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077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南充市二O一九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从这句古诗中,你能体会到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具有能生长和繁殖的特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正确。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2.南充的桃花与嘉陵江边飞翔的鹭鸟在细胞结构上,不共有的结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详解】南充的桃花属于植物,鹭鸟属于动物,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

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所以南充的桃花与嘉陵江边飞翔的鹭鸟在细胞结构上,不共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故D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是植物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A.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

B.③是水,④是无机物

C.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

D.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若此图是表示光合作用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A正确;光合作用吸收水分,产生的有机物由导管运输到其它部位,因此③是水,④是有机物,B错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若表示呼吸作用①是氧气,②二氧化碳,C正确;呼吸作用时时刻刻进行的,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的有机物才得以积累,D正确。

【点睛】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你认为说法错误的是

A.网中只有3条食物链

B.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等级不同

C.若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金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最高

D.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详解】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中的三条食物链分别是:

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A正确;在食物链:

草→鼠→鹰中,鹰是第三营养级;在草→鼠→蛇→鹰中,鹰是第四营养级;所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等级不同,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该食物网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C错误;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细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D正确。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和有毒物质的积累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5.以下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B.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的葡萄糖,可在小肠处被直接吸收

C.大肠是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器官

D.食物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故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A正确;淀粉的初步消化是在口腔中开始的,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部分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馒头咀嚼一段时间会有甜味就是这个原因,最终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B错误;大肠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但不是吸收的主要器官,C错误;糖类、脂肪、蛋白质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而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D错误。

【点睛】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6.图一、图二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一中,①模拟的结构对吸入人体的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B.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图一甲中,③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

D.若图二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则A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一甲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图乙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胸廓,④是膈肌。

【详解】人的呼吸系统包括肺和呼吸道,呼吸道由图中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得到温暖,湿润和清洁,A正确;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血液流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B错误;图一甲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③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C错误;图二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图二中显示血液流经血管A时二氧化碳减少,因此血管A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D错误。

【点睛】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用鼻呼吸的好处是使让进入肺的空气变得温暖、清洁和湿润。

7.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动脉血管内只能流动脉血

B.②的特点是管壁薄,分布广、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血液流经①②③三种血管的先后顺序是:

①→③→②

D.通常情况下,动脉中的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详解】图中①是动脉,内流动脉血,A正确;红细胞在标号②所示血管内呈单行通过,属于毛细血管,该血管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广,B正确;血液流动的方向为: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因此,血液流经①②③三种血管的先后顺序是:

①→②→③,C错误;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D正确。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8.临床上医生可根据经验初步判断病人的病变部位,如果病人出现“尿血”、“尿糖”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病变部位分别可能是

A.肾小球、肾小管B.肾小球、肾小囊

C.肾小管、肾小球D.肾小管、肾小囊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当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尿液中会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据此解答。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会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本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会进入肾小囊腔中,若肾小管发生病变,肾小管对血细胞和葡萄糖没有重吸收能力,因此这些血细胞和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而形成“尿血”、“尿糖”,A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9.“5.12”前夕.南充市各中小学会举行防震演练。

当警报声响起时,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有秩序逃往避难场所。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B.老师带领同学们逃生的过程,只受脊髓的控制

C.该反射在反射弧的结构基础上完成

D.该反射弧由神经元构成,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射弧的组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详解】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题干中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A正确;老师带领同学们逃生的过程,受脊髓和大脑的控制,B错误; 该反射在反射弧的结构基础上完成,C正确;该反射弧由神经元构成,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D正确。

【点睛】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10.下列病因与疾病对应不准确的一项是

A.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B.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C.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

D.缺碘造成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幼年时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详解】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A正确;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类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B正确;生长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C错误;缺碘造成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一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D正确。

【点睛】熟记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是某些生物的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B.①可用于制作面包,②可用于酿酒

C.②的生殖方式只有孢子生殖

D.①②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④是构成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

①是细菌、②是酵母菌、③是病毒、④动物细胞,解答即可。

【详解】③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病毒只营寄生生活,A错误;②是酵母菌,可用于制作面包和酿酒,B错误;②酵母菌属于真菌,一般情况下用孢子生殖繁殖,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也可进行出芽生殖,C错误;细菌都是单细胞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即①②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④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点睛】掌握各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2.在一位健康女性的体内,一个成熟的红细胞、一个白细胞、一个肌肉细胞和一个卵细胞中共含有几条性染色体

