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9155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鸿门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学会分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典型的细节描写;掌握归纳人物个性与历史事件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3、在分析课文情节的过程中,学会梳理古代记叙散文的叙事脉络;

  4、朗读法和问答导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探究“性格决定命运”在楚汉战争中的体现。

  【教学层次设计】

  一、概述旧课,检查文言知识归纳情况;(约6分钟)

  二、复述故事情节;(约3分钟)

  三、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约33分钟)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约3分钟)

  【教学过程】

  一、概述旧课,检查文言知识归纳情况。

(约6分钟)

  师:

上节课我们对《鸿门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简单梳理,让大家大致感受了一下鸿门宴的气氛,今天我们就来精读课文,进入课文,一起体会鸿门宴的紧张气氛。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味课文,我们先来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文言知识。

上节课布置大家结合咱们的预习学案,归纳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由于时间原因,今天就不在课堂上检查了。

大家看幻灯片上老师归纳的一些文言知识,大家边读边记,可以在学案上做适当补充也可以直接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打开幻灯片)给大家5分钟时间。

  知识梳理:

  幻灯片

  一、通假字

  1.距—拒: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一邀:

张良出,要项伯。

  4.倍一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一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郁—隙: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一座:

置之坐上。

  幻灯片

  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省。

  2.非常:

古指意外的变故。

今为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指黄河以北地区。

今指黄河北省。

  4.河南:

古指黄河以南地区。

今指黄河南省。

  5.婚姻:

古谓儿女亲家。

今指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6.非常:

古指意外的事故。

今用作程度副词。

  幻灯片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1)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2)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3)籍(登记,动词)吏民。

  (4)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5)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6)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2)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4)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5)樊哙侧(使……斜侧着,使动)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事之。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3)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4)头发上(向上)指。

  幻灯片

  四、特殊句式

  1.数词作谓语: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

  

(1)客何为者?

(何为一为何)

  

(2)大王来何操?

(何操—操何)

  (3)沛公安在?

(安在一在安)

  (4)籍何以至此?

(何以一以何)

  3.介词结构后置:

  

(1)具告以事。

  

(2)贪于财货。

  4.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亚父者,范增也。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幻灯片

  5.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2)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3)奉卮酒为(省略“之”)寿。

  (4)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6)加彘肩(省略“于其”)。

  6.被动句:

  

(1)珍宝尽有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吾属今为之虏。

  幻灯片

  五、偏义复词

  出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六、固定句式

  1.奈何:

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如何”、“怎样”。

如:

“为之奈何?

  2.孰与:

与……相比,谁……?

表示比较。

如:

“孰与君少长?

  3.所以:

“……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

“所以遣将守关者。

”“事知所以距子也。

  4.为……所:

被……,表被动。

如:

“若属皆且为所虏”。

  5.无以(无……以……):

没有什么东西拿来……。

如:

“军中无以为乐”。

  6.何……为:

表反问。

为:

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

如:

“何辞为”。

  二、复述故事情节。

(约3分钟)

  有没有同学愿意给大家讲一下。

  生1:

故事发生在秦末,当时各路起义军起兵反秦,以项羽和刘邦最强,而项羽比刘邦强很多。

他们在不同方向作战。

当时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攻破函谷关,派将领守住关。

项羽很生气,很快攻破函谷关,双方实力相差很大,项羽剿灭刘邦很容易。

刘邦手下的曹无伤派人跟项羽说刘邦想自己在关中称王,激怒了项羽,准备攻打刘邦。

  师:

好,你(指明生2)来复述接下来的故事。

  生2:

项伯与刘邦的手下张良有交情,于是去叫张良逃走,但是张良对刘邦忠心,就告诉刘邦这事。

于是刘邦说服项伯制订协议,去见项羽。

他们定下了儿女亲家,项伯叫刘邦次日早去给项羽道歉。

  师:

很好,你(指明生3)继续复述。

  生3:

第二天,刘邦带了百余人去谢罪,和项羽饮酒。

范曾说不可放过机会,但是项羽不忍心,于是范曾派项庄舞剑,趁机刺杀刘邦。

但是项伯与刘邦有约定,于是起来保护刘邦,项庄不能下手。

张良看形势危急,就叫樊哙进帐、樊哙义正词严讲了很多道理,让项羽无言。

于是刘邦借口上厕所,跑了,让张良留下给项羽和范曾送礼物。

项羽留下了,而范曾把礼物毁坏了,并说项羽无知,不足以共大事。

刘邦回到军营,马上就把曹无伤杀了。

  师:

大家说他们仨讲得好不好?

