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筑工程施工2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0228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筑工程施工21.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砌筑工程施工21.docx

砌筑工程施工21

学习任务一承重墙砌筑施工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合理选择实心砖墙的砌筑方法;学会根据工程需要,安全合理搭设及拆除落地式钢管外脚手架的技能。

学习任务:

学习砌筑5m教学楼建筑外墙。

任务分析:

学生在学习砌筑教学楼外墙的过程中,首先了解砖在砌体中的摆放位置;其次知道砖墙的各种砌筑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再次了解落地式钢管外脚手架施工规范。

任务实施:

(一)砖砌体的组砖原则

1.砌体必须错缝

砖砌体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利用砂浆作为填缝和黏结构,组砌成墙体柱子。

为了使它们能共同作用、均匀受力,保证砌体的整体强度,必须错缝搭接。

要求砖块最少应错缝1/4砖长,才符合错缝搭接的要求,

图3.1.1砖砌体的错缝

(a)咬合错缝(力分散传递);(b)不咬合(砌体压散)

 

2.控制水平灰缝厚度

砌体的灰缝一般规定为10mm,最大不超过12mm,最小不得小于8mm。

水平灰缝如果太厚,不仅使砌体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还可能是砌体产生滑移,对墙体的黏结整体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垂直灰缝俗称头缝,太宽和太窄都会影响砌体的整体性。

如果两块砖紧紧挤在一起,没有灰缝(俗称瞎缝),那就更影响砌体的整体性了。

3.墙体之间连接

要保证一幢房屋墙体的整体性,墙体与墙体的连接是至关重要的,两道相接的墙体(包括基础墙)最好同时砌筑,如果不能同时砌筑,应在先砌筑的墙上留出接槎(俗称留槎),后砌的墙体要镶入接槎内(俗称咬槎)。

砖墙接槎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房屋的稳定性相当重要。

正常的接槎,规范规定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斜槎,又叫“踏步槎”;另一种是直槎,又叫“马牙槎”。

凡留直槎时,必须在竖向每隔500,mm配置Ф6钢筋(每120mm墙厚放置一根,120mm厚墙放两根)作为拉结筋,伸出及埋在墙内各500mm长。

斜槎的做法如图3.1.2所示,直槎的做法如图3.1.3所示。

图3.1.2斜槎

 

(二)实心砖墙的砌筑方法

1.砖在砌体中摆放位置的名称

地块砖各面的名称前面已讲过。

砖砌入墙体后,条面朝向操作者的叫顺砖;丁面朝向操作者的叫丁砖;还有产砖和陡砖等区别,具体详见图3.1.4。

2.实心砖墙的砌筑方法

图3.1.4

(1)一顺一顶砌(满条满顶)法。

从表面上看,是皮顺砖与一皮丁砖互相交替叠砌而成,各皮砖的内、外竖缝互相搭盖,墙的外表皮砖的竖缝都错开1/4砖长。

这种砌法各皮间搭接牢固,墙的整体性较好,强度高,操作上变化较小,便于掌握。

这种方法经常被采用。

一顺一顶法砌砖墙面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顺砖层上下对齐的(称十字缝);一种是顺砖层上下错开半砖的(称骑马缝)。

它们的排列规则如图3.1.5、图3.1.6所示。

图3.1.6梅花式砌法(骑马缝)

图3.1.5一顺一丁砌法(十字缝)

(2)三顺一顶砌法。

从立面上看,由三皮顺砖与一皮顶砖相互交替叠砌而成,上下皮顺砖之间搭接1/2砖长,顺砖与顶砖之间搭接1/4砖长,同时要求檐墙与山墙的顶砖层不在同一皮,以利于顶砖之间搭接如图3.1.7所示。

图3.1.7三顺一顶法

这种方法常在砖规格不太一致时,以及砌清水墙时使用,容易使墙面达到平整美观,在转角处可减少打七分头,所以操作过快,节约材料。

但在墙内三层(五层)砖中间出现连续三皮(五皮)通缝。

各皮砖全部用顺砖砌筑,上下两皮间竖缝搭接为1/2砖长。

(3)全顺砌法(条砌法)。

各皮砖全部用顺砖砌筑,上下两皮间竖缝搭接为1/2砖长。

此种方法仅用于半砖隔断墙,如图3.1.8所示。

图3.1.8全顺式

(4)顶砌法。

各皮砖全部使用顶砖砌筑,上下两皮间竖缝搭接为1/4砖长。

这种砌法一般多用于砌筑圆形水塔、圆仓、烟囱等,如图3.1.9所示。

(5)梅花丁砌法(沙包式)。

在同一层砖内,一块顺砖一块顶砖间隔砌筑,上下皮砖顶顺相压,顶砖必须在顺砖中间,上下两皮间竖缝错开1/4砖长。

这种砌法整体性较好,因此美观而富于变化,常见于清水墙面。

(6)两平一侧砌法。

由两皮顺砖和一旁砌一块侧砖而成,其厚度为18cm。

侧砖和顺砖应正反两面交错放,两皮平砌的顺砖上下层间的竖缝应错开1/2砖工,平砌层与侧砌层间竖缝应错开1/4或1/2砖长,如图3.1.10所示。

这种砌法一般用于楼房一、二层内隔墙

(三)实心砖墙的施工顺序

1.找平并放样

砌筑之前,应将基础防潮层或楼面上的灰土、杂物等清理干净,并用水泥砂浆或豆石混凝土找平,使各砖墙底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找平时,需使上下两层外墙之间不致出现明显的接缝,随后开始弹墙身线。

弹线的方法是,在轴线标钉上拴上白线挂紧,拉出纵横墙的中心线或边线,投到基础顶面上,用墨斗将墙身线弹到墙基上,内部隔墙可自外墙轴线相交处作为起点,用钢尺量出各内墙的轴线位置和墙身宽度;根据图样画出门窗位置线。

墙基线弹好后,按图样要求复核建筑的长度、宽度各轴线间尺寸。

经复核无误后,即可作为底层墙砌筑的标准。

2.立皮数杆并检查核对

砌墙前应先立好皮数干,皮数杆一般应立在墙的转角、内外墙交界处以及楼梯间突出部位,其间距不应太长,以15mm以内为宜。

所在皮数杆应逐个检查是否垂直,标高是否准确,在同一墙上的皮数杆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核对所在皮数杆上砖的层数是否一致,每皮厚度是否一致,对照图样核对窗台、门窗过梁、雨篷、楼板等标高位置,核对无误后方可砌砖。

3.撂底

在砌砖前,要根据以确定的砖墙组砌方式进行排砖撂底,使砖的砌筑合乎错缝搭接要摆好后可以在8mm—12mm之间调整,以符合模数。

摆放时以10mm为准求,确定砌筑所需要块数,以保证墙身砌筑竖缝均匀适度,尽可能做到少砍砖。

排砖时应根据进场砖的实际长度尺寸的平均值来确定竖缝的大小。

排砖时首先放出窗口位置线。

清水墙的排砖规律按“山顶檐跑”摆一皮砖,即两山墙排顶砖,前后檐墙(长墙)排条砖。

四个砖角为了错缝应用七分头顺着条砖排列,从两个山墙看第一层砖全是顶砖。

如果山墙的长度尺寸与排砖的尺寸不符时,可以调整串动砖块之间产缝的大小,如果剩一个顶头,应排在窗口中间;没有窗口可排在山墙中间。

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不仅要把窗口以下砖