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7056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docx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

目录:

01北青报:

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

02中青报:

过马路低头玩手机 立法处罚是个好主意

03光明日报:

“低头族”引发交通事故理应被追刑责

04人民日报社会观察:

走路开车看手机是把生命当儿戏

05法制日报:

立法禁止低头族为何再起争议

06人民日报海外版:

马路“低头族”成安全新隐患

正文:

01北青报:

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

看到越来越多的骑车“低头族”,很多人都在担心他们的安全,却没有什么办法。

现在,济南交警开始出手整治骑车“低头族”了。

据了解,从10月23日起至31日,济南交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空警2019-10号”行动,严查不礼让斑马线,开车、骑车打手机,高速公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

(10月24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智能手机的加速普及,“低头族”俨然成为一种现象,几乎在各种场合都能看到低头玩手机的人。

在众多“低头族”中,与交通有关的,最值得关切。

无论是走路玩手机,还是开车玩手机,抑或骑车玩手机,都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2.2%的受访者有步行过马路时玩手机的经历,步行过马路时从不玩手机的受访者仅占27.8%。

低头玩手机过马路,直接带来了安全隐患,有研究显示,“行人走路时盯着手机,平均视野只有正常走路时的5%”,极易导致各种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

而来自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浙江全省因交通事故死亡4187人,其中,开车使用手机等影响安全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数达到1855人,占全省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44.3%。

这是走路和开车,如果是骑车,眼睛盯着手机,会有多危险?

可想而知,简直就是“行走的炸药包”。

而一再发生的血淋淋事故,也频频给予了警示。

但这一切并没有带来根本性改变,很多人还是难以抗拒手机的吸引力,依然把安全置于一边。

在一切事故诱因中,侥幸心理可谓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如果大家都对安全有敬畏之心,杜绝一切侥幸之心,那么这个世界会安全得多,大多数的悲剧都可以避免。

可是,侥幸之心这个埋在心底的恶魔,很难轻易驱逐出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严格交通管理的意义也正在于这里。

对于交通违法行为,不能止步于提醒,必须要有严肃的管理措施。

随着手机的大量普及,“低头族”越来越多地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角。

整治骑车“低头族”,并不是为了处罚而处罚,从根本上讲,是为了骑车人的安全。

正如“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一样,正是通过一次次的严格执法,这才使其成为共识。

如果没有执法跟进,仅仅停留在呼吁层面,那就只能看着手机成为安全杀手。

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幸福感,对骑车“低头族”严管才是厚爱。

当安全事故发生时,没有谁不反悔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可是,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可吃。

现在,手机给交通安全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整治“低头族”,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增进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促进“交通出行不玩手机”成为基本共识。

02中青报:

过马路低头玩手机 立法处罚是个好主意

 据新华网报道,近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根据该条例,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文明行为规范,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浏览手持电子设备或者嬉闹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也诞生了神奇的“低头族”。

吃饭、走路、逛街、过马路,不分场合地刷剧、聊天、看短视频,这是“低头族”的特征。

可是,一心难二用,更何况是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

翻看新闻,因为低头玩手机过马路引发交通事故的惨痛案例并不少。

之前,媒体就报道了广东中山一名女子夜间低头玩手机过马路,与一正常行驶摩托车相撞,造成一死两伤的严重后果。

  “低头玩手机”过马路,并不能因为行人的身份,就能逃避法律的惩罚。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不得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作为行人,边过马路边玩手机,不仅难以及时规避可能出现的危险,更会因无视交通信号灯,盲目穿越人行横道等,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妨碍,将正常行驶的机动车或行人置于莫大危险之中。

因此,对于低头玩手机过马路的行人,理应就危害道路交通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于这些“低头族”,可“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法律赫然在列,固然在面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却也有条款不够具体、指向不够清晰的缺憾。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何为“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并没有作出明确列举,将“低头玩手机”过马路纳入严禁范围。

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也明确,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一次记2分,但这些更具体的规定,主要针对的还是机动车驾驶员,而不是玩手机过马路的“低头族”。

鉴于国家立法相对抽象,在尚未作出具体规定的情况下,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进行“修缮”“补缺”,就显得尤为必要。

  审视刚出炉的《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秉承道路交通安全立法精神,明确将“低头玩手机”过马路列入违法范围,并在法律构建的框架内,确定了“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对于执法部门来说,有了这些更具体的规定,就能“按图索骥”进行操作,对那些肆无忌惮、危害公共安全的“低头族”作出处罚。

