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案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9402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方案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测量方案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方案改.docx

《测量方案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方案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方案改.docx

测量方案改

正荣·苏地2015-WG-49地块

20#(物业用房)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苏州正荣项目部

2016年01月05日

目录

1.工程概况1

2.编制依据1

3.施工组织框架图1

4.施工安排1

4.1.测量分工安排1

4.2测量组仪器配备2

5.施工准备与资源配备计划2

5.1施工准备2

5.2资源配备计划3

6.测量过程及测量要求3

6.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3

6.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3

6.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3

6.4测设方法3

6.5±0.000以下施工测量4

6.5.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4

6.5.2基础轴线投测4

6.5.3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4

6.6±0.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4

6.7±0.000以上施工测量5

6.7.1平面控制测量5

6.7.2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5

6.7.3施工层轴线放样5

6.7.4高程的传递6

6.8装修阶段的施工测量6

6.8.1填充墙的放线6

6.8.2屋面施工测量6

6.9验线工作7

6.10建筑物的沉降观测7

6.10.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7

6.10.2观测点的埋设形式7

6.10.3沉降观测点的测量过程7

6.10.4沉降观测要遵循的原则8

6.10.5观测中的注意事项8

6.11引测记录8

7质量标准保证措施8

7.1质量标准8

7.2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8

7.3测量数据9

7.4保证措施9

8测量过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9

9.成品保护措施10

10.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0

11、应急预案10

11.1项目部成立应急小组10

11.2危险源情况11

11.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职责11

11.4应急物资及装备11

11.5发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1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正荣•苏地2015-WG-45地块物业用房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803㎡,地上2层。

前期作为售楼部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2.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施工图纸资料及技术说明

建设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会议纪要

正荣·苏地2015-WG-49地块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组织框架图

4.施工安排

4.1.测量分工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项目部工程部成立测量组组长由有多年施工经验的测量员承担,测量组组员及在本项目主要从属关系图如下:

项目总工程师

叶之晖

项目执行经理

李琳娜

测量组长

彭策

水准仪操作员

雷鸣

测量辅助员

郑光明、彭双清

现场复核记录贾远征

全站仪操作员彭策

计算员

张宝林

4.2测量组仪器配备

根据工程的概况与总施组施工进度安排,测量组仪器配备见下表:

序号

仪器名称及型号

附件

检验情况

主责人

备注

1

全站仪

RTS112SL

三脚架、对中杆、单杆、棱镜、电池

2014.7.28校准

王卫东

(2013)苏州市社公量标证字第200号2017-03-27

2

钢卷尺50m

--

2014.7.19校准

王卫东

(1998)苏州市社公量标证字第060号2018-01-27

3

水准仪DSZ3

塔尺、脚架

2014.7.17校准

王卫东

(2009)苏州市社公量标证字第049号2017-03-27

5.施工准备与资源配备计划

5.1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3)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5.2资源配备计划

测量仪器及测量工具:

全站仪一台,水准仪一台,钢卷尺

附件:

三脚架,单杆,对中杆,棱镜,塔尺,吊锤

6.测量过程及测量要求

6.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基础施工平面图、首层平面图及现场条件等合理布设。

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轴线控制桩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的依据,必须进行保护。

6.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建立二级平面控制网来控制工程的整体施工。

2)建设单位所给的控制点如下:

点名

坐标

高程(m)

X

Y

K1

40018.601

52802.084

4.124

K2

39949.575

52728.316

6.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为保证工程施工的竖向精度,根据建设单位给定的标高原始点K1将高程引入工程场内,总共布设4个高程控制点组成高程控制网。

具体位置和控制点高程根据本工程进度需要依次设置。

6.4测设方法

根据设计总图给定的±0.000标高的绝对高程,以已测设的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首先用水准仪对高程控制点进行联测,高程无误后采用符合路线测定±0.000标高控制点,并根据需要定期进行复测。

6.5±0.000以下施工测量

6.5.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校测仪器采用测量精度2″级的全站仪。

6.5.2基础轴线投测

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利用地面上的轴线控制网进行地下室基础部分轴线的投测。

将仪器架设在控制桩位上,把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经检查无误,然后以控制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尺寸线。