  生(齐):

好!

  师:

鼓掌。

  生鼓掌。

  师:

大家对课文的熟悉是超出了我的想象的,很好,说明大家课后下了苦功夫。

接下来,咱们就放心大胆地进行课文分析。

  三、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

(约33分钟)

  师: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文学价值值得我们去感受,去学习。

那么我们在平时在阅读古代叙事散文时该如何法现它们的文学色彩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精读《鸿门宴》,一起去发现和体会它的文学色彩。

  请这一排的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一段。

其他同学注意听。

(引入第一段的教学)

  

(一)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故事起因。

  师:

我们知道相遇在宴会上并没有杀刘邦,那么项羽什么时候动过杀念?

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生(齐):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板书:

无伤告密)

  

(二)项羽大怒

  师:

很对,那么项羽听到后的反应是怎样的?

请用一个字来形容。

  生(齐):

怒。

  师:

太好了!

是的,项羽十分恼火,大怒。

那么项羽为什么会大怒呢?

  生(齐):

因为他想当王。

  师:

是的,项羽自己想做皇帝。

从我们之前讲到过的“破釜沉舟”的成语典故我们知道,项羽击退了秦军的主要力量,他觉得自己功不可没;再者,项羽是将门之后,而刘邦呢?

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项羽自觉出身上高人一等,自然就看不起刘邦了;项羽想做皇帝,刘邦他也想啊,狭路相逢,必然有一方要败退下来的。

可是为什么会是项羽呢?

  (三)范增进言

  师:

生活中,我们常常说“×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现在项羽大怒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那么,项羽的决定得到了谁的支持?

  生:

范增。

  师:

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生: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板书范增进言)

  师:

太棒了。

我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翻译一下这段话,其他同学注意听。

  生1:

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

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你)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师:

很好,基本意思是这样,大家注意,文中的山东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山是指崤山,那么山东在文中的意思就是崤山以东;“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财物应该是被取,妇女是被幸,那么被动在这句话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生:

通过“所”字。

  师:

很好。

大家再来看看“此其志不在小”中的“小”,在翻译的时候,它的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

发生了,应该翻译成“小的方面”。

  师:

很好,大家对这段话还有什么翻译上的疑问吗?

  生:

没有。

  师:

大家思考一下,项羽要打刘邦的原因和范增支持项羽打刘邦的原因一样吗?

项羽为什么要打,范增为什么支持项羽打?

大家前后桌四人一小组讨论一分钟。

  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好,你来。

(指明1生)

  生1:

项羽要打是因为刘邦触犯了项羽的尊严,使项羽大怒;范增支持项羽打刘邦是因为范增看出刘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师:

×说的好不好?

太好了,是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项羽和范增对刘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四)第二段的教学,项伯夜访

  师:

矛盾一触即发,又有事情要发生了,项伯出场了,项伯是谁呢?

  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师:

项伯为什么到刘邦的军营?

他是去告密吗?

  生: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板书项伯夜访)

  师:

很好,谁愿意来翻译一下这段话?

  生1: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他)平常与留候张良要好。

张良这时跟随沛公,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把项羽攻打刘邦的事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

“你不要跟他(刘邦)一起送死。

  师:

翻译这段话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现象。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判断句,从“…者,…也”的句式可以看出;“具告以事”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以“以事具告”的顺序翻译;“欲呼张良与俱去”是省略句,省略了“之”。

字词方面要注意“善”和“夜”的翻译,“夜”是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在这里是友善、交好的意思。

  好,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项伯其实不是去告密的,对不对?

  生:

对。

  (五)项伯说情

  师:

我们看到了,项伯和张良的关系非同一般。

项伯回来后,项羽对打刘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请大家在本段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项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生:

“项王许诺。

  师:

那么,项伯到底对项羽说了什么,使项羽突然不打刘邦了呢?

请在文中找出原话。

  生: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板书项伯说清)

  师:

很好,大家听老师翻译一遍,注意“因”和“善”的翻译。

沛公不先攻入关中,您怎么敢轻易入关呢?

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劳你却攻打他,(这是)不符合信义的。

不如就此好好对待他。

  (六)张良献策

  师:

大家说,项伯为什么向项羽提议不打刘邦,而且还说要好好对待他,项伯得到刘邦的什么好处?

刘邦到底对项伯说了什么呢?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

(指明2个学生分别回答)

  生1:

沛公奉旨酒为寿,约为婚姻。

  生2: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师:

很好。

请大家一起把这一小段文字读一遍。

(学生齐读)大家看,刘邦说的多好听多动听啊。

真的是字字动人啊!

