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8579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docx

物理化学实验级补充教材

物理化学实验补充教材Ⅱ

实验十八: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一、实验目的:

(参照书)

二、实验原理:

(参照书)

三、实验步聚:

1、仪器清单:

DELTA326电导率仪1台秒表1只双管反应管1支

平底试管1支刻度移液管(25ml)2支胖肚移液管(20ml)1支

刻度移液管(10ml)1支烧杯2只洗耳球1只

移液管架1只磁盘1只抹布1块

洗瓶1只容量瓶(100ml)1只软木塞(橡皮塞)2只

滴管1支滤纸若干

NaOH0.02000mol·dm-3CH3COOC2H50.02000mol·dm-3KCl0.1mol·dm-3

2、实验步骤:

1)、DELTA326电导率仪的使用:

(1)仪器的校正:

a、把电导探头悬空放置,按校正键,仪器进入第一点校正状态,待屏幕锁定。

b、马上把电导探头(连电极套筒)插入校准溶液(0.01mol·dm-3KCl溶液)中,按校正键,进行第二点校正,待屏幕锁定。

c、按读数键进入测量状态。

d、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冲洗传感器并用滤纸吸干电极。

(2)样品测试:

a、按模式键,选择电导模式为μs。

按住读数键并保持,显示屏左上角显示[

](不是[

]),即选择手动终点确定模式。

b、将电极插入到盛有待测样品的小烧杯中,按读数键,小数点闪烁,电导值不断变化,显示屏左上角无标记显示,按读数键,显示屏左上角出现稳定指示图形[

],此时屏幕锁定,读数即为样品的瞬间电导值,再按读数键,小数点继续闪烁……。

c、数据测完后冲洗传感器。

2)、实验步骤:

a、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ml的0.1000mol·dm-3KCl标准溶液到100ml的容量瓶中,用三重蒸馏水稀释至刻度,配制0.0100mol·dm-3的KCl标准溶液,校正电导率仪。

b、小心移取0.0200mol·dm-3NaOH溶液20ml于B管(管中无玻璃支管);移取0.0200mol·dm-3CH3COOC2H5溶液20ml于A管(管中有支管),,注意不要混和,A管塞上带空的塞子,B管中插上电极(即电极在盛NaOH管中)。

c、用洗耳球从A管往B管不停地缓慢地吹、吸气,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读数一次,10min后吹吸停止,20min后读数改为2min一次,直至反应进行1小时后停止测试,得Gt,取出电极洗涤干净。

d、在上述反应的同时,移取0.0200mol·dm-3NaOH溶液20ml于平底试管中,再移取20ml蒸馏水与其混和得0.0100mol·dm-3NaOH,静置。

e、Gt测定后,将洗净的电极插入平底试管中测定0.0100mol·dm-3NaOH的电导值,取三次的平均值即得

3、数据处理:

a、根据

,以

作图应为一直线。

b、从直线斜率可计算出反应速度常数K,从直线截距则可计算

4、实验注意事项:

a、注意电极应该插在B管(盛NaOH管中),与书中画的不一样。

b、反应记时前不要混和。

c、电导率仪要正确校正,不然影响数据的正确性。

四、思考题(参照书)

 

实验四:

燃烧热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参照书)

二、实验原理:

(参照书)

三、实验步聚:

1、仪器清单:

氧弹量热计(量热计、弹体、弹架)1套HR-15B多功能控制箱1台

微电脑(显示器、主机、打印机)1套抹布1块

共用仪器:

点火铁丝(镍铬丝)若干剪刀1把尺1把

苯甲酸压片机1架萘压片机1架量筒(3000ml)1只

电子分析天秤1台滤纸若干放气阀1只

氧气钢瓶1只氧气减压阀1只充氧器1架

苯甲酸(AR.)1瓶萘(AR.)1瓶

2、实验步骤:

1)、测量热量计的水当量:

a、打开HR-15B多功能控制箱的电源开关后打开电脑开关,待电脑稳定后点击电脑桌面上的HR-15B运行程序。

b、剪取的15cm长引燃铁丝(镍铬丝),中段在万用表电极棒上绕8~10个螺旋形圈,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后放在压片垫上,装上压片机模子,螺旋形圈在模子内。

c、用天平称取1.0g~1.1g左右苯甲酸倒在上述压片机的模子中,缓慢压成园片,注意把引燃铁丝压在里面,样片不能压得太紧或太松,取出带铁丝的样片在桌上轻击二、三次,再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扣除铁丝重量得试样重量。

d、拧开氧弹盖,将氧弹内壁擦干净,放上小坩埚,引燃铁丝两端分别绕住两个电极,注意两个电极、铁丝与坩埚、电极与弹壁之间不要短路,拧紧氧弹盖,用万用表测量两个电极口的电阻,检查电极是否相通(应该相通)。

e、充氧:

通过进气管缓慢地充入氧气,直到弹内压力为2Mpa止。

f、将充有氧气的氧弹放入量热器(内筒)中,插上电极,用量筒准确量取3000ml水倒入内筒内,小心盖上盖子,注意搅拌马达不要与氧弹碰撞,插上测温探头。

g、输入试样重量,试样编号(如:

姓名+苯甲酸),点击开始实验,此时电脑屏幕上会显示现在温度(此时HR-15B多功能控制箱上不显示数据),将自动测定数据,依次出现初期温度、主期温度、未期温度和温升曲线。

h、数据测试后,取出氧弹,在弹头上加放气阀,揿住放气阀放出余气,放气完成后旋开氧弹盖,取出燃烧后剩下的点火丝,称重,计算铁丝实际燃烧的质量。

i、氧弹弹体洗净后擦干。

2)、测量热量计的水当量:

a、称取0.6g~0.7g左右的萘,重复b至I步骤测定萘的燃烧热。

b、实验结束后洗净氧弹,擦干氧弹和盛水桶,实验仪器复原。

3、数据处理:

1、用公式:

,根据苯甲酸燃烧数据计算出C计(苯甲酸的燃烧热为-26460J·g-1;引燃铁丝(镍铬丝)的燃烧热值Q铁为-1400J·g-1)。

2、根据上式计算的C计及萘燃烧数据计算萘的恒容燃烧热和恒压燃烧热。

4、实验注意事项

1、压片一定要松紧适宜,不然不易燃烧或燃烧不完全。

2、检查两电极之间是否相通,铁丝与坩埚、电极与弹壁之间不要短路。

3、每测一个新的数据内筒都要换水。

四、思考题(参照书)

 

实验十: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参照书)

二、实验原理:

(参照书)

三、实验步聚:

1、仪器清单:

数字电子电位差计(EM-3C)1台甘汞电极1支电极管2支

锌电极1支铜电极1支乳胶管2段

弹簧夹2只洗耳球1只抹布1块

烧杯(50ml)1只烧杯(100ml)2只

硫酸锌0.1mol·kg-31瓶硫酸铜0.1mol·kg-31瓶

氯化钾饱和溶液共用

2、实验步骤:

1)、数字电子电位差计(EM-3C)的使用:

1、插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两组LED显示即亮,预热5分钟。

2、将右侧功能选择开关置于测量档,测量线与被测电动势按正负极性接好,一般黑线接负,红线接正。

3、观察右边LED(平衡指示)显示值,调节左边拨位开关和电位器直到右边LED显示值为“00000”附近,等待电动势指示数码(左边LED显示)显示稳定下来,此即被测电动势值。

(“电动势指示”和“平衡指示”数码在小范围内摆动属正常,摆动数值在±1个字之间)。

2)、实验步骤:

1、将铜电极插入电极管中,电极管上套上乳胶管,吸入CuSO4(0.1mol·kg-3)溶液后用夹子夹住乳胶管组成铜电极。

2、将锌电极插入电极管中,电极管上套上乳胶管,吸入ZnSO4(0.1mol·kg-3)溶液后用夹子夹住乳胶管组成锌电极。

3、用夹子夹住小烧杯,倒入氯化钾饱和溶液作电桥,插入电极分别组成Cu-Hg电池(Cu接正极,Hg接负极)、Hg-Zn电池(Hg接正极,Zn接负极)、Cu-Zn(Cu接正极,Zn接负极)电池。

电池装置如P89(Ⅱ-12-2)

4、测每组电池的电动势,测量时在15min左右的时间内测量7~8个数据,取偏差小于±0.0005V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电池的电动势。

