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259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01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docx

30107XXXX热电联产项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XXXX00INDHSJBF007

 

XXXX热电联产项目

 

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评价管理规定

编号:

XXXX-00-IND-HS-JBF-007

 

版号/修改号:

____________

编制/日期:

_______________

审核/日期:

_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

_______________

发布日期:

2017年3月实施日期:

XXXX热电有限公司基建部

目录

1目的1

2适用范围1

3编制依据1

4定义1

4.1危险源1

4.2建设项目重大危险源1

4.3环境因素1

4.4重要环境因素1

4.5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1

4.6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评价1

5职责2

5.1QHSE组2

5.2监理单位2

5.3施工承包商2

6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2

6.1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范围2

6.2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应考虑以下情况3

6.3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四方面3

6.4危险源辨识的分类3

6.5环境因素辨识3

6.6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应收集以下信息3

7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评价方法4

7.1LEC评价法4

7.2环境因素评价方法5

8危险源与环境因素控制6

8.1控制措施6

8.2控制原则6

8.3控制措施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

7

9管理要求7

10附件8

1目的

为更好地辨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从而进行有效控制,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XXXX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阶段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的策划和管理。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4定义

4.1危险源

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4.2建设项目重大危险源

是指在施工现场存在的、一旦发生意外可能导致人员群死群伤或者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者其他施工活动。

4.3环境因素

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包括过去、现在对环境造成影响和将来有潜在影响的要素。

4.4重要环境因素

是指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某些环境因素已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4.5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

是指识别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6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评价

评估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5职责

5.1QHSE组

5.1.1对项目的危险源辨识情况、环境因素进行汇总,建立和管理项目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危险源辨识评价表(LEC)》、《重大危害因素登记表》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登记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1.2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内容进行审核。

5.1.3监督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商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估更新工作,适时组织辨识活动、落实管控措施。

5.2监理单位

5.2.1负责审查施工承包商《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危险源辨识评价表(LEC)》及《重大危害因素登记表》,报QHSE组备案。

5.2.2对各类施工方案中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内容进行审查把关。

5.2.3负责审查施工承包商《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登记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落实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报QHSE组备案。

5.3施工承包商

5.3.1根据所承担的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的内容及特点识别环境因素,负责其项目全过程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组织与落实工作。

建立和管理所承包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登记表》,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编入HSE管理计划内,同时将辨识和评价情况上报监理单位审查,报QHSE组备案。

5.3.2对本单位承揽的工程按照主项编制《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危险源辨识评价表(LEC)》和《重大危害因素登记表》,将辨识和评价情况上报监理单位审查,报QHSE组备案。

5.3.3负责施工方案、专项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内容的编写、审核,并由其HSE经理对其进行签字确认。

6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

6.1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范围

辨识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范围必须覆盖建设项目所有生产、生活、服务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

6.1.1常规活动(正常施工)和非常规活动(如故障检修等);

6.1.2作业场所及办公区、生活区内所有人员的活动(企业内员工、民工、合同工、分包外协人员、供应商、参观者等外来人员);

6.1.3作业场所内所有设施和产品(包括外部提供的机械、设备和机具、材料等)。

6.2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应考虑以下情况:

6.2.1三种时态:

过去(以前曾经发生过)、现在(目前依然存在)、将来(潜在的,有可能出现)。

6.2.2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检修、停机、停电等)、紧急(事故、自然灾害等)。

6.3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四方面

6.3.1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材料、施工机械、机具等);

6.3.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反法规、标准及公司的规章制度、方案等);

6.3.3管理的缺陷(包括技术措施、施工方案、管理不到位等);

6.3.4作业环境的缺陷(包括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合理、防护装置、用品缺少等)。

6.4危险源辨识的分类

危险源的辨识也可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事故类别考虑,即: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中毒和窒息、烫伤、爆炸、其它等。

按物质特性分类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生理等。

6.5环境因素辨识

一般包括六种因素:

6.5.1水体污染——生活污水、施工污水、清洁水排放;

6.5.2大气污染——粉尘、有害气体排放;

6.5.3土地污染——油品、化学品泄漏;

6.5.4固体废弃物污染——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含油废物、有毒有害废物的处置;

6.5.5能源、资源消耗;

6.5.6噪音。

6.6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应收集以下信息

6.6.1相关法律、法规;

6.6.2以往事故、事件的记录;

6.6.3安全检查、体系审核的发现及结果;

6.6.4管理评审的情况;

6.6.5环境因素的监测报告;

6.6.6员工及相关方的意见。

7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根据工程特性及项目的具体情况,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评价采用LEC评价法。

