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7502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淮安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

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曾经被侵略者蹂躏的这块土地上,在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这块土地上,中国创造了的发展奇迹,这何尝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对先辈最好的!

但历史同样我们,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A.登峰造极抚慰启事

B.举世瞩目告慰启示

C.举世瞩目抚慰启事

D.登峰造极告慰启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登峰造极:

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举世瞩目:

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

此处语境指中国人创造的奇迹,所以用“举世瞩目”较为合适;抚慰:

抚恤安慰。

告慰:

指表示安慰,感到安慰。

两个词语意义接近,用在此处对先辈应该是“告慰”较为合适;启事是机关,团体,单位个人有事情需要向公众说明,或者请求有关单位,广大群众帮助时所写的一种说明事项的使用文体。

启示:

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

历史对我们的启发用“启示”。

故答案选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

,,。

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①情趣愈丰富

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③生活也愈美满

④“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

⑤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A.②④③①⑤B.②④③⑤①

C.⑤①③②④D.⑤①②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

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此题注意话题的中心是“艺术是情趣”,所以填空出和前文衔接最紧密的是⑤,⑤①是衔接最紧密的两个句子,从③开始说生活,根据以上的理解可以断定答案。

故答案选C。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3.下列对联与所描写的人物,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王安石

B.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C.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

D.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的综合理解和识记的能力。

这类试题要注意多识记名人名言、古代文化、古代历史典故等。

选项A,“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玉茗堂以玉茗花而命名。

玉茗花即白山茶,又名玉仙花。

玉茗堂在临川市沙井巷后,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从遂昌辞官归家以后,新建用来写作、会客、家宴和演戏的居所。

这幅对联赞颂的是汤显祖。

故答案选A。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拥有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被大火吞噬,馆藏的2000多万件文物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这场大火不仅为全世界文博场所敲响了消防安全的警钟,更以一种残忍的方式向人们宣告了历史文物等文化遗产的脆弱。

日前,里约热内卢的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将此前扫描过的巴西国家博物馆300多件藏品打印出来,“重现”在火灾中被烧毁的众多文物,这让很多为文物损毁而扼腕叹息的人们得到些许安慰。

A.火灾使巴西国家博物馆损失惨重。

B.火灾敲响了消防安全的警钟。

C.科技在文物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D.历史文物是脆弱的文化遗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压缩语段的能力。

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

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此题属于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考生要抓住主要事件和事件的结果,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将此前扫描过的巴西国家博物馆300多件藏品打印出来。

概括为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

故答案选C。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阮传

王阮,字南卿,江州人。

父彦傅,靖康勤王,有功。

阮少好学,尚气节。

常自称将种,辞辩奋发,四坐莫能屈。

尝谒袁州太守张栻,栻谓曰:

“当今道在武夷,子盍往求之?

”阮见朱熹于考亭,熹与语,大说之。

登隆兴元年进士第。

时孝宗初即位,欲成高宗之志,首诏经理建业以图进取,而大臣巽懦幸安,计未决。

阮试礼部,对策曰:

临安面湖背海,膏腴沃野,足以休养生聚,其地利于休息。

建康东南重镇,控制长江,呼吸之间,上下千里,足以虎视吴、楚,其地利于进取。

建炎、绍兴间,敌人乘胜长驱直捣,而我师亦甚惫也。

上皇遵养时晦,不得与平,乃驻临安,所以为休息计也。

已三十年来,阙者全,坏者修,弊者整,废者复,较以曩昔,倍万不侔。

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

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古者立国,必有所恃,谋国之要,必负其所恃之地。

秦有函谷,蜀有剑阁,魏有成皋,赵有井陉,燕有飞狐,而吴有长江,皆其所恃以为国也。

今东南王气,钟在建业,辍而弗顾,退守幽深之地,如是而曰谋国,果得为善谋乎?

且夫战者以地为本,湖山回环,孰与乎龙盘虎踞之雄?

