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152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docx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

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

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C.20-30°c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c时种群增长最快。

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

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加那利群岛是一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

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素的生产量只有4公斤。

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公斤,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

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表落。

下图为加那利群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

(1)分析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推测19世纪期间加那利群岛胭脂虫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并做简要分析。

(4)我国某企业计划在吐鲁番盆地或台湾岛西部建立胭脂虫养殖园。

根据胭脂虫的生存环境要求,你认为哪个地区更加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群岛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温适宜,副高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适合胭脂虫生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受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

(2)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价格优良,逐渐取代胭脂红素。

(3)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园艺业)——群岛的山坡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自然带相似,有利与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园艺业),且纬度较低,农产品上市时间更早。

发展立体农业加那利群岛多山,山地的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

深化胭脂虫养殖业—随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对生态的、环保的动物染料需求量增加,胭脂红素的市场潜力巨大。

海洋渔业—地处加那利寒流,多上升流,水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发展。

(4)台湾岛西部。

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

【解析】

(1)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需要结合胭脂虫的生长习性,从气温、降水、热量、地形等方面回答。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

 

(3)首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然后从地形、洋流等方面回答。

(4)台湾岛西部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智利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葡萄种类丰富,品质优良。

近年来,智利葡萄酒产业迅速发展,并以较低的价位进入亚洲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利葡萄酒在中因市场销量逐年增加。

尽管智利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但所产葡萄酒多为低端酒,有业内人士认为,与法国等传统葡萄酒生产国相比,智利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图。

(1)分析智利葡萄种类较多的原因。

(2)分析智利葡萄酒在中国市场销量增加的原因。

(3)指出与法国相比,智利葡萄酒产业的差距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1)纬度跨度较大,跨

热量带较多;东部山地海拔高,气候(或水热)垂直差异大;种植历史悠久,人工育种(或嫁接技术)成熟,种类多样 

(2)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消费进口葡萄酒的能力;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智利葡萄酒价格低廉;远洋交通运输的发展,为葡萄酒运输提供便利条件(3)差距:

产品多为低端酒,利润低;酿造工艺水平低;产品品牌效应弱,措施:

加大技术投入,提升酿酒工艺(或提升酒品质量,发展高端葡萄酒);加大宣传,树立品牌效应;完善营销网络

【解析】

(1)智利葡萄种类较多的原因,可以从纬度跨度大、地形复杂、海拔高、种植历史悠久等方面回答。

(2)智利葡萄酒在中国市场销量增加的原因,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从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低、远洋交通运输发展等方面回答。

 

(3)首先指出与法国相比,智利葡萄酒产业的差距,主要包括产品多为低端酒,利润低、酿造工艺水平低、产品品牌效应弱,解决措施可以从加大技术投入、提升酿酒工艺、加大宣传、树立品牌效应等方面回答。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其棕桐果肉可榨棕桐油,主要用于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等。

印度尼西亚的棕桐果肉出油率高,2019年后的棕桐油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某公司在印尼加里曼丹岛等地投资兴建油棕种植产业园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仓

储、物流、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所产棕桐油等主要销往我国。

目前,在第一种植园巴郎卡拉亚已完成6万余公项(计划20万公项)油棕种植,在过去荒芜的土地上有近9000名当地的工人忙碌。

该公司还投入大笔资金在当地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排水、港口工程等。

(1)根据油棕生长的气候条件,说明我国棕桐油产量小的原因。

(2)说明油棕果收获后需在当地加工,产品销往国内的原因。

(3)简述中国公司选择在该岛上兴建油棕产业园区的原因及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4)印尼政府计划扩大加里曼丹岛油棕树种植,开发棕桐油产业,列举该计划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1)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油棕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种植的油棕质量较差 

(2)油棕果量大,节约运输成本;我国人口众多,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对棕桐油需求量大,且能改善人们食用油结构 (3)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区,特别适宜油棕种植;岛上地广人稀,有大片适宜种植油棕的地区未得到开发;积极影响:

促进当地人就业,增加经济收人,改变贫困落后局面;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港口工程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4)大量种植油棕树,会改变热带雨林植被多样性;动物失去食物和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同时对土壤肥力、地下水和气候造成影响(任答两点)