违法必然接受惩罚,对于付出违法成本的“低头族”,比起空洞的说教,无疑更有教育意义。

从更广泛的层面看,嘉兴市出台的这一地方性法规,也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有利于更多的“低头族”及早打消侥幸心理,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当然,基于国家立法的先天局限性,嘉兴市这一地方性法规的处罚力度,与低头玩手机过马路的现实危害性相比,还很难说“恰如其分”。

毕竟,区区“警告”“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对于很多普通的违法者,还难以带来刺痛的感觉。

从长远看,有必要推动国家立法的步伐,适当加大处罚的力度。

随着立法的逐步健全完善,“低头玩手机”过马路的乱象,才会得到更有效遏制。

03光明日报:

“低头族”引发交通事故理应被追刑责

近日,广东省中山市第一法院依法以交通肇事罪判处一位行人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

在大多数人普遍的认知中,认为行人以血肉之躯面对机动车时处于弱势地位,在交通肇事中应以保护行人利益为主,故而该判决一经作出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该事件的发生时间是2017年5月27日晚上8时左右,通过当时的监控视频可以看到在广州市中山火炬开发区中山六路的人行横道线上,一名女子正闯红灯过马路,这时一辆摩托车向前行驶,撞倒了这名女子,摩托车司机和乘客也滑倒在地。

从另一个角度的监控录像看到,这名女子在闯红灯时,竟然一直在看手机。

当她看到摩托车驶来时,竟然试图加速躲过,但最终还是导致了事故发生。

  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们不能仅仅从人情的角度去认为行人是弱势方,就应该去保护行人,我们更应该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情的责任归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显然,该名闯红灯女子,已是过错违法在先。

  在该起事件中行人因为主观原因(玩手机闯红灯过马路)造成了事故的发生,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第一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该行人应该为该起事故的发生承担主要责任,并且造成了摩托车乘客张某的死亡,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标准。

  可见,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行人通过横道应该遵守的规范以及法律责任,行人不是道路交通违法乃至交通肇事罪的法外主体,法院的判决不仅于法有据,而且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教育和警示意义。

  在我国各地,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国家在立法上对行人过马路的行为加以规范规制,地方多也对此出台了相应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交管部门也不断加强行人文明出行的宣传和引导力度。

然而在现实中,毋庸讳言,在具体到处理交通事故实践中,则是侧重于保护行人,从而间接地助长了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的不正之风。

在“低头族”玩手机过马路的现象多发常见、频频引发交通事故的社会背景下,提高行人的违法成本,加大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已迫在眉睫。

04人民日报社会观察:

走路开车看手机是把生命当儿戏

 走路、开车玩手机,虽然只是低头的一个不经意间,但这个不经意动作会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笔者在路上行走时就亲眼看见这样一起交通事故。

清晨,车辆行人都不是很多,这时从西往东驶来一辆货车,在要经过人行横道时,司机突然发现两位少女一边低头看手机,一边旁若无人地横穿公路,货车驾驶员一边急忙向左打方向盘避让,一边紧急制动,但是,就在临近人行横道处,满载着煤炭的货车侧翻了,整车的煤炭都倾倒在两位少女身上,造成1死1伤。

  按照车速每小时60公里计算,车辆每秒大约行驶16.7米,3秒钟汽车还在50米外,但3秒不够你低头看一次手机的时间,所以无论是行人还是驾驶员,你的反应时间根本就不能让你发现危险,更不用说采取应急措施了。

尽管公安交警部门持续加大对驾驶员开车过程中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但现实中,开车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却屡见不鲜,有的人甚至在开车途中还不忘聊一聊微信,看一段视频,玩一把游戏。

这种行为无异于把生命当儿戏。

  其实要说开车看手机的危害,几乎没有人不懂,但在实际情况下,又很难抗拒手机的诱惑。

有的驾驶员表示,自己其实没有什么急事,就是养成了时不时看一看手机的习惯。

随着快递和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快递员、外卖员开车打电话现象尤为突出。

  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为开车看手机造成。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如果因为看手机而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并负主要或全部责任,将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规定不可谓不严,事故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公安交警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要真正做到压减和消除“低头族”玩手机带来的事故隐患,最关键的还是大家要自觉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崇尚生命,安全第一,自觉遵法守规,行文明路,开文明车,做文明人。

05法制日报:

立法禁止低头族为何再起争议

近日,《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获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其中规定: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浏览手持电子设备,或者嬉闹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这一规定再次引发了各方的争议,支持者认为对“低头族”立法很有必要;而反对者则认为,针对“低头族”的执法将面临困境。

事实上,类似争议在一些地方的文明促进条例出台或征求意见时经常会出现。

9月2日,《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地铁设立的优先车厢,在高峰时段可以仅供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

而谁来阻止和怎样阻止进入优先车厢的成年男士,就成了人们争议的焦点。

各地的文明促进条例之所以容易引发争议,根本原因在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落差。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道德则是人们内心的法律。

对于不道德行为可以进行舆论谴责,而对于违法行为就必须进行刚性的执法。

文明促进条例意在以法律的强制力倒逼社会道德文明的提升,也就是说,不文明行为将不再仅是道德问题,

还将成为法律问题。

而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

所以,道德问题一旦上升为法律问题就必须有执行。

如何执行文明促进条例,各地也进行了自己尝试和探索。

天津市的文明促进条例,则似乎更多地依靠警察执法。

在《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一个多月以后,有报道数据显示天津市“公安部门就各类不文明现象累计接警18296次,出动警力53300人次,责令改正4209次,警告2188人次,收缴各类违规犬、流浪犬225条”。

福建省厦门市落实文明促进条例则体现了综合执法的精神,公安交警、行政执法、卫计、旅游等相关部门都要积极落实文明促进条例,推动执法走向常态化、长效化。

《南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则要求加强党委政府领导,加强有关部门的执法合作,“有关部门在执法中发现属于其他部门负责查处的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告知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广东省广州市为了确保文明促进条例规定的“乱扔垃圾、不文明养犬等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不文明行为,未来将依法予以曝光”顺利实行,还专门召开了立法听证会,通过广泛的辩论凝聚立法共识。

各地的做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根本目标都是要确保文明促进条例立法不变成一纸空文,不成为道德的宣教。

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相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各地出台的文明促进条例正是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法治精神的体现,而如何保证法律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则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

事实上,各地为落实文明促进条例所进行的执行大胆尝试,恰恰就是实践的过程,是推动法治与德治在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的努力。

再回到前文嘉兴市的文明促进条例上来,虽然禁止过马路时玩手机在执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但法律的权威和人们对法治的信仰终究会成为执法最有力的保障。

06人民日报海外版:

马路“低头族”成安全新隐患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5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达15.89亿,很多人拥有不止一部手机。

在手机服务人们工作、学习、娱乐的同时,人们也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手机。

时刻低头看手机的“低头族”几乎随处可见,甚至一些人开车、骑车、过马路也不忘刷一刷手机。

马路“低头族”潜藏着哪些安全隐患?

对此该如何治理?

何时才能抬起头来?

走路看手机,真悬

7月15日上午,在交通繁忙的北京大望桥附近十字路口,只见过往的不少行人手里都拿着心爱的手机,哪怕在密集的车流中横穿马路时也依然时不时看上几眼手机,点上几下。

一边操作手机一边骑电动车的快递员、外卖送餐员更是一个接一个,一心二用地在人流和车流之间快速穿梭,看得人心惊胆战。

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一位年轻女士一边看手机一边晃晃悠悠地骑着共享单车,对前方快速插过来的电动车来不及反应,一个急刹车停下时就已经和过往的电动车、自行车挤作了一团;一位骑电动车的快递小哥忙着查看手机,不顾路口红灯便径直闯了过去,让往来的机动车司机连忙踩刹车;更有一边看手机一边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过路口转弯时差点撞到路边的行人,吓得行人接连后退……这些频频发生的交通小摩擦虽然多数不至于构成交通事故,但却已然成为道路交通中的巨大安全隐患。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智能手机普及后“低头族”的一个缩影。

如今,开车、过马路时用手机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交通违规行为中占据一定比例。

仅今年3月,广州交警通过“智慧电警”抓拍到的开车打电话行为便多达800多例;厦门交警4月、5月两个月内抓拍查处此类行为1924例。

相关调查显示,72.2%的人有在步行过马路时玩手机的经历。

如此行为背后隐藏的危害不容小视。

据了解,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状态下的2.8倍;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状态下的23倍。

