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586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docx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

个人结合大纲整理,仅供参考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编词学论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三编北宋名家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四编南宋名家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附录题型举例

1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唐宋词研究》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山大学主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

门必修课,内容包括词学基础、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部分。

设置本

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词的发展史,把握其间诸多名家的代

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研读为基础,了解名作的基本内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基础

上形成的词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

(二)课程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阅读唐宋名家词的基础上,掌握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

题以及词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提升考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对重点作家艺术特征的把握。

通过训练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使考生掌握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

对作家进行艺术特色的总结。

为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

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基础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

作品,在具体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艺术规律。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

《唐宋词研究》以《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为基础,是全国统考课程《中国

古代文学史》

(一)、

(二)的有益补充,又是对作为分体文学的词的重要历史阶段认识的深

化,兼具基础和深化的双重特性。

学习本课程需要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一定的理解

的基础上进行。

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同的是,它是以具体词家、具体词作的研读与学习

为中心。

《唐宋词研究》使用的教材为《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彭玉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本课程重点:

首先是掌握第一编:

词学论略,理解词的名称、起源、体

性、体制、风格等问题。

在第二编:

唐五代名家词,重点掌握李白、温庭筠、韦庄、冯延巳、

李煜的作品及相关问题。

在第三编:

北宋名家词,要重点掌握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

苏轼、秦观、周邦彦的作品及相关问题。

在第四编:

南宋名家词,重点掌握李清照、陆游、

辛弃疾、姜夔

kuí、吴文英的作品及相关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词学论略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的词的名称,了解词的各种名称的由来。

理解“诗馀”说与“倚声”说。

2.掌握词的起源,重点掌握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

3.理解词的体性的种种说法,深刻理解“词为艳科”说、“要眇宜修”说以及词心、词

2

境的概念。

4.熟悉词的体制。

5.理解关于词的风格的几种说法。

本编重点:

关于词的名称的几种说法、词的体性的概念。

本编难点:

词的体性的概念以及几种说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词名释例

1.曲子、长短句、诗馀三种主要异称。

2.曲子与音乐的关系。

3.长短句与句式的关系。

4.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

5.“长短句”的提出。

6.“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

7.关于“诗馀”的四种解释。

8.“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基本含义。

9.“诗馀”的内涵。

10.“倚声”的体制特点。

第二章词的起源

1.诗词同源说。

2.词源《诗经》说。

3.隋代初唐说。

4.六朝乐府说。

5.六朝浮艳说。

6.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词的体性

1.音乐系统:

燕乐。

2.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

胡乐、俗乐、清乐。

3.词调与音乐的关系。

4.缪钺提出词的特点是“细美幽约”。

5.王国维提出词的体制特点是“要眇宜修”。

6.宋代词人占籍最多的四个省份。

7.境界说的渊源。

8.“胡夷里巷之曲”

9.胡云翼的“词为艳科”。

10.王国维的“要眇宜修”。

11.张炎的“清空”说。

12.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

3

13.王国维的境界说。

第四章词的体制

1.任中敏对词体的分类。

2.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

3.最先实施三分法的人名、朝代、书名。

4.令、引、近、慢的四分法。

5.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

6.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

7.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

阙、歇拍、过片、重头、煞拍等。

第五章词的风格

1.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2.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的感知。

3.张綖对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

4.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

5.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

6.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词名释例

1.词的主要三种异称。

2.长短句的提出以及与句式的关系。

3.“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与它的四种解释。

4.“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其体制特点。

第二章词的起源

1.词的起源的六种说法。

2.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词的体性

1.词调与音乐的关系。

“胡夷里巷之曲”的含义。

2.缪钺提出词的特点是“细美幽约”。

3.胡云翼“词为艳科”。

4.王国维的“要眇宜修”的含义。

5.境界说的渊源以及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含义。

6.张炎的“清空”说。

7.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

第四章词的体制

4

1.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

2.最先实施三分法的人名、朝代、书名。

3.令、引、近、慢的四分法。

4.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

5.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

第五章词的风格

1.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2.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以及张綖对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

3.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

4.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

(四)考核要求

第一章词名释例

1.识记:

曲子、长短句、诗馀含义;“长短句”之称由苏轼提出;“诗馀”的四种解释;