【解析】

(1)我国棕桐油产量小,说明我国的气候条件不适合种植油棕,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油棕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种植的油棕质量较差。

(2)本题分为两小问,首先需要分析油棕果收获后需在当地加工的原因,主要考虑原料导向型产业;产品销往国内主要考虑我国市场需求量大。

(3)本题分为两小问,中国公司选择在该岛上兴建油棕产业园区的原因主要从当地气候适合种植油棕、当地地广人稀等方面分析;影响主要从增加就业、增加经济收入、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4)扩大加里曼丹岛油棕树种植,开发棕桐油产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迁移森林破坏对环境不利影响的知识,如破坏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森林调节气候作用减弱等。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国为北欧的发达国家,工业较为先进,是世界重要的渔业生产国,具有十分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沿海地区良港众多。

该国的渔业生产在国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该国具有非常完善的产出-加工-销售体系,其绝大部分的渔产品都销往世界各地。

下图为M国区域位置示意图。

(1)分析M国沿岸良港众多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M国渔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3)简析M国渔业捕捞过程中不利的自然条件。

(4)分析该国渔产品外销的优势条件。

【答案】

(1)地处高纬,位于山脉西侧冰川发育,历史上冰川侵蚀形成众多幽深的峡湾,深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部分海域不会封冻,因而良港众多。

(2)良港多;工业较为发达;临近渔业资源丰富区;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地处西风带,风高浪急,多气旋活动,阴雨天气多;北大西洋暖流上空,多海雾,不利于船只航行;纬度高,冬季白昼时间短;冬季漫长气候较为寒冷。

(4)该国工业发达,渔产品生产条件好;沿岸海运条件十分便利;临近欧洲和北美,运输距离近,市场广阔。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M国位于北欧,是挪威,该国沿岸良港众多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以从海岸线、洋流、西风等方面回答。

(2)从图中可以看出,M国位于北欧,是挪威,该国渔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可以从良港多、工业发达、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方面回答。

(3)从图中可以看出,M国位于北欧,是挪威,该国渔业资源丰富,渔业捕捞过程中不利的自然条件,可以从风高浪急、多气旋活动、多海雾等方面回答。

(4)从图中可以看出,M国位于北欧,是挪威,该国渔业资源丰富,渔产品外销的优势条件,可以从生产条件好、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方面回答。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形的人工河流或人工河网;②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③河床材料硬质化,即渠道的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

防洪工程的河流堤防和边坡护岸的迎水面也采用这些硬质材料。

材料二1962~1971年,美国对位于佛罗里达州中南部基西米河进行了渠道化改造:

将蜿蜒的自然河道改造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达到了尽快宣泄洪水的目的。

然而渠道化后的河道及其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河流原有的生态面貌,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试验。

在随后展开的基西米河生态修复工程中只有大约1/3的河道被回填,且涉及的河道附近多是没有人居住的地带。

材料三基西米河的位置及其河流渠道化前后景观图。

(1)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改造的原因是什么?

(2)河流渠道化对流域生态环境可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3)试提出恢复该河原有生态面貌的措施。

(4)推测该流域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答案】

(1)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大;河流水量大;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汛期多发洪涝灾害。

(2)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滩地和湿地;河流汛期、枯水期水位变化消

失;两岸的河滩、沼泽等湿地由于缺水而减少;流量减少,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拆除硬化河床的混凝土;回填被渠道化的河道,恢复原有河道弯曲形状;拆除部分水库,恢复河流原有的水位季节变化;恢复两岸的河滩、湿地;设计类似自然状态的上游水库运用方式等。

(4)有可能出现洪涝灾害;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态修复的技术难度大;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1)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基西米河在1962~1971 年进行了渠道化是出于防洪的需要,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水量大且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汛期多发洪涝灾害。

通过渠道化将蜿蜒的自然河道改造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达到了尽快渲泄洪水的目的。

(2)根据材料,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的河床、河道、水文、地貌物质组成等都有影响,故渠道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对水文、生物及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文方面的影响:

堆放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河滩沼泽湿地消失,河流水质恶化;生物方面的影响:

鱼类和水禽减少甚至消失,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

河道及其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生态修复工程以恢复原貌为主,拆除人为工程,恢复河流原有地质地貌,回填被渠道化的河道,恢复原有河道弯曲形状;拆除部分水库,恢复河流原有的水位季节变化;恢复两岸的河滩、湿地;设计类似自然状态的上游水库运用方式等。

(4)该流域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由于拆除渠道工程带来的洪涝灾害;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态修复的技术难度大;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

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

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

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

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

(2)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加利利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

(3)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4)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

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学科%网

(3)约且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4)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増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解析】

(1)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中加利利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该问题难度较大,注意审题,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3)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等方面,结合材料信息,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降水较多,冬季雨水补给较多,约且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4)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克兰地广人稀,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

曾是苏联时期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形成了以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乌克兰独立后工业发展面临技术、资金等一系列困难,2019年乌克兰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国内历史悠久并有国际彩响力的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1)推测乌克兰在苏联时期形成的重工业部门。

(2)分析乌克兰独立后工业发展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乌克兰政府大力支持农业机械制造的原因。

【答案】

(1)形成以资源(煤炭与金属矿产)开采为基础,以钢铁工业、有色冶金、电力(能源)为支撑,以机械制造(造船)、化工和军事工业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

(2)乌克兰独立后与原苏联各地区的工业分工和生产协作关系中断;能源密集型产业高度集中,导致能源短缺;资金不足,导致设备更新困难;工厂专业技术人员流向国外谋生,导致技术力量不足;轻重工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乌克兰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且地广人稀,各类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大;发达的制造业体系,对各类农业机械制造能够提供协作关系;农业机械制造历史悠久,国际市场广阔

【解析】

(1)据图文材料可推测乌克兰在苏联时期形成的重工业部门主要是采矿业、加工业以及与加工业相关的机械制造业。

(2)乌克兰独立后工业发展面临困难的原因主要从乌克兰独立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方面分析,其变化一是工业分工与生产协作关系改变,二是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导致能源不足和加工业发展落后,三是资金和技术缺乏等。

(3)乌克兰政府大力支持农业机械制造的原因主要从产业比重、市场、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布亚新几内亚矿藏丰富,铜储量1200万吨,黄金储量l756吨,产量分别位列世界第11位和第13位。

此外还有富金矿、铬、镍、铝矾土、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热带原始森林覆盖面积达36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7%,林木总蓄积量约29亿立方朱。

巴布亚新几内亚多海底地震,但对渔业资源的形成却是一个很有利的因素

   

材料二  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境内至今无铁路。

2016年,中国计划斥资近40亿美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巨大的工业园区,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以促进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的发展,加强两国合作。

材料三  巴布亚新几内亚示意图。

(1)说明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内无铁路,分析其原因。

(3)中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设工业园,有人主张在园区建立大规模的家具制造厂,请为其说明理由。

【答案】

(1)纬度低,热量充足,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水体浅,阳光充足,利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为鱼类提供饵料;珊瑚礁分布非常普遍,为鱼类栖息提供场所;洋流受岛屿阻隔而变得十分紊乱,加上多海底地震,海水扰动,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促进表层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 

(2)岛屿国家,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不利于铁路的修建,且河流众多,铁路修建成本高;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运输需求量小 (3)理由:

原始森林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木材材质优良,知名度高;廉价劳动力丰富;国际市场广阔;有政府政策扶持及外国援助(任意4点)

【解析】

(1)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饵料角度进行分析。

读图可知,该岛屿位于南纬5°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

同时由于水体较浅,阳光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

由于海底地震频发,容易导致海水搅动,使得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2)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内无铁路的原因要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该国为岛国,面积小,且有众多河流地形起伏大,修建成本高。

从社会经济因素看,由于经济欠发达,资金和技术落后,不利于铁路修建。

 

(3)中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设工业园,在园区建立大规模的家具制造厂的理由要从原料、劳动力、政策等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

 从原料看,该岛国原始森林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木材材质优良,知名度高;从劳动力看,经济落后,工资水平低,廉价劳动力丰富;从市场及政策看,国际市场广阔;有政府政策扶持及外国援助。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国土西部的基岩海岸上覆盖着棕红色的高大沙丘,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纳米布沙漠的滨海部分。

