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703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沪教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沪教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O:

16C:

12S:

32Fe:

56Mg:

24Cl:

35.5

Na:

23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电热器取暖B.天然气燃烧C.水力发电D.太阳能供热

2.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B.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C.使用简易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D.用性质稳定的氟利昂作致冷剂

3.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

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A.+5B.+3C.+1D.无法确定

4.右图所示的微观变化,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5.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可行的是

A.大豆、花生和谷物被霉菌污染后,人不可食用,但可喂养家禽

B.由于淀粉遇碘会变蓝,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C.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盐中毒现象

D.用食盐水除水垢

6.荔枝快成熟的时候特别需要磷肥和氮肥,下列符合条件的一种化肥是

A.NH4NO3B.KClC.KNO3D.NH4H2PO4

7.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

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

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锡B.硒C..氧D.硅

8.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

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

8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

6:

1

9.为防止污染环境,节约资源,目前很多城市将垃圾分类,如图所示,表示可以回收物品的标志是()

 

10.右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g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

11.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处理

B.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D.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替代聚乙烯塑料制作一次性饭盒,可防止产生“白色污染”

1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下:

 

参照以上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肥皂水是中性物质B.草木灰与碳酸氢铵混合使用可以增强肥效

C.吃松花蛋一般添加食醋去除涩味D.橘子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3.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合金属于金属单质D.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的熔点

14.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的质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元素的化学性质

15.Fe与FeO的混合物12g加入200g9.8%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7:

1B.3:

1C.14:

1D.7:

9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为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现有:

①NaOH溶液②大理石③NaCl溶液④稀硝酸四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下列图示的某种试剂瓶中。

存放在下列试剂瓶中的上述药品编号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①④③

17.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CuO粉末

C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

N2气体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KCl溶液

CuCl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1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若分别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乙

C.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

甲<乙

D.当甲中含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9.往AgNO3、Cu(NO3)2和Zn(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不可能是

A.Ag+、Cu2+、Fe2+B.Fe2+、Zn2+C.Cu2+、Fe2+、Zn2+D.Ag+、Fe2+、Zn2+

2

0.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BCD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

C.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D.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6分)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1)4个碳酸根离子;

(2)3个氨分子;

(3)标出氧化镁中

镁元素的化合价;(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5)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多的金属元素;(6)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

22.(6分)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A.二氧化碳B.小苏打C.硝酸钾D.氮气E.熟石灰F.聚乙烯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农业上可作复合肥的是;

(3)可用于食品膨松剂的是;(4)常用于保护蔬菜瓜果的气体是;

(5)用作食品包装材料的;(6)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3.(4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稀硫酸除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分)我们的衣食住行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

请根据下列生活中的事实填空。

(1)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1草莓

 

2西红柿

 

3米饭

 

4鸡蛋

(2)家庭生活中常使用下列用品,其中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1不锈钢炊具②合成橡胶手套③纯棉饰品④塑料外壳电话

(3)“可燃冰”(CH4·nH2O)是一种沉睡在海底和高寒冻土的独特能源。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这丰富的“可燃冰”资源。

下列有

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1属于海底生物②说明水可以变成油

③CH4·nH2O属于化合物④是燃烧值高、污染少的新能源

(4)右图是贴在某汽车加油站的广告。

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玉米汁可用作汽车燃料

2由玉米生产的酒精可作汽车燃料

3推广玉米生产的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

四、实验题(共2题,每空1分,共23分)

25.(11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

a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可选用上图中装置组合(填序号)。

实验时该发生装置还需要做的一点改动是。

(3)写出用高锰酸钾制O2的化学方程式,查阅资料后可知,锰酸钾可溶于水,若要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顺序是(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b.溶解c.过滤d.洗涤(4)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其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装置编号)。

装药品前需要将药品研磨至粉末状,(填“能”或“不能”)将两种固体混在一起后研磨。

收集氨气时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F装置与装置相连接(填数字编号),该装置有_______________作用。

 

26.(12分)海水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获得多种产品。

(一)海水可以晒盐,得到粗盐。

提纯含有泥沙的粗盐,一般要经过一下操作流程:

