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338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docx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docx

教案

首页

金塔中学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者

何生斌

审核人

何生斌

上课教师

上课班级

课题

第2课最可爱的人

第1课时

本课题共1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2.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过程与方法:

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难点:

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目标认定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7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教师导入:

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

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

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美国更不高兴了。

学期总第2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3月日

末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

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

无动于衷?

任人欺负?

2.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彭德怀)

3.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

·教师指出:

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

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3完成《历史填图册》3——4页习题。

其中最后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4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土地改革》。

5.作业填写练习册

板书设计

1.组织学生阅读7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教师导入:

3.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

(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

3)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课后反思

首页

金塔中学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者

何生斌

审核人

何生斌

上课教师

上课班级

课题

第3课土地改革

第1课时

本课题共1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目标认定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12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

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

(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学期总第3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3月日

末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起了巩固的作用。

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达标反馈

1完成课本14页“练一练”:

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5页“自由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3完成《历史填图册》第5页各题。

4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题,展开“接龙”活动,加深理解记忆。

5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板书设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2.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3.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4.土地改革的意义

课后反思

首页

金塔中学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者

何生斌

审核人

何生斌

上课教师

上课班级

课题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1课时

本课题共1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目标认定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

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人民政权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满足农民需要

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

如何赶上去?

学期总第4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3月日

末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18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达标反馈

1.完成课本21页“练一练”:

(A.长春“一汽”建成投产B.试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E.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F.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本课其余题目。

板书设计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18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课后反思

首页

金塔中学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者

何生斌

审核人

何生斌

上课教师

上课班级

课题

第5课三大改造

第1课时

本课题共1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过程与方法:

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目标认定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

(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学期总第5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3月日

末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

(国家)“私”指什么?

(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根据25页“动脑筋”:

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

这些缺点是什么?

(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达标反馈

1.完成课本25页“练一练”:

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根据25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板书设计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

(国家)“私”指什么?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课后反思

首页

金塔中学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者

何生斌

审核人

何生斌

上课教师

上课班级

课题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1课时

本课题共1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目标认定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学期总第6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3月日

末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

2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

3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

5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

6根据25页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

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

7根据26页“动脑筋”:

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8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

9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根据《地图册》第9页《1958——1965年社会主建设主要成就》图,完成《填图册》第6页的

(2)、(3)两小题。

达标反馈

1完成课本28页“练一练”:

应选B(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

《填图册》第9页剩余的题目。

板书设计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

2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

3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大庆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课后反思

首页

金塔中学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者

何生斌

审核人

何生斌

上课教师

上课班级

课题

第11课民族团结

第1课时

本课题共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2.民族团结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目标认定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

谁说得出她的姓名?

(王嫱——王昭君。

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

请大家学习新课。

学期总第15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月日

末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

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5页第1、2题。

各民族共同发展。

1学生阅读53页相关课文,回答:

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2指导学生联系历史填图册第6页的两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3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

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达标反馈

1根据55页“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完成连线。

(可以通过讨论,先把能够确定的答案连起来,然后在教师介绍下,连接剩下部分。

2完成课本55页“练一练”:

应选A(见课本52页。

板书设计

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2.各民族共同发展。

课后反思

首页

金塔中学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者

何生斌

审核人

何生斌

上课教师

上课班级

课题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课时

本课题共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2.“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目标认定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

(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

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

(组织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导言框”描述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盛况,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究。

学期总第16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月日

末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民“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相关插图和《七子之歌》,回顾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情景。

教师指出:

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到目前为止,它们都已回归祖国怀抱。

其中,台湾和大陆虽然还没有统一起来,但是在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已经把它归还我国。

台湾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国际上公认的事实。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不。

5组织学生根据“自由阅读卡”识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达标反馈

11根据59页“活动与探究·1”,先组织学生“想一想”: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

2完成课本59页“练一练”:

应选A(英国侵占的香港)。

3完成《历史填图册》16~17页各题。

板书设计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祖国

课后反思

首页

金塔中学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者

何生斌

审核人

何生斌

上课教师

上课班级

课题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课时

本课题共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香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上课教师批注

目标认定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线索:

1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

(1997年、1999年。

2我们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