“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基本含义。

曲子是词的最初名称,以曲子称词,鲜明地体现出词与音乐的紧密关系。

长短句之称标

志着词已经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的特点。

诗馀是

就词和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

长短句是词的主要句式特点。

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

句”。

所谓长短句,其最初的意义主要是指五、七言的错综而已。

“诗馀”的四种解释:

1.以余力做余事,表示对词体价值的轻视之意。

2.作诗歌的支流、

余脉解,视词为诗歌之剩义,不承认词体的独立地位。

事实上,词的兴起不是以诗歌之亡为

前提的。

3.作丰富而有韵味解。

4.为诗的声音之馀,而非体制之馀。

“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

最迟在南宋庆元年间已经出现。

倚声是最能体现词体音乐性的一种称号。

主要意思是根据词牌的音乐特性和格律来填

词,重点强调音乐的本体地位。

“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

中唐时期。

2.领会:

曲子与音乐的关系;长短句与句式的关系。

3.简单应用:

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

第二章词的起源

1.识记:

诗词同源说;词源《诗经》说;隋代初唐说;六朝乐府说;六朝浮艳说。

诗词同源说:

以词为诗馀,为尊词体,主张诗词同源。

词源《诗经》说:

以句子长短作为追溯词源的唯一依据,主张词源《诗经》。

隋代初唐说:

以燕乐形成为标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

六朝乐府说:

以乐府为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

六朝浮艳说:

以词婉约浮艳的风格溯源至六朝。

2.简单应用:

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

5

填词所倚的燕乐至隋代已初步成形。

以七调和十二律而成八十四调。

第三章词的体性

1.识记:

燕乐;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

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

胡乐、俗乐、清乐

2.领会:

词调与音乐的关系。

3.简单应用:

“词为艳科”、“细美幽约”、“要眇宜修”、“词心词境”说、张炎的“清空”

说。

“词为艳科”:

1926年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词在语言风格上侧重

浮艳。

“细美幽约”:

出自缪铖的《论词》,他把词的特质和词的起源结合起来,是具有启迪意

义的。

“要眇宜修”:

王国维提出,形容一种精巧细致富于女性修饰之美的一种特质。

四字体

现出词的女性化和修饰性。

在艺术上以“要眇宜修”为主要特点。

“词心词境”说:

词心词境之说的集中表述见于况周颐《蕙心词话》。

他的词心词境说

相当于创作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词境相对客观,词心则相当于创作主体,是天资、学力、

阅历等的综合反映。

词的创作就是词心与词境的有机结合,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张炎的“清空”说:

张炎的“清空”是指能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质实的词写得

典雅奥博,但过于胶着于写作对象,所以显得板滞。

在张炎的理解中,清空的词一定是蕴含

着骚雅的意趣的,质实的词则未必。

所以清空的词澄净精纯,能传达出词人淡泊的胸襟,在

风格上则是一种含蓄与自然,峭拔与流转的结合。

4.综合应用:

王国维的境界说。

王国维的求学“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

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

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第一境界:

晏殊《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意思是大诗人造境、写境,难以区分,最高的境界是能反映物景以及人生(感

情)的本质,而且,景情互相融合,达到浑为一体,这是最高的境界。

6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

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

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

"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

(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

这种美必须将事物

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

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

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

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说的是顿悟。

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

浑如天成。

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

"众里寻

他千XX",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

悟。

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

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

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

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第四章词的体制

1.识记:

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令、引、近、慢的四分法。

2.领会:

任中敏对词体的分类。

3.简单应用:

对具体词作体制的区分;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

4.综合应用:

词的体制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

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

字数的多少

令、引、近、慢四者区别在于音乐结构

任中敏《词曲通义》列词体为寻常散词、联章者、大遍、成套者、杂剧词五大类。

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上、下两片(或称“阕”)。

上片的最后一韵一般称为歇拍,下片开头

的一韵,多称为过片、过变,如果过片的句式与上片开头句式不同,则过片也称为换头。

片的最后一韵称为煞拍。

第五章词的风格

1.识记:

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的提出者,具体的含义;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

2.领会:

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3.简单应用:

对具体词作风格的认识与感知。

4.综合应用:

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的感知;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

