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0161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孙莉【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

第一部分:

检测区分身边的20种物体是否导电;第二部分:

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检测区分身边的20种物体是否导电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是简单的,这里的编写意图显然不在于对一块橡皮的检测结果,而是在于展开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

教材列举了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这份研究计划的实施一一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让我们先来看看教材要求学生学会的一块橡皮检测的过程:

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

1.先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5.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

仔细分析这份计划中5个探究活动的科学内涵,不难看出活动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有序性;体现了科学工作的常用做法;体现了工具的重要性;体现了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一种检测计划,还是让学生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呢?

我在这两方面的价值意义上做了一番抉择,其实作为学生开始学习制订科学规范检测计划的第一课,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才是更重要的,这是切合学生现有科学探究水平的,也是今后课堂教学由扶走向放的基础,本课的重点是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要让四年级孩子通过自己的讨论制订出这一计划是十分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检测方法。

因此不惜时间让大家讨论这样操作的科学性,先请学生按原有经验检测,再与科学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体会科学操作方法的意义,领会科学的严谨性。

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学生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才能派生出更多的、富有生命力的方法。

而学生按照这一过程去做了,去体验了,去检测更多物体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以上每个步骤都是富有意义的,只有这样的一种过程才是科学规范的,今后如果再让他们去讨论拟制这样的计划,他们就会有更全面的考虑,同时学会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跃。

【学情分析】科学知识方面:

尽管学生原来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导体和绝缘体的信息,但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20种物体甚至更多的物体,让学生获取足够多的感性经验建立起来的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才是一种具体形象、充满生命力的认识。

科学探究方面:

课程标准要求孩子能提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书面计划,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节课是学生开始制定科学规范计划的第一课,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情感态度方面:

四年级的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因此要在课堂中强调科学活动的实证精神的培养。

活动中每个物体要检测两次以上,渗透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

因此,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在小组内学会分工与合作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2.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

3.培养善于和他人合作的意识。

科学知识:

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知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3.明确好的导体和好的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教学重点】学会检测多种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教学难点】了解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并掌握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

橡皮、纸板、回形针、钥匙、塑料尺、木棒、玻璃棒、陶瓷勺、布、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棉线、石块、螺丝刀、小刀、电路检测器、实验记录单。

教师演示材料:

电路检测器、导线、橡皮、记录单、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和学生做我说你找游戏,找出不同材料的物体。

一、演示实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师:

(实物投影演示)这是我们上节课检测电路故障用的电路检测器,下面我们用它来检测这根导线是否有故障,先使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检测器没问题;然后把两个检测头和第一根导线的两端连接,灯泡不亮,说明这根导线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怎样才能排除第二根导线的故障呢?

为什么这样做容易让电流通过?

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有些容易导电,如刚才导线中的铜丝,有些不容易导电,如导线外包着的塑料。

【设计意图】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学策略】利用上节课用过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导线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铜丝容易导电,导线外包着的塑料不容易导电,进而提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怎样检测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二、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一)学习检测物体是否导电的方法1.如果老师给你提供一块橡皮和一个电路检测器,你能想办法判断出橡皮是否容易导电吗?

学生说方法。

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

(上来演示。

)2.师问:

大家对这位同学的检测过程有什么建议吗?

让学生针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说这样做的意义。

学生边说师边板书步骤。

3.师:

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下面请大家翻到课本第11页,认真阅读2至7段,学习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

4.师:

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

(1)先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5)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

师:

与我们设计的检测过程相比,课本中增加了预测环节,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开展探究活动的的重要环节,在科学的教学中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测一次可以减少失误,这是做科学实验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

万一出现第一次和第二次检测结果不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呀?

生:

那就要再做第三次、第四次。

检测完后为什么要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

生:

把橡皮从右边拿出来,检测完后要放到左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

板书补充完善检测过程:

1.预测,记录2.检查电路检测器3.检测4.重复检测,记录5.放在指定位置。

【设计意图】以检测一块橡皮的导电性作为研究的开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明确知道这一检测过程和这样做的意义。

【教学策略】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检测方法。

先请学生按原有经验检测,再通过师生谈话完善检测过程,最后与科学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从而学会规范的检测过程,体会科学操作方法的意义,领会科学的严谨性。

(二)检测足够多的物体是否导电1.师:

好,同学们都知道了正确规范的检测物体是否导电的方法,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常见的物体,到底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

我们在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按照刚才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严格检测,如果再次检测结果不一样,还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要保证检测过程的规范性,需要小组成员之间有效合作才能完成,合理分工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关于合理分工老师想给大家提点建议:

每个小组的1号同学提供物体,2号操作,3号整理,4号记录。

为学生提供电路检测器、待检测的物体、笔和记录单,请一个小组的学生用实物投影演示。

师:

老师没有给大家提供全部的20种物体,如果同学们检测好了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以后,可以自己寻找材料做研究,比如说可以测测文具,书本等。

设计意图: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

因此,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在小组内学会分工与合作很有必要。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师:

我们检测已经结束,现在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单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的做好标记,等他们汇报完再来补充自己的意见。

师:

从大家的汇报中可以发现,预测出错的次数越来越少,预测出错的多是由不同种材料组成的物体,谁还有不同意见?

(对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4.整理总结:

我们刚才检测了20种物体是否容易导电,物体按照是否容易导电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在我们实验选取的材料中,哪些是导体?

哪些是绝缘体?

学生回答,师板书。

5.拓展延伸:

水是导体吗?

怎样证明?

演示:

用改进的电路检测器检测。

6.安全教育师:

既然水是导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湿手擦拭和触摸周围的电器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设计意图】学会检测多种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在检测和交流过程中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是很重要的;培养善于和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策略】实验前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分工合作,强调实验中每个物体要检测两次以上,渗透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每组至少检测20种物体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汇报总结中强调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三、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我们教室里有许多电器设备,这些设备哪些使用了绝缘材料?

这些电器设备是由导电性和绝缘性特别好的材料做成的,如插头。

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

为什么这样设计?

总结:

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刚才强调的不能用湿手触摸外,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设计意图】强调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同时强化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

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师生谈话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顾所学并总结。

师:

有的同学课后还想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更多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一定要注意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设计意图】整理归纳本课的收获。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谈收获。

【板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金属塑料水橡胶纸1.预测,记录2.检查电路检测器3.检测4.重复检测,记录5.放在指定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