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945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姜堰市蒋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蒋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考试用时:

75分钟分值:

100分时间:

2013.04.26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试号等信息填入指定的区域,并注意用2B铅笔填涂考试号信息及选择题答案。

2.请将第II卷答案用中性黑色水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35×2=7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10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11.18‰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2.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

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B.用此种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完全相同

C.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D.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3.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直接破坏了该害虫种群的(),使种群内个体不能正常交配,从而达到防虫治虫的目的。

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年龄组成D、出生率和死亡率

4.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增长型和稳定型

5.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6.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

7.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可以奏效的是(  )

A.促进果实成熟B.延长芦苇纤维长度

C.处理扦插的枝条以促进生根D.促进细胞的分裂

8.下图是生长素浓度与其作用示意图,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若处于顶端优势的顶芽处生长素浓度是B点,则该植株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可以是D点

B.在FC的范围内都能促进生长

C.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也可以用该图来解释,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如果是E点,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可以是F点

D.在太空中(重力为0),生长素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促进越强

9.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10.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11.对胚芽鞘进行如下图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快速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A.←↑→↑  B.←↑↑→C.→↑→↑D.→↑←↑

12.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13.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A.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时期处理桃可以提高产量

B.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C.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以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D.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

14.为了使从南方运来的青香蕉

尽快成熟,以便尽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放在薄塑料袋中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D.放在冷库中低温保存

15.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16.在某人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中,如果脊髓神经中枢受到严重损伤(其他部位正常),当刺激感受器时,正确的叙述是()

A.感受器不能产生兴奋B.神经纤维不能传导兴奋

C.肌肉无收缩反应D.肌肉有收缩反应

17.2007年5月《新明晚报》消息:

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大胆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结果()

①突触小体中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8.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正确的是(  )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的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1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20.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

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活动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2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现象如下表:

注射的激素

注射后的反应

a

低血糖,甚至昏迷

b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2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0C降至50C,耗氧量、尿量、甲状腺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增加、增加、不变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

23.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

耗氧量会增加

C.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

24.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

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

25.选体重相近、发育正常的四只雄性小狗,甲狗不进行任何处理,乙、丙、丁分别进行不同的手术处理。

几个月后,测得四只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的含量(μg/mL)如下表:

甲状腺激素

3

0.1

2.8

3

雄激素

4

3.8

3.6

0.8

生长激素

6

5.8

0.1

5.6

据表分析:

乙、丙、丁分别被切除的内分泌腺最可能依次是

A.甲状腺、垂体、睾丸B.甲状腺、睾丸、垂体

C.垂体、甲状腺、睾丸D.睾丸、甲状腺、垂体

26.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人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27.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8.如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

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

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C.寒冷环境中D.剧烈运动中

29.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30.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31.2011年9月,西班牙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A-B,它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

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

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

C.HIV侵染T淋巴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

D.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

32.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

、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33.右图为人体某特异性免疫反应示意图,其中X代表的细胞是

A.靶细胞B.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D.效应B细胞(浆细胞)

34.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的作用后,可增强清除靶细胞的能力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浆细胞

C.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体内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D.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完全丧失体液免疫能力

35.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共有

()个

①一个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②一个吞噬细胞可吞噬多种抗原;

③机体自身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④一个记忆细胞可识别多种抗原;

⑤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⑥免疫功能过低会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A.0个B.1个C.2个D.3个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

(6×5=30分)

36.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和_。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

(3)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10个样方调查的结果为:

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

37.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mol/L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38.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a、b、d、e、f组成的结构叫

(2)图乙是图甲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结构称为(3)突触小体含有大量的③,内含有的化学物质称。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或。

39.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B是。

(2)当体内缺乏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

(3)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或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激素C升高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激素A、B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调节。

(4)下丘脑细胞除了能合成、分泌激素外,还能产生、传导兴奋,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下列生理活动与下丘脑无直接关系的是()

A.体温调节B.水平衡调节

C.血糖平衡调节D.躯体运动

40.下图是血糖在人体内部分变化的图解,据图回答。

(1)过程①称为。

(2)物质A是,物质B是。

(3)当血糖含量较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

增加,从而血糖浓度。

41.下图表示免疫调节中的某一过程,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的是__________免疫过程,c为__________细胞。

(2)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__________(填字母)细胞将迅速增殖分化。