3、数据处理:

1、根据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温度校正公式,计算实验温度下的电极电势:

2、根据测定的各电池的电动势,分别计算铜、锌电极的

3、根据有关公式计算Zn-Cu电池的理论电动势E理,并与实验值E实进行比较。

4、注意事项:

1、测量前根据电化学的基本知识,初步估算一下被测电池的电动势大小,以便在测量时能迅速找到平衡点,这样可避免电极极化。

2、为判断所测量的电动势是否为平衡电势,一般应在15min左右的时间内,等间隔地测量7~8个数据,若这些数据是在平均值附近摆动,偏差小于±0.0005V,则可认为已达平衡,可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电池的电动势。

每测一个数据需将被测电动势及时取下。

四、思考题(参照书)

 

实验二十五.1:

电渗

一、实验目的:

(参照书)

二、实验原理:

(参照书)

三、实验步聚:

1、仪器清单:

WY-5B电渗仪(包括电渗仪、Sb电渗管、铂金电极)1套

秒表1只烧杯200ml1只瓷盘1只

洗耳球1只抹布1块

共用仪器与药品:

SiO2粉未(80~100目)若干烧杯100ml1只

洗瓶1只分子筛1套

DELTA326电导率仪1台

2、实验步骤:

1)、WY-5B电渗仪的使用:

a、WY-5B电渗仪输出极性以红色指示灯为标志,输出插孔上方红色指示灯亮为正极,另一插空为负极。

用“极性选择”开关可控制铂金电极的正负号。

b、将电极输出插头与WY-5B电渗仪输出插孔相连接,铂金电极插入盛有被测溶液的电渗管中。

c、将塑料软管从G管管口导入至毛细管,用洗耳球注入一小气泡至毛细管。

d、接通电源,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顺时针缓慢调节“输出调节”旋钮,使输出电压或电流达到所需值。

e、用“极性选择”开关控制铂金电极的正负号。

起初先使毛细管中的气泡由右向左流动,气泡移动过程中同时调节WY-5B电渗仪,使电源固定在指定的电流或电压上,待气泡到接近毛细管左端乳胶管处断电,休息1min,切换极性,然后再接通电源,使电流方向与上次相反,记录气泡反向流过同样体积(距离)的时间,断电1min。

f、重复测定两个往返的时间,记录。

g、调节WY-5B电渗仪,使电源固定在另一指定的电流或电压上再进行测量。

2)、DELTA326电导率仪的使用:

参照实验十八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

3)、实验步骤:

a、洗净电渗管。

揭去磨口瓶塞,将二氧化硅粉末与蒸馏水拌和而成糊状物注入A管(P137图Ⅱ-25-2),装样时注意将SiO2装紧装匀,中间不能存留气泡,盖上瓶塞。

从电极管口注入蒸馏水,直至能浸没电极为止,插好铂金电极。

b、用洗耳球从G管压入一小气泡至刻度毛细管的一端。

c、接通电源,调节WY-5B电渗仪电源电压至250V左右,此时电流约1mA。

d、准确测定气泡从一端刻度至另一端刻度(约5cm距离)的时间,待气泡到接近毛细管一端乳胶管处断电,切换极性,休息1min,然后再接通电源,使电流方向与上次相反,测定气泡反向流过同样体积(距离)的时间,断电切换极性休息1min后,重复测定5次,记录每次两个往返的时间,距离。

e、调节WY-5B电渗仪电源电压至400V左右(此时电流约2mA)和550V左右(此时电流约3mA),分别重复测定5次,记录每次两个往返的时间,距离。

f、测定时注意胶体流动方向和二个铂金电极的极性,从而确定

电势是正值还是负值。

g、拆去电渗仪电源,拔去电极,用电导率仪分别测定电极管两端中蒸馏水的电导率

和温度。

3、数据处理:

1、计算各次电渗测定的气泡移动速度

与电流I的比值,

,并取平均值,将所测的电渗仪中蒸馏水的电导率

平均值代入

中,求得SiO2对水的

电势。

2、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时,上式应为:

计算式中粘度

和介电常数

用水的数值代入,式中

为分散介质的粘度(如表分散介质为水20℃时,

Pa·s),

为介电常数(分散介质为水时

如20℃时,

),

液体介质的电导率(Ω-1·cm-1),I电流(A),

单位时间流过毛细管的流量(cm3·s-1),

的单位为V。

4、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待气泡到接近毛细管一端乳胶管处要及时断电。

2、电极切换要在断电状态下进行。

四、思考题(参照书)

实验二十五.2:

电泳

一、实验目的:

(参照书)

二、实验原理:

(参照书)

三、实验步聚:

1、仪器清单:

WY-3D电泳仪(包括电泳仪、U3电泳管、U3电泳管固定架、3D铂金电极)1套

烧杯100ml,250ml各1只容量瓶100ml1只秒表1只

移液管10ml刻度1支瓷盘1只抹布1块

共用仪器与药品:

DELTA326电导率仪1台容量瓶200ml1只烧杯100ml,250ml各1只

洗瓶1只移液管20ml1支尺1把

Fe(OH)3溶胶

(三角烧瓶,大烧杯,FeCl3,胶棉液,1%AgNO3)

二、实验步骤:

1、珂王罗酊袋的制备(已完成):

在洗净、烘干的150ml锥形瓶中倒入约10~20ml胶棉液,小心转动锥形瓶并使胶棉液在锥形瓶内形成一均匀薄膜,倾出多余的胶棉液(回收),将锥形瓶倒置在铁架台上,待乙醚挥发完(此时胶膜已不沾手),用手指轻挑使膜与瓶口脱离,再用蒸馏水注入胶膜与瓶之间,使胶膜与瓶壁分离,从瓶中取出胶膜(应该没破),然后将其浸入蒸馏水中待用。

2、Fe(OH)3溶胶的制备(已完成):

在2000ml烧杯中加800ml蒸馏水,加热至沸,慢慢地滴入(将2g无水FeCl3溶于80ml蒸馏水中)的溶液,并不断搅拌,加完后继续沸腾5min,由于水解的结果,得到红棕色的Fe(OH)3溶胶。

把所制得的溶胶放入珂王罗酊袋内用水渗透之,渗透水约30min换一次,直至溶液中不含氯离子(用1%AgNO3溶液进行检验)为止(约需一周时间)。

3、实验步骤:

a、电导率仪的校正:

取0.0100mol·L-1的KCl溶液100ml进行电导率仪的校正。

b、配制辅助液KCl溶液:

倒出约125ml用上述方法制取的Fe(OH)3溶胶,测定其电导率,根据Fe(OH)3溶胶电导率值,查KCl浓度对电导率曲线图,配制与Fe(OH)3溶胶电导率值相近的辅助液KCl溶液(取0.01mol·L-1KCl溶液5~8ml到1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0.0005~0.0008mol·L-1的KCl溶液)。

c、用少量Fe(OH)3溶胶(约1~3ml)洗涤电泳管,然后注入Fe(OH)3溶胶直至胶液高出电泳管两侧活塞少许,关闭该两活塞,倒掉多余的溶胶。

特别注意:

因溶胶制备时间较长(约需1星期),每组实验只提供约125ml量,所以要求实验要一次成功。

d、打开中间活塞,用蒸馏水把U3电泳管两侧活塞以上部分荡洗干净后在两管内注入辅助液(0.0005~0.0008mol·L-1的KCl溶液)至支管口,并将其固定好。

e、将WY-3D电泳仪的一组铂电极插头插入仪器插空中,电极轻轻插入U3电泳管内,关闭中间活塞,缓慢开启U3电泳管两侧活塞,注意勿使胶液面搅动。

f、打开电泳仪电源开关,按下“稳压”按键,“稳压V”指示灯亮,顺时针缓慢调节“输出调节”旋钮,使输出电压达到300V,注意观察U形管中胶体溶液液面移动情况。

g、当胶体液面上升到U形管上刻度13cm时用秒表开始计时,记录电压数,以后分别记录液面每上升1mm时的时间和电压数直至液面上升至15cm刻度。

计算出胶体移动的速度μ,算出平均值。

h、量出两电极间的距离和所加电压伏特数,则可算出两电极间的电位梯度ω,

记录实验时的温度。

i、测定时注意胶体上升方向和二个铂金电极的极性,从而确定

电势是正值还是负值。

3、数据处理:

电泳速度μ可藉观察在t秒钟内电泳测定管中胶体溶液界面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距离d得到,

;两电极间的电位梯度ω可由两电极间的距离和所加电压伏特数得到,

,由电泳公式

可算出Fe(OH)3胶粒的

电势。

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时,上式应为:

式中

为分散介质的粘度(分散介质为水20℃时,

Pa·s),

为介电常数(分散介质为水20℃时,

),d为胶体溶液界面移动距离(cm),t时间(s),U为电压(V),

是两电极间的距离(cm),

的单位为V。

4、实验注意事项:

1、缓慢开启U3电泳管两侧活塞时,注意勿使胶液面搅动。

2、用绳子和尺子量出的两电极间距离,不是水平横距离,而是沿U形管中线量出的两电极间距离。

四、思考题(参照书)

 

实验三十一: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一、实验目的:

(参照书)

二、实验原理:

(参照书)

三、实验步聚:

1、仪器清单:

数字式阿贝折光仪1台小电容测量仪PCM-1A1台电子分析天平共用

电容池1只比重管(带两个小帽)1支电吹风共用

容量瓶(25ml)4只滴管5支洗耳球1只

移液管架1个移液管(2ml,5ml)各1支长玻棒1根

烧杯(50ml,250ml)各1只抹布1块瓷盘1个

滤纸、擦镜纸若干

CH3COOC2H5(AR.)CCl4(AR.)共用

2、实验步骤:

1)、WAY-2S数字阿贝折光仪的使用:

1、按下“POWER”电源开关,聚光照明部件中照明灯亮,同时显示窗显示00000。

2、加样:

打开折射棱镜部件,移去擦镜纸,用水或酒精小心清洁上、下棱镜的表面后用擦镜纸擦干棱镜表面,再用滴管加1~2滴被测试剂,将上面的进光棱镜盖上。

3、调节:

旋转聚光照明部件的转臂和聚光镜筒,使上面的进光棱镜的进光表面得到均匀照明。

通过目镜观察视场,同时旋转右边的调节手轮,使明暗分界线落在交叉视场中(明亮区域是在视场的顶部)。

旋转目镜方缺口里的色散校正手轮,同时调节聚光镜位置,使视场中明暗两部分具有良好的反差和明暗分界线具有最小的色散。

旋转调节手轮,使明暗分界线准确对准交叉线的交点。

4、读数:

按“READ”读数显示键,显示窗中00000消失,显示“-”,数秒后“-”消失,显示被测样品的折射率。

2)、PCM-1A小电容测量仪的使用:

a、插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预热20分钟。

b、将两根两头接有莲花插头的屏蔽线分别插至仪器标有“电容池”和“电容池座”字样的莲花插座内,屏蔽线另一头暂时空着。

保持两根屏蔽线不要短路和接触其他导电体。

c、按下调校按钮,数字表头指示为零。

d、将一根屏蔽线与电容池连接,另一根连接电容池座,这时数字表头指示的便为空气电容值。

e、在电容池内加入待测液体样品,便可从数字表头上读出有介质时的电容值。

f、用吸管吸出电容池内的液体样品,并用洗耳球对电容池吹气,使电容池内液体样品全部挥发后才能加入新样品。

3)、实验步骤:

a、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ml、3ml、4ml、5mlCH3COOC2H5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CCl4至刻度。

得乙酸乙酯浓度(摩尔分数)为0.7856、0.1179、0.1574、0.1969的混合溶液。

b、用WAY-2S数字阿贝折光仪测定CCl4及各配制溶液的折光率。

c、在阿贝折光仪上读取室温,测定空气为介质时的电容值C空≈C0。

d、用2ml移液管准确量取4ml的纯CCl4到电容池座中,盖上电容池盖,10分钟后读出电容值即Cd。

e、倾去CCl4,用洗耳球吹干电容池、电容池座,再次测定空气电容值,数值与步骤c测得的数据差值小于0.05Pf后用步骤d分别测定四瓶CH3COOC2H5-CCl4混和溶液的电容值,读出数据减去Cd,即为溶液的电容值C溶。

f、将干燥的比重管(连两个帽)放到电子天平里的小烧杯中,准确称量。

g、然后将比重管a端,参照P215图Ⅱ-35-2,插入蒸馏水中,从b端慢慢用洗耳球抽气,直至b端小球有水,再用滤纸从a端吸取多余的蒸馏水到b端的水位至刻度d,盖上小帽,准确称重得W1。

h、倾去比重管中的水,用电吹风吹干,重复步骤g,用CCl4或混和溶液替代蒸馏水,分别对灌有CCl4或CH3COOC2H5-CCl4混和液的比重管进行称重,得W2、W3、W4、W5、W6。

