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9918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学复习提纲.docx

动物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般特征

1.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动物

2.身体微小

3.单细胞动物群体:

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

4.包囊特殊的适应性

(二)生理及生殖特性

1.有多种营养方式

植物性营养——具有色素体,在阳光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鞭毛虫.

动物性营养——吞食其他微小生物或有机碎片为营养,如变形虫.渗透性营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周围的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质

2.呼吸和排泄

(1)呼吸:

通过表膜的扩散作用

(2)排泄:

渗透作用,伸缩泡3.激应性

4、生殖

无性生殖——由一个亲体产生子代的原始繁殖方式,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

二分裂、出芽生殖、裂体生殖、质裂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第四章、刺胞动物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辐射对称,少数已发展为两侧辐射对2.具有两胚层及原始的胃循环腔。

3.具细胞与组织的分化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5.刺细胞:

攻击和防卫6.水螅型和水母型7.生殖和世代交替8.多态现象

 

2.掌握水螅的基本结构。

具以一下结构:

扣、垂唇、皮层、中胶层、胃层、触手、胃循环腔、卵巢、卵细胞、基盘、芽体

3.名词解释:

辐射对称:

即可通过动物身体中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动物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周围的环境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有上下的区别。

细胞外消化:

食物进入消化循环腔中,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

此种消化形式称细胞外消化。

世代交替:

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群体多态:

即在同一个群体上有多种不同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个体。

 

第五章:

扁形动物

1.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类?

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方式比较各纲动物的特点?

2.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纤毛,有皮肌囊,上皮组织里具杆状体

2)具有口无肛门的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较发达。

4)排泄器官为原肾型。

5)雌雄同体,大多数直接发育,没有幼虫期,但少数(海产)具幼虫时期。

具有无性生殖及再生能力。

3.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1)全部为寄生生活,多数内寄生。

2)身体为扁平叶状,少数象一片树叶。

3)由于营寄生生活,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及形态的变化:

(1)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具皮层。

(2)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一般退化。

(3)消化系统也趋于退化,一般只有口,咽,食道、肠(4)具有吸

附器,如吸盘及小钩等。

(5)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

(6)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有更换寄主的现象。

2.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1).全部为寄生生活

2).具有与寄生生活高度适应的特化的形态结构

(1)身体呈背腹扁平的带状

(2)体表纤毛消失,但具有很多微毛(3)附着

器官集中在口部。

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有的种类有顶突的构造。

(4)消化

器官完全退化,为渗透营养。

(5)一般进行厌氧呼吸(6)繁殖力特别强,大

多数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7)生活史有幼虫期,大多数经过一个中间宿

主。

 

2.皮肌囊的概念与结构

中胚层形成后,扁形动物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他们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肌囊”(书)

低等三胚层动物的体壁是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的囊状体壁皮肌囊。

(网)结构:

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

称为

 

3.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系

统的分化,使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

中胚层分化形成了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

同时,由

于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加强了。

 

4.原肾管的结构及功能(扁形动物第一个出现排泄系统)

原肾管:

来源于外胚层,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的,具有排泄的机能的管状系统。

结构:

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

功能:

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5.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无性世代的交替。

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

成虫寄生在人肠系膜的小静脉中,抱合、产卵→入水孵化出毛蚴→纤毛脱落,迁入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入水游泳,穿入皮肤→成虫→产卵

 

6.寄生虫中寄生种类有哪些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征?

种类:

涡虫、绦虫、吸虫

(1)体表纤毛消失(3)附着器官集中在口部。

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4

化器官完全退化,为渗透营养。

(5)一般进行厌氧呼吸(6)繁殖力特别强

生活史有幼虫期,大多数经过一个中间宿主。

 

)消

(7)

 

 

第六章:

假体腔动物

原体腔:

体壁中胚层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份,

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又叫原体腔,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完全消化系统:

身体前端有口,后端分化出肛门,肠道的前端有肌肉质咽,

以完成食物的机械消化。

孤雌生殖:

雌虫产生的卵可不经和精子融合而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叫孤雌生殖。

圆筒状神经系统:

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各发出六条神经,各有横

神经相连使整个神经系统呈圆筒形,称为筒状神经系统。

 

 

 

1.原腔动物比扁形动物较为高等的特征表现在哪里?