(3)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病。

(4)d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C【解析】试题分析:

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A到B,乙图的B到A。

故选项A中处理甲图中A端可以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错误。

故选项B中处理乙图中A端,不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错误。

故选项D中处理甲图中B端,不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错误。

本题选C。

考点:

生长素的运输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15.C【解析】试题分析: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K+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19.C【解析】试题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见下表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之间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

故答案选C。

考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点评:

基础题,但D选项是易错选项,学生往往只注意机体同时存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而不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

20.C【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图,图中X是下丘脑,Y是垂体,Z是甲状腺,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活动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对下丘脑和垂体起着负反馈调节的作用。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点评:

本题结合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考查考生对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的掌握情况,意在考生的识记能力,

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25.A【解析】试题分析:

甲状腺激素是有甲状腺产生;雄激素是由睾丸产生;生长激素是由垂体产生;又由表可知,乙缺少甲状腺激素,去可能被切除甲状腺;丙缺少生长激素,可能被切除垂体;丁缺少雄激素,可能被切除睾丸;故选A

考点:

激素的产生部位

点评:

属于分析题,明确各种激素的产生部位,还应该识记相应激素的功能。

26.C【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

A、B、C、D依次是毛细血管、红细胞、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①、②、③、④依次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其中①②③构成内环境,①②③④组成体液。

③是CO2产生的场所,也是CO2浓度最高的液体。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不是①的成分。

根据下图可知②可以进人A、C、D。

故选C

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浆淋巴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

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考查考生对内环境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7.D【解析】试题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8.C【解析】试题分析:

图示中立毛肌战栗,产热增加;不排汗且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故机体应处于寒冷环境中。

考点:

体温调节

点评:

识记体温调节的过程及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9.C【解析】试题分析: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说明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不会引起口渴,故A错误。

机体失水时,内环境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故B错误。

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故D错误,本题选C。

考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过程。

30.B【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内环

境的指标发生变化,所以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点:

内环境稳态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

31.A【解析】试题分析:

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机体对艾滋病病毒有抵抗作用,B错误。

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

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细胞消灭病毒,D错误,本题选A。

考点:

艾滋病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2.C【解析】试题分析:

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抗原,动物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淋巴细胞获得免疫能力,故本题选C。

考点:

免疫调节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3.B【解析】试题分析: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陈维靶细胞,必需依靠细胞免疫,参与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答案选B。

考点:

细胞免疫

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34.C【解析】试题分析:

A.效应T细胞受到淋巴因子的作用后,可增强清除靶细胞的能力;A错误。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错误。

C.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发生体液免疫,体内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

D.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完全丧失细胞免疫能力;D错误。

考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点评:

此题容易混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35.C【解析】试题分析:

①对,抗体具有特异性,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②对,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一个吞噬细胞可吞噬多种抗原;③错,机体自身组织或细胞一旦受损或异常,可成为抗原;④错,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一个记忆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⑤错,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⑥错,风湿性心脏病是免疫功能过高引起的。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免疫调节的过程。

36.

(1)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2)大(3)约14株/m2

【解析】试题分析:

(1)样方法采用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两种;

(2)因为乔木比较大,故调查乔木选择的样方面积要大;(3)种群密度=(12+18+16+16+15+13+15+11+13+13)/10=14.2,故约14株/m2

考点: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点评:

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方法。

37.

(1)10-4;

(2)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3)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4)茎、芽、根(5)10-4(6)双重性

【解析】试题分析:

(1)从表中可以看出,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mol/L,该浓度抑制根的生长。

(2)据表可知,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3)据表可知,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表现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根据根、芽、茎的最适浓度,可知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芽其次,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

(5)从一条曲线可知,生长素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生长素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

考点: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用的两重性。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曲线,纵坐标正方向表现为促进,负方向表现为抑制。

38.

(1)反射弧

(2)C突触(3)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单轴突细胞体树突(4)局部电流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图: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根据结构c可判断图甲中各结构的名称,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是神经中枢,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a、b、d、e、f共同构成的结构是反射弧。

乙图是甲图中c(突触)的亚

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⑥依次是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中④⑤⑥共同构成突触。

在甲图中有2个突触。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静息时,K+外流,导致神经纤维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Na+内流,导致兴奋部分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非兴奋部位形成了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使兴奋得以传递。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反射弧和突触的相关知识。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