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457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

观察金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观察记录鱼。

2、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识与技能:

知道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鱼的特征方面的兴趣。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

学生准备:

鱼、鱼缸、放大镜、水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鱼画下来。

2、学生自主观察。

(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

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

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

1、指导学生讨论:

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师生讨论。

(教师板书问题)

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①鱼听得见声音吗?

②鱼知道饥饱吗?

③鱼怎样运动的?

④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⑤鱼怎样睡觉?

⑥于是怎样呼吸的?

……

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5、指导小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6、全班讨论、研究、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视各组研究的情况)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

描述、画、数据等)

小组汇报时有组长主要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请这个小组回答。

这样共同研讨,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简要小结。

五、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观察鱼

鱼听得见声音吗?

鱼知道饥饱吗?

鱼怎样运动的?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2、观察蜗牛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板书:

蜗牛)

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

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观察蜗牛

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

同学们,这是什么?

(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

(观察蜗牛)(板书:

观察)

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三.研究蜗牛

1.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讨论:

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

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

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

(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

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2课时

回家观察(雨天、晴天)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

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

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七、教师课堂小结。

(1)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清洁家园、美化环境”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活动重点:

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难点: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

(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

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

不过我也相信凭你们的聪明,一定能够轻松解决它。

二、出示题目:

我们班约有个同学,如果每个同学每天丢一张纸屑,那么1天之内,教室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整个三年级个同学计算,一天又会产生多少纸屑呢?

如果以整个学校个同学计算,我校每天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三、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2)班人350000张

三年级人10500000张

全校人127750000张

四、“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五、“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校一天之内学生产生的垃圾量,那么对于世界来说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

为什么?

我们学校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六、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七、看录象:

(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校园,我们的身边来开展研究。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和一些照片中去看看我校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照片。

2“看了刚才的录象、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校正在争创“省绿色学校”,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它们来影响我们学校的形象吗?

”“那我们该怎么做?

八、评价结束

(2)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方向与路线

活动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叙述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适时进行情感教育,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重点:

认识路线、明确方向。

活动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学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观察图时应引导有序地观察)。

2、请学生说一说从图中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①横看有两条街:

北京街和光明街;竖看有两条路:

平安路和幸福路。

②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分别有这些建筑物:

小军家、医院、育才小学、邮局、图书馆、光明中学、公园、商场和电影院。

3、学生获得信息后,开始练习。

(l)第

(1)小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要求,4人一组讨论这道题怎么回答,让小组其他同学听一听,也说一说。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

(1)小题以图书馆为中心,周围的小军家、医院、育才小学邮局、光明中学、公园、商场、电影院分别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来说一说如何回答这道题。

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应给予鼓励。

学生回答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这张图,让学生充分交流,说一说图书馆在图中的位置。

学生可以想出很多种描述图书馆位置的方法。

学生可以说出图书馆在小军家的东南方、在商场的北面、在电影院的西北方,在公园的东北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三个建筑物,用同样的方法描述它的位置。

(2)第

(2)小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哪个词理解有困难呢?

学生指出:

交叉路口这个词。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交叉路口。

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交叉路口就是两条路交叉的地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在黑板上加以说明。

教师让学生结合题目找出光明街和平安路的交叉路口,并在图中用“O”圈出来。

教师让学生在图中说一说是如何找出这个交叉路口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加以说明。

教师让学生独立回答第

(2)小题,并在书中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是怎么填出来的?

(3)做第(3)小题。

教师让学生读题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从小军家出发到电影院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呢?

说一说路线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答案不统一,有好几条线路可以走,教师应对想出路线的学生给予鼓励。

最后,教师让学生选出最满意的线路。

学生选出后,教师让学生说明理由,学生回答:

因为我们选出的这条线路最近。

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应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做第(4)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确定起点和终点,自己说出怎样走。

讨论后,在书中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说一说想从哪里到哪里,怎么走?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4、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学习汇报,指导评价。

6、总结结束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观察蚂蚁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

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

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七、教师课堂小结。

(1)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众人划桨开大船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需要,每个人都有贡献;

2.在活动中,体验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活动形式:

做智力拼图游戏

活动说明:

  1.每个人信封中的不规则图形都不足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必须和其他同学手中的拼板互相交换才能拼成正方形,自己需要的拼图可能在别人手里,自己手里又会有别人需要的拼图,因此,学生要完成任务就必须观察自己需要的拼板图在谁的手里,谁需要自己手里的拼图,因为规则要求不能说话,也不能乱扔拼图,所以学生只能认真观察他人的需要,并将拼图递到需要的同学手中。

