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907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docx

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概要

目录

前言1

一.工艺设计4

1.1.零件的工艺分析4

1.2.确定冲裁的工艺方案及模具的结构形式5

二.模具设计7

2.1毛坯尺寸计算7

2.2合理排样和条件宽度7

2.3主要工艺参数计算8

2.3.1.各工序冲压力的计算8

2.3.2.凹模,凸模工作尺寸的计算10

三.橡皮的设计和选用13

四.确定各个主要零件的外型尺寸15

4.1.凹模外型尺寸的确定:

15

4.2.凸模固定板和凹凸模外形尺寸的确定:

15

4.3.凹,凸凹模退料板外形尺寸的确定:

15

4.4模架.模柄和垫板的外形尺寸的确定:

15

4.5.计算模具的闭合高度:

16

4.6.确定所用冲床:

16

4.7.卸料螺钉.紧锥螺钉和销钉的选用16

4.8.模具工作过程描述17

4.9.模具图样设计17

五.模具的改进18

总结19

参考文献20

致谢21

 

【中文摘要】:

本次设计的课题是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的设计,此次设计主要针对冲压工艺和冲模设计两方面展开。

首先针对模具的发展进行了一定得分析和诠释,以及解释此次的设计内容;然后是工艺设计主要内容是对零件的分析和模具的选择方法;其次是模具的设计;然后是橡皮的设计和选用;紧接着是确定各个主要零件的尺寸;然后对模具的改进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此次设计过程。

关键词:

模具、模具选择、橡皮、工艺设计、模具改进。

 

【Abstract】:

Theproject'snameisthedesignofoilfillerbracketpiercingandblankingdie.Thisdesignismainlyabouttwoaspects,namelysheetmetalformingtechnologyandpunchdiedesign.It analysesandinterpretsthedevelopmentofmold,aswellasexplainsthecontentsofthisproject;Themainbodyofthetechnologicaldesignisabouttheanalysisof partsandtheselectionmethodofmold; Becidesitconcernsthemolddesignandthedesignandselectionofrubber;moreoveritisaboutthedeterminationofeveryparts'sizesandanalysisoftheimprovementofmold;finallyitsummarizestheprocessofthisdesign.’

keywords:

mold, moldselection, rubber, technologicaldesign, moldimprovement

 

前言

冲压是机械制造中先进的加工方法这一,它利用压力机通过对模具板料的加工,使其产塑性变形或分离。

从而获的一定的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

冲压是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或拉力,使板材塑性成形。

有时对板料施加剪切力,而使板材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一种零件加工方法,由于冲压加工经常在室温状态下进行,因此也称冷冲压;冲压加工的材料一般为板材或带材,故也称为板材冲压。

冲压加工需研究冲压工艺和模具两个方面的问题,根据通用的分类方法,冲压工艺可以分成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

冲压加工作为一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机械加工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统计,冲压零件在各个行业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在汽车、电机、仪表、军工、家用电器等方面所占比重更大。

冲压加工的应用范围较大,从精细的电子元件、仪表指针到重型汽车的覆盖件和大梁、高压容器封头以及航空、航天器的蒙皮、机身等均需冲压加工。

冲压件在形状和尺寸精度方面的互换性较好,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满足装配和使用要求。

此外在冲压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经过塑性变形,金属内部组织得到改善,机械强度有所提高。

所以,冲压件具有质量轻、刚性好、精度高和外表光滑、美观等特点。

冲压加工是一种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由于冲压加工的毛坯是板材或卷材,一般又在室温状态下加工,因此较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比较适宜配置机器人而实现无人化生产。

冲压加工的材料利用率较高,一般可达70%——85%。

冲压加工的能耗也较底,由于冲压生产具有节材、节能和高生产率等特点,所以冲压件可批量生产其成本比较底,经济效益较高。

当然,冲压加工与其它加工方法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例如,冲压模具的结构比较复杂,模具的价格又偏高。

因此,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时采用昂贵的冲模,经济上不合算,目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正在努力发展一些简易冲模,

如聚氢酯、橡胶冲模,低合金冲模以及采用组合冲模、钢皮模等。

同时也在进行冲压加工中心等新型设备与工艺的研究。

采用冲压与焊接或胶接等复合工艺,可以使零件结构更趋合理,加工更为方便,成本更易降低。

这是制造复杂形状结构件的发展方向之一。

冲压工艺,模具以及冲压设备等正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总体来看,现代冲压与模具的主要方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冲压成形工艺有很多新的发展,特别是紧密冲裁、紧密成形、精密剪切、复合材料成形、超塑性成形、软模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等新工艺日新月异。

