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7316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 精品.docx

最新清朝皇帝列表精品

清朝皇帝列表

  篇一: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1努尔哈赤: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2皇太极:

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6乾隆: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

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在位25年。

  8道光: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

  在位30年。

  9咸丰: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

  在位11年。

  10同治: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

  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

  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

  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

  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

  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

  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篇二:

清朝历代皇帝皇后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皇后列表爱新觉罗氏(1616年——1911年)太祖天命努尔哈赤(明建州左卫长子)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孟古(皇太极生母)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太宗崇德皇太极(太祖第八子)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福临生母)世祖顺治福临(太宗第九子)废皇后(静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玄烨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圣祖康熙玄烨(世祖第三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废太子胤礽生母)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胤禛养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胤禛生母)世宗雍正胤禛(圣祖第四子)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弘历生母)高宗乾隆弘历(世宗第四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废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永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颙琰生母)仁宗嘉庆永琰(高宗第十五子)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旻宁生母,嘉庆二年薨)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宣宗道光旻宁(仁宗第二子)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十三年薨,宣宗追封皇后)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侄女,奕詝生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奕生母)文宗咸丰奕詝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宣宗第四子)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杏贞(载淳生母)穆宗同治载淳(文宗长子)孝哲毅皇后(嘉顺皇后)阿鲁特氏德宗光绪载湉(宣宗第七子奕环长子)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静芬逊帝宣统溥仪皇后郭布罗氏婉容(奕环次子载沣长子)篇三: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1努尔哈赤: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2皇太极:

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6乾隆: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

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在位25年。

  8道光: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

  在位30年。

  9咸丰: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

  在位11年。

  10同治: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

  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

  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

  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

  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

  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

  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

  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

  2019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清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它前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西藏、云南。

  自鸦片战争后,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自1911年民国建立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在中国宣告结束。

  清入关前传两帝,入关后传十帝,其中病死的十帝,被暗杀的一帝,受伤致死的一帝。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祖,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满族人,明朝时的龙虎将军,后金国(清)的创立者,在位11年。

  在战争中为火炮击伤而死(一说为患痈疽而死),终年68岁。

  葬于沈阳福陵(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30里处的东陵)。

  努尔哈赤,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

  祖先受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他本人曾被明朝册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等,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

  他创建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壬申日,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建年号为“天命”。

  史称后金。

  之后,努尔哈赤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使其兵势渐强,势力巨增。

  万历四十六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

  他亲统步骑二万进攻抚顺,抚顺守将李永芳出降,于是捣毁抚顺城,掳掠人畜三十万而归。

  之后,努尔哈赤又攻陷清河堡等抚顺城以东的明军诸堡。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边)附近与明朝进行了决定后金命运的一次决战。

  明朝为保持它在辽东的统治,调集大军十万人,号称四十六万,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分兵四路进攻赫图阿拉,企图一举消灭后金。

  努尔哈赤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明军分兵而来,他则合兵而住”。

  集中八旗兵力六万余人,作战五日,击败明将杜松、马林、刘綎三路大军,杨镐闻知三路兵败,急令第四路李如柏撤兵,狼狈逃回。

  后金大获全胜,从而使辽东局势起了根本变化,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全面进攻。

  接连攻占了开原、铁岭,以及辽东重镇沈阳和辽阳。

  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迁到沈阳,并把沈阳改称为盛京。

  努尔哈赤到了晚年,感到他的儿子们没有一个能治理好国政,便没有确定继位人,指定由八个和硕贝勒(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称号,复数为贝子,其尤尊者称和硕贝勒),共同处理朝政。

  天命十一年(1626)初,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攻打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明朝守将袁崇焕率军顽强守御,屡次打退了后金军,使后金军死伤惨重。

  努尔哈赤见状又气又恨,指挥士兵在城下凿洞,准备破墙入城,袁崇焕发觉后,命令用从西洋运来的火炮轰击。

  努尔哈赤被炮弹炸伤,慌忙率领全军退走。

  同年七月,努尔哈赤创伤复发,去清河汤泉疗养。

  八月,伤势转重,乘船回沈阳,途中,他知道即将逝世,就逼令曾与大贝勒通奸的大妃纳刺氏上吊而死,八月庚戌日,努尔哈赤因伤势恶化,死于途中的爱鸡堡(今沈阳市南),终年68岁。

  努尔哈赤在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清太祖高皇帝。

  清太宗——皇太极清太宗,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公元1592-164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太祖死,他被推举为汗。

  在位17年,病死,终年52岁,火葬,墓在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其母叶赫那拉氏。

  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皇太极被诸贝勒,大臣推举为后金大汗(另一说为他在努尔哈赤死后,逼死大妃,从幼弟多尔衮手中夺得汗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聪”。