泥沙

较细粗盐

大颗粒粗盐

⑥称量

悬浊液

②称量

精盐

滤液

③加水搅拌

(1)海水晒盐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结晶的原理。

(2)操作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

A.量筒B.研钵C.玻璃棒D.试管

(3)操作④的名称是_________。

(4)操作⑤中为减少食盐固体飞溅,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③④⑤都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其中操作④中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计算产率发现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

就过滤B.蒸发时食盐飞溅

C.蒸发后得到的食盐很潮湿D.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二)提取金属镁:

制取粗盐后的苦卤中含有丰富MgCl2等资源,下图是从苦卤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上述流程中,试剂A通常用廉价的(填化学式)悬浊液,沉淀B是

,试剂C为,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探究题(共1题,除有说明的外,每空1分,共19分)

27.(4分)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Fe3O4、FeO、SiO2等)是工业生产硫酸的废渣,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铁红(氧化铁)等产品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

 

(1)硫铁矿是物(填“纯净”或“混合”)。

(2)写出C与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反应Ⅰ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

(4)产品a的主要成分是K2SO4,检验产品a中是否含有氯化物(Cl—)杂质的实验操作是:

取少量产品a加水溶解,。

28.(13分)某同学发现某维生素C泡腾片遇水产生大量气泡,对其产生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已知维生素C泡腾片的配料:

维生素C2%、乳糖、碳酸盐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1,向试管中滴入

几滴水,1min后振荡锥形瓶。

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注射器活栓。

猜想成立,且无其它气体生成。

生成气体成分及原因】

猜想:

气泡中含有CO2,依据是_______。

猜想产生气体的原因:

该泡腾片中含有酸性物质与碳酸盐反应。

进行实验:

将维生素C泡腾片溶解于一定量水,用测量反应后的溶液酸碱度为3,说明该维生素C泡腾片含有酸性物质。

上述实验中固态酸性物质与碳酸盐反应时,水的作用是溶解固态酸性物质形成酸溶液,使之与碳酸盐反应。

因此,储存该维生素C泡腾片应注意

【探究二氧化碳源】

猜想:

该维生素C泡腾片含有质量分数为20%的二氧化碳源(钠盐),有关资料记载二氧化碳源可能是①NaHCO3②③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

利用上图装置(夹持仪器略)进行探究,图中装稀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

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称取4.20g泡腾片粉末装入烧瓶中,松开弹簧夹K,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装置D为200.00g,夹上弹簧夹K,滴加稀硫酸;④松开弹簧夹K,再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⑤称量装置D质量为200.44g。

反应开始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

通过计算判断出以上猜想______(填序号)成立。

反思交流:

(1)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提出,将D装置替换成与E相同的装置更加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没有C装置,对该实验有没有影响_____。

九年级化学练习参考答案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A

C

D

D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C

B

C

CD

AD

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略。

22.ACBDFE

23.略

24.

(1)④。

(2)②④。

(3)③④。

(4)②③。

四、实验题(共2题,每空1分,共23分)

25.

(1)a酒精灯b试管

(2)AC、加棉花团。

(3)略,bcda。

(4)略,A,不能,①,防倒吸

26.

(一)

(1)蒸发。

(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B。

(3)过滤。

(4)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玻璃棒,引流。

(6)ABD

(二)Ca(OH)2,氢氧化镁稀盐酸,略。

五、探究题(共1题,除有说明的外,每空1分,共17分)

27.

(1)混合物。

(2)略.

(3)防止碳酸氢铵分解。

(4)先加过量硝酸钡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8.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1,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水,1min后振荡锥形瓶。

小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射器活栓不动。

猜想成立,且无其它气体生成。

【生成气体成分

及原因】

石灰水变浑浊。

pH试纸。

密封、干燥。

【探究二氧化碳源】

猜想:

②Na2CO3

实验:

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反应开始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原有的二氧化碳

步骤④的作用是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吸收装置中。

数据处理:

猜想_①_(填序号)成立。

反思交流:

(1)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中对实验造成干扰。

(2)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可能带出水蒸气。

(3)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