(1)假体腔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输送

营养和代谢物质

(3)体腔液能调节及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以维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4)

体腔液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静水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辅助动物身体的

运动。

 

2.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含哪些门?

1.具有假体腔:

2.体表具有角质膜和环纹

3.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

4.排泄系统:

为外胚层演化而来的原肾管

5.无循环系统和专门的呼吸器官

原腔动物主要有:

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们、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内肛动物门

 

3.简述寄生线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1)体表具有角质膜和环纹

(2)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环境(3)感觉器官不发达

(3)生殖与发育:

发达,生殖力强

(4)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

 

第七章:

环节动物

1.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

简述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

化史上的意义。

1.身体分节2.形成真体腔3.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4.闭管式的循环

系统5.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6.链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

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7.感觉器官:

表皮感觉器(震动),口腔感觉器(味觉和

嗅觉)光感觉器(弱光,温度,湿度)

身体分节的意义:

1)环节动物的每一体节几乎等于一个单位。

对于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机体新陈代谢是有很大意义的,并使运动更加灵活。

2)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动物分化中形成头、胸、腹有重要的意义。

3)体节的出现是对有机结构和生理功能更高级方向进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真体腔出现在动物进化上有何进化意义

A、真体腔的出现使消化管壁出现肌肉,增强了蠕动,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

提供了必要条件。

同时可在很大的“空间”盘转和蠕动,使消化率大大提高。

B、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

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并与循环、生殖系统的关系也极其密切,也

促使神经系统完善。

C、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身体有足够的硬度和抗压能力,有利于在土壤中运

行。

 

3.名词解释:

同律分节:

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

 

真体腔: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闭管式循环:

由背血管,腹血管,及各节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即通常每节具有1对大肾管或每节具有众多的小肾管,后肾管由原肾管变成有管细胞,以代替低等的焰细胞,

 

第八章软体动物

名词解释:

外套膜:

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襞延伸为膜状,能分泌贝壳,保护功能.开管式循环:

即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中流,有一阶段要流入无血管壁包围的

血窦内。

由心脏(1心室、2心耳)、血管和血窦组成。

钩介幼虫:

具壳两片,壳腹缘弯曲成钩状,钩上有小齿,壳内有紧贴贝壳的外套膜,外套膜上有多束感觉用的刚毛,有一发达的闭壳肌和一条足丝,幼虫有口无肛门,可借双壳的开闭而游泳。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体制:

身体划分:

头、足和内脏团三个部分。

二、外套膜:

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襞延伸为膜状,能分泌贝壳,保护功能.三.贝壳:

角质层、棱柱层(含钙质)、珍珠层。

四.较发达的消化系统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

心室1个,心耳1个或2个,

六.呼吸器官出现了专职的呼吸器官,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以肺呼吸

七.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八.不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九.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或同体,体内受精

 

河蚌对环境适应的结构和机能特点?

(1)、体被两瓣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无明显头部

(2)、斧状足可挖掘泥沙

(3)、鳃发达,靠鳃丝上纤毛的摆动使水流川行,带进食物、氧气,其代谢废物、生殖细胞、幼虫则通过水流进出。

(4)、不活动,唇片激动水流取食;吃的食物小(滤食性),消化道不发达,胃、肠交界处具晶杆。

(5)、开管式循环,有血窦,血压相对较低,与缓慢运动相适应。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不发达。

 

头足类对环境适应的结构和机能特点?

(乌贼)

①贝壳退化成轻而疏松的内壳;

②头部发达,足特化成腕,腕和触腕可捕食,触腕运动时可缩入囊内;体侧

有鳍;

③闭锁器关闭,漏斗喷水可推动快速运动;④口内有齿舌和鹦鹉颚;有唾液腺;墨囊;⑤闭管式循环系统并有鳃心加压;⑥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发达。

 

第九章节肢动物

名词解释:

不完全变态:

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幼虫、成虫阶段,成虫特征随着幼虫生

长发育而逐渐显现,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相似,只是翅和性器官还未发育成熟。

渐变态:

幼虫与成虫差别不大,生活习性也相似,只是翅未长成。

如:

蝗虫,其幼虫称为“若虫”。

完全变态:

此类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由幼虫变成成虫之前,必须经过一个不

食不动的蛹期(卵—幼虫—蛹—成虫—产卵)。

半变态:

幼虫不仅在形态上与成虫差别大,生活习性也不相同。

如蜻蜓。

半变态昆虫的幼虫特称为“稚虫”。

 

1、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与其结构特征有什么关系?

