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7260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docx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

青菜沟煤矿矿井技改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企业概况

  青菜沟煤矿为股份制私营企业,行业管理隶属于瓮安县煤炭管理局。

该矿地处贵州省瓮安县草塘镇大寨坪村,矿区受地质构造及河溪侵蚀作用形成一走向为北北东的单面山,其间发育一些横向笔架式沟谷,区内最高标高+1179.4m,最低标高+1021.1m,相对高差158.3m。

该矿距瓮安县城约9.5公里,距草塘镇约7.5公里,矿区有乡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相连,交通方便。

  本企业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等证件,并均在有效期内,企业机构配备齐全,依法进行煤炭开采活动。

2005年度对矿井进行了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安全评价等级为B级生产矿井。

企业法人代表曾明超,全矿现有职工80人。

  本矿2001年动工兴建,经历年鉴定为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为中硫、低灰、高发热量的烟煤,2006年核定该矿井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具备煤矿正常生产的各种安全生产条件。

  第二章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一)井田地质情况:

本区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之东南部,区域地层有震旦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及零星分布的白垩系、老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的寒武系和三叠系分布最广,次为二叠系,由于黔中的隆起,缺失了志留系~石炭系及茱罗系。

  

(二)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下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下三叠统夜郎组和茅草铺组。

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栖霞组和茅口组(P1q+m):

下部为深灰色中至厚层泥晶灰岩、燧石灰岩;上部为灰至浅灰色厚层及块状泥晶至粉晶灰岩。

厚度大于150m。

  2、吴家坪组(P2w):

根据岩性可将该组岩层划分为三段:

  第一段(P2w1)为含煤段。

岩性为灰至灰白色泥岩与砂质泥岩互层,有时夹黑色灰质泥岩,含煤一层,厚16~32m;

  第二段(P2w2)为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燧石结核灰岩,底部为一层厚4~10m的深灰、黑灰色中厚层生物灰岩,本段厚56~90m。

  第三段(P2w3)为灰至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硅质灰岩与燧石结核灰岩互层,底部为粉晶灰岩,厚140~160m;

  3、长兴组和大隆组(P2c+d):

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底部为一层页岩;中部为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燧石结核灰岩;上部为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硅质岩,偶夹页岩,厚40~68m。

  4、夜郎组(T1Y):

根据岩性分为两段

  第一段(T1Y1):

灰绿色、紫红色页岩,偶夹薄层灰岩,厚50~60m。

  第二段(T1Y2):

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晶灰岩,厚80~200m。

  5、茅草铺组(T1m):

浅灰、紫灰色厚层粉晶灰岩,缝合线发育。

  (三)含煤地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主要由石灰岩、燧石灰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地层总厚度206~381m,平均厚度262m,根据岩性差异划分为五个分层,自下而上分,仅第一层为含煤地层,老顶厚度为55~113m,区内仅含煤一层,即D煤层,煤厚1.2~3.5m,平均厚度1.8m,为单一煤层,平均倾角20º,煤层连续好,厚度变化不大,属稳定煤层。

其煤层顶底板岩性见下图:

  (四)构造

  草塘镇青菜沟煤矿位于[换行]瓮安雍阳向斜北端的东翼,为单斜构造,走向为北东265~275º,次一级构造不发育,矿区内无断距大于5米的断层。

预计矿区在采掘过程中会有一些落差2米左右的小断层,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根据含煤地层产状变化及断层、褶曲的发育情况,该矿地质构造较简单型。

  (五)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含水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灰岩、二叠系上统长兴灰岩、龙潭组上段及下段的厚层燧石灰岩、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灰岩等。

煤层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的地势较高处,地下水为裂隙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

矿井范围内无河流,小溪,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由于地形多呈缓波状,排泄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由于矿井上部开采年代久远,该矿的主要水患为老窑及采空水,潜在威胁为P1m灰岩地下水,雨季大气降水量影响较大,降雨时涌水量普遍增大。

