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110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docx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一)学校基本概况

毕节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

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毕节学院。

2009年4月,学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校园总面积55.56万平方米(833亩),建筑总面积24.3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730万元,纸质图书98.42万册,电子图书128.24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

学校设有13个教学学院、1个教学部,34个本科专业,有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的全日制在校生8026人。

现有教职工914人,其中正高职称42人、副高职称241人;博士34人、硕士412人;教师中有“863”专家1人、省管专家3人、市管专家1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有行业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97人、外籍教师3人。

学校现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重点学科1个、重点支持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专业3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卓越人才计划2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农业部“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毕节综合试验站”1个,省级产学研基地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6项;出版学术专著5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20部;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与国内、国际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

2009年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与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同时与贵州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得到有力支持。

与西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以“2+1+1”、“1+2+1”、“夏季小学期”等合作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

选送34名本科生到马来西亚北方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和南台科技大学交流学习。

近五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全国性奖励155项,为地方培养了合格本科毕业生近万人,毕业生主要工作在教育、生产一线,为毕节试验区的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的建设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贵州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国务院以国办函〔2013〕35号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在毕节设置一所多科性大学”,教育部以教发厅函〔2013〕111号明确支持毕节试验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发展。

学校将弘扬“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办学精神,秉承“明德笃学、弘毅力行”的校训,努力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二)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为更好地服务毕节试验区,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办学定位:

把学校建成区域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文化传承基地、咨询服务基地,成为西部同类院校中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院校。

办学类型:

应用型本科高校。

办学层次:

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稳定继续教育并拓展非学历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人才培养:

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学科专业:

稳定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工科类学科专业群,形成文理工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服务面向:

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国。

办学特色:

培养服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一线教师和服务生产一线工程师。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设成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大学。

为实现这一目标,明确了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即:

第一步,2013—2015年,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规范管理,率先在地州市高校中实现转型和更名;第二步,2016—2017年,强化和提升内涵建设,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步显现,力争实现硕士授权单位、硕士点的突破,跻身省属高校办学水平行列;第三步,2018—2020年,按照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指标体系,进一步创造和完善条件,积极组织申报,实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目标。

二、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1.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与规划更加明晰。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实际,修订完善了《毕节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及三个子规划,明确了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定位,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注重特色培育。

一是培养“两师”。

即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线教师和服务地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一线工程师;二是培养“四能”应用型人才。

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三是传承创新地方民族文化。

依托毕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地方民族文化。

2.领导作用

(1)领导能力较强。

学校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熟悉高等教育管理规律,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能力及教育教学管理能力,重视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和研究,多次参加“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中国千名校长赴海外学习计划”等并作交流。

多批次组织中层领导干部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多所高校考察学习,先后选送25名干部到浙江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挂职深造,进一步深化了对本科教育规律的认识,上下形成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共识。

(2)教学中心地位有保障。

明确了校长全面负责教学、分管副校长具体抓教学、其他领导协助抓教学的管理体制;建立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的机制;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和三级听课制度;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体系。

坚持教学投入优先,不断加大对教学的投入。

各管理部门牢固树立管理服务教学的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效率。

广大师生对教学工作以及职能部门服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在90%以上。

3.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思路清晰。

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明确了“1234”人才培养思路,即一个目标:

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两师”培养:

培养一线教师和一线工程师;三个平台:

理论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四能型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突出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实现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推进。

学校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成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平台,共同开展科技研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

(二)教师队伍

1.数量与结构

(1)生师比达标。

现有专任教师54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9人、硕士学位30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所占比例为61.88%;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20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1.8%),外聘教师67人,折合教师数576.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26人,业余学生86人,函授生5064人,折合在校生人数为8558.2人;生师比为14.85:

1。

(2)队伍结构合理。

现有教师62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4人、硕士学位36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所占比例达到64.2%;教授39人、副教授212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0%;35岁及以下的有318人,占师资总数的50.6%,36-45岁的教师204人,占师资总数的32.5%;本校毕业的教师3人,占0.48%,其他高校毕业的教师625人,占99.52%;各本科专业的任课教师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比例为95.33%;具有工程实践背景和职业资格的教师132人,占专任教师的24.31%。

2.教育教学水平

(1)师德水平较高。

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毕节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毕节学院教师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注重发挥师德典范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开展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七团队、七标兵”等评优表彰活动,将师德考核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的师德模范。

