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742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9讲 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

第9讲细胞呼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

第9讲细胞呼吸

【基础梳理】

一、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

1.有氧呼吸

(1)概念:

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

(3)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转移过程,如设两组,分别用18O标记氧气(18O2)和葡萄糖(C6H

O6),从而研究物质变化。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ØO2参与了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所以细胞呼吸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O2,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Ø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是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Ø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水,反应物中的水在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生成物中的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由[H]和O2结合生成的。

(4)放能:

1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转移至ATP中,其余能量则以热能形式散失。

(5)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

2.无氧呼吸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

(1)场所:

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2)总反应方程式

生成乳酸: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生成少量ATP

生成酒精: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注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3)放能:

1mol葡萄糖释放196.65kJ(生成乳酸)或225.94kJ(生成酒精)的能量,其中均有61.08kJ左右转移至ATP中。

(4)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产物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

有氧呼吸(真核生物)

无氧呼吸

同点

条件

需氧

不需氧

场所

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线粒体(第二、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

分解程度

葡萄糖被彻底分解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

产物

CO2、H2O

乳酸或酒精和CO2

能量释放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同点

反应条件

酶和适宜温度

本质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所需

过程

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细胞呼吸中能量的释放与去向

5.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与去向

项目

来源

去向

[H]

有氧呼吸:

C6H12O6和H2O;

无氧呼吸:

C6H12O6

有氧呼吸:

与O2结合生成水;

无氧呼吸:

还原丙酮酸

ATP

有氧呼吸:

三个阶段都产生;

无氧呼吸:

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除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6.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各物质间的关系比(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

(1)有氧呼吸中葡萄糖∶O2∶CO2=1∶6∶6。

(2)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中葡萄糖∶CO2∶酒精=1∶2∶2。

(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

(4)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摩尔数与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产生CO2摩尔数之和的比为3∶4。

7.“三看法”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

(1)“一看”反应物和产物

(2)“二看”物质的量的关系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②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③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④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⑤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释放量⇒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⑥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释放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3)“三看”反应场所

例1: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等一系列代谢活动的总称。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过程,至少要穿过3层生物膜

B.用14C-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可在线粒体等结构中检测到放射性

C.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一定不含线粒体

D.人体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人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

例2:

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X、Y、M、N代表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糖原是肌糖原

B.X分解产生Y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

D.图示能量中,转移到ATP的是少部分

例3: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产生酒精的量

9mol

6.5mol

6mol

0mol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例4:

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大,大部分H+通过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

B.该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C.图中①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

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1.内部因素

2.外部因素

(1)温度

①原理:

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呼吸速率。

②曲线模型(如下图)

③应用

(2)O2浓度

①原理:

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②曲线模型(如下图)

Ø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

Ø随着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

Ø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随着O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呼吸酶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③应用

Ø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

Ø作物栽培中及时松土,保证根的正常细胞呼吸。

Ø提倡慢跑,防止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Ø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3)CO2浓度

①原理:

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填“促进”或“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②曲线模型(如图)

③应用:

在蔬菜和水果保鲜中,增加CO2浓度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含水量

①原理:

一定范围内,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细胞呼吸越强。

②曲线模型(如图)

 

③应用

例5:

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O2含量

温度(℃)

0.1%

1.0%

3.0%

10.0%

20.0%

40.0%

3

6.2

3.6

1.2

4.4

5.4

5.3

10

31.2

53.7

5.9

21.5

33.3

32.9

20

46.4

35.2

6.4

38.9

65.5

56.2

30

59.8

41.4

8.8

56.6

100.0

101.6

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O2含量为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

B.温度为3℃、O2含量为3.0%是储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

C.O2含量从20.0%上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

D.在20℃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例6: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和氧浓度并保持干燥,有利于果蔬的储藏保鲜

B.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提高产酒量

C.大棚栽培蔬菜,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适当降低温度

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的生长

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选填“细”或“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CO2和酒精的检测

2.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注 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换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3)检测酒精的产生:

从A、B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

条件

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甲组(有氧)

变混浊/快

无变化

乙组(无氧)

变混浊/慢

出现灰绿色

4.实验结论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5.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

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甲、乙两组为对照实验,设置的是有氧、无氧条件。

(2)无关变量控制

①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②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6.液滴移动法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1)探究装置:

欲确认某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应设置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2)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

结论

装置一液滴

装置二液滴

不动

不动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不动

右移

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

右移

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

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3)误差校正:

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三。

装置三与装置二相比,不同点是用“煮熟的种子”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

例7:

如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甲、丁两试管中产生CO2的多少

B.乙、丙两试管中的液体应先煮沸,冷却后再加入酵母菌,以便消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

C.该实验装置的设计不够严谨,通入乙试管中的空气必须除去CO2

D.甲、丁两试管中的Ca(OH)2溶液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

例8: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装置一中液滴不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死亡

D.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要点点拨】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最大区别是有氧呼吸有氧气参与无氧呼吸无氧气参与。

2.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部分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无线粒体的真核生物(或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3.脂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的量≠产生CO2的量。

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含H量高,因此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大于产生CO2的量。