胥潮奔猛,孰与乎长江之险?

今议者从习吴、越之僻固,而不知秣陵之通达,是犹富人之财,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

傥六飞顺动,中原在跬步间,况一建康耶?

古人有言:

‘千里之行,起于足下。

’人患不为尔。

知贡举范成大得而读之,叹曰:

“是人杰也!

及第调南康都昌主簿,以廉声闻,移永州教授。

献书阙下,请罢吴、楚牧马之政,而积马于蜀茶马司,以省往来纲驿之费,凡数千言。

绍熙中,知濠州,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

日讲守备,与边民亲访北境事宜。

终阮在濠,金不敢南侵。

其后改知抚州。

韩侂胄宿闻阮名,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私谓所亲曰:

“吾闻公卿择士,士亦择公卿。

刘歆、柳宗元失身匪人,为万世笑。

今政自韩氏出,吾肯出其门哉?

”陛对毕,拂衣出关。

侂胄闻之大怒,遂批旨予祠。

阮于是归隐庐山,尽弃人间事,从容觞咏而已。

朱熹尝惜其才气术略过人,而留滞不偶。

嘉定元年卒。

(选自《宋史》,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者全,坏者修全:

补全

B.较以曩昔曩:

从前

C.而匣金以守之匣:

用匣子装

D.而留滞不偶偶:

偶然

6.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阮曾经拜见袁州太守张栻,张栻向他推荐了朱熹。

王阮到考亭拜谒朱熹,朱熹和他交谈,非常高兴。

后王阮考中隆兴元年进士。

B.宋孝宗刚登上帝位后,第一份诏书就是关于治理国家、建立功业的,但是朝中大臣懦弱,庆幸一时的安定,大计没能确定。

C.王阮在礼部应试时说,当今皇上见识独到,看得长远,提出安排各项事业的措施,不是坚持认为临安不能居住。

D.王阮在调任南康都昌主簿时,上书朝廷,请求停止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而在蜀地的茶马司集聚马匹,来节省来往驿站转运货物的费用。

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

(2)常自称将种,辞辩奋发,四坐莫能屈。

(3)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

8.根据第六、七段,概括王阮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25字。

【答案】5.D6.D

7.

(1)适逢项伯想要使张良活下来,在夜里前往沛公军营见张良,项伯趁机(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

(2)(王阮)经常称自己是将门的后代,能言善辩,情绪高昂,四周座位上的人没有人能使(他)屈服。

(3)(韩侂胄)特地命令他入朝奏事,准备用好的官位诱惑他,深夜派遣密使到王阮府上,王阮没有答应。

8.清正廉洁;体察实情;勇于担当;不畏权贵;尽忠职守;具有远见;颇有政绩。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D,偶:

通“遇”不遇明主。

故答案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选项D,王阮在调任南康都昌主簿时,上书朝廷,请求停止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

时间和事件的错位。

原文说的是:

及第调南康都昌主簿,以廉声闻,移永州教授。

献书阙下,请罢吴、楚牧马之政,而积马于蜀茶马司,以省往来纲驿之费,凡数千言。

故答案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

(1)“会”适逢;“活”使动用法,使得张良活下来;“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因”趁机;“以”介词,用。

(2)“自称”称自己;“辞辩奋发”能言善辩;“屈”使动用法,使他屈服。

(3)“特命”特地命令;“以”介词结构倒装,用;“诣”到。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此题题干要求是:

根据第六、七段,概括王阮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25字。

考生要注意结合对选文六、七段的理解,进行对原文的把握:

以廉声闻、凡数千言、献书阙下、亲访北境事宜、将诱以美官。

考生根据对以上原文中的关键词句的理解,即可准确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王阮,字南卿,江州人。

父亲王彦傅,靖康年间起兵救援朝廷,有战功。

王阮爱好学习,崇尚气节。

经常称自己是将门的后代,能言善辩,情绪高昂,四周座位上的人没有人能使(他)屈服。

他曾经拜见袁州太守张栻,张栻对他说:

“现在的大道在武夷山,你为什么不前往寻求它呢?