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L(B)≤30

±5

30<L(B)≤60

±10

60<L(B)≤90

±15

90<L(B)≤120

±20

120<L(B)≤150

±25

当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并报监理验线,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6.5.3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结构+5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

高度。

2)模板垂直度检测

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6.6±0.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

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3)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外侧立筋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4)基坑标高传递示意如下图所示:

6.7±0.000以上施工测量

6.7.1平面控制测量

1)本工程各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复核用全站仪进行。

2)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

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的控制线等细部线。

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线,特别是柱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6.7.2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总高H(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6.7.3施工层轴线放样

利用电子经纬仪和50米钢尺对待测楼层的接收点所组成的轴线矩形进行角度、距离的测量。

作为该施工层的平面控制网,以此放出其他各条轴线,并用红油漆作好明显标识。

施工层测量放线允许偏差如下: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m)

L≤30

±5

30<L≤60

±10

60<L≤90

±15

L>90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6.7.4高程的传递

1)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弹出墨线,并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

2)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基准标高线竖直量取。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4)标高的竖向传递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总高H(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6.8装修阶段的施工测量

6.8.1填充墙的放线

依据设计图纸上的墙体、门窗、洞口位置先将结构施工时施放的线找出来,再用钢尺对照结构墙体轴线尺寸进行复校合格后,即可施放各种填充墙施工用线,重点控制好门、窗洞口的位置准确。

填充墙砌完后,及时抄测建筑1m线并用墨线弹出来,抄测要求,每3m两端高差小于±1mm,同一条水平建筑1m线的标高允许误差±2mm。

6.8.2屋面施工测量

1)首先检查各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测定实际偏差。

2)在屋面四周测设水平控制线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3)卷材防水屋面要测定十字直角控制线。

6.9验线工作

1)验线工作应主动,先审《测量方案》和放线交底在各阶段施工前对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

2)验线的依据应原始、正确、有效,以设计图纸,变更洽商与起始点位及已知数据要原始资料,最后定案有效,结论正确。

3)仪器、钢尺必须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检定和检校。

4)必须独立验线,精度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规定。

5)验线部位取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

6)每次测量放线完毕后,经自检合格后,再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上级验线,并办理签字手续。

6.10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6.10.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应在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m~20m的轴线上可观测到的柱上设置。

6.10.2观测点的埋设形式

如下图所示:

6.10.3沉降观测点的测量过程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观测点稳固后即开始,以后每层观测一次直至完工。

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3个月观测一次。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长时间连续降雨、基础四周大量积水等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入逐日观测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完工当年每3个月测一次共四次,第二年6个月一次,第三年起每年一次直到稳定。

6.10.4沉降观测要遵循的原则

1)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

2)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

3)观测人员要稳定;

4)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5)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相对固定;

以上措施在主要从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和不定性,使观测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观测的沉降量更趋稳定。

6.10.5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沉降观测的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得大于30m;

3)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水平尺,观测时,水准尺应和地面垂直,不得歪斜;

4)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5)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6)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7)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性完成;

8)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9)各次所观测的沉降结果应及时整理成成果资料,并通报业主及现场监理工程师,工程竣工后,将成果资料整理归档。

6.11引测记录

K1后视K2支Z1,Z1后视K1投放售楼处坐标;Z1点保护黑墨线弹点,红油漆画圈做醒目标记,维护栏杆搭设留进人口,悬挂醒目标识牌,现场工长施工过程中巡视保护情况。

7质量标准保证措施

7.1质量标准

基础放线、轴线投测、高程控制的精度执行测量规程的要求。

7.2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

钢卷尺:

要考虑三差改正,量距进行往返测量;

经纬仪:

严格对中、整平,角度观测要盘左盘右读数,取平均值;

水准仪:

严格定平,水准路线要闭合或附合,前后视线等长。

7.3测量数据

测量数据的记录与计算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计算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7.4保证措施

1)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政策、规范,明确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与工程进度负责,严格校核起始依据的正确性;测法要科学、简洁,精度要合理、相称。

2)设计变更中的结构尺寸变动部分及时向测量人员交底,测量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并反馈到设计部门。

3)平面控制点选择在控制性强、安全、易于保护的位置,通视良好、分布均匀。

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采取切实有交的保护措施,定期检查校核,发现桩移位等问题及时修改,控制桩有明显标识以防止用错。