冲压件的成形精度日趋精确,生产率也有极大的提高,正在把冲压加工提到高品质的新的发展水平。

前几年的精密冲压主要是指对平扳零件进行精密冲裁,而现在除了精密冲裁外还可兼有精密弯曲、精密拉深、压印等,可以进行复杂零件的立体精密成形,过去的精密冲裁只能对厚度5——8mm的薄扳或中扳进行加工,现在可以对厚度达25mm的厚扳实现精密冲裁,并可对ə>900Mpa的高强度合金材料进行精冲。

由于引入了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冲压成形已从原来的对应力应变进行有限元等分析而逐步发展到采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分析,以实现冲压过程的优化设计,在冲压毛坯设计方面也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可以对排料成拉深毛坯进行优化设计。

此外,对冲压成形性能和成形极限的研究,冲压件成形难度的判定以及成形预测等技术的发展,均标志着冲压成形已由原来经验、实验分析阶段开始走上由冲压理论指导的科学阶段,使冲压成形走向计算机辅助工程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冲压工艺在机电产品,汽车零件等制造中应用都非常广泛。

其中冲模是冲压工艺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冲压工艺可以分成分离工序和成型工艺两大类,而本小组所研究的课题——加油口支座冲孔落料模具设计。

主要针对冲压工艺和冲模设计这两方面展开。

其中冲孔落料模是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非常重要是应用广泛的一种。

为了圆满完成任务设计,我与同学几人到江西紧固件厂实习参观,通过这些天的努力,我了解到加油口支座的性能。

工艺过程及技术条件(无毛刺、表面平整)等等。

从中我们了解到此冲孔落料复合模结构产实际。

支座材料为Q195钢,料较薄ð=1.4,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该零件为非对称的多向弯曲件,需多次弯曲才能成形,工序安排是否合理对零件质量难易程度有较大影响。

同时不同工序需设计不同模具以满足生产需求。

本人设计着重介绍冲孔落料模的设计步骤,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同时,考虑到在生产实际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不切生产实际,所以对模具的工作过程及装模、试模、修模工艺过程亦有所分析。

通过查阅技术文献,参加生产现场,我们了解了冲压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及一些设备。

 

一.工艺设计

1.1.零件的工艺分析

工件名称:

加油口支座

材料;Q195ð=1.4

工件简图:

如图

加工这样的工件,传统的工艺方法是采用二个工序来完成,即第一个工序是冲孔、落料,第二个工序在翻孔成形。

采用这种工艺方法须两套模具,生产率低;在第二步工序中操作者需将手伸入模具,安全性差;翻孔与外缘的同心度不易保证。

采用复合模一次完成落料、冲孔、翻孔工序,这样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了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手进入模具的问题,操作方便、安全,冲出制件质量较好。

①该零件左右基本对称,但两端并不对称,即为部分对称,且材料叫薄为1.4mm,少废料排样。

②该零件过度光滑,无尖角或其它突出形状,且转角半径满足要求。

③该零件弯曲处转宽,设有细长的悬臂和狭长的槽。

④该零件有孔,冲孔尺寸大于冲孔极限尺寸,翻边高度较低。

⑤该零件的外型尺寸无公共要求,内型尺寸,也公差要求,只有孔距他、有精度要求,但精度要求也不变,其他尺寸都无精度要求。

通过以上的工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零件为普通的板料冲压件,且尺寸精度要求不高。

结论,该零件可以采用冲压方法生产,其冲裁性能较好,且能进行中等批量的生产。

1.2.确定冲裁的工艺方案及模具的结构形式

1模具具体结构形式的确定

通过我向技术员了解到,如果把凸模表在下模很难保证工件在冲压工序中不会起皱,这样的话我把凸模表在下模部分---倒装式。

又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冲孔的位置精度和冲压件和形状公差,根据材料的厚度,结论:

我采用有定位销的倒装式冲压复合模,即冲孔落料一步到位。

2工序组合及方案比较选用

根据该原件的尺寸和形状工艺性能和以上上述分析。

我和同组成员讨论后作出以下方案组合。

方案一:

(1)冲孔,落料

(2)冲缺同时冲余孔

方案二:

(1)落料

(2)冲孔

(3)冲缺同时冲余孔

方案三:

(1)冲所用孔同时落料

(2)冲缺

方案二:

本工序较多,生产率更低,增加了模具的数量,且落料放在冲孔之前,本来冲头在完成冲孔后落料时能起到定位作用,从而提高加工的精度。

这样的话它的冲压精度更低,但它的模具更简单,装的更容易。

方案三,从生产效率看它最高。

它将冲所有孔和落料一起进行,还有成型和冲侧也放在一起,这样就减少了冲压工艺,减少了模具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它把冲工艺孔和其它在一起,减少了孔间距的公差,提了冲孔的精度。