”王阮到考亭拜谒朱熹,朱熹和他交谈,非常高兴。

考中隆兴元年进士。

当时宋孝宗刚登上帝位,想要完成宋高宗的遗志,第一份诏书就是关于治理国家、建立功业,而力图有所作为的,但是朝中大臣懦弱,庆幸一时的安定,大计没能确定。

王阮在礼部应试,回答治国策略时说:

“临安前有湖后有海,土地肥沃,足以安定人们生活,聚集物力,这地方有利于休养生息。

建康是东南一带的军事要地,控制长江,一呼一吸的工夫,上通下达千里之外,足以雄视吴、楚一带,这地方有利于有一番作为。

建炎、绍兴年间,敌人乘着胜利,长驱直入地进攻,我国的军队又非常疲乏。

先皇顺应时势,等待时机,不能取得和平,于是驻守临安,这是用来修生养息的计策。

三十年过去了,残缺的已经补全,毁坏的已经整治,弊政已经整顿,荒废的已经恢复,和从前相比较,不止万倍。

当今皇上见识独到,看得长远,提出主张,并运用到国家大事上,不是坚持认为临安不能居住。

作战和防守的形势已经分明,这是进攻、退守的道理不同。

古时候(国君)建立国家,一定有所依仗,谋划国家的要义,一定依靠他所依仗的地方。

秦国有函谷关,蜀国有剑阁,魏国有成皋,赵国有井陉口,燕国有飞狐陉,而吴国有长江,这都是他们建立国家所依仗的。

现在东南一带的帝王之气,集中在建业,放弃而不顾及,退守到幽僻深远的地方,像这样却说是谋划国家,果真能是好的谋略吗?

况且,作战时把地势作为根本,大湖与高山环绕,哪里比得上建康的雄伟?

怒潮汹涌,哪里比得上长江的险要?

如今议论的人熟悉吴、越的幽僻、坚固,却不知道秣陵的通行无阻,这就像富有的人的钱财,不在四通八达的大城市流通,却用匣子装起钱财守着它,我担心它半夜可能会丢失。

如果皇帝顺势而动,中原就在抬脚之间,何况一个建康城呢?

古代有人说:

‘千里的远行,从脚下开始。

’人们担心不做罢了。

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范成大得到了(这篇对策),读后,感叹道:

“这是人中豪杰啊!

考中进士后,调任南康军都昌县主簿,凭借清廉的名声出名,又调任永州教授。

上书朝廷,请求停止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而在蜀地的茶马司集聚马匹,来节省来往驿站转运货物的费用,(奏章)总共几千字,绍熙年间,担任濠州太守,请求恢复曹玮的屯田守边的制度,实行种世衡教习射箭的方法。

每天讲授防御,和边地百姓一起,亲自探访北方边境的情况。

到王阮在濠州太守任上结束,金国人不敢向南侵犯。

那以后改任抚州太守。

韩侂胄早已知闻王阮的名字,特地命令他入朝奏事,准备用好的官位诱惑他,深夜派遣密使到王阮府上,王阮没有答应,暗地里对亲近的人说:

“我听说,公卿会挑选士人,士人也可以挑选公卿。

刘歆、柳宗元失去操守而成为行为不端的人,被万代所耻笑。

如今政令从韩侂胄那里出来,我愿意投到他的门下吗?

”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询问结束,就愤激地出了城关。

韩侂胄听说后,非常愤怒,于是代皇帝批阅圣旨,让王阮领官俸退休。

王阮于是到庐山归隐,完全放弃人间世事,悠闲舒适地饮酒赋诗。

朱熹曾经惋惜他才华谋略超过一般人,却羁留乡野,不遇明主。

嘉定元年去世。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①,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③。

注:

①渭水:

长安郊外,送客的地方。

②兰桡:

以木兰树做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③海云端:

海云边,因闽地临海。

9.全诗围绕“忆”字,回想了哪些场景?