  皇太极即位后,继承努尔哈赤的遗志,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统一了整个东北,继承了明朝在这一地区的全部版图,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将其降服。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州(清亡后通称为满族)。

  第二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为“崇德”。

  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

  在此期间,皇太极继续向明进攻,曾四次绕过山海关,深入明朝内地,大肆抢掠骚扰,削弱和消耗明朝的实力。

  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以蒙古军为响导,亲率大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到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

  使明京师震惊。

  明督师袁崇焕闻讯,急率锦州总兵祖大寿等自山海关疾驰入援。

  皇太极认为袁崇焕在职,关外诸城难攻,便巧施反间计陷害袁祟焕。

  时皇太极屯兵南海子,先是俘获明朝太监二人,后又命人故作耳语,让两太监听真,说皇太极与袁崇焕有密约,然后暗纵两太监归去。

  太监回报崇祯帝,生性多疑的崇祯帝将袁崇焕下狱,最终自毁长城,处死了袁崇焕。

  此次皇太极统兵入塞,先后攻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次年自率大军退还盛京,而留阿敏等驻守关内四城。

  不久,关内四城被明军收复,阿敏率残兵败将逃归。

  后金天聪七、八年间(1633-1634年),明朝叛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先后航海来降,大为增强了后金的实力,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又命阿济格等入长城,破昌平,焚天寿山德陵(明熹宗陵),然后绕过北京,直插保定以南,凡克城十二座,俘获人口牲畜十八万。

  明朝督师张凤翼等皆按兵不敢战,听任清兵从容退去。

  清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又命多尔衮、岳託等越过长城,大举深入。

  明朝以卢象昇为督师,宦官高起潜为监军。

  负责督军迎敌。

  而高起潜与兵部尚书杨嗣昌皆不欲战,结果卢象昇孤军奋斗,在矩鹿贾庄血战而死。

  这年冬,清兵大蹂畿辅,连下四十三城。

  次年,清兵南下入山东,攻破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

  然后清兵由山东回师出塞,明军皆尾随不敢击,这次出塞,清兵俘汉人四十六万余,获白金百余万,满载而归。

  清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发兵围攻锦州。

  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进师松山。

  皇太极闻知,亲率大军陈师于松山、杏山之间,切断明军粮道。

  明军大乱。

  清军趁势掩杀,前堵后追。

  明兵十数万土崩瓦解,先后被斩杀者五万三千多人,自相践踏死者及赴海死者更是无计其数。

  最后,总督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于次年被俘,归降于清朝。

  锦州守将闻之祖大寿率众出降。

  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

  使明朝完全丧失再战的能力。

  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

  清崇德七年(1642)十月,皇太极又命阿巴泰等作皇太极生前最后一次入关攻明,兵分两路入长城,共会于蓟州,直抵山东兖州而还,攻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杀明宗室鲁王,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余口、牲畜五十万头。

  次年(1643年)四月,阿巴泰等始率军经通州徐徐凯旋。

  清兵南北往返,明朝诸军皆尾随其后,始终未敢一战。

  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严重地损害了皇太极的健康,从崇德五年(1640年)起,病况频频发生。

  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宠爱的宸妃病亡,他极为哀痛,一直朝思暮想,致使情志不舒,痰火上升,头晕目眩。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东暖阁寝宫猝然中风而亡,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诸多军国大事,事必躬亲。

  他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并仿照明朝官制,确立了封建农奴制,使满族进入封建社会。

  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

  皇太极死后的庙号为太宗文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清世祖,名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8-1661年),太宗皇太极第九子。

  皇太极病死后继位。

  在位18年。

  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因爱病殁忧伤过度而死(另一说为出家后病死)。

  终年24岁。

  葬在河北孝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昌瑞山)。

  顺治帝福临生于清崇德三年(1638年)。

  传说孝庄文皇后怀孕后,红光照身,盘旋如龙型。

  分娩前夜曾梦见神人抱着一个婴儿放入自己腹内,并告知是统一华夏之主。

  孩子生出来后,满室红光,并散发出奇异的香气,经久不散,孩子的头发也不是扒在头顶上,而是直立着。

  尽管福临出生时有很多异兆,但其父皇太极并没有考虑传位于这个娃娃。

  福临的即位应该说是皇室内两大政治集团互相妥协的产物。

  这两大政治集团一个是以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滚为首,一个是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为首,多尔滚集团拥有正白旗和镶百旗两旗的精兵,还有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等能征惯战的实权派将领;豪格集团则掌握两黄旗的兵力,还有皇太极的亲信老臣及蒙古的支持。

  太宗皇帝驾崩后,两集团的矛盾就摆到了桌面上,他们为争夺皇位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眼看由太祖太宗打下的大清江山就要毁于内部的火并。