7.1LEC评价法

LEC评价法是一种操作简单而又较为系统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半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D=L×E×C

式中:

D--危险性;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包括时间频率和人员数量);C--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值为1,在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事故实际不可能性的分数值定为0.1,而完全可能预料要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分数值定为10;介于两者之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所示。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频繁,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分数值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危险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所示。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3)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

由于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范围较广,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为分数为1,把发生事故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下表所示。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2—9人死亡

15

1人死亡

7

伤残

3

重伤

1

轻伤

(4)D—危险性分值

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之积总分的评价。

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

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危险性分值等级划分如下表所示。

危险等级划分(D)

分数值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

160—320

高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4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3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整改

2

<20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1

7.2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评价

评价内容

分值

评价内容

分值

A.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

D.法律法规遵循情况

超出社区

5

严重超标

5

社区内

3

稍稍超出标准

3

施工场界内

1

未超标准

1

B.环境影响的程度

E.环境影响的社会关注度

严重

5

关注强烈

5

一般

3

一般关注

3

轻微

1

基本不关注

1

C.环境影响发生的频率

持续发生

5

间歇发生

3

偶然发生

1

当环境影响的五要素之和,即∑=A+B+C+D+E≥15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8危险源与环境因素控制

8.1控制措施

危险源控制要根据危险源特征、风险等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可能使风险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控制措施总体分为三类:

∙消除风险;

∙降低风险;

∙个体防护。

8.2控制原则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本着首先考虑消除风险的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措施,并将个体防护设施(设备)作为最后的手段。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一级风险

立即停工,制定治理方案,整改直至环境改善

二级风险

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成

三级风险

施工承包商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四级风险

施工承包商需要注意并加以适当防范

五级风险

通过教育、演练降低为可忽略风险

8.3控制措施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

8.3.1是否能消除或降低风险。

8.3.2措施是否可行,实施过程中有无困难。

8.3.3财务状况是否允许。

8.3.4实施中是否会导致新的危险源和风险产生,一旦产生,能否克服。

9管理要求

9.1施工准备阶段,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评价,研究制订控制措施。

在建设过程中,如果设计或施工条件发生变化要进行补充辨识。

9.2对于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必须制定控制措施,其内容应包括:

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方案、程序和方法;明确所需要的资源,制定具体步骤,明确控制措施,以及要达到的效果和预期目标。

9.3施工承包商应对已确认的危险源在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并在危险源处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公示的内容包括:

危险源内容、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主要控制措施。

9.4危险源控制措施主要以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方案、安全方案交底等方式予以贯彻,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重点监护。

9.5控制措施完成后,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有效性评价。

9.6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应纳入工程前期策划的内容,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专项方案中予以考虑。

主要包括:

(1)对固体废物按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及有毒有害废物进行分类管理和处置;

(2)对现场扬尘的控制;

(3)对施工噪声的控制;

(4)对废水的控制。

9.7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一旦失败,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使事故损失降低到尽可能小的范围,减少事故的影响。

9.8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已构成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相关单位立即采取措施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撤出工作人员,暂时停止施工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复查同意后,方可恢复施工作业、生产经营和使用。

9.9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危险源、环境因素重新进行识别评价,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

∙施工工艺或材料发生重大变化;

∙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

∙相关方提出意见和合理要求。

10附件

附件1危险源辨识评价表(LEC)

附件2环境因素辨识评价表

附件3作业危险性分析表(JHA)

附件4重要环境因素登记表

附件5重大危险源登记表

 

附件1

危险源辨识评价表(LEC)

建设项目:

填报单位:

填表日期:

序号

作业活动

危害因素

(人、物、环境)

可能导致的事故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

危险级别

控制措施

备注

L

E

C

D

附件2

环境因素辨识评价表

建设项目:

填报单位:

填表日期:

序号

分部分项

工程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规模和范围

(A)

环境影响的程度

(B)

环境影响发生的频率

(C)

法律法规遵循情况

(D)

环境影响社会关注度

(E)

是否是重要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备注

 

附件3作业危险性分析表(JHA)

项目名称:

单项工程(作业)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因素

可能造成的危害

L

S

R

现有控制措施

说明:

1、本表仅用于承包商施工方案中的工作危险性分析。

附件4

重要环境因素登记表

建设项目:

编制单位:

编制人:

日期:

序号

重要环境因素内容

产生来源

控制措施

备注

附件5

重大危险源登记表

建设项目:

编制单位:

编制人:

日期:

序号

重大危险源内容

活动/场所

可能发生的事故

级别

控制措施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