请简要概括。

10.请联系全诗,简要赏析“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的妙处。

【答案】9.①友人扬帆远行;②渭水送别友人;③昔日欢聚宴饮,席中雷雨乍寒。

10.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渭水边秋风萧瑟,长安城落叶满地,表达了诗人的伤感和对友人深切思念。

②虚实结合。

长安城落叶满地,想象到这是由渭水边的萧瑟秋风引起,兴致自然,富有诗趣。

③“生”即生出,产生,给人以时光易逝之感;“满”即铺满,写出了环境的清冷萧瑟。

④承上启下,既呼应了首联中的扬帆离别,也引出下联关于欢聚场景的描述。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类试题考生要围绕题干的要求,认真从诗歌内容理解着手进行理解和分析,答题时不要脱离诗歌的内容。

此诗开头说,朋友坐着船前去福建,很长时间了,却不见他的消息。

接着说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

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

特意提到渭水是因为渭水就在长安郊外,是送客出发的地方。

当日送朋友时,渭水还未有秋风;此时渭水吹着秋风,自然想起分别多时的朋友了。

此刻,诗人忆起和朋友在长安聚会的一段往事: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他那回在长安和这位姓吴的朋友聚首谈心,一直谈到很晚。

外面忽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震耳炫目,使人感到一阵寒意。

这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已是落叶满长安的深秋了。

结尾是一片忆念想望之情。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由于朋友坐的船还没见回来,自己也无从知道他的消息,只好遥望远天尽处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士的一些消息了。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的能力。

赏析诗句试题要从诗句的手法上去赏析,要从诗句内容的理解上去把握和分析。

先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准确把握手法:

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

特意提到渭水是因为渭水就在长安郊外,是送客出发的地方。

当日送朋友时,渭水还未有秋风;此时渭水吹着秋风,自然想起分别多时的朋友了。

景物中寄托着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此联诗句情景交融、也有虚实结合的成分,实写长安落叶,虚写渭水秋风。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写景顺序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

(王实甫《长亭送别》)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4)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__。

(《史记·高祖本纪》)

(5)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

(《史记·李将军列传》)

(6)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仲列传》)

(7)不学礼,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篇》)

(8)_____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答案】

(1).疏林不做美

(2).辩乎荣辱之境(3).潦水尽而寒潭清(4).决胜于千里之外(5).下自成蹊(6).仓廪实而知礼节(7).无以立(8).世事洞明皆学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辩”“潦”“蹊”“廪”。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鼻烟壶

肖复兴

我们老院进二道门东厢房的第一家,住着老孙头儿。

我们都这样叫他,现在想来那时候也就50岁上下,并不老。

他一辈子没结婚,那时候,他的母亲还在,七十多岁,身体不好,常年躺在床上。

老孙头儿大概是我们老院里学问最高的一位,是个英语翻译,据说从美国回来的。

人家上门把要翻译的东西送来,他在家里就把钱挣了。

那时候,我们一帮孩子常到他家里玩,东厢房靠窗是一张写字台,放着他的命根子——打字机,我常偷偷敲打键盘上圆圆的小按键,发出“嘚嘚”的声音,特别好玩。

老孙头儿工作之余的最大消遣就是吸鼻烟,而且非常讲究。

他家里有好多鼻烟壶,装在墨绿色的铁皮盒子里,高兴了,他会打开盒子,让我们欣赏那形状不一、图案各异的鼻烟壶。

鼻烟壶的口很小,里面画有好多图案,有山水花鸟、英雄人物、市井风俗,色彩有金糕红、湖水绿、珐琅彩等。

忙的时候,他会让我们帮他去买鼻烟。

每一次买鼻烟,他都会从盒子里找出不一样的鼻烟壶,好像在挑选他的卫兵。

他买鼻烟,必定要天蕙斋的。

我们都特别愿意帮他买鼻烟,老孙头儿会让我们把买鼻烟找的零钱拿来买糖吃。

天蕙斋离我们老院不远,道光年间就开业了。

鼻烟作为一种闻品,现在很少有人喜欢了,但在清末民初,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它都很有市场,就像现在的香烟一样。

