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545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选项A不正确;

B、从图中溶液的pH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和KOH,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的pH起点大于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C不正确;

D、图中b点溶液的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继续减小。

根据分析,虽然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pH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四个图形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和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和铁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镁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像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镁与铁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像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错误;

D、盐酸溶液呈酸性,加水后酸性减弱,pH增大,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小于7,不会大于7,故D错误;故选A。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C.

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升高,直至等于或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

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

表示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

D.

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在该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铁与稀盐酸反应:

,镁与稀盐酸反应:

,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故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而且镁反应速率快,不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待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氢氧化钠过量后,pH>7,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

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C.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当达到饱和后固体就不会溶解,所以质量分数不会一直增大,选项错误;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完全反应后,沉淀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着反应溶液的pH值会增大,当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的pH值就会大于7,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镁的活动性大于锌,所以镁先反应完,但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反应完后产生的氢气质量多,选项错误。

故选B。

6.下列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B.图②: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图③:

在密闭容器中,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D.图④:

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澄清石灰水呈碱性,其pH值大于7,它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钙溶液,所以当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值要变小,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pH值等于7,如果继续滴加则会使溶液变为酸性溶液,即溶液的pH小于7,选项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不断减少,溶质质量不断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继续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过量,溶质质量增大,选项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不断增加,镁条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选项图像错误,故符合题意;

D、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所以加入硝酸钾之前,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不为0,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增加,达到饱和状态时KNO3固体不再溶解,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7.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c点溶液温度下降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大于b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溶液的起始pH>7,呈碱性,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pH不断减小,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呈酸性,pH<7。

【详解】

A、b点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由a点到b点,反应继续发生,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由b点到c点,反应已经停止,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的pH>7,所以仍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故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渐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不符合题意;

D、b点时,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c点时,因氢氧化钠已经消耗完,不再反应,所以硫酸钠的质量不变,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等于b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向一定量的氧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含有氯化钠

C.b点对应的溶液呈无色

D.该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H+和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像原点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所以该实验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氧氧化钠溶液。

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时图像的pH等于7,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a点时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含有氯化钠和酚酞两种溶质。

故B不符合题意;

C.b点时,图像pH大于7,溶液呈碱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所以此时对应的溶液呈红色。

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H+和OH-结合成水的过程。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与7,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产生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放入到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则金属有剩余,酸完全被消耗。

则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

由于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而又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与硫酸反应速率比较快,反应时间短。

A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由于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则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变小,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当继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过量,则溶液的pH小于7,但是最终的溶液pH不会到达3,更不会小于3。

B错误;

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所以应该一开始就产生沉淀。

C错误;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与是否添加催化剂无关。

因为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B.

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可知,反应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98:

80,所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

2,由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可知,参加反应的镁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24:

2,所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金属锌的质量多一些,则向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镁生成的氢气多一点;横坐标代表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开始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是重合曲线,当锌完全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继续增加,直至镁完全反应,选项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小,溶液的pH逐渐增大,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不变,碳酸钠溶液过量后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选项正确;

D、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即使恢复至室温,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小于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选项正确,故选B。

12.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是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酸会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中的氢元素,与铁片和铝片反应的酸的溶质质量(HCl)相等,所以生成氢气质量就相等。

又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的反应速率比铁快,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铁短。

即出现拐点时间短。

故A符合题意;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会挥发走,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而图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故B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一开始加入稀硫酸就会产生硫酸钡沉淀。

故C不符合题意;

D.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但是水无论加入多少,都还是氢氧化钠溶液,会显碱性,pH总是会大于7,但是不可能pH小于7。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常温下,稀释KOH溶液

B.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

足量粉末状和块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释后氢氧化钾溶液的pH不能小于7,选项A不正确;

B、浓硫酸有吸水性,随着硫酸浓度的减小,吸收水分的能力越来越小,且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为0,选项B不正确;

C、因为等质量、等浓度的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目相同,故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同,二者的接触面积不同,故反应的速率不同,选项C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小,同时有氢氧化钙析出;且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析出,因此加入生石灰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增加,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4.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向稀盐酸中加蒸馏水(图中q曲线未与虚线相交,只无限接近)

B.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分解

C.