从内、外部结构来论述。

(1)外形: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

心,具一对触角(起感觉作用),口或口器(取食作用)、眼(视觉作用),

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日出性和夜出性昆虫,这样减少昆虫的食物竞争和空间竞争。

另外,昆虫的口器类型较多,有取食固体、液体及兼食固、液体的口器。

这样也可以减少食物竞争。

如昆虫的胸部具两对翅和三对足,翅的出现是昆虫分布广的主要原因。

(2)体壁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对节肢动物的内部结构器官起保护作用。

(3)肌肉为横纹肌,活动能力很大。

(4)陆生种类,如昆虫的直肠具回收水分的功能,这对昆虫在陆地上生活起了节水的作用。

(5)排泄器官多样化,如昆虫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其代谢产物为尿酸,

尿酸呈结晶性,不溶于水,所以排出时不需要伴随多量的水。

(6)呼吸方式多样化,如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系统,气管系统的呼吸量较大,呼吸效率较高,且可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7)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也很发达,能对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作出迅速面及时的反应。

(8)生殖方式多样化,如昆虫的多胚生殖和孤雌生殖都能在短时间内繁殖大量的后代,这也是节肢动物数量多、分布广的原因。

另外,大多数节肢动物,如昆虫的个体小,食量少,所以其所占的空间小,种群密度可以大大增加。

 

2、昆虫的口器类型和结构。

刺吸式:

上、下颚细长呈针状,下唇延长成喙,具抽吸机构,吸取汁液,如:

蝉、蝽象、蚊等。

舐吸式:

仅保留了上、下唇及舌三部,大、小颚退化。

其中下唇延长成喙,末端特化成唇瓣,舐吸露在外面的液体或微小固体食物,如:

苍蝇。

虹(吮)吸式:

组成口器的大部分结构退化,喙状的口器是由左右下颚的外颚叶合抱成长管状而成,如钟表的发条一样盘卷在头部前下方,用时伸长,可将花蜜、水等液体食物吸入消化道。

如蛾、蝶。

咀嚼式:

由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

嚼吸式:

中唇舌长,左右愈合,末端形成一匙状舌瓣;侧唇舌鳞片状,包围

在中唇舌基部的左右两侧;下唇须分4节,小颚的外颚叶为大的薄片。

吸蜜时,一对小颚的外颚叶和一对下唇须顺着中唇舌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吸管,中唇舌在吸管内快速前后活动,抽吸蜜汁到管内。

如蜜蜂。

锉吸式:

 

3、昆虫的呼吸系统的类型

呼吸系统:

气管系统来呼吸,由气门、气管、气囊组成。

气管分螺旋型内膜、管壁细胞、底膜。

4、昆虫生殖系统的类型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幼体生殖

 

第十四章脊索索动物门

逆行变态:

由于幼体与成体的生活方式不同,经过很大的变化,使幼体与成

体的结构不同,这种经变态后失去一些重要器官,使躯体变得更简单的变态方式称为逆行变态。

如海鞘

脊索:

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围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组成的脊索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起到骨骼作用。

背神经管:

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脊髓中形成中央管。

咽鳃裂: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终生存在;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存于胚胎期或幼体期。

脊柱:

亦称脊梁骨,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

无颌类:

用鳃呼吸并以鳍作为运动器官,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不具有由鳃弓发展来的颌,故称无颌类。

 

1.脊索动物门的三大主要特征:

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2.脊索动物的次要特征有哪些?

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

多数脊索动物为肛后尾。

3.脊索动物门与无脊椎动物的异同点在哪里?