近年来,获得各级各类奖项78人次,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

(2)教学水平逐步提升。

严把教师入口关、质量关,通过校内校外培训、教学技能大赛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落实课前充分准备、课堂讲授精准、课后反思总结各环节质量标准,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水平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2013-2014学年,学生评教优良率为70.46%,督导组专家评教优良率为89.85%,同行评教优良率为98.62%,教师教学效果良好。

3.教师培养培训

教师培养培训稳步推进。

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及教学团队建设,学校现有专业带头人35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5个。

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深造,近年来,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6人,195人次参加境内外进修,114人次参加各类短期培训。

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毕节学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选派教师进企事业单位挂职或顶岗,积极鼓励教师报考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现有双师型教师132人。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1.教学基本设施

(1)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效果好。

截至2014年7月30日,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730万元,生均10200.74元,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34.83%。

实验、实训条件满足教学需要,现有各类实验室、实训室共82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多媒体教室91个,语音教室9个,百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84.86个,利用率90%以上。

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33个,实现了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零的突破。

(2)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较好。

图书馆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642个,截至2014年7月30日,馆藏纸质图书98.42万册、电子图书128.24万册,生均纸质图书115册,数据库20个。

强化图书馆管理,搭建了功能完善的网络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平台和大学生自主交流学习中心,为师生提供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每周开馆时间达70小时。

校园网实现了“万兆骨干、千兆楼宇、百兆到桌面”,出口带宽增至1002Mbps。

(3)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较好。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8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2.17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6.29万平方米,体育馆面积2.15万平方米,运动场总面积5.65万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3178平方米,利用率高。

2.经费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保障有力。

毕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对学校经费投入,每年投入2000万元作为学校专项建设经费,生均拨款已超过12000元,并逐年加大投入。

学校多方筹措经费,严格经费预决算,开源节流,坚持教学的优先地位,逐年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2013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845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和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155.83元。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1.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合理。

结合地方产业经济结构的升级调整,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思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成了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群和服务地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的学科专业群,形成了文理工协调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学校有34个本科招生专业,体育教育成为省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成为省级综合改革专业。

(2)培养方案执行严格。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广泛调研、贴近业界的基础上,修订了2013年、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平台+模块”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通识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实践课程平台构建,在学分和学时安排上,加大了实践教学比例,理工科专业的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文科类专业不低于20%,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不少于12周。

建立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审批制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通过教学进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学期教学小结、学生信息员反馈等多种形式,及时监控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到了开课有计划、变更有申请、调整有论证、过程有监控。

2.课程与教学

(1)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成效初显。

制定《毕节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按照“重点建设、保证质量、注重实效”的思路对课程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建设,建成了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2门。

在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至少选修6学分通识选修课,每个专业必须开设25学分左右的选修课。

对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执行良好。

注重教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用性,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严格教师课件审核,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引入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搭建课程教学资源平台。

(2)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多元化。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师获得“贵州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11项,校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立项6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

积极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制定了《毕节学院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办法》,注重过程考核,提高形成性评价比例。

3.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实验开出率平均96.54%,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共开出实验项目742个,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18个,占29.38%。

建立开放实验室,全校共有开放性实验室31个,立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72项。

建成了一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通、专兼职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现有专职实验指导教师35人,其中高级实验师8人、实验师11人、助理实验师3人,其他12人,本科以上学历占77.14%。

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近两年,学生依托实验室开展项目研究,公开发表论文26篇。

(2)实习实训有保障。

实习实训基地覆盖学校所有专业,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3个,其中教育实习基地60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7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

严格按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安排实习实训,设立实习实训专项经费。

建立指导教师选拔制度,指导教师职责明确,指导有力。

(3)社会实践成效明显。

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各种课外实践和创新活动占10学分,制定《本科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明确学分评定标准及管理。

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计入工作量。

近两年,累计参加和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师达140人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达到2万余人次,先后获得省级社会实践集体荣誉8项,省级社会实践个人荣誉12人。

(4)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生产实际、教师科研等紧密结合,难度适中,工作量适当,有50%以上的课题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全程监控,使用了“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2014年教师指导本科毕业生毕业综合训练人数平均为4.08人。

(五)质量管理

1.教学管理队伍

结构与素质较好。

有教学管理人员58人,其中校级教学管理人员19人,院级教学管理人员39人;博士4人,硕士2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所占比例43.2%;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6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所占比例39.7%;教学管理人员所学专业含教育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等学科门类。

注重教学管理队伍培训,累计外出考察学习、培训达230余人次。

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管理研究工作,2014年获省级教改项目立项4项,公开发表论文30篇,获教学成果奖2项。