  千钧一发之际,孝庄文皇后,这个清代第一女政治家,力挽狂澜,提出由福临即位的方案,一方面,福临是皇子,是豪格的弟弟,是喀尔沁蒙古亲王的外孙,豪格集团不会反对;另一方面,她许诺,福临即位后,封多尔滚为摄政王,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掌朝政,这样的交换也得到了多尔滚集团的认可。

  就这样,一个六岁的娃娃在自己生母,叔父,哥哥的共同支持下,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顺治”。

  顺治即位后,由其叔父多尔衮辅政。

  顺治七年(1651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

  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多尔衮在明将吴三桂指引下,乘明亡之乱率清军进入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

  十月初一,顺治迁都北京,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

  之后,他下令剃发,圈地,颁布《大清律》,禁止文人结社,同时派兵西进和南下,镇压农民军,消灭了南明政权,控制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奠定了清王朝的基础。

  顺治积极吸收了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

  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

  为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巩固清王朝统治政权作出了贡献。

  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

  顺治天资聪颖,读书勤奋,爱好绘画,他画的小幅山水“写林峦向背,水石明晦之状”颇为时人称道,他的手指螺纹墨画《渡水牛图》意态自然,有笔墨烘染所不能到处,堪称一绝。

  他尤其檀长人物速写,有一次,他路过中书大臣盛际斯,忽然命令盛跪下,盛吓出一身冷汗。

  顺治对盛凝目熟视片刻后,取笔草就一帧盛的小像,递给左右诸臣传阅,盛转惊为喜,请顺治将小像赐给自己,顺治笑而不答,随手将小像付之一炬。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上早朝时,看来神态还正常,身体健康。

  第二天早上,宫中养心殿却突然传出了他的死讯。

  直到他下葬,群臣都没有见过他的遗体。

  死后,他只留下了一份遗诏,立玄烨(即康熙)为皇太子,由鳌拜等四大臣辅政。

  另一种说法是,顺治多年来一直厌恶尘世。

  公元1660年秋,他所宠爱的黄妃病故后,哀伤不已,毅然放弃皇位,暗暗去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康熙还秘密地去看望过他。

  也有人说他的出家与董小宛有关,董小宛曾为冒辟的小妾,被洪承畴献给顺治为妃,后董小宛被皇太后赐死,顺治转而消极厌世,才去五台山出家为僧。

  顺治在遗诏中,还检讨了自己的十四个方面的过错:

一、自己在十八年的政治生涯中“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使天下未得安定,百姓不能安居乐业。

  二、对满族大臣安排,使用不当,使有些人有才能而不能施展;对有的大臣,明知他们不称职,又没能断然罢免。

  三、深居皇宫,对朝鲜族廷大臣接触很少,致使君臣间的感情淡薄。

  四、朝廷机构臃肿,费用浩繁,又精工修建宫殿,制作器具,浪费很多。

  五、自以为聪明,不肯听从忠谏,致使群臣保持缄默,不敢进言。

  六、自知有过错,又不能下决心反省改正,致使过错越积越多、越积越重。

  ?

?

在这里,他既没有标榜自己的业绩功德,也没有为自己的早逝而表露惶恐,悲哀之情,而是念念不忘朝政,总结教训以启迪后人,这在封建帝王中是难能可贵的。

  顺治死后的庙号为世祖章皇帝,史称顺治皇帝。

  清世祖康熙皇帝——玄烨清圣祖,名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

  顺治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后第二个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病死(另一说为大臣隆科多害死),终年69岁,葬于景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康熙帝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四日。

  玄烨的即位与其父不尽相同,应该说是一连串巧合的结果。

  玄烨六岁的时候,一次与其他皇子去给父皇请安,顺治皇帝问他们长大要做什吗,老二福全说要做一个好亲王,辅佐皇帝治理天下;老三玄烨则说要做一个好皇帝,为百姓谋福,他的回答得到了顺治皇帝的褒奖。

  但好景不长,顺治皇帝深深地爱上了董鄂妃,而且,不久生下了皇四子,顺治皇帝为表达对董鄂妃的一片真情,立即决定立皇四子为太子。

  就在这时,玄烨得了天花,在古代,天花是不治之症,眼看玄烨就要死去,为了避免传染,玄烨被移到了宫外救治。

  谁知,天花不知从何途径传染给了皇四子,虽经太医的轮番诊治,皇阿玛,皇额娘的精心照顾,这个还没来得及取名的小孩还是匆匆离开了人间。

  而不久,玄烨却奇迹般的恢复了健康,失去了竞争对手,又得过天花得他,无疑成了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顺治十八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顺理成章地将皇位传给了玄烨,为大清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