无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

骨骼

外胚层的外骨胳

中胚层的内骨骼

心脏

消化道的背面

消化道的腹面

神经索

实心、二条

中空、一条

消化道腹面

消化道背面

脊索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逆行变态:

动物在经过变态后失去一些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的现象,称为逆行变态,也叫做退化变态.

无颌类:

圆口纲是现代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无成对附肢和上下颌的种类,称无颌类。

脊索:

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围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组成的脊索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起到骨骼

作用。

背神经管:

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脊髓中形成中央管。

咽腮裂: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终生存在;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存于胚胎期或幼体期。

脊柱:

亦称脊梁骨,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

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脊索动物门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大特征:

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2、脊索动物门的次要特征是什么?

次要特征:

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

多数脊索动物为肛后尾。

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异同点在哪里?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无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

骨骼

外胚层的外骨胳

中胚层的内骨骼

心脏

消化道的背面

消化道的腹面

神经索

实心、二条

中空、一条

消化道腹面

消化道背面

脊索

 

4、总结鱼类在形态结构上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答:

鱼类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身体大多呈纺缍形,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部;体表被有鳞片,皮肤富有粘液腺;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大多具侧线系统,可感知水波及水流等;心脏具有一心室、一心房,血液循环为单循环等。

 

第十七章两栖动物

五趾型附肢:

典型五趾型附肢内包括肱(股),桡(胫)骨,尺(腓)骨,腕(跗)骨,

掌(跖)骨和指(趾)骨,其中后2者的骨块数通常为5,故名五趾型附肢.固胸型肩带:

乌喙骨位于锁骨稍后方,为较粗大的棒状骨。

其外端与肩胛骨

共同构成肩臼,内端与上乌喙骨相连。

上乌喙骨位于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之间,1对细长形骨片,尚未完全骨化,在腹中线汇合,不能活动,称固胸型肩带

弧胸型肩带:

无尾两栖类肩带与胸骨的组合类型之一。

主要特征是左右上乌喙骨形大呈弓形,在腹中线上不相连而彼此重叠,肩带可通过上乌喙骨在

腹面左右交错活动,这种肩带称弧胸型肩带。

脂肪体:

多数两栖类动物如蛙类和蟾蜍类生殖腺的前端特具1对黄色、指状的结构,即脂肪体,其大小在不同季节变化很大。

 

1.陆地环境条件是如何影响两栖动物各个器官系统进化的?

水生环境

陆地环境

解决方

水体含氧量低(0.3-0.9%)

空气含氧量高(21%)

肺呼

水体密度高(1g/l)

空气密度低(1mg/l)

五趾型附

水温较恒定

气温差异大

水体环境相对简单

陆地环境更复杂

神经、感觉器

不存在水分蒸发的问题

水分蒸发

减少水分蒸

繁殖以水为媒介

没有媒介物

体内受精,羊膜

 

2、两栖类动物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其完善性和不完善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两栖纲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用肺呼吸,皮肤为辅助呼吸器官,具内鼻孔;2.成体骨骼具有陆栖动物的特点:

自接式颌弓,头骨后端具二个枕髁,躯体骨分:

颈椎、躯干椎、荐

椎和尾椎,五趾型的附肢;

3.不完全的双循环:

二心房一心室;4.大脑具原脑皮,大脑顶部具分散的

神经细胞;

5.有可动的眼睑;6.具中耳,听骨(耳柱骨)、鼓室和鼓膜。

两栖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不完善之处:

1.肺呼吸尚不足以承担陆地生活气体代谢的需要,必须以皮肤呼吸、鳃呼吸加以辅助;

2.未能解决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

3.未能解决陆地生殖。

所以还不能完全脱离水,水内受精、幼体水生、变态后登陆,从而限制了

它的分布区域、范围。

 

第十八章爬行纲

羊膜动物:

羊膜动物即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结构的脊椎动物

次生颚:

次生颚或称硬颚是具有分割口腔内呼吸与消化通路的隔板,由前颌

骨、颌骨及腭骨的突起拼合成的,它与软腭一起使空气沿鼻通路向后输送至

喉,从而使咀嚼时能完成正常呼吸。

从爬行类开始出现次生颚。

颞窝:

颞窝为爬行类头骨最重要的特点,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部有1~2个孔

洞,由周围一定骨片形成的颞弓所围成,称颞窝。

犁鼻器:

在鼻腔前面的一对盲囊,开口于口腔顶壁,是一种化学感受器。

颊窝:

(facial?

pit)?

