信用关系的基本方式,它是国家为了解决经济运行中财政资金的调度,弥补财政赤字,并借以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2.1公债适度规模的理论框架

2.1.1公债适度规模的涵义

公债作为一种经济信用行为,其规模必然存在一个合理的度。

一般来说,合理公债规模就是公债在一国整体经济背景下最满意或最合理的数量界限。

这一界限是一个合理的区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合理公债规模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规模效益性,即在一定的公债规模下能使国民经济得到最佳整体效益;一般说来,公债规模太小无法形成推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规模太大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公债使用效益。

第二,成本适中;成本是指进行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公债的直接成本(即发行成本和使用成本)和间接成本(即公债对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对经济的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

第三,必须是政府能够驾驭的公债规模;这要求政府不仅能以合理的成本筹集到公债资金,还要能合理使用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确保到期还本付息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定义公债的适度规模指的是,公债资金的规模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的形势相适应,结构合理,并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也就是公债的净正效应得以最大化。

[5]

2.1.2从公债的净正效应分析

我们首先定义一下公债的净正效应。

公债的净正效应是指通过发行公债产生的总效应与发行公债的总成本之差。

换句话说,公债的适度规模是指公债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公债的积极效应得以最大化。

更确切的说,公债的适度规模是公债的正面效应与公债的负面效应相抵消以后,公债的净正效应达到最大化时的公债规模。

可以用以下图2-1来描述公债的适度规模。

图2-1公债的净正效应

如图2-1所示,X轴代表公债规模,Y轴代表公债净正效应。

当没有公债发行的时候,则不存在公债的效应或成本,净正效应为0,图中的原点0表示这种情况。

随着公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公债的净正效应会逐渐的增大,当公债规模达到A点的时候,公债的净正效应达到最大。

在此之后,随着公债规模的继续扩张,公债的净正效应逐渐下降。

可以看到,A点即为理论上的公债最适度规模。

在公债规模超过A点之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公债,净正效应就会减少,如果超出A点过多,如超过图中B点后,此时,净正效应为负,这将会带来给财政带来危机性的后果。

根据许多国家经验性的资料,一但债务规模超过A点,那么公债的净正效应下降趋势是十分陡峭的,落入债务陷阱的泥潭。

例如2009年底的迪拜主权债务危机。

2.1.3从公债发行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分析

以上是通过分析公债的净正效益来考察公债的适度规模。

那么更为细致的描述公债适度规模,我们可以通过公债发行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来定义公债的适度规模。

这里首先明确两个概念:

(1)公债的边际效益MP,它是指政府最后一单位公债发行所带来的总效益的增加。

而使用公债的客观条件是决定公债所能带来效益大小的主要因素,这些客观条件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本国的资源状况、政府以及管理人员的债务管理能力、相关的法律管理状况等等。

一般来说,当公债发行规模较小的时候,对上述条件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在这个阶段,公债的边际效益处于上升的阶段,因为每多发行一个单位的公债将进一步产生更多的效益。

但是,随着公债规模不断地扩张,为了更有效的使用公债,政府对客观环境所提出的要求也因此变得更高,正因如此,公债的边际效益会在上升到某个高度之后开始下降。

(2)公债的边际成本MC,它是政府发行最后一个单位公债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

在该成本中,不仅包括政府发行债务所产生的利息和各种费用支出,还包括因发行不当、发行失败或使用不当以及政府因偿还困难时而产生的无形成本。

为简便起见,我们假设政府每增发一个单位公债所导致的边际成本为一个常数。

下面将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绘成曲线来考察公债的适度规模。

图2-2公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如图2-2所示,MP代表发行公债的边际收益,MC代表边际成本。

当公债规模小于Q1时,政府发行债券的总效益比总成本要小,因此,这个时候公债的净正效益(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是负值;当公债的规模大于Q3时,政府发行债券的总效益也是要比总成本小,此时公债发行的净正效益也是为负。

在Q1和Q3区域里时,公债发行的净正效益为正值,即公债发行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

因此,只有在公债发行规模介于Q1和Q3之间的时候,才是公债发行的适度区间,这时候,政府发行债务才会不同程度的刺激经济发展,债务的发行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可以看到,这个区域中的Q2点是公债净正效益的极大值点,此时,MP=MC,公债净正效益最大,因此这一点也是公债发行的最适度规模。

尽管通过公债的净正效益分析以及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定性的描述公债的适度规模,但是,以此作为基础,通过公债边际效益曲线和公债边际成本曲线来测算我国公债的适度规模是非常困难的。

[6]因为,政府发行公债产生的效益和发行公债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包括政府发行债务所产生的利息和各种费用支出,而且还包括因发行不当、发行失败或使用不当以及政府产生偿还困难时而产生的无形成本)的内涵是十分广泛的,特别是一些无形的收益和成本,测度起来十分困难,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如政府发行的公债是否的到充分有效的应用,使用过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