3、数据处理:

1、计算各溶液的

值,根据

求出各溶液的介电常数

;作

图,由直线斜率求算

值。

2、根据

25℃=

℃计算CCl4及各溶液的密度,作

图,由直线斜率求算

值,水的密度见P368表Ⅴ-5-13(a)。

3、作

图,由直线斜率求算

值。

4、根据式

值代入计算

5、根据式

值代入计算

6、将

值代入式

,计算乙酸乙酯分子的偶极矩

值。

4、实验注意事项:

1、测定电容一定要在加液后10分钟以后进行,不然将引入较大的误差。

2、小心比重管的小帽不要换错或敲碎。

3、CCl4是具有较强毒性的物质,操作时尽量不要接触皮肤。

四、思考题(参照书)

 

实验三十:

络合物的磁化率测定

一、实验目的:

(参照书)

二、实验原理:

(参照书)

三、实验步聚:

1、仪器清单:

FM-2型古埃磁天平1套软质玻璃样品管1支

装样品工具(研钵、角匙、小漏斗、玻棒、铜丝钩、棉花)共用

莫尔氏盐(NH4)2SO4·FeSO4·6H2O(分析纯)

FeSO4·7H2O(分析纯)K4Fe(CN)6·3H2O(分析纯)

2、实验步骤:

1)、古埃磁天平的使用:

a、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调零旋钮调至零位。

b、旋转调节电流旋钮调节电流(数字些或指针些)到所需的电流强度处,读取电流和磁场强度数据。

c、特别注意:

每测一组数据,电流旋钮复零。

2)、实验步骤:

a、励磁电流值与对应的磁场强度值测定(打开电源,调零后将霍尔探头伸到磁场强度最大处,调节电流强度,可得电流值与对应的磁场强度)。

b、将空样品管挂在磁天平上,使其底部与磁极中心线齐平,准确称量。

c、将电流由小至大调节,分别称I0=0、I1=1A、I2=2A、I3=3A时的重量。

d、再将电流由大至小调节,分别称I3=3A、I2=2A、I1=1A、I0=0的重量。

e、重复c~d步骤,得两次测定的平均数。

f、样品管中加莫尔氏盐至刻度,重复b~e步骤。

g、用棉球擦净样品管,分别装FeSO4·7H2O和K4Fe(CN)6·3H2O,重复b~e步骤。

3、数据处理:

1、由莫尔氏盐质量磁化率和实验数据计算相应励磁电流下的磁场强度值。

2、由FeSO4·7H2O和K4Fe(CN)6·3H2O的测定数据,代入

式中:

为样品的实际高度,

为无外加磁场时样品的质量,

为真空磁导率(

),

为外加磁场强度;

为样品的摩尔质量,

为样品的密度(即装填密度),

为空气的体积磁化率(

),因样品管的体积很小,这一项常予以忽略。

再根据式

算出所测样品的永久磁矩

和未成对电子数

式中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为玻耳兹曼常数,

为热力学温度,

为玻尔磁子,

A••m2。

3、根据未成对电子数,讨论FeSO4·7H2O和K4Fe(CN)6·3H2O中Fe2+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及由此构成的配键类型。

4、注意事项:

1、每测一组数据,磁天平的电流旋钮要复零。

2、测定励磁电流值与对应的磁场强度值时,不要碰坏霍尔探头。

四、思考题(参照书)

 

实验七:

差热分析

一、实验目的:

(参照书)

二、实验原理:

(参照书)

三、实验步聚:

1、仪器清单:

WCT-2微机差热天平1套电光分析天平1架

高纯氧化铝小坩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