:

蝮蛇类头部两侧在鼻孔与眼睛之间各有一个凹下似漏

斗形的感温器官.

羊膜卵:

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

 

1.试从器官系统的结构和生理的特点来说明爬行类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简述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羊膜卵的结构

卵外包有石灰质的硬壳或纤维质卵膜,能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病原体侵入。

卵壳上有气孔,可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气体交换

羊膜卵外包有石灰或纤维质的硬壳,能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卵壳具有通透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卵内贮存有丰富的卵黄,保证胚胎在发育中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周围的胚膜向上发生环状皱褶,不断向背方生长,包

围胚胎,在胚胎外构成两个腔——羊膜腔和胚外体腔,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在液体环境中发育,能防止干燥以及机械损伤。

另外,还形成一尿囊,可以收集胚胎发育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另外尿囊与绒毛膜紧贴,其上富有血管,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卵壳或卵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2)体内受精,受精作用可无需借助水作为介质。

3)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

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

 

3.现代爬行类分为几个目?

各目的主要特征几代表动物?

 

二、龟鳖目

身体宽短,背腹具甲,外覆角质板或软皮。

胸腰部的椎骨和肋骨一起与背甲

愈合,肩带位于肋骨的腹面(特有特征)。

无颞孔,方骨固着于颅骨上;无

齿,颌缘具角质鞘;舌无伸缩性;具瞬膜和活动的眼睑;泄殖孔纵裂或圆形;

具单个交配器,卵壳钙质或革质。

代表动物:

海龟、乌龟、大头龟、鳖

 

代表动物:

大壁虎、蜥蜴、石龙子、蛇

四、鳄目(Crocodoliformes)

心室完全隔开,具发达的次生腭,两颌具槽生齿,具横隔。

双颞孔型,腹壁具腹膜肋。

代表动物:

扬子鳄

 

第19章鸟纲名词解释:

双重调节:

鸟类不仅能够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成为双重调节。

 

鸟类的皮肤、骨骼和肌肉对飞翔生活有那些适应?

在其他器官系统上有哪些适应飞翔生活的特点?

试从减轻体重和加强飞翔力量两方面分析。

鸟类头骨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减轻体重:

A、骨骼系统轻而坚固,充满空隙,骨块愈合,具综合荐椎和尾综骨,大多

数具龙骨突起。

B、轻便的角质喙代替沉重的牙齿、无膀胱,直肠短,雌体一侧的卵巢和输

卵管退化,卵成熟一个排一个。

2)加强飞翔:

A、体形流线形,可减少飞翔时的阻力。

前肢特化为翼,外被羽毛。

颈长而灵活,后肢强大。

B、神经系统发达,特别是中脑(视觉)、小脑(运动中枢),眼具眼睑及瞬

膜,视觉具可双重调节功能,具良好的听觉。

C、肌肉集中在龙骨上有利于重心稳定及飞翔时对翅牵引,皮肤薄而松便于

肌肉剧烈运动。

D、具气囊,血液循环为完全双循环,具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鸟类有哪些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

2、心脏具有二心室、二心房,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

3、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连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有完善的求偶交配、筑巢育雏行为,提高子代的成活率和生存能力

 

比较鱼类、两栖类和鸟类的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功能多样,除运载功能外,尚具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防御和消灭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抵抗疾病的功能。

鱼类的心脏包括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此外有动脉圆锥。

血液循环方式为单循环,循环效率低。

不完全的双循环和体动脉中含有混和血是两栖类循环系统的特征,肺呼吸导致了双循环的出现,双循环提高了血液循环的压力和速度。

爬行类仍表现为不完全的双循环,但心室中出现了不完全的分隔(鳄的室间

隔较完全,仅在左右体动脉弓基部留有一潘氏孔相通),富氧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