  2.小组内的某个成员有可能拼成一个正方形,但如果大小不符合要求,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就很难再拼成正方形,小组的任务就无法完成。

而竞赛的标准是小组成员都能拼成正方形,因此为了小组的利益,小组成员必须学习合作。

活动过程:

 1.准备智力拼图。

    这套15厘米见方的智力拼图由不同形状的硬纸板组成。

把正方形纸板剪成若干不同形状的纸板,分别在上面轻轻地用铅笔标上小写字母从a到j不等,如后图所示。

    这些标有字母的不同形状的硬纸板将被放到标有字母A到E的5个信封里,具体放置的分配情况如下:

信封A——j,h,eB——a,a,a,cC——a,iD——d,fE——g,b,f,a

    用橡皮擦去硬纸板上的小写字母,然后标上与信封相对应的大写字母从A到E,这样这些硬纸板能很容易收回来,以便下次使用。

    纸板的不同组合能形成1到2个正方形,但只有一种组合能形成5个正方形。

 2.将全班分成九个小组,每组六人,五个人参加拼图游戏,第六个人为观察员。

观察员的任务:

观察各组活动的过程,注意小组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并准备在总结时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3.活动规则:

    在每个人的信封中都有一些不规则图形,小组的任务是组内传递智力拼图,直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拼好一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正方形,任务才算完成。

  活动规则:

    A.游戏过程中,同学不可以和小组中的其他人说话或以任何方式向其他成员暗示自己需要哪拼图;

    B.做游戏的人不可以把拼图扔到中间,让别人去拿,他们必须把纸板直接地给一个人。

    C.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只能静静地观看其他小组工作,最后,如果有些小组仍有困难,难以完成任务,可以举手示意请求帮助,新的同学加入,同样遵守游戏规则。

由于新成员知道正确的拼法,所以有助于任务迅速完成。

 4.学生拼智力拼图,教师注意观察各组观察员是否尽职,并及时提醒。

    活动中气氛十分紧张,各组唯恐自己落后,又怕犯规。

有的屏住气息用心在拼,有的组面带喜色,已大功告成,有的组却焦躁不安,已按捺不住了……

 5.学生分享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

    当所有的小组都完成任务后,让学生就“有助于完成任务的行为”和“妨碍小组合作的行为”展开讨论,然后要求学生罗列哪些行为有助于或妨碍他们完成小组任务。

    同学们共罗列了18条。

其中有助于任务完成的行为有

(1)不说话,用心拼。

(2)团结互助。

(3)知道别人的需要。

(4)主动递给别人纸板,满足别人的需要。

(5)仔细观察别人的需要。

(6)想他人所想。

(7)要有耐心,多次尝试。

(8)乐于助人。

(9)遵守规则。

(10)沉着冷静。

妨碍团队合作的行为有:

(1)不认真听要求,拿着拼图无从下手。

(2)强行拿别人的。

(3)把自己的与别人的放在一起拼。

(4)着急,慌乱。

(5)说话等违反规则的现象。

(6)不为别人着想。

(7)扰乱别人的思绪。

(8)各拼各的,只顾自己。

6.评价总结

 

四(3)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妈妈,我爱你”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体验、展示活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爱,回报母亲的爱。

活动准备:

1、学生自己制作的邀请书。

2、学生自己排演的节目。

3、蒙眼睛的布条。

4、课件。

5、康乃馨

6、信封(妈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活动形式:

体验、表演

活动过程:

妈妈走进教室,把邀请函放在桌子上,由礼仪学生送给妈妈,并且说一声:

“妈妈,节日快乐!

主持人1:

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平时妈妈和长辈们总是不辞辛苦、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着。

主持人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永远是个温暖的话题。

主持人1:

母爱,是送给婴儿甜甜的吻;

主持人2:

母爱,是清晨路上的几句叮咛;

主持人1:

母爱,是眼角两旁的一条皱纹;

主持人2:

母爱,是秋风吹散的一缕白发。

主持人1、2: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主持人1: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接受了太多的关爱;

主持人2:

作为孩子,我们想过如何对妈妈、对长辈的关爱吗?

一、瞬间回放

主持人1:

在我们的成长中,凝聚着妈妈太多的爱。

那些珍贵的瞬间也许我们已经忘记,可是我们的妈妈却永远记在心间。

(江宗瑜的妈妈讲述孩子的故事《课件显示图片,音乐配合》)

主持人2:

其实我们的妈妈都和江宗瑜的妈妈一样,心里装满装满了我们的成长故事。

听了江宗瑜的妈妈的讲述,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我和妈妈手牵手

主持人1:

小时候,妈妈握着我的手,妈妈的手是那么的暖;现在,我握住妈妈的手,把我的温暖传递给妈妈。

同学们,如果把你的眼睛蒙起来,你还能辨出妈妈的手吗?

