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8802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 9页.docx

最新科普知识文章word范文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科普知识文章

篇一:

(用)科普文章

一、科普文章的含义

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二、文体特征

科学性,不仅是指科学小品中要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宏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

文学性,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三、阅读方法

一、首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来看待(内容具有科学性)基本结构:

科普文章强调科学性,首先就要注意思维的严密。

思维的严密不仅表现为内容上的科学准确,也表现在写作的条理和整个文章的布局即安排顺序上。

(1)总分式: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主体部分详写说明对象,结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3.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常见说明方法

(1)下定义

(2)分类别(3)列数字(4)举例子(5)作比较(6)作比喻(7)设图表

二、再将科普文章作为散文类的文学作品来阅读(文笔具有生动性)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高考的选文大多采用

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2.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1)内容的科学性

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

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

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2)文笔的生动性。

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不死》中关于一段神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

死》中插入一段神话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

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活泼。

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3)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学内容。

比如《人类的语言》、《话茶》、

《天石》等文,都具有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

3.科学小品的形式。

随着科学小品内容的广泛性,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无论是工业、农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学小品的题材。

所以小品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

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描述式

描,指描写;述,指叙述。

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

比如《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到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2)自述式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于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

篇二:

科普文章阅读

篇三: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和报告

一)科学小品

1、概念: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1)内容的科学性

(2)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

比如《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话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

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活泼。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仔细阅读二、七两个单元的说明文,有意识地把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找出来,品味其语言特征。

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3)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比如《人类的语言》、《话茶》、《天石》等文,都具有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

3.科学小品的形式。

随着科学小品内容的广泛性,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无论是工业、农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学小品的题材。

3小品的表现形式

(1)描述式

描,指描写;述,指叙述。

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

比如《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到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2)自述式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于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

比如《灰尘的自述》、《我是电》等题目就是自述式的。

(3)故事式

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

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然是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

当然不能强调了故事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3)谈话式

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

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

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

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

前两种比较常见,也容易把握,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4.介绍性说明文基本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

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主体部分详写说明对象,

结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5.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2)时间顺序

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3.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

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

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

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定义?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

二、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

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导语)、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

?

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报告的内容。

还可以在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主体?

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3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

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材料真实?

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这是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三、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1)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

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

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2)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

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

?

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3)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

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精确的数字”作用:

?

往往可以增强调查报告的概括力和表现力;?

从而达到直接说明主题的效果;?

准确说明事物的来龙去脉;?

揭示它本质和规律;

四、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

1.材料真实

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这是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

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

正面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报告。

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

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叙议结合?

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代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

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

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

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

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

五.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对于报告的鉴赏评价,要紧紧把握考试大纲要求来操作

(1)“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报告中的

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3)“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1、文体特征题(评价调查报告是否成功?

)?

材料真实(时、地、人、事、数)/对象典型(具有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叙、议结合/针对性强否2、分析调查报告中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关系:

?

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

3、数字对于调查报告的作用:

?

是最有效地反映具体情况的方法;方式简明,内容具体;可达到表达准确,一目了然的效果。

篇四:

科普类文章如何写

科普类文章如何写?

一、什么是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就是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使之为读者所能理解的文章.科普文章往往有着宏观叙事的风格,即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基础,告知读者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二、科普文章的选题

要写出好的科普文章,选题是最重要的,本人认为科普文章的选题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普文章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普文章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科普文章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

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实践性.科普文章选题必须是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获得的,有实践依据.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请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4、创新性和前瞻性.科普文章的选题要有创新性,要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注意世界上一些新的科学变化和理论.并对今天的实际生活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5、普及性.既然是科普作品,在选题是一定要注意它的普及性、大众化.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希望了解的一些问题。

三、写科普文章要注意的问题

1、要选准对象.下笔时时刻想着大多数读者只有一般的文化水平,他们不是本行专家.写科普文章不是写论文,也不是写教材,而是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给尽可能多的读者阅读。

2、要主题突出.一篇科普文章,最好只有一个主题,文章应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在展开之前,要列出展开提纲.科普文章概念准确很重要,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不能出错.科普文章要有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概念、新知识、新说法.这就叫做“与时俱进”,现代科普文章应把普及新的科学知识为己任.科普文章应有深度,对新概念、新知识的叙述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要适当向一定的深度展开.文章能吸引读者,要使用生动活泼的比喻,幽默诙谐的语言。

3、要定位准确.科普文章不是掌握本门技术的入门书,而是了解本门技术的通俗读物.打个比方,同样是参观人民大会堂,作为提高建筑系新生的感性认识的教学安排,由老师讲解,和一般参观者由导游小姐讲解,无论是介绍的内容还是使用的语言,肯定大不一样。

4、要取材适当.作为介绍科学技术的科普文章,当然必须保证概念的正确.但是介绍工作原理时宜粗不宜细,切忌用过多的技术术语,更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表达;而应该多用物理概念使事物形象化.着重说明所要介绍技术的特点、意义、用途,以及对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个人生活所起的影响。

5、要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能用简单的句子讲清楚的就不用复杂的句子,能用字数少的词汇说清楚的就不用字数多的词汇.文章层次要清楚,逻辑性强,前后呼应,避免重复.科普文章是面向广大群众的,要把群众听不懂的“行话”变为群众易懂的“大众话”,用恰当的语言形象化。

6、要避免抄袭的嫌疑.论证可以接近,但不能雷同或是抄袭.不同作者可以有相同的看法或主张,可以有同一论点.不同作者在表达同一论点时采用的论证过程不能雷同,因为论证的方法也与作者个人写作习惯、写作技巧及其它综合知识相关.综上所述,要写出好的科普文章,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睿智的眼光、流畅的文笔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