婉约的原意是指人的言说态度谦和、宛转和简约。

“豪放”最初也是用来描写人物个性

的,形容为人的自由自在,不拘成规。

以“豪放”论词,很可能源于苏轼。

清初王士祯

易张綖之“体”为“派”,依据词风的不同,而分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7

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

1.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编是唐五代名家词,涉及词家20位,作品59篇。

通过学习需要掌握如下知识:

1.背诵一定的重要篇目。

2.理解作品。

3.掌握词家的艺术特点。

4.掌握分析词家作品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2.课程内容

1.李隆基:

《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表现女性之美的艺术手法。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上阕描写女子的美艳过人。

先写发髻,宝髻二字透露出来的是精致与讲究,偏宜宫样是

侧写其气质不凡。

接下来写脸部,视觉上的脸嫩、眉长与嗅觉上的体香,衬托出一个青春可

人的女性形象。

2.李白:

“百代词曲之祖”;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价。

号:

青莲居士

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价: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忆秦娥末二句痛极而返,

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把秦娥一人一时之所感,骤然扩展到千秋万世众人之命运。

王国维

评此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写游子羁旅之感。

忆秦娥全词感情悲壮,吊古伤今之典范。

3.张志和:

《渔歌子》的别名;与颜真卿唱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的创作主题。

《渔歌子》的别名《渔父》

《渔歌子》(西塞山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绘了一幅春江垂钓图,寄予了自己的隐逸之怀。

4.刘禹锡:

《忆江南》(春去也)的创作地点及背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

拟人手法的运用。

《忆江南》(春去也)作者于洛阳病中与诗友白居易酬唱。

以拟人手法,说匆匆欲归的

春天向爱春惜春之人殷勤致意,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

5.白居易:

《忆江南》写的江南总体“风景”;《长相思》(汴水流)的作者。

8

《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6.温庭筠:

关于作者的知识点(名、字、籍贯);花间词派;《花间集》;《菩萨蛮》(小

山重叠)词的艺术特色;张惠言对“照花前后镜”等四句的评论以及对温庭筠词的总评;《更

漏子》(柳丝长)中的对比手法;《菩萨蛮》(水精帘里)中意象安排的凌乱与有序;《菩萨蛮》

(玉楼明月)心理描写的特色;《梦江南》(梳洗罢)以“望”字统摄全词景象。

作者的知识点:

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

温李:

温庭筠、李商隐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艺术特色:

“小山”、“鬓云”等多写感性印象,语言富丽精致,词风香软,而且章法

极密,层次极清,以一线贯串,但中间暗寓转折。

张惠言对“照花前后镜”等四句的评论:

有《离骚》初服之意。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此词写思妇怀人念远,怅然若失的心绪。

通篇极写女子孤

独、凄苦的心境,笔法或古或今,意象浑厚而不失跳跃之致。

陈廷焯评道:

“此种词,第自

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

更漏子(玉炉香)宋代胡仔、近人李冰若均视此词为温词之冠。

7.皇甫松:

陈廷焯、李冰若对其词风的总体评价;《采莲子》(菡萏香连)采莲过程的

细节描写理解其中采莲女子形象。

《采莲子》(菡萏香连)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舡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采莲女子形象:

“举棹”、“年少”就是相和之声,作者选取采莲过程中的几个细节描写,

如贪戏弄水、脱裙裹鸭、贪看少年、融水抛莲等,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憨态可掬的采莲女

子形象。

8.韦庄:

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字、籍贯);词集《浣花集》;“温韦”并称的含义;

韦庄词总体上以客观叙事为特色;《菩萨蛮》(洛阳城里)中“洛阳才子”的指称;《女冠子》

(四月十七)(昨夜夜半)为联章词;《菩萨蛮》(如今却忆)艺术构思方法;《思帝乡》(春

日游);《荷叶杯》(记得那年)《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的叙事性和客观性。

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

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温韦:

温庭筠、韦庄。

《女冠子》(四月十七)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9

《女冠子》(昨夜夜半)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联章就是以两首或多首同调或异调的词组成一个套曲,用来歌咏某一类题材。

《思帝乡》(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抒写了一位女子在婚姻生活上要求自由选择对象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女

子对待爱情狂热而大胆、无所顾忌的精神。

《荷叶杯》(记得那年)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分析此词的叙事特色:

此词叙事性较强,主要体现在结构谨严上,由“那年”而“从此”至

“如今”,时间段落非常清晰。

大凡初识谢娘的时间、地点,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可见作

者印象之深以及感情投入之真。

语言一任白描,句句落实,鲜有隐约闪烁之词。

9.李存勗xù:

《忆仙姿》为《如梦令》别名。

10.薛昭蕴:

《浣溪沙》(倾国倾城)写吴越兴亡的历史及其词境特点。

11.毛文锡:

《甘州遍》(秋风紧)写边塞风光,开北宋边塞词先声。

12.牛希济:

《生查子》;理解名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记得两句有反复叮咛之意。

且由罗裙之绿而及于芳草之怜。

设想似痴,情却深挚,反映

了作者构思之巧妙。

13.欧阳炯:

《花间集序》的作者;《南乡子》(画舸停桡)描写的南方风情。

南乡子(画舸停桡)描写了船上游人和沙上少女互相搭话并暗生情意的情景。

14.和凝:

雅号“曲子相公”;词集《红叶稿》。

15.顾夐(xiòng)

理解: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及王士祯评价。

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

眉敛。

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

念孤衾。

10

换我心,为你心。

始知相忆深。

“换我心,为你心。

始知相忆深。

王士祯评价:

透骨情语。

理解:

作者宕开前情,由对面写照,怨意加深一层,而且语言“有嘲有怨,放刁放娇“,

极具表现力。

16.孙光宪:

与温庭筠、韦庄三足鼎立;著有《北梦琐言》;《花间集》中收录词人传世

作品最多。

理解《浣溪沙》(蓼岸风多)的写景特色;掌握《谒金门》(留不得)气骨健朗的

风格特征。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写作特色:

通篇以写景为主,缘景生情。

起句写蓼花、橘、柚随风飘香,点明寒秋节候。

接写江边远望,先写纵目四望,楚天空阔;继凝神细望,片帆孤光。

用笔收纵自如。

谒金门(留不得)知作者

孙光宪词的写作特色、风格:

气骨健朗。

词写相思之苦,而用笔跳荡。

起两句反笔直说,

排空突起,“留不得”是情至极限的写法,接以“留得也应无益”,则又陡转直下。

这种先飙

升再急下的抒情手法是欧阳修所称的“陡笔”。

17.李珣: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以楚王、神女之事为中心;《南乡子》十七

首所歌咏的都是粤东的风土人情。

理解《南乡子》(秋雨联绵)的空灵特点。

《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

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

创作主题:

以楚王、神女之事为中心,借助孤舟行客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思古之幽情,

属于怀古词的范围。

18.冯延巳:

作者相关知识(字、籍贯),在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词集《阳春集》;

王国维评其词“堂庑特大”;元宗与冯延巳关于各自名句的问答;掌握冯词《鹊踏枝》(秋入

蛮蕉)的意象特点,《鹊踏枝》(庭院深深)的写景特点,理解《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以

春草喻恨,《鹊踏枝》(六曲阑干)的寄托特征,《鹊踏枝》(谁道闲情)描写的感情的意境;

理解其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出处及其艺术

特点。

作者相关知识:

字正中,广陵人。

词集名《阳春集》,王国维认为: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

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堂庑tángwǔ特大比喻作品的意境和规模。

王国维《人间词话》六:

“冯正中词虽不

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现赞美一个人的在某一方面的造诣极大,影

响力非凡。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词在叙事中着力描写一种感情的意境,笔端灵活,寄托在若有若无之中,与屈赋的某

些特点相似。

本词先写情后写景,并以景结情,曲写一种难以挣脱的闲情,而笔法灵动。

11

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意象特点:

这首词写韶光已逝、欢期难再的愁苦心情,意象密集跳跃。

上阕写景,各种

景物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下阕意象更具跳跃,将时间和空间随着作者思绪的变化而变

化,完全超越了一般性的时空限制,或近或远,或外或内,真有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意趣。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以芳草喻恨,不仅形象贴切,而且颇能体现出新恨旧恨的相续相长。

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

写景特色:

全词写景角度变幻,由室内到室外,由早晨到黄昏,由静景到动景,具见作者灵

动之思。

情思绵邈深远而富有层次感,孤寂、苦闷、痛苦、绝望层层写出,让人心旌摇动。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寄托特征:

词写思妇独居的困惑和迷茫,意旨飘忽。

通阕以景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