  综合以上分析,按照2005年8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地质队提供的《贵州省瓮安县草塘镇青菜沟煤矿地质调查报告》,并据近几年实际开采中排水情况的调查,矿井实际正常涌水量为60m3/h,最大涌水量为130m3/h。

正常涌水量多为地年水直接补给,最大涌水量多为雨季大气降水通过采空区和塌陷裂隙渗入井下。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条件

  本矿是瓮安县国土资源局、瓮安县煤炭工业局根据瓮安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批准的改造建设项目。

于2001年10月委托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设计研究所设计。

  2001年本矿依法取得采矿权后,由瓮安县煤炭局立项为技改扩建矿井,并经贵州省煤炭局批准。

2001年10月经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设计研究所设计,并对本矿作出了《贵州省瓮安县草塘镇青菜沟煤矿技术改造方案设计》。

设计技改工期为4个月,井型由原来3万吨/年技改为为生产能力6万吨/年的矿井。

2001年10月动工,技改完工后直接投入生产。

  本矿在矿井技改建设过程中,生产系统基本上是按照《贵州瓮安县青菜沟煤矿技术改造方案设计》来进行改造的,但技改竣工后,未进行正规验收,2005年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安全监察时已予以认可,并颁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针对目前青菜沟煤矿的开采现状,本矿正在着手计划进行更深入的技术改造。

根据《青菜沟矿区普查勘探报告》的钻探资料,并结合历年来井下的开采实践,从区域构造、煤层赋存规律等分析研究,已基本确定了+890m以下煤炭资源的赋存情况,据此,矿董事会已决定申请下部的采矿权,投资开发+840m以下的煤炭资源,各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改选,进一步扩大矿井的生产能力,以使矿井实际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年。

这样不仅能合理开发国有煤炭资源,而且能为投资者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且能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矿井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升,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工程,需要各建设项目的综合考虑和统筹兼顾,特别要考虑到生产建设的安全和投资者的预期经济收益,其技改主要内容将分述如下:

  

(一)采掘

  1、全矿至少保证一个正规回采工作面,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开采方式,塑性溜槽运输,大巷采用电机车运输,机械回柱。

  

(1)自本年度起将逐渐扭转不合理的生产布局,在下水平将采用正规工作面走向长壁开采方式,逐步改善工作面的生产条件,使用自溜性较好的塑性溜槽,局部地点(煤层倾角较小,溜槽不能自溜时)改由V型链盘机运输;运输大巷使用2.5T电机车运输,每趟可运输原煤8~10吨,大大提高了大巷运输的生产效率;购置小型回柱绞车,将原来的人工回柱(或不回柱)改为机械回柱,保证采煤工作面上下风巷的运输和[换行]通风的通畅,既节约了材料又保证了生产的安全;对采掘队职工进行了优化劳动组合,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快工作面的年推进度,迅速提高采煤工作面的综合生产能力;

  

(2)通过地质资料和目前的生产实践情况分析,下部开拓的煤层赋存条件仍然较稳定,因运输条件改善,巷道的掘进速度提高了,掘进煤量也对原煤产量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3)在采煤工艺方面,合理调整采掘布置,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将现有的手搞落煤改为风镐落煤或爆破落煤,工作面全风压通风,满足《规程》规定条件,全矿采场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9万吨以上的要求;

  (4)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基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已逐步掌握了本矿的采掘生产规律,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稳定,对矿井采掘生产能力的提高作了充分的保证。

  2、进行南北两翼开拓(基本在主井筒的南翼),合理分配南北两翼风量,确保“三掘一采一维修”的生产局面:

+840m南翼南端运输巷掘进,211面南翼探煤上山,+840m北翼运输巷掘进,211工作面回采,矿井运输巷、车场及总回风巷维修。

  3、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斜长l=100米,采面煤层的平均采高h=1.8米,煤层生产能力r=1.4t/m3,采煤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b=1.43米,年工作天数n=330天,正规作业循环系数N=0.8,采煤工作面回采率c=95%,采煤工作面个数为1,故其采煤工作面年生产能力:

  Ac=10-4·l·h·r·b·n·N·c·a=9.04万吨/年;

  本矿年掘进平均总进尺Li=2500米(包括采准巷道),掘进巷道平均纯煤面积Si=3.96m2,故巷道掘进煤量Aj=10-4r

  =1.39万吨/年;采掘工作面综合生产能力为:

A=Ac+Aj=10.43万吨/年。

  

(二)通风

  1、维修扩大回风井断面,启动老井回风系统,采用“一进两回”的通风方式,保证矿井总进风在1000m3/min以上。

  本矿现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斜井进风,风井(副井)回风,老井封闭。

运转、备用主通风机型号均为KB60-NO11型轴流式通风机,功率为37KW,排风量为800—1400m3/min,为保证矿井风量满足生产的需要,技改将在老井增加一台(套)FBOZ-11.2型通风机,其功率为22KW+22KW,这将使主井总进风量将达到1000m3/min以上。

  矿井安排一个回采面,三个掘进面,根据《煤矿通风能力核算办法》计算矿井风量,从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巷道所需风量分别进行计算,得出矿井所需风量为850m3/min,矿井总有效风量为880m3/min,采煤、掘进工作面有效风量均符合《[换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1)为保证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提高矿井综合生产能力,本年度全矿将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全面的维修改造和系统调整,扩大各进、回风巷道的断面,减小了风阻和漏风率,对风机性能进行了安全检测,使全矿井的总进风量(Q进)由上年度的940m3/min提高到1000m3/min,从而直接增大矿井的通风能力;

  

(2)本矿上年度鉴定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4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36m3/T,为低瓦斯矿井。

据历年来的通风、瓦斯报表反映,其采掘工作面的炮后瓦斯浓度均在0.3%以下,据近年来各种仪器的检测的情况,以及封闭墙内、老空区内、上隅角、规定的扩散通风区域等地点检测的数据,其瓦斯浓度均未超过0.3%,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也很小;

  (3)通风仪器仪表配备齐全,人员配备充足,通风、瓦斯管理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主扇、局扇性能良好,通风系统合理,风量分配符合要求;

  (4)根据2006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供的《煤炭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报告》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主采煤层D煤层属Ⅱ类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

制定严格的井下防灭火措施,煤层在自燃发火期内采完,并及时封闭采后的工作面和采区;对产生煤(岩)尘地点,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并且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按要求确定煤尘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或岩粉量及安装质量。

  2、根据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及确保矿井的通风安全,本矿矿井瓦斯监控系统应及时维修好并正常使用,派专人管理。

  (三)提升、运输

  1、主井轨道重新铺设,采用矿车运输;更换现有主提升绞车及钢丝绳,绞车位置后移15~20米,确保上部车场的运输距离和绞车的过卷距离;

  2、+890m主下山延伸至+840m水平,封闭+890m南巷以上的所有残采区,简化矿井系统,确保提升运输系统的通畅;[换行]3、改造主井上部车场,采用双车道调车,使主井绞车提升量由原来的每次提升3吨改为每次提升5吨;

  4、目前主井为提升行人井(行人、进风、提煤矸、下放材料等),副井为回风井并兼作紧急安全出口。

为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主井将进行改造,在职工上下班时间采用人车运送人员,同时改造副井兼作辅助行人通道。

  

(1)为提高矿井生产能力,要加大力度对主提升井筒和风井进行全面的改造,扩大了井筒断面,调整轨道,安装全面可靠的地滚,对提升设备和钢丝绳进行安全检测,同时更换主井现有的JT1000×800绞车为JT1600×1200以上的绞车,最大程度地利用主提升的生产效率,加快提升速度,缩短提升循环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主提升能力;

  

(2)提升设备、设施配套完整,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保护装置完善,运转正常,系统技术档案齐全,各种记录完备,每日强制性检查和维护时间不低于两小时。