在纳米布沙漠和大西洋水域之间,长达500千米的海岸被葡萄牙海员称为“地狱海岸”,也叫

作“骷髅海岸”,多海难事故发生。

纳米比亚地广人稀,粮食生产水平低,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饥饿状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34%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主要捕捞种类有沙丁鱼、鳀鱼、无须鳕和竹英鱼等,其中90%供出口。

1990年中纳建交以来,两国积极开展远洋捕捞、水产养殖和水产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尤其在淡水养殖方面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1)结合图文材料,简析“地狱海岸”多海难事故的原因。

(2)试推测纳米布沙漠的物质来源和沙丘呈棕红色的原因。

(3)针对纳米比亚严重缺粮的现状,请提出解决粮食问题的建议。

(4)你是否赞成在纳米比亚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沿岸海域大雾弥漫,天气恶劣,能见度低;沿岸海域风大浪高,海上航行风险高;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人烟稀少;处于欧洲通往亚洲的

航线上,过往船只多(或捕鱼船只多)  

(2)沙漠物质来源于海岸的基岩;在漫长的地质时期,海岸表层的基岩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沙砾,沙砾不断积累便形成纳米布沙漠;该地纬度低,气温高,沙丘中的丰富铁质氧化,呈现出棕红色(3)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粮食产量;农牧渔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地下水资源,推广先进灌溉技术(滴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任答三点即可)(4)赞成。

纳米比亚未经污染的海水和淡水环境为开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沿岸上升补偿流使海域营养丰富;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交通便于水产品输出;发展水产养殖业可提升国民粮食安全,提高城乡居民蛋白质摄入量;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出口创汇(任答三点即可)不赞成。

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纳米比亚气候干旱,淡水水域有限;养殖技术落后,经验欠缺,会形成对中国的依赖(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即可)

【解析】

(1)纳米比亚沿岸多海难事故,主要从自然环境分析,沿岸海雾大、风浪大、沙漠广、水源缺乏。

海域大雾弥漫,天气恶劣,能见度低。

沿岸海域风大浪高,海上航行风险高。

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人烟稀少。

处于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或捕鱼船多。

(2)该地海岸是基岩海岸,沙漠物质来源于海岸的基岩。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海岸表层的基岩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沙砾,沙砾不断积累便形成纳米布沙漠。

该地纬度低,气温高,沙丘中的丰富铁质氧化,呈现出棕红色。

 

(3)提高粮食产量,主要从生产技术、水源等分析。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粮食产量。

农牧渔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产品多元化。

开发地下水资源,推广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

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4)提高粮食产量,主要从生产技术、水源等分析。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粮食产量。

农牧渔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产品多元化。

开发地下水资源,推广

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

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津巴布韦是非洲内陆国家,位于高原上,国土面积39万平方千米,人口1300万。

受国内外势力影响,政策变化比较大。

该国目前用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通货膨胀得到有效遏制。

津巴布韦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

该国曾有“南部非洲粮仓”之称,曾是玉米的出口国,正常年景粮食基本保证自给,但自2019年以来,出现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不得不依赖国际社会提供粮食援助和进口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左下图示意津巴布韦位置,右下图为该国中部某地农田卫星图。

(1)依据图文信息描述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2)津巴布韦政府自21世纪初提出“向东看”战略,重点发展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关系。

试分析“向东看”战略对津巴布韦发展农业的积极影响。

(3)津巴布韦农业生产近些年曾经有巨大的波动。

试分析其可能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4)列举与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开展农业合作,中国可能受益的产业部门。

【答案】

(1)多山地,地势起伏大;为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季,易出现旱情;地表水少,灌溉条件差

(2)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技术支持;获得设备支持;获得资金支持(3点即可)(3)自然原因:

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多。

社会原因:

该国国内政策变化大,影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4)钢铁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化肥、农药产业,农业技术产业(3点点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1)通过卫星图上农田的形状,可以判断地形特点,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的位置和气候类型。

(2)津巴布韦政府提出“向东看”战略,即为重点发展该国东部的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关系,发展与中国等亚洲国家关系,对津巴布韦发展农业产生积极影响,主要从市场、技术、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分析回答。

 

(3)影响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