4)做好质量检查工作:

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审图,放线时要有工长配合并检查工作,放线后质检人员要及时对所放的线进行检查。

5)加强验线工作:

坚持“三检制”,每次放线均请技术部门验线,重要部位报请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8测量过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1)仪器不检查:

每次测量前,测量人员应对所有的仪器进行检验;如仪器不合格,应进行校核,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2)量尺不按规定:

应采用往返仗量法,每次拉尺要“直、紧、平、齐”。

3)记录不清楚:

记录员每次记录要复诵核对,不能草记、涂改。

4)总尺误差大:

先弹出控制轴线,将钢尺零点始终对准不动,顺中心线将全尺拉通,再按开间尺寸分中定点。

5)塔尺接口不到位或松动:

使用塔尺应注意抽到位和固定,并核对尺面读书。

6)边排柱或角柱错位:

两个垂直方向测定每柱立面上轴线,并拉通线弹墨线,同时用仪器校核垂直度。

7)观测角度不校核:

正倒镜观测取中。

9.成品保护措施

1)定位标准桩和水准基点周围应做保护及并做明显标志,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因现场施工需要,必须破坏控制桩时,应提前向技术质量部提出申请。

3)控制桩保护措施:

钢筋打入地下三米,在钢筋周围混凝土浇筑,预留钢筋头做控制桩;控制桩周围用钢管围挡,并悬挂醒目标识牌。

4)严禁在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加工、倒运钢筋及进行其他施工活动,防止磕碰、刮、擦破坏基准点。

5)基准点附近设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遭施工机械等损坏,测量标志一旦遭受碰损,应立即复位并复测。

6)对施工人员进行基准点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施工人员保护基准点的意识。

10.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首先进行安全交底,并接受项目部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培训,正确佩带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

2)施工现场不得穿拖鞋、短裤等宽松衣物;在危险区域作业时应配戴好安全带,并挂在安全可靠处;

3)办公场所作好防火、防盗等保卫工作,避免仪器设备丢失,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4)交叉作业时,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不得伤害他人,避免被他人伤害。

5)进入施工现场要要求配合项目部做好各项文明施工等工作。

6)测量过程不得随意破坏公共设施。

11、应急预案

为了防止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在工程项目发生事故状态下,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制定本预案。

11.1项目部成立应急小组

组长:

叶之晖

副组长:

李琳娜

组员:

刘岳龙荣辉陈思宏叶阳彭策雷鸣郑光明张宝林贾远征彭双清

办公地址:

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项目办公室

11.2危险源情况 

根据从事工程的项目特点,所承接的项目主要有机械设备、高空作业等工程施工。

可发生和重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安全事故有高空坠落事故、坍塌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等。

11.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职责 

项目部总指挥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工作。

项目经理是应急救援第一执行人,担任副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

应急小组下设机构职责:

 

(1)抢险组:

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2)安全保卫组:

主要职责是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3)后勤保障部:

主要职责是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

 

(4)医疗救护组:

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等工作。

 

(5)善后处理组:

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6)事故调查组:

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图纸的测绘,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11.4应急物资及装备 

(1)救护人员的装备:

头盔、防护服、防护靴、防护手套、安全带、呼吸保护器具等;

(2)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

11.5发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5.1高处坠落造成人员伤亡时的应急措施 

(1)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人员伤亡情况等,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2)划出事故特定区域,非救援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特定区域。

保护现场,并迅速拨号急救中心(急救中心电话120)。

(3)上报项目部领导小组,由组长统一组织救援工作。

11.5.2坍塌事故应急处置 

坍塌事故发生时,安排专人及时切断有关闸门,并对现场进行声像资料的收集。

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再半小时内到达现场。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处理。

抢救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运有困难时,可调集大型的吊车进行调运。

在接近边坡处时,必须停止机械作业,全部改用人工扒物,防止误伤被埋人员。

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人对边坡、架料进行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

11.5.3机械伤害事故引起人员伤亡的处置 

(1)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设备损坏的程度、人员伤亡等情况,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2)划出事故特定区域,非救援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特定区域。

迅速核实塔式起重机上作业人数,如有人员被压在倒塌的设备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杆件,将伤员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