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65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docx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

定性、定量实验竞赛专题训练

解题提示:

用初中所学有关物质的性质结合实验内容进行解答题目,注意认真阅读题目及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解答。

(1)定性实验一般与物质的性质检测内容相关,做题时注意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2)定量实验一般结合定性实验,除排除干扰因素外,还得进行化学定量的计算。

以下是07-12年竞赛实验题习题训练:

(07年)8.右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适量蒸馏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D.该装置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

10.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B.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C.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D.该粉末中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

12.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等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800mL

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5:

4

15.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烧杯中洛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18.(5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疗上可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视为盐酸),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检验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是否具有酸性?

请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方案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某硫酸厂排出的一定体积的废水与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榕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

若改用与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氢氧化钾榕液与上述一定体积的废水混合,则所得溶液的pH____7(填”<””>”或”=”)

25.(3分〉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

下图中A、B、C、D、E是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请把下列常见试剂的序号填写在各试剂瓶下面的括号内。

(任填三空)

①NaOH溶液②浓硫酸③Na2C03溶液④白磷⑤大理石⑥酒精⑦浓硝酸⑧锌粒⑨硝酸银

26.(4分)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4O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自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OmL刻度处,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分)小明的邻居张大爷种植蔬菜,现在他有点苦恼,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看不清,只记得该化肥是硫酸钾,碳酸氢铵、氯化铵中的一种。

小明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帮张大爷鉴别化肥:

[实验步骤]取上述化肥少量于一容器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实验现象]嗅到氨味.

[实验结论]小明由上述实验推断该化肥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l)请你根据土述实验结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该化肥可能是什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写出使用铵态氮肥的一点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氢氧化钠榕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甲:

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

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08年)

10.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

24.(8分)按表中要求收集四瓶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并点火实验,结果列于表中。

V(H2):

V(空气)

2:

8

4:

6

6:

4

8:

2

点火处理

不炸

(1)如何收集混合气[以V(H2):

V(空气)=2:

8为例]?

(2)由点火实验的结果可知,氢气在空气混合气中爆炸范围的上限在%(体积,下同)到%之间。

(3)为进一步精确探究爆炸范围的上限,请再收集三瓶混合气并点火实验。

写出具体的方案、结论:

25.(4分)A、B是实验室二种常见的玻璃仪器。

(1)下表内已绘制其中2种仪器上部约

的局部特征,请你分别根据其用途补绘剩余部分。

仪器

主要用途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体发生器。

用作反应物较多、加热时间较长的反应器,如制取气体等。

(2)下列仪器可装配一套“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请填写所用仪器的序号:

(夹持、固定的仪器不考虑)。

能用该套装置制取的气体有(任填两种)。

26.(3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

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①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②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

若不严谨,请作补充。

(2)请你对该实验装置予以评价。

27.(5分)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2H2O2

2H2O+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

设计原理:

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

(1)小海首先设计(如左图):

向装有样品溶液(20g)的锥形瓶(75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g,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

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

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mL的量筒。

28.(8分)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xg胆矾晶体,研细后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

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

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

研细备用;

④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

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1

2.0

2

2.0

CuO0.5

3

2.0

MnO20.5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的x应至少称取g(结果保留1位小数),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填序号)。

(2)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填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4)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

(5)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后续实验。

(提示:

可从催化剂的概念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表明,加入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CuO能加快KClO3的分解

(09年)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钱永健等发明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这项发明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带来一场革命,对我们理解绿色荧光蛋白如何发光作出了贡献。

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

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钾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钾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钾反应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钾反应

10、有Na、S、O、H四种元素中的二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四种常见的化合物。

其中甲能跟氯化钡反应生成一种硫酸盐和另—种盐;乙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且可以分别跟氧化钙或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或酸。

下列推断:

①甲—定是硫酸钠;②乙可能是硫酸;③丙—定是氢氧化钠;④丁—定是水。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下列制备物质的没汁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15、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包括氧

化铜)的质量差和U型管(包括碱石灰)的质量差,计算得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8。

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

、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

装置干燥剂量不足,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C、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D、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25.(4分)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

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1)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B物质自行确定)_________。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

(2)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黑色铜丝网,则回收的铜丝网a的质量(填“<”、“>”、“=”)铜丝网b的质量。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按乙方案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有腐蚀性,应加以适当的处理。

他们采取加入铁粉的方案处理废液。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____。

说明书

主要成分:

碳酸镁

适应症: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

用法:

嚼碎后服用

注意事项:

胃溃疡患者慎服。

26、(5分)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人会感到胃痛。

小军拿来了一种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该药物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当小军看到药物说明书上的服用方法后,对此产生了探究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抗酸药为什么嚼碎后服用。

【作出猜想】他的猜想是。

【设计实验】实验一:

将一片完整的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实验二:

将一片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现象与结论】实验二比实验一反应快。

证明小军的猜想正确。

【拓展探究】

(1)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氢钠等也常用于制作抗酸药。

这些物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对身体________________;二是能与胃酸作用。

(2)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其原因是

27.(4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1)甲组的方法是:

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加到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根据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来测定碳酸钠的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除盐酸、试样与水以外,判断反应是否完全必须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2)乙组的方法是:

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经换算并计算出样品中Na2CO2的质量。

用右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请分析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操作方_____________。

(3)请你再设计一个与甲、乙组操作不同的实验方法,测定混合物中的Na2CO2含量。

设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5分)为了测定硫酸铵和氯化铵混合物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时,甲同学使用硝酸银溶液作试剂A,乙同学选用氯化钡溶液作试剂A。

其中所选择的试剂A不合理的是_______同学。

(2)以下都是指正确使用试剂A时进行的实验:

①为进行称量、溶解、反应、过滤、洗涤沉淀的各项操作,准备了以下仪器:

托盘天平与砝码、烧杯、过滤器、铁架台及附件、胶头滴管、量筒。

其中还缺少的一件必备仪器是___________。

②简述判断沉淀B是否洗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Wg,沉淀质量为mg则氯化铵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④若过滤所得沉淀未经洗涤即烘干称重,测得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

29.(6分)某市热电厂使用的燃料是含硫较多的煤。

该厂附近一所中学的同学经常闻到空气有异味,且空气能见度差。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意识到这有可能是该厂排出的废气超标造成的,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探究实验,请你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空气里SO2是否超标呢?

【查阅资料】Ⅰ.我国关于SO2在风景区、居民区、工厂区的空气质量标准分别见下表:

地区

风景区

居民区

工厂区

SO2浓度限值(mg/m3)

0.15

0.50

0.70

Ⅱ.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如不与稀盐酸、稀硝酸等反应)。

【设计实验】同学设计以下步骤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

(1)采集工厂附近的空气样品250L。

(2)将空气样品通过NaOH溶液,加入一定量氧化剂H2O2,使其中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再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固体质量为1.2mg。

计算:

250L空气样品中SO2的质量为__________mg。

由空气质量标准可得出结论:

该厂排放的SO2__________。

(4)简述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发现新问题】考虑到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测得的SO2的含量偏大,其依据及你提出的实验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为尽快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

(10年) 6.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A.在溶洞中,当溶有Ca(HCO3)2的水液发生分解,析出固体(在洞顶或洞底),日久天长便形成了钟乳石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的缘故

C.“通风橱”是利用排风扇将橱内废气直接排放到室外的装置,它是一种不完善的防污设施

D.高压氧舱可治疗煤气中毒,原因是和血红蛋白结合的CO跟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CO2

7.在a、b两支试管中加入体积相同的同种生铁块。

在a中加入食盐水,塞上橡皮塞,如右图。

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

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主要成分是铁,也含有少量的碳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C.两试管中铁均被锈蚀

D.a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

2C+2Fe+3O2=2FeCO3

 9.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8.(7分)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

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

(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                                 。

(2)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

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

该技术流程如下:

(说明:

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①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找出循环利用的物质(标出物质名称和循环方向)。

③如果空气不经过吸收池和分解池,而是直接通入合成塔,你认为可行吗?

并简述理由

                                                                          。

④若生产4.8吨甲醇,则可回收空气中的CO2           吨。

20.(6分)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

一同学取少量废水,用盐酸酸化,有白色沉淀生成(不溶于稀硝酸)。

过滤,将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白色沉淀生成(不溶于稀硝酸);另一份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

试回答:

(1)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观察不到蓝色沉淀,原因是:

                                                                            。

(2)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                        (写化学式)。

②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

21.(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验,其中3次检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1

KCl、K2SO4、Na2CO3

2

Na2SO4、BaCl2、K2CO3

3

Na2SO4、KCl、K2CO3

阅读上表后回答:

(1)表中第________次结果肯定不准确。

(2)为验证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是否存在SO42-、CO32-和Cl-,又进行以下操作:

①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下同),目的是检验__________并将其除去;②加入_________溶液,过滤;③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__溶液。

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可以利用焰色反应来确定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

(3)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还是觉得无法确定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哪一次是正确的,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分)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                           ;

(2)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

                                                            。

(3)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

                                                         

23.(6分)两种抗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