A.5条B.6条C.7条D.8条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女性的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XX)、卵细胞中有1条X染色体。

一个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X染色体;一个白细胞和一个肌肉细胞都是体细胞,因此都有2条X染色体。

所以,“一个成熟的红细胞、一个白细胞、一个肌肉细胞和一个卵细胞中”,这四个细胞中共含有X染色体数═0+2+2+1═5(条),A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3.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遗传现象

B.菊花品种繁多、花色各异,描述的是变异现象

C.太空育种改变了种子内的营养物质

D.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

【详解】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例如: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属于变异现象,A错误;菊花品种繁多,花色多样,体现了同种生物的颜色多种多样的变异,因此菊花品种繁多,花色多样,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的变异,B正确;太空育种改变了种子内的遗传物质,C错误;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XX,她生下的就是女孩。

否则就是男孩。

可见,生男生女是由父亲的染色体决定,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1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考点: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5.以下关于免疫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B.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C.特异性免疫是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

D.计划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

,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A正确;抗体的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B正确;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以后由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逐渐形成的,C正确;计划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为特异性免疫,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免疫的类型特点。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和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数据,请据图回答:

编号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第1组

10×

第2组

40×

第3组

10×

40×

(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视野内出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选择目镜、物镜的组合是______。

(2)若在视野内看到了“N”,则玻片标本上的原图是______。

(3)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

_______(平面镜/凹面镜)来对光。

(4)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想让观察到

血细胞体积更大,可转动[]_____,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答案】

(1).第一组

(2).N(3).凹面镜(4).④转换器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

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③是目镜、④转换器、⑤是物镜、⑥是遮光器、⑦是反光镜,解答即可。

【详解】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在第1组中: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第2组中: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40═200倍;第3组中: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

只有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目才最多。

第1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N”字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N”。

所以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N”字,玻片上实际写的字是“N”。

(3)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

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所以当光线较暗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4)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想让观察到的血细胞体积更大,应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应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点睛】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17.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据图回答:

(l)观察左图,该实验可形成______组对照实验。

(2)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叶片B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3)右图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其中____曲线代表温度较高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一点)。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里的青山,旨在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因为绿色植物的______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

(1).两

(2).无叶绿体(3).无光照(4).C(5).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加昼夜温差(言之有理即可)(6).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银边天竺葵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1)图中有2组对照实验,叶片A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与叶片B,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

(2)叶片A非绿色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叶片B的绿色部分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3)一般情况下,温度高时候,呼吸作用强。

据图2可见:

C的代谢比D的代谢旺盛,所以C表示温度较高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

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8.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代表心脏四个腔,a、b代表相对应的结构,1-10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

(l)血液流经_____(填字母)时,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若因头痛口服某镇痛药物,该药物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达病变部位,最少需_____次经过心脏。

(3)用餐后,血糖浓度最高的血管是_____(填数字)。

(4)原尿与尿液在成分和含量上出现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5)据图写出肺循环的路径_______(用图中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

(6)图中所有的生理过程,主要受_______系统的调节。

【答案】

(1).b

(2).两或2(3).8(4).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原尿大部分的小分子物质,重新回到血液中,使无机和尿素的含量显著增高(5).B→3→b→5→C(6).神经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

1是上腔静脉、2是下腔静脉、3是肺动脉、4是肝静脉、5是肺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肝动脉、8是肝门静脉,9、10是体动脉,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a是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答即可。

【详解】

(1)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b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发生气体交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若因头痛口服某镇痛药物,药物到达头部所经历的途径是:

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可见药物经肠道吸收后需2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头部。

(3)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能够消化淀粉的部位包括口腔和小肠,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里被分解为葡萄糖,在饭后一小时内,由于摄入一些糖类,从而使得8肝门静脉内血糖的浓度最高。

(4)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所含物质成分及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

(5)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图示中血液由B→3→b→5→C的循环是肺循环。

(6)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图中所有的生理过程,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点睛】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9.下表是关于番茄果皮颜色的三种组合遗传实验结果,字母A,a分别表示相对应的基因,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组合

亲本性状

组数

子代性状和植株的数目

红色

黄色

红色×黄色

20

107

109

红色×黄色

20

198

0

红色×红色

20

162

39

(1)表中能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组合是______。

(2)组合二中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

(3)组合一中红色亲本与组合二中红色亲本杂交,得到黄色子代的概率是______。

(4)组合三中,子代数目比不是3:

1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

(1).二三

(2).AA和aa(3).0(4).组合三中,亲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