  (四)机电

  1、保证双回路供电的正常使用和备有发电机组的完好;

  2、入井电压由现380V改为660V,简化井下电器管理,降低电耗;

  3、建立井下机电硐室和电机车充电硐室,同时加强机电设备上架挂牌管理,采用ø75mm铠装入井电缆、实行“峰谷电价”、地面用电计费等一系列措施,努力降低矿井的综合电耗,保证矿井供电系统的生产能力;

  4、购置内部程控交换机(64门),井下各要害场所安装防爆电话(或本安电话),地面在各科队、绞车房、抽风机房、矿办等安排内部电话与井下直通。

  (五)排水

  矿井水主要是地表水通过岩石裂隙渗入井下所致,现矿井排水系统布置在+890m水平车场,水仓有效容量200m3左右(不准确),水泵房内设有工作泵,备用泵,另有备用检修泵一台,敷设有两趟同等能力的排水管路至地面。

矿井正常涌水量60m3/h,最大涌水量为130m3/h;工作泵、备用泵均选用125D-25×7型,电机功率为75kw,额定排水能力100m3/h,矿井上年度最大涌水量核定排水能力为8.1万吨/年,能力偏小。

故必须对矿井的排水系统作进一步改造:

水仓扩容,水泵房扩大,专职水泵工三班排水,开掘+890m、+840m水平水仓,并确保每个水仓有效容积400m3以上,真正建立相应的双泵双管排水系统。

  (六)储量及安全生产管理

  1、重新核实矿区范围内以南及深部的矿井储量,确保矿井实际服务年限15年以上;

  2、进一步充实矿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加强培训,持证上岗;

  3、研究全矿职工工资改革方案,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全矿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七)其它

  井田面积扩大后,南翼的运输通风距离较远,给安全管理带来不便,为此,可考虑在矿井南翼开掘风井,以解决矿井远距离回风的问题,并增加安全出口,方便生产管理。

  第五章生产工艺

  

(一)采区划分

  本次技改设计,是以现主轨道下山为中心沿煤层走向划分南北两个采区,南采区走向长约600米(井田边界扩大后,将会加长南翼的走向距离),北采区走向长约700米,两个采区暂均划分为两个阶段,即+930m~+890m(基本采空)、+890m~+840m,每一阶段分两个回采工作面进行回采,其工作面按水平、采区(阶段)、工作面顺序三个数字命名,+890m以上均作为第一水平,+890m以下作为第二水平,在+890m设计水平运输大巷(又作为下部水平的总回风巷)。

  

(二)主要运输大巷及总回风巷布置

  第一水平中央采区,经过多年的开采,已基本回采结束;北翼虽未开采,但顶板裂隙丰富,岩溶发育,开采时矿井水较大,不利于安全管理,故暂时不[换行]计划开采;南翼虽有较大面积未开采,但因目前通风、运输距离较远,煤层赋存情况尚未探明,故只能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向南翼逐步探采。

  第二水平主要运输大巷设计布置在+840m水平,要求巷道沿煤层顶板岩石掘进,净高不低于2.2米,净宽不小于2.3米,巷道坡度不大于5‰,满足电机车运输要求。

  矿井南翼回风通过工作面切眼上山(1#、2#等上山)进入+880m南翼配风巷后,经过南翼总回风道自风井回出;(见附图);

  矿井北翼回风通过工作面切眼上山(或1#、2#等上山)进入+880m北翼回风巷后(待掘),经过北翼回风道至矿井总回风道,再自风井回出;

  考虑控制现+890m水平及以上地表水及老巷水不向下部溃入,设计工作面配风巷以上保留垂高10米的煤柱。

  (三)开采顺序

  根据矿井接替安排,南采区构造简单,煤层稳定,系统形成快,先行开采,并与上部南翼探采面配采,北采区形成后,再与南采区配采。

各采区自上而下逐个阶段进行回采。

  (四)主暗下山施工

  设计施工的主暗下山主要作矿井主提升下山,担负运煤、提矸、运送材料、人员上下,同时兼作进风,其净断面设计为5.06m2,其支护情况可采用梯形木支护。

  主下山提升方式可考虑两种方案:

  方案Ⅰ采用绞车提升。

下山全部铺设12Kg/m钢轨,安装25KW绞车,采用ø18.5mm钢丝绳,每次提升量2~3吨,使用甩车场调车。

优点:

设备简单,易于安装和使用,一次性安装,无须拆除,方便初期施工;缺点:

提升量不大,与主井筒提升不配套,一坡三挡难于管理,须配备专职绞车司机。

  方案Ⅱ采用简易皮带输送机提升。

购置一台倾斜式皮带输送机,安装防爆电机,上下挖掘储煤仓,每小时可提升15~20吨。

优点:

提升量大,安全可靠,方便行人,可保证工作面产量迅速提高。

缺点:

安装较复杂,不适用初期掘进,上下储煤仓必须进行人工转载,井下必须有专职验收员,矸石运输影响煤质。

  主下山主要担负+840m水平的提升及进风,并兼作安全出口,下山内敷设压风管路、排水管路、防尘管路、各种电缆、风筒、信号线等,其净断面不得小于5m2。

  (五)车场及峒室布置

  主下山上部车场利用现有+890m水平车场进行改造形成,设提升绞车房(或储煤仓)及机电峒室。

  主下山下部车场(+840m水平),考虑下一步+840m以下的下山延伸,设计采用甩车场,车场内设有水泵房、机电峒室、消防材料库、充电硐室等。

  (六)大巷运输及设备

  1、运输方式及设备的的选择

  根据下水平煤层的生产条件,+840m水平大巷采用2.5T电机车带动0.75T/U型矿车的运输方式,大巷内铺设12Kg/m以上的钢轨、600mm轨距。

  2、大巷断面及支护方式的选择

  +840m水平车场设计在顶板灰岩中布置,因岩石坚硬,不易垮落,设计采用裸体支护,断面5.8m2;+840m大巷采用梯形木支护,设计净断面4.6m2。

  (七)采区开采布置及装备

  1、采区巷道布置及支护

  两采区煤层平均倾角24°,南北两翼采区回风上山均沿煤层掘进,采用梯形木支护,采区内设计有超前巷,每隔30米左右以联络小眼相接,其支护采用梯形木支护,采面开切眼顶板完整段采用一梁一柱或一梁两柱的支护形式。

  2、采区内的运输、排水

  1、运输:

工作面放炮落煤(或风镐落煤)——溜槽溜煤(或V型链盘机运煤)——大巷装车——人力推车——采区中部车场——电机车运输——采区下部车场——主下山——+890m车场——主井筒。

  2、排水:

  

(1)+840m水平采区内的水由中间巷——运输巷——+840m车场水仓——主下山——+890m水仓――主井筒至地面;

  

(2)+890m水平――+890m水仓――主井筒至地面。

  (八)采煤方法[换行]本矿井为单一煤层,实际揭露平均煤层厚度1.8m,平均倾角24°,故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落煤方式为电钻打眼、爆破落煤、木棚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煤工作面采用一梁三柱(或一帽一柱)的支护形式;根据工作面顶板的完整性、工作面的压力、采面斜长等情况,采用“见五回二保三”的控顶步距;行距、柱距均为0.8米,以圆木为支护材料,其小头直径大于12cm,因矿井不存在冲击地压,顶板压力显现不大,木支护完全可以满足顶板管理的需求。

  第六章项目总投资概算、资金来源

  1、技改工程投资

  本次技改工程设计总投资初步估算约339.05万元。

(见下表)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矿井扩大井田范围,是为了增加矿井储量和服务年限,扩大井型和矿井生产能力,以此才有矿井技改的基础,故将本次井田范围扩大的投资额包括井田扩大范围的申报、审批、储量核实、专家评审、采矿权价款等费用约200万元预算款项纳入了本次技改总投资中。

