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277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辨证法复习测试.docx

辨证法复习测试

辨证法复习测试

一.选择题(50小题,共100分)

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C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2.“和尚挑水”的故事中包括的哲学观点是C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加强思想工作B.人多,经济效益不一定好

C.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是有条件的D.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3、开通不久的厦门海沧大桥总投资为28.74亿元,这座桥的建设会带动当地及有关地区的钢铁、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会产生近百亿元的扩张效果。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C

A.实事求是的观点B.变化发展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规律客观性的观点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把握大局,同心同德、再接再励。

开拓前进。

”之所以要“把握大局”从哲学上看,是由于B

A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证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C.全局和局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组成整体

D.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5.近些年来,内蒙古、河北坝上等地区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滥挖药材成风,致使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

上述事实说明。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任何事物总是无条件地与其周围的事物联系着

③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④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由于近些年人类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氟里昂,导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达2720万平方公里。

臭氧层的破坏,会使地球上各种生物因受太阳紫外线的直接辐射而死亡,也会使非生物加速老化,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而疾病增加。

由此可见C

A.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B.原因和结果只表现为先行后续的关系

C.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

D.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7、“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8、人们要按规律办事,又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规律和规则的区别在于B

A.规律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则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

B.规律是客观的东西,规则是主观的东西

C.规律是可知的,规则具有主观随意性,是不可知的

D.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规则是人们根据需要制定出来的

9、在高速运行的宇宙飞船中,宇航员的身体对于飞船仓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这说明(A)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静止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是一定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10、"理无常是,事无常非"表明(D)

A.事物的发展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

B.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杨柳枝词》里写道: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首诗体现的哲理是(C)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不应抱残守缺,要有创新精神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B)

A.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B.违背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的观点,割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D.是辨证施治的科学方法

13、"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B)

A.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客观事物的矛盾D客观实在性

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的哲理是(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征D运动包括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未来我国发展的基本要求。

回答15—17题。

15、五个“统筹”体现了下列哲学道理D

①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

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五个“统筹”是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的。

围绕经济发展做到五个“统筹”,体现了C

A.一因多果B.办事情要抓重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内因是根据

17、五个“统筹”是坚持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则的结果。

这就是坚持了A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世界是客观的

C.意识具有正确的反作用D.重视精神的作用

18、处理好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从哲学上看A

A.主要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B.着重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

B.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十六大报告强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据此回答19~20题。

19、之所以要积极参与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是因为B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事物之间的联系推动着事物的发展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0、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重大举措,这表明A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C.实践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D.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21、工业化曾经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却不意让我们付出了环境和资源的代价,使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不通。

这说明D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C.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就能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这体现的哲理是B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 事物的联系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D. 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23.《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上,盐化了,驴子一下觉得很轻。

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浸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

这只驴子错就错在C

①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②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③把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  ④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A.①B.②C.②④D.①③

文学作品总是特定历史的形象反映,文学与历史总是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2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C

①说明同一认识对象从不同角度观察,形成的认识完全不同②告诉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从整体着眼,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联系③说明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④说明能否正确认识事物取决于人们能否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在2003年的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称,我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些损失,在计算GDP(国内生产总值)时没有计算进去。

但是,对环境的欠债总是要还的。

所以应该引入一个“绿色GDP”的概念。

回答25—26题。

25.“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掉环境污染后的数值。

引入“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的是D

A.使人们不再关心经济的单一速度指标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

C.加快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D.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

26.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观,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拉动GDP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GDP”,而是“黑色GDP”了。

这说明

①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D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半月刊》报载文指出,不发达地区在发展中往往会陷入一个“怪圈”:

越是经济落后,财政困窘,税收就越重,而税收越重,企业发展后劲就越差,这反过来又加重了财政的困难。

如何通过政策调整,跳出这一“怪圈”,推动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步入良性轨道据此回答27—28题。

27.上述“怪圈”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

A. 事物总是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B.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D.不同的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不同

28.从西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仍处于维持生计、资本原始积累的初期,这个时期最需要政府的扶持。

如果这时候仍奉行重税政策,最终必将导致企业萎缩、税源

枯竭、财政危机。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C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9.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我们在扬起尘土之后,就抱怨说看不见,而不是反省自己的行动。

“抱怨者的”错误就在于不知道C

A.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B.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因果联系看问题 D.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3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B

A.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B.要善于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 D.矛盾具有特殊性

31.建设部分析认为,拖欠民工工资;是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这个更大债务链条中的一环。

主要成因是违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和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搞“政绩工程”,不顾实际负债搞建设。

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加以治理。

从哲学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C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32.下列成语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D

①治之宜殊②牵牛要牵牛鼻子③量力而行④竭泽而渔⑤千篇一律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③

33.下列名言、俗语中蕴含着矛盾分析法的有B

①过犹不及②解剖麻雀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分清“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⑤千里之提,溃于蚁穴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⑦花开花落各有时

A.①②④⑤⑦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⑥⑦

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采取了由个别省份进行试点、到扩大试点省份、最后全面铺开的办法,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导、逐步推开,确保税费改革平稳进行,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震荡。

据此回答34-35题:

34.从辩证法角度看,“典型引路、示范引导”体现了D

A. 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的B.主次矛盾相比较而存在

C.共性与个性是有严格区别的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35.“一刀切”的做法违背了B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③抓主要矛盾的道理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36.“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钢要》目前已报送国务院,我国将用五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是因为

A.诚信属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B

C.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D.诚信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今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2004年1月26-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回答37-38题。

37.在胡锦涛主席访法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了主题为《深化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更加安全、更加尊重多样性和更加团结的世界》的联合声明。

这里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多种多样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会停滞的C

C.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事物的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

38.中国需要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文化,这不仅可以激发中国文化的创造力,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因此,加强文化建设,要把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结合起来。

这体现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B.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统一

C.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D.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39.从哲学上讲,"怨天尤人"错在C

A、只强调主观而忽视客观的主观主义B、只强调客观而忽视主观的客观主义

C、割裂内外因的辨证关系D、割裂两边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40。

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A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主要矛盾D、矛盾之间的对立统一

41、列宁说:

"只要在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物;。

这要求我们C

A、重视量的积累B、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坚持适度原则D、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B

①滴水穿石②物极必反③刻舟求剑④断章取义⑤墨守成规

⑥浅尝辄止⑦因势利导⑧)固步自封

A.①②⑥⑦B.③④⑤⑥⑧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

43、"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寓意是D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事物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4)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

A、

(1)(3)(4)B、

(1)(3)C、(!

(2)(3)D、

(1)

(2)(3)(4)

44、"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反映的哲学道理是C

A、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B、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

C、量变质变辨证关系原理D、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45、下列谚语中,能体现"适度原则"的是C

A、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欲速则不达D、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6、下列看法,符合辩证法的有D

A、和谐就是美和善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原也

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47、在“神舟”系列飞船经过四次成功发射的基础上,我国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不断对飞船进行改进、试验,勇攀载人航天科技高峰。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宇航员杨利伟被送上太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伟大成就。

这表明C

①    规律是可以改变的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48、古人云:

“玉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玉。

”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D

A、事物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D、外因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认真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充分发扬广大干部群众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据此回答49—50题。

49.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充分发扬广大干部群众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这是因为A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50.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A.事物的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B.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发扬创新精神,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辨证法复习测试一(主观题)

1.辨析题:

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就是发展。

 

 

 

 

 

 

 

 

 

2.2003年8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

他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做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兵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振兴老工业基地,主要依靠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在活力。

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讲求效益。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材料一:

近年来,新疆的棉花生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各地区不管条件一哄而上,都争先恐后大打“棉花牌”,结果造成新疆棉花的整体质量下降;棉花品种单一,市场销路受到限制,大量低质棉积压;棉花生产主要以卖原材料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低,棉农增收困难。

材料二:

在国家建设新疆特色农业的指导下,新疆自治区政府认真分析了市场,决定改变各地棉花分散经营的现状,把棉花的种植集中于种植水平高、条件好的乡镇:

并组织技术人员在帮助棉农引进国外先进品种的同时,还自己培育出彩色棉系列品种;利用互联网建立面向国内外销售的平台。

在取得了初步成功的情况下,对棉农进行“富而思进”的教育,继续在棉花的产业链上下功夫,目前涌现出了一批集贸、工、农、研一体化的大型现代化企业,不仅大大增加了棉农的收入,而且找到了一条可行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请分析新疆自治区政府发展经济的做法是怎样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

 

 

 

 

 

 

 

 

 

 

 

 

 

 

4.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也有人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

(1)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为什么?

 

 

 

 

 

 

(2)      谈谈怎样用第

(1)题的道理指导自己成长进步。

 

 

 

 

 

辩证法测试一(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CCCBC6—10CBBAD11—15CBBBD16—20CAABA

21—25DBCCB26—30DACCB31—35CDBDB36—40BCACA

41—45CBDCC46—50DCDAD

主观题

1.①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因此,发展体现了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②并不是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

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倒退的、向下的,由旧到新、由新到旧,由落后到进步、由进步到落后等,都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和进步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才是发展。

所以,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题中观点肯定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正确的,但误以为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又是不科学的。

2.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从实际出发制定的重大战略布局。

(2)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必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4)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害于抓主要矛盾。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5)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振兴老工业基地.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内在活力。

同时,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6)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东部地区发展,既有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又有助于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该地区政府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组织相应的生产和销售正体现了这一观点;意识对物质只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该自治区政府在国家建设特色农业的正确指导下,了解本地实际,研究出一条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2)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有机结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同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来为人类造福。

该自治区政府群策群力,在尊重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断培育新品种、开拓新市场,最后找到了发展的新路子。

(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该自治区政府能把对外引进与对内发展相结合:

能把原有的单一棉花产业发展为集贸、工、农、研等一体化发展产业化链条式经济,正体现了他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国家对内部建设提出了建设特色农业基地的指导思想,该自治区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出—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可行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这正是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的体现。

(如果用发展的观点、内外因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

4.答:

(1)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有重要的作用,但夸大了这种作用,从而否认了人的主观努力。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虽然肯定了个人成长的内部原因,但又忽视了个人成长的外部环境的作用。

总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个人成长关键在于内因,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即“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但也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要注意利用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外因,克服不利于自己成长进步的外因。

只有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附加题

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

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