但冲缺时没有定位孔,仅仅靠定位销无法保证加工精度。

方案一,具有方案三的各项优点,却没有方案三的欠定位问题,为最佳方案我的设计任务:

方案一的第一道工序即冲孔落料复合模设计。

二.模具设计

2.1毛坯尺寸计算

根据毛坯外形尺寸+搭边尺寸=毛坯尺寸

2.2合理排样和条件宽度

2.2.1.省料:

/搭边是废料,从节省材料出发,搭边值愈小愈好,但过小的搭边,易增加刃口磨损,降低模具寿命,影响冲裁件的剪切表面质量。

2.2.2.排样:

/用工件只须内孔翻边,则落料件的尺寸与工件的外径相等。

2.2.3.确定搭边值和条件宽度:

由于该工件可按矩形来计算搭边值,且该工件厚度δ=1.4mm;它的搭边值可查表得:

a=1.8mm,工件距离a1=2.0mm

排样方式和搭边值确定之后,就可以确定条料宽度,为了保证送料顺利,必须考虑条料的单向(负向)公差,计算公式:

B=D+2a+△;

式中B—条料宽度的基本尺寸(mm)D—工件在宽度方向的尺寸(mm)a—c侧搭边的最小值(mm)△---条料宽度的单向(负向)公差(mm),可查表

于是B=D+2a+△=81+2×2+(-0.6)=84.4mm

排样图如下:

由上可直接在剪板机上剪出84.4×76.6mm板料

2.3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2.3.1.各工序冲压力的计算

这里我只计算我的第一道工序的各个冲压力,至于其他工序的冲压力另外同学会在他的设计中详细的介绍.

总冲压力等于冲裁力与推料力之和.

F2=F+Ft;F=F1+F2

F1—落料时冲裁力;F2—冲孔时冲裁力

 

1.下模座2.卸料螺钉3.导柱4.固定板5(17).橡胶缓冲块6.导料销

7.落料凹模8.推件块9.固定板10.导套11垫板12(20).销钉

13.上模座14.模柄15(21).螺钉16.冲孔凸模18.凸凹模19.卸料板

 

五.模具的改进

我改进的目的的实现从手工操作到全自动化的转变,主要装置有:

(1)分料机构设计和选用;

(2)送料和卸装联体机构的设计选用;

(3)说明:

分料机构由三个滚子组成,送料和卸装联体机构主要由步进电机

组成,近似地认为上模的上下运动的周期T满足正弦关系,并以此建立模型来设计.并由步进电机实现对冲裁复合模进料和卸装的集中控制.

 

总结

古人云:

”工欲善起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生活中对工具使用重要性所做的结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工具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我设计的冲压复合模,设计制造模具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模具的设计制造也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而已.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使用工具,能完全实现产品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加快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我们要很好地学会设计和使用工具.

我的设计-----加油口支座落料冲孔模的设计,从三月份中旬就在厂里参观,得到了学多工程技术人员为我们悉心的讲解,是我们的设计获得了许多相关资料.

回校后,我就工序进行样件分析,零件绘图,查表,找资料,设计原理的可行性分析,各项计算,模具的分析与演算,最后定稿。

当然,这期间也得到了同组成员的鼎立相助,特别是指导老师曾老师繁荣耐心指导。

在此,特想关心及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这次设计增强了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对生产工艺设计,工艺流程,设备性能,冲压模设计的理论认识,对我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我在许多方面还有不足之处,甚至错误,有待进一步的改进,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冲压工艺学〉〉主编李硕本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械设计》主编邱宣怀高等教育出版社

3.〈〈冲压手册〉〉主编王孝陪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4.〈〈模具制造工艺学〉〉主编黄宏毅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主编王大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6.〈〈模具设计〉〉主编徐炜侗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模具设计与制造〉〉主编党根茂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8.〈〈朔性成型工业与模具设计〉〉主编高锦张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9.〈〈机械制造基础〉〉主编严霖元,夏如艇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

10.《AutoCAD2000自学通》主编万林冶金工业出版社11.〈〈机械工程材料〉〉(第四版)主编王焕挺,李茅华,许善国大连理工出版社

12.〈〈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主编冯柄尧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13.〈〈板料冲压与冲模设计〉〉主编迦木斯农学院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4.〈〈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主编中国纺织大学图学教研室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致谢

这次毕业设计可以圆满的完成是在曾一凡老师细心的知道下完成的,在论文期间,导师在论文研究方面和设计过程中给予全面的指导,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导师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惜时如金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本人,使我受益匪浅。

在此衷心的表示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也感谢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各级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们。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论文难免有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教授批评、指正,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