  青菜沟煤矿技改工程投资概算表

  序号主要技改工程项目预计投资额(万元)备注

  1采用正规走向长壁开采方式,采煤工作面采用溜槽运输,机械回柱。

扩大主要运输大巷断面,主要运输大巷采用电机车运输。

18.8

  2扩大主井筒断面,管线重新铺设,主井筒采用人车运送人员上下班。

17.5

  3实行南北两翼开拓,合理分配两翼风量,确保“三掘一采”的生产局面。

生产布置纳入

  生产成本

  4维修总回风上山,保证老井备用风路及出口的畅通。

确保矿井总进风在1000m3/min以上。

8

  5保证矿井瓦斯监控系统正常使用和管理。

专人管理纳入

  综合成本

  6主井轨道及主要运输巷轨道重新铺设,更换现有绞车及钢丝绳,绞车房后移,采用标准矿车运输提升。

31

  7改造主井上部车场,扩大调车场,增大主井提升能力。

2

  8扩大现主井井底主车场,使其双道能存放到20个车皮以上。

1.45

  9入井电压由现380V改为660V,简化井下电器管理,降低电耗5.5包括变压器

  10扩大现+890m水平水仓,水仓入口处增加沉淀池,确保水仓有效容积400m3以上,真正形成双泵、双管路排水系统。

11

  11进一步扩大矿区范围,增加矿井储量,延长矿井实际服务年限200包括价款等

  12任命各采煤、掘进队长,规定任务,明确职责,采用“三班”制作业。

队长工资在本队工程款中提取

  13增加机电人员,提高机电技术力量,保证技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7增加2人

  14购置探水钻机,配备探水人员,真正把探放水工作落到实处。

5

  15建造专用爆破材料库房。

0.8

  16营造职工培训中心、生产会议室和职工宿舍,购置教育培训设施和器材,装设井上下内部程控电话,修缮地面工业广场。

15.5

  17建立污水处理池,排出的矿井水进行适当处理后排放。

1.5

  18完善老井的维修工作,增加矿井风量和安全出口。

4

  19进一步充实矿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扩大职工队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加强培训,持证上岗。

10培训费用

  合计339.05

  2、成本估算

  技改工程竣工后,进入正常生产的成本估算情况见下表:

(以全年生产原煤9万吨综合预算)

  成本估算表

  序号成本项目计算单位用量单价

  (元)单位成本(万元)备注

  一材料木材米390050045

  钢材吨36500018

  炸药Kg18000916.2

  雷管发360001.55.4

  设备材料60

  二维修资金35包括折旧、大修理等

  三安措资金万元18000.06(108)单列于安全建设支出,专款专用,可不列入综合成本。

  四工资月1235420

  五职工福利基金3

  六预提更改资金10

  七电力元/吨108

  八职工教育和培训10

  九其它支出50包括污染赔偿等

  十税金378按280元/吨计算

  综合成本128.7元/吨1158.6

  由上可见,技改工程结束后,按贵州目前的材料和煤炭市场价,每吨综合成本为128.7元,纯利润每吨200元左右。

  3、技改资金来[换行]源

  本矿为股分制私营企业,资金全部靠企业内部自筹。

  第七章安全、环保、劳动卫生

  

(一)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1、瓦斯事故预防

  本矿虽为低瓦斯矿井,但据2006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36m3/t,已接近高瓦斯矿井,故下水平开拓时,为安全起见,仍以高瓦斯矿井的要求来管理矿井,除做好正常的瓦斯检测工作之外,还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措施:

  

(1)建立瓦斯联网监控系统,每个作业工作面和回风流中都必须安装甲烷传感器,监测瓦斯涌出量的变化情况;

  

(2)石门揭煤时应采取超前钻孔和震动性放炮措施;

  (3)接近或者穿过地质构造带时,应制定专门预防瓦斯措施;

  (4)保证采掘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和合理的风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