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师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超过90%。

2.质量监控

(1)规章制度完备。

制定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制度,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基本文件齐备。

通过开展教学秩序检查、三级听课、校院(部)两级教学督导、专项评估、学生评教、教学信息反馈等,保证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质量,促进各项质量标准的贯彻落实,教学运行有序。

(2)质量控制常态有效。

设立教学评估中心,调整组建第三届教学督导团,各学院(部)成立院级教学督导组,形成校、院(部)、教研室(系)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监控、评价三大系统,坚持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原则,通过质量目标的确定、信息的收集、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加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1.学风建设

(1)政策与措施到位。

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毕节学院关于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采取以教风带学风、活动促学风、考风浓学风等措施,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呈现出“善思乐学,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技能大赛、学科知识竞赛、现场书画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涌现出先进班集体128个和先进个人2345人次。

(2)学习氛围良好。

学校以大学文化建设为抓手,加强阅览室、大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学习中心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供平台。

学习风气浓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考纪良好。

2014年,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8项,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57项,国家级创新活动、技能竞赛等奖励50项,省(部)级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奖励71项,国家级文艺、体育奖励3项,省(部)级文艺、体育奖励19项。

(3)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搭建了校园文化活动月、大学生艺术节、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平台。

举办测绘技能大赛、钳工技能大赛、手语技能大赛、说课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流仓金秋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促进了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提高,形成了以文体表演、文化讲座、社团活动、科技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体系。

学校荣获“贵州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先进集体、“贵州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表彰与奖励653项。

学生社团建设成效显著,有教育科技类、文体类、公益类大学生社团58个,参加社团学生6328人次。

社团活动初具品牌效应,2014年学校赴大方县瓢井镇科技支农帮扶团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大学生春晖社社长田慧雯获“全国百佳优秀春晖使者”称号。

2.指导与服务

(1)组织保障有力。

按师生比不低于1:

200的比例配置专职辅导员46人,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

5000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名,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

建立教师联系班级制度,为每个班级配齐兼职班主任或指导教师。

(2)学生服务体系完备。

开展学生学业指导,实施学业导师制,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开展考研、公务员、司法考试等系列培训,开展创业教育指导,设立毕节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2013年以来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8个,“贵州西部高寒山区道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代表西南赛区成果晋级“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总决选。

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就业讲座及就业观摩会,举办校内外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反映良好,满意度在90﹪以上。

建立毕业生发展跟踪制度,发布年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20余项奖助学金,形成融“奖、贷、助、补、减、免”为一体,整合国家、社会和学校资源的学生资助体系。

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讲座和大学生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成立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四合一”办公室等工作机构,投入500万元引进重庆大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四川西科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七)教学质量

1.德育

(1)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融合第一、第二课堂,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开发黔西北革命历史题材等校本教材;发挥党团校及各类教育阵地作用,使广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获得“全国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中获优秀等次。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意度超过90%。

(2)思想品德良好。

贯彻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开设道德大讲堂,开展以“文明修身”等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学生爱国爱校、奋发图强。

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参与扶残助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涌现出首届贵州省高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陈忠和郭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韩静和金琴、背着父亲上学的韩天学、将第一份工资捐给母校以帮助更多贫寒学子的“特岗”教师卢华贵等道德标兵。

2.专业知识和能力

(1)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较为扎实。

不断加强各教学环节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强化专业基本理论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训练。

近三年,主要课程考核及格率均超过95%,学位授予率超过94%,毕业率超过99%。

(2)专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学业导师制,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

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符合度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0%。

3.体育美育

(1)体育和美育成效显著。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培养计划,开展“体育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2014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为87%。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荣获全国前三名累计达27项53人次,前八名累计达27项66人次;参加全省29次,荣获省级前三名达500多人次,前八名累计达804人次。

将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入各专业的教学中,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人文艺术类等通识选修课程6学分、素质拓展类10学分。

通过开展“多彩校园”、“流仓金秋大学生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大学生艺术团”、“民族管弦乐团”等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近两年,在各级各类艺术展演活动中,学生作品获奖30余项。

4.校内外评价

(1)师生评价较高。

近两年,师生对教学工作满意率超过90%,对职能部门服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在90%以上。

(2)社会评价较好。

招生范围覆盖24个省(市、区),录取分数线超过贵州省二本控制线。

近三年,报到率分别为93.75%、94.65%、96.74%。

通过对4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在90%以上。

《贵州日报》、《当代贵州》、《毕节日报》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毕节学院新闻334条。

5.就业

(1)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