4.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燃烧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不同的是:

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

5.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的简化表示方法。

6.关于细胞呼吸的5点说明

(1)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

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有氧呼吸在细胞质中和细胞膜上进行。

(2)葡萄糖分子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被分解。

(3)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还要消耗第一阶段产生的[H]。

(4)人体内产生的CO2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因为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2。

(5)无氧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还有大量能量储存在乳酸或者酒精中。

7.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物质参与的阶段及场所总结

(1)水:

生成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以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无氧呼吸中不存在水的生成与消耗。

(2)二氧化碳:

生成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或生成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动物与植物体内均可产生二氧化碳。

(3)酒精或乳酸:

生成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4)葡萄糖:

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5)丙酮酸:

作为中间产物,生成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以反应物形式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前者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后者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6)氧气:

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8.细胞呼吸影响因素的3点注意

(1)O2浓度为零时,细胞呼吸强度并不为零,因为此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2)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

若需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器官的细胞呼吸强度,可采取供水、升温、增氧等措施;若需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可以采取干燥、低温、低氧等措施。

(3)内部因素也会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如生物的遗传特性、器官种类、生长时期等。

9.水果、蔬菜与种子的储存条件不同

(1)蔬菜和水果应储存在“零上低温、湿度适中、低氧”的条件下。

(2)种子应储存在“零上低温、干燥、低氧”条件下。

两种储存手段均需降低细胞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但由于水果和蔬菜本身的特点,需要一定的湿度才能保持新鲜度,故二者在储存条件上存在差异。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肌纤维的细胞呼吸起点都是葡萄糖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丙酮酸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阶段

2.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

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物质a产生的场所都为线粒体基质

3.有多瓶(条件一致)酵母菌、葡萄糖悬液,分别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c时,

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C.当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细胞内有ATP积累

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中ATP的生成速率相同

4.如图表示的是马铃薯块茎在气温多变的一天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O2抑制了无氧呼吸

B.b点时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可能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bc段细胞呼吸增强的唯一原因是O2量增加

D.a点时马铃薯块茎吸收O2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相等

5.还原氢([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中,[H]产生自水的光解

B.光合作用中,[H]的作用是在暗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等有机物

C.有氧呼吸中,[H]的受体是氧气,该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

D.无氧呼吸中,[H]的受体是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

6.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场所①③发生的过程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D.场所①②③发生的过程产生ATP最多是在场所②

7.下图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为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最弱点

B.AB段表示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C.C点时酵母菌不再进行无氧呼吸

D.阴影部分面积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强度

8.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储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先通气,后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

水果保鲜

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农作物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

二、多项选择题

9.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50h后,30℃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h后,30℃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和15℃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10.如图表示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萌发前不进行细胞呼吸

B.12~24h期间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C.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逐渐增加

D.在开始光合作用之前,萌发的种子中有机物种类和含量不断减少

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都可以作为呼吸底物

B.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或乳酸和CO2

C.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热能,有助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D.油菜种子中含脂肪多,萌发时耗氧多,要注意适当浅播

12.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

实验设计如下:

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化。

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O2的消耗量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三、非选择题

13.图1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速率和CO2生成速率的变化,图2为测定该器官呼吸方式的装置。

请据图回答问题:

(1)有氧呼吸中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消耗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当O2浓度达到对应于曲线上的________点的值时,该器官不再进行无氧呼吸。

若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则此O2浓度下图2装置甲中的红色液滴________(选填“不动”“左移”或“右移”),装置乙中的红色液滴________(选填“不动”“左移”或“右移”)。

(3)若图中的AB与BC段等长,则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___(选填“一样多”“更多”或“更少”),而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__。

14.某生物研究小组为了验证酵母菌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他们依据“酒精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的原理进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A装置中滴加石蜡油的目的是 。

 

(2)A、D装置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

 

(3)实验10min后,从A、D两装置中各抽取2mL溶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摇匀,均出现了灰绿色。

甲、乙两同学对于D装置出现灰绿色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甲同学认为D装置也产生了酒精;乙同学认为是由于D装置中的葡萄糖未消耗完导致的。

①甲同学解释的依据是                。

 

②乙同学解释的依据是                    ,若设计实验判断此依据是否正确,其基本思路是                        。

 

③若实验结果是由乙同学分析的原因导致,则实验操作应如何改进?

             。

 

15.著名科学家奥托·瓦博格提出:

“为什么癌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

”该疑问被称为“瓦博格效应”。

为解决该疑问,科学家对大量癌细胞做了研究。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无氧呼吸产能较少,有科学家提出“瓦博格效应”是由缺氧导致的。

为验证该结论,科学家将癌细胞放入克服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培养,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否定了该推论。

(2)研究发现,癌细胞会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或使其部分缺失,从而间接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同时可推断癌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阶段。

(3)进一步研究发现,癌细胞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会激活癌细胞无限增殖,为验证该结论,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引入癌细胞,对该癌细胞进行培养,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该推论。

16.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B点的CO2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氧气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________________,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其对应的氧气浓度为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4)图丙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是____________。

17.为了研究怎样更好地保存种子,有人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