主持人2:

请妈妈们在自己的抽屉里找一找有没有发现我们孩子的邀请书呢?

请拿到邀请书的妈妈到前台来。

主持人1:

请孩子们站在妈妈的身边;请妈妈为孩子蒙上眼睛。

史老师把孩子领到一边,家长互换位置。

史老师:

孩子们,你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没关系,孩子。

牵着妈妈的手,把妈妈送到她们的座位上。

三、真情对对碰

主持人1:

下面我们来考考孩子们和妈妈的默契指数。

请妈妈们站起来,看看座位下面的图形,座位下是圆形的请妈妈到前台来。

题目:

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的颜色;喜欢看的电视;最害怕的事;生日。

最默契奖是——,我们送给你们的奖品是(小鼓响)——请看大屏幕(两颗连着的心)

主持人2:

我们是妈妈的小心肝,妈妈是我们的大树。

我们有好多好多的话像对妈妈说,妈妈也有好多好多的话对我们说。

我们一起说说心中的知心话。

张挹铭和妈妈,李迪昕和妈妈表演诗朗诵

四、孩子向妈妈赠送礼物

五、孩子为妈妈送上一曲《鲁冰花》,结束活动

 

四(3)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节约用水》

活动目的:

1、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懂得水是人类赖以生存而又无可替代的资源。

2、明白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分组搜集有关水与人类关系、水污染的情况、水净化处理的方法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

2、观看黄河、长江、九寨沟等画面组成的图片;

活动重点:

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懂得水是人类赖以生存而又无可替代的资源

活动难点:

明白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观看黄河、长江、九寨沟的流水画面。

(设置《高水流水》为背景音乐)

2、主持人:

下面请听诗朗诵《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她像乳汁般甘甜。

她让森林青翠欲滴,她使花朵缤纷灿烂。

她让小鸟歌唱婉转,她使大地生机盎然。

生命从水中走来,一代代生息繁衍。

那是生命的源泉,生命从水中走来。

珍惜宝贵的水源吧,一代代生息繁衍。

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浪费会让森林失去绿色,挥霍将使鲜花不再灿烂。

鸟儿将没有婉转的歌唱,地球上也不再有人类出现。

珍惜宝贵的水源吧,那是生命的源泉!

3、主持人:

同学们,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那么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们的眼泪。

(投影屏上显示)

(1)我国是12亿人口的大国,每人每天要饮用5千克左右的水,大家不妨计算一下,全国人民每天需要消耗多少吨水?

第一小组回答:

全国每天饮用消耗掉600万亿吨水。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600万亿吨水!

也就是说,一个宽60米,深10米,长1000万米的水库盛装的水。

这才是一天的饮用水量,那么,一年的饮用水量呢?

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啊!

(2)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那全国每年可节约多少水呢?

第二小组回答:

全国每天可节约(12*365*1)亿吨水。

主持人:

可见节约用水的意义有多大。

主持人:

现在我们是学生,还不可能在开发水源、处理污染方面为国家做出贡献。

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制止浪费,不污染水源,保护水资源。

4、主持人:

下面我请同学们针对下列现象展开讨论,并能积极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出示议题)

(1)有些同学在水龙头下洗手,不及时拧紧笼头,就走了,就让水一滴滴地白白流失。

(2)有些人洗脸洗手,都打来满满的一盆水。

主持人: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主持人:

下面是“‘画说’珍惜水资源”。

这“画说”的“画”是图画的画,我们用七彩的画笔,画出了节约用水、不污染水的颗颗爱心。

(各小组同学有秩序地上台,展示并解说自己的画)

学生A:

同学们,我画的是在污水中挣扎的鱼类。

你看,粪便和垃圾不断地流到清澈的小河里,人类的好朋友鱼儿喝了这些污水,病的病,死的死,多可怜呀!

为了让鱼儿有一个可爱的家园,我们千万不能污染水。

学生B:

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后来,这条小河被人们扔下的核废料污染了,昆虫和小动物喝了这水后变成了怪物。

学生C:

我分三层来安排这幅画。

第一层:

海水被垃圾弄脏了;第二层:

海水被污水、有毒物质糟蹋了;第三层:

海水被化学肥料污染了。

被污染的海水将生物变得如此可怕,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一艘人类航母遇到了怪物,要沉了!

快支援!

5、小结。

主持人: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希望同学们能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制止浪费,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综合实践课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