  我进入关中,一丝一毫的财物也不敢据为己有,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存府库的财产,以等待项将军。

(我)所以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啊。

(我)日夜盼望项羽将军到来,怎么能够?

,反叛(他)呢!

希望您向项王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注意,“奉”通“捧”,是通假字,“倍”通“背”;“婚姻”“非常”是古今异义词,“婚姻”古谓儿女亲家,今指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亲眷关系,“非常”古义指意外的事故,今用作程度副词;偏义复词“出入”,偏向“出”的意思;固定句式“所以…者”,意思是“…的原因”“…的方法”。

  项羽听到这样的言辞能不心软,能不高兴吗?

  我们大家也许会觉得这就是一段讨好的话,降低自己抬高项羽,谁都能看出来。

  但是大家别忘了,项羽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刘邦是谁?

有什么了不起。

”刘邦的话无形中满足了项羽自高自大的虚荣心。

  师:

刘邦这一主动示弱的计策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吗?

  生:

不是。

  师:

那是谁想出来的?

  生1:

张良。

  生2:

鲰生。

  师:

那么到底是谁呢?

请大家看到张良说的一句话: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板书张良献策)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明确,这一计策是谋士张良出的。

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句话,这句话作用大着呢。

它首先指明了项伯在项羽军中的地位很高,其次,告诉刘邦要学会说“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

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

由项伯调停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

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

  那么刘邦有没有领会张良的意思呢?

  生:

领会了。

  师:

这说明了什么?

  生:

刘邦知人善用。

  师:

很好,现在我们来落实一下张良和刘邦对话的一些文言字词、句式。

通假字,“距”通“拒”,“内”通“纳”,“要”通“邀”;词类活用,“活”,使动用法,使之活,救了他的命,“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固定句式,“奈何”,如何、怎样,“孰与”,意为“与…相比,谁…”,表示比较。

  师:

项伯一方面劝说项羽,一方面又向刘邦提出了什么意见?

  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师:

很好。

注意,“蚤”通“早”;“谢”意思是道歉。

  (七)刘邦谢罪(引入第三段的教学)

  师:

刘邦第二天来到鸿门,为什么要向项羽道歉呢?

刘邦是怎么说的呢?

请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

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板书刘邦谢罪)

  师:

“河南”“河北”古今异义词,古义为“黄河以南,黄河以北”;“郤”通“隙”,隔阂、嫌怨的意思;特殊句式,“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省略句,“不自意”,宾语前置,应为“不意自”。

  大家注意刘邦说话的语气,他把自己自称为“臣”,将成功归于自己的“不自意”而非实力,言外之意是先入咸阳者应该是项羽;同时还为项羽开脱——把责任推到“小人”身上。

刘邦的话再一次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

  (八)项羽说出曹无伤

  师:

在与刘邦的对话中,项羽轻易说出了告密者的名字,这说明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生:

胸无城府。

  师:

很对。

注意特殊句式“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应为“籍以何至此”。

  (九)宴会座次

  师:

有宴席,就有座次之论。

那么“鸿门宴”上的座次是怎样安排的呢?

这又说明了什么?

(首先填图,解释“东向”等意思。

  明确: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宴席在项羽军中,刘邦为宾,却在范增之下。

可见,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

也可见双方实力悬殊,刘邦处境令人担忧。

再看项羽集团内部,谋士范增,虽为“亚父”,就座次论尚不及告密的项伯,事不可谋已露出端倪。

  (十)范增使计

  师:

项羽、刘邦的矛盾似乎平息了,相与饮,但是范增不依不挠,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范增的活动,同桌两人互相翻译。

给大家3分钟。

  明确:

1、暗示项羽;2、暗示不成,让项庄舞剑借机刺杀刘邦。

(板书范增举玦,项庄舞剑)

  重点词句:

目:

名词作动词,以目示意。

  师:

范增的努力有没有成功?

为何?

  明确:

项伯的维护

  重点词句:

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约3分钟)

  师:

课文一、二两段记述了“鸿门宴”前发生的几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势一触即发到出现转机,由项羽的“大怒”到项伯之言产生效果,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并为后来事态的演变作了必要的铺垫,留下了必要的伏笔。

  课文第三节记述“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激烈斗争。

刘邦谢罪,以屈求伸,矛盾缓解,范增举块,危机依然四伏,项庄舞剑,更是险象环生,那么,刘邦最终命运会是如何呢?

预知详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课后请同学们熟读4、5、6、7自然段,结合表一楚汉人物对照表,思考:

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鸿门宴

  司马迁

  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献策→项伯说情

  →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