老孙头儿跟我们白话,上好的鼻烟,一两的价钱当时能买44斤洋面。

好家伙!

听得我们都嘬牙花子。

天蕙斋不太起眼,它在一个高高的台阶上,门脸瘦长。

可那时我们个子太矮,台阶显得越发的高。

我们一帮男男女女的半大孩子,拿着老孙头儿给的钱撒着欢儿去天蕙斋,主要目的是找了零钱,去前门大街买糖分着吃,我们老院的孩子,大概没有一个没去过天蕙斋给老孙头儿买鼻烟的,便也没有一个没吃过老孙头儿的糖的。

好玩的年华都过得快,童年和少年时光,像鸟一样飞走了。

等到我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有一天,一帮红卫兵闯进老院,径直闯进了老孙头儿的那间东厢房。

那时候,红卫兵造反、抄家,已是常事,见多不怪——让我诧异的是,为首的竟然是我们老院的一个女孩子,她比我小3岁,以前,没少像跟屁虫似的,跟在我的后面,去天蕙斋帮老孙头儿买鼻烟。

正是夏天,天很热,老孙头儿正在家里帮母亲擦身,哪里想到红卫兵长驱直入。

那个女孩指着老孙头儿的鼻子,劈头盖脸说他是美国特务,让他交出藏在家里的电台。

老孙头忙跟她解释哪有什么电台。

她指着写字台上的打字机说:

“这不是电台吗?

”老孙头儿叫着她的小名说道:

“孩子,那是打字机,你又不是没见过我拿它打字!

”她说:

“你用它白天打字,夜里发报,以为我们红卫兵小将不知道?

”说着,她便带着红卫兵开始乱翻东西,一下子翻出了老孙头儿的宝贝——墨绿色的铁皮盒子,她指着盒子上印着的一行英文小字“MadeintheU.S.A.”,对那帮红卫兵喊了起来:

“看呀,这里有美国的东西,他还不承认自己是美国特务。

”老孙头儿再一次叫她的小名,解释说:

“这就是以前用过的美国奶粉盒子。

”然后他打开盒子,指着里面装的鼻烟壶又说:

“你也不是没见过,都是鼻烟。

”她一把夺过盒子,摔在地上,鼻烟壶碎了,鼻烟撒了一地,她质问老孙头儿:

“这是什么?

美国奶粉盒子?

里面装的就是美国炸药!

老孙头儿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装鼻烟壶的盒子,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灾难。

他的母亲惊吓过度,没几天便过世了。

到我插队结束回北京,我回老院时看到他,他还点着那个女孩的名字对我说:

“你说这孩子是怎么想的,非把个装鼻烟壶的奶粉盒子说成是装美国炸药的。

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女孩子,不知道现在她会怎么想,会不会还记得这桩往事……

(选自《我们的老院》,有删改)

12.文章以“鼻烟壶”为题有什么作用?

13.请简要概括“老孙头儿”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14.请探究“你说这孩子是怎么想的,非把个装鼻烟壶的奶粉盒子说成是装美国炸药的”这句话的意蕴。

【答案】12.①这是文章的线索,构成了主要的情节。

鼻烟壶是装鼻烟的,却在那个革命事件中被认为是装炸药的。

②既写出了老孙头儿对鼻烟壶的喜爱,也勾连起了我们拿买鼻烟的零钱换糖吃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③鼻烟壶的流行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也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