有实验表明,开车时候看一眼手机最少需要3秒,假如汽车的驾驶时速是60km/h,看手机一眼则意味着会盲开约50米,存在极大风险。

英国一项统计数据则显示,开车时发短信会导致驾驶员对路况反应速度降低35%,比酒驾和毒驾状态下的反应速度还要慢。

同时,有研究显示,行人走路盯着手机时,平均视野只有正常走路时的5%,平均速度会减慢16%到33%。

马路“低头族”已成为交通领域的“新隐患”。

然而,尽管各地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这一现象却始终屡禁不止。

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一女子便因一边低头玩手机一边闯红灯横穿马路,与一辆摩托车相撞并致摩托车乘客死亡,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女子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

2018年9月公布的《第二届司法大数据专题分析课题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专题摘要显示,开车玩手机已经成为继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之后诱发机动车交通事故的第三大原因,占比高达10.56%。

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马路低头族为何屡禁不止?

并非人们不知道低头路上行存在安全隐患。

有关机构的一项调查中,52.7%的受访者将走路看手机归因为对发生交通事故存在侥幸心理。

在山东读研究生的孙思琪是个资深“低头族”,几乎每过一两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走路的时候也不例外。

她表示,自己走路时看手机,主要是因为习惯了随时接收和回复通讯消息,由于平时看手机的频率就很高,走路时也忍不住掏出手机看一下。

孙思琪坦言,尽管自己清楚走路看手机有一定安全隐患,但“手机依赖症”让自己难以改掉这样的坏习惯。

除了个人习惯和意识问题,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也成为催生马路“低头族”的一大原因。

在北京经营水果生意的小韩日常负责店里的水果外卖配送。

他表示,一边打电话一边骑电动车送水果是自己的工作常态,有时手机上收到新的指令或信息,即使是在快速骑行也要拿起手机看一下甚至做出回复,而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

“我们是自营的店,尚且有这种压力。

各大外卖平台上的送餐员一般都有任务要求,如果完不成单量或者配送不及时就会被扣钱。

因此,他们只能一边骑车一边打电话或看手机,以提高效率。

”小韩说。

值得注意的是,马路低头族不同主体容易指责其他主体,而对自身则认为“不会出什么大事”。

一位开车族坦言,知道开车不应该打电话,更不应该看手机、发微信,但仍会偶而为之。

但是,他强调自己开车时只发“语音微信”,不会影响行车安全。

反过来,他认为看手机的行人给司机造成很大困扰,“有的人一边过马路一边看手机,根本不看红绿灯,司机要鸣笛提醒才行”。

然而,在接受采访的行人看来,走路看手机最多是行人之间彼此碰一下或者自己被绊一下,说声“对不起”就行了,驾车的人看手机则有可能酿成要命的大事,是应该从严治理的行为。

治理还需软硬兼施

马路“低头族“的危害在全球已经引起了重视。

为了治理这一不良现象,有关各方可谓煞费苦心。

中国各地目前主要采取加强监管与处罚的方式进行整治。

例如,在浙江,交警部门自今年6月10日起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固定执法点现场查处和电子警察自动抓拍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治理驾车时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

在广州,交管部门今年启用了9套采用最新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电警”系统,可自动检出开车打电话等违法行为,一旦发现即给予“记2分、罚100元”的惩处。

在国外,各国对马路“低头族“也采取一定处罚措施,处罚力度相比中国更为严厉。

例如,新加坡禁止司机驾车时手持及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电子产品,一旦违反将面临最高12个月监禁及2000新加坡元的罚款。

英国对开车时使用手机的驾驶员将提起“危险驾驶”起诉,最高可判入狱两年。

除了法律惩处,不少国家也试图采取技术等软手段降低马路“低头族”带来的隐患。

例如,韩国政府投资开发了一款名为“手机僵尸”的APP,如果机主在走路时使用手机,该APP就会自动锁住屏幕,只有使用者完全停下时,手机才能解锁使用。

荷兰尝试在人行道路面上设置交通信号灯,即将LED条嵌在路面上并与地上交通信号灯相连,使其与交通灯同步改变颜色,以便提醒“低头族”注意自身的交通安全。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文忠表示,马路“低头族”现象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出行文明还不成熟,这与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中国普及时间较短有一定关系。

张文忠指出,马路“低头族”现象的治理必须多管齐下,特别是将法律约束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

其中,机动车辆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的问题,需要交管部门严格执法,查处此类违法行为。

相比之下,行人、骑电动车者看手机的问题则缺乏相关惩处规定。

对此,张文忠认为,应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此类行为的管理规范,提高惩处力度。

“治理马路‘低头族’也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和行人的规则意识,逐步提高人们的交通出行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