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432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2

  语文复习资料

(二)

  第四单元

  十六  大自然的语言

  一、(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二、(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四、(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2“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语言富有诗意,生动,增强文章可读性。

  3“传语”“暗示”“唱歌”拟人手法,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4四个因素:

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好处:

从空间到时间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5“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可见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物候学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

  6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

  7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下定义)

  8农谚: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9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十七  奇妙的克隆

  1.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释义和引用。

举例子:

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

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

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一节有两条线索:

一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这样安排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二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体现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3.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

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克隆人更为复杂,会遇到更多的失败,易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侵犯。

  4.课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①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②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③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遣骸hái  褶zhě皱  潮汐xī  鸟臀tún目  二氧化硅guī

  2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

  十九   生物入侵者

  1藩fān篱  归咎jiù   河蚌bàng  蜥xì蜴yì  无动于衷(中)

  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二十  落日的幻觉

  绮qǐ丽  殷yān红  殷yīn勤殷殷yǐn其雷 日薄bó西山 薄bò荷 薄báo

  1、“无不赞叹......”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有很强的强调效果。

“就连......不也....吗?

”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

2、运用古诗句的作用: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可读性。

  3、从颜色、外形、有云与无云三个方面去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

  第五单元

  二十一桃花源记

  

(一)一义多词:

  悉、咸、皆、并  →“全都”。

  要yāo、延  →“邀请”。

  

(二)一词多义:

 为:

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寻:

寻向所至(寻);寻病终(不久)。

  舍:

便舍船(放弃)。

  志:

处处志之(做标志,动词);寻向所志(标志,名词)。

  (三)古今异义:

 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业的总称。

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不要说;今,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的连词。

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

如此:

古,像这样;今,这样。

  (四)翻译句子: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

(判断句)

  (五)文中成语: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得,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等。

  (六)主题: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社会。

→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的不满,反映人民的愿望。

  二十二A陋室铭

  1“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3、文中比兴、对偶、拟人、类比的句子。

  4、作者:

清静高雅,安贫乐道,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B爱莲说

  1“予独爱.......不妖”: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4、作者:

高洁质朴,刚正不阿,知文达理,不慕名利。

  二十三核舟记

  

(一)一词多义:

  为:

①为器皿、修狭者为之(制做);②中轩敞者为舱(是);③通计一舟,为人五(有)。

木:

①径寸之木(木头);②以至鸟兽,木石(树木)。

奇:

①明有奇巧人(奇异);②八分有奇(ji,零数)。

有:

①明有奇巧人(存在,动词);②八分有奇(yòu,通“又”古文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3“基两膝相比者,各引卷底衣褶中”:

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佛印绝类弥勒......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三)第三段紧扣核舟刻的是“大苏泛赤壁”的主题,所以详写。

  二十四大道之行也

  1“在道之行也......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3“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二十五   杜甫诗三首

  

(一)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二)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

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

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3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三)“三吏三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

(统领全诗)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

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

  2“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议论)生无保障,死更哀思。

  4第三段的三层意思:

①战争惨烈,②老妪想唤起官兵的同情之心,③老妪被逼应役。

  5“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6“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

  第六单元

  二十六  三峡  郦道元

  

(一)重点字词:

阙,通“缺”,残缺。

略无,完全没有。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虽,即使。

奔,飞奔的马。

不以,不如。

肃:

寂静。

属引,连续不断,动词。

  

(二)一词多义: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除非)。

绝,沿溯阻绝(绝断);②哀转久绝(消失)。

  (三)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两岸丘陵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了。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5“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经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四)1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文章的第二段与《早发白帝城》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二十七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晓雾………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对偶、借代的句子。

3、欲界:

人间。

仙都:

天堂。

与:

(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记承天寺夜游》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与yǔ)。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比喻)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4作者为何去“夜游”?

①月色很美; ②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

  5 最后一句:

月光虽非夜夜有,竹柏亦非处处有,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可见作者处在人生的逆境仍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

  6闲人:

①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的人;包含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凉。

②借赏月抒情,自我安慰。

  二十八观潮(看学习手册)

  二十九湖心亭看雪

  

(一)更:

①是日更定矣(打初更);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是:

这。

 挐:

通“桡”撑船。

  

(二)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雾凇......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湖上影子......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三)1白描手法的句子(略);白描特点: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却能勾勒事物的形象。

关键要做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作者:

孤傲,超凡脱俗,淡淡愁绪。

  三十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1“但使愿无违”。

作者的“愿”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2作者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

  使至塞上

  1首联,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2颔联,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暗含被排挤出朝庭的激愤和抑郁。

(比喻)

  4颈联:

“孤烟”,边塞荒凉,“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直”,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感觉黄河横贯沙漠间。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而“圆”,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渡荆门送别

  1首联:

渡远,远渡。

 从:

参与,在这里指进行。

(交待去的目的)  2颔联:

起伏的连山伴随着平原旷野的伸展而逐渐消失,翻滚的江水进入广阔无际的原野后缓缓前行.(绘山势,流水,原野) (远景、壮阔)(新鲜、欣喜)  3颈联: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江上升起云霞,构成海市蜃楼.结,构成。

(近景 美丽比喻)  4尾联:

抒深深思乡、惜别之情 (拟人)

  登岳阳楼:

  1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国破家亡之恨,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2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颈联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3风霜:

①秋色浓重 ②实喻家国危难。

   老木苍波:

①秋景萧瑟 ②自己憔悴悲秋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