HCl和FeCl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加入足量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溶液的pH小于7,加水稀释酸性减弱,其pH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或等于7,故A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但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B正确;

C、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故在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得等一段时间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C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铝最多,不是镁,故D错误。

故选:

D。

15.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至过量

B.

一定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两份等质量的KClO3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

D.

等质量的Fe粉和Zn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OH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7,向NaOH溶液中加入呈酸性的稀盐酸后溶液的pH不断减小,当加入稀盐酸过量后,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7,图像不正确,选项错误;

B、一定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时,容器中的物质并没有与容器外的物质发生交换,所以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只能够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但不能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无论加或不加二氧化锰,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选项错误;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时,锌的反应时间比铁短,由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

2,由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知,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56:

2,即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多一点,则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酸反应后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多,选项正确,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一个重约50g的鸡蛋,约含7g蛋白质。

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一般人群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

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

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

烹调鸡蛋达到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当蛋黄凝固时说明温度已接近。

所以最好是蛋黄刚凝固时起锅,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

市售鸡蛋常采用三种涂膜保鲜技术,分别是:

A-聚乙烯醇溶液涂膜、B-聚乙烯醇和双乙酸钠溶液涂膜、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

三种涂膜剂涂抹于鸡蛋表面后,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的贮藏柜中贮藏30天,测得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其中CK是对照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

鸡蛋买回家后,在-1℃、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储存,最长可以保鲜6个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每100g鸡蛋,约含蛋白质______g。

(2)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_________方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鸡蛋营养价值高,每天可以多吃

②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

③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

【答案】14Ca(OH)2+CO2=CaCO3↓+H2O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对比实验③

【解析】

(1)每100g鸡蛋,约含蛋白质=

7=14g;

(2)用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3)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分析两幅图可知,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

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三种方法,利用了对比实验法;(5)①鸡蛋营养价值高,一般人群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故错误,②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故错误,③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故正确。

17.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

它的构造图如下图所示,若行进在桥上,可一览沿途多种类型的风景。

而它也是伶仃洋上最美的一处风景。

而大海深处的那“一根针”就是总长5.6公里的沉管隧道。

建成这条距离海面46m的最深最长的外海深埋沉管隧道,凝聚了众多工程人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研究、探索、实践。

为什么要在46m深处建设隧道呢?

这是因为大桥临近香港机场,为保证飞机安全起降,在东、西人工岛附近的海域上空有严格的限高要求,因此就没有足够的高度空间修建桥塔,只能选择改修一条海底隧道。

而这片海域又恰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之一,往来船只的通航等级将达到30万吨,要保证这样的巨轮自由通行水道就需要修建的足够深。

将管沉入46m的海底不怕漏水吗?

建设隧道的沉管共有33节,每节标准沉管的内部由超过40万根近1万吨的钢筋和7万吨混凝土组成。

但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受到拉力易开裂。

沉管隧道使用一种抗渗透型很强的混凝土,它的结构非常致密,有害离子很难渗入。

为了避免沉管段之间的缝隙发生漏水,在沉管的节段和节段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厚厚的橡胶垫来弥合缝隙。

这样沉管内部与外部就被严格地隔离起来,不怕漏水啦。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片,构成港珠澳大桥的结构有_____(填序号)。

A 桥   B 隧道   C 人工岛   D 机场

(2)用于弥合缝隙的橡胶垫属于_____材料。

(3)氯离子是影响海洋工程混凝土的有害离子之一,氯离子的符号是_____。

(4)隧道需要建设在46m深处的原因是_____。

(5)建造港珠澳大桥需大量钢材,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海洋环境使钢铁易生锈,为满足大桥的设计要求,桥体表面涂上了高性能防腐涂料。

请再写出一条金属铁防锈的措施_____。

【答案】ABC合成Cl-往来船只的通航等级将达到30万吨,为保证巨轮自由通行需要46m深3CO+Fe2O3

2Fe+3CO2制成合金(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观察图片,构成港珠澳大桥的结构有桥、隧道、人工岛,故选ABC。

(2)橡胶垫属于合成材料。

(3)氯离子的符号是Cl-。

(4)隧道需要建设在46m深处的原因是往来船只的通航等级将达到30万吨,为保证巨轮自由通行需要46m深。

(5)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CO+Fe2O3

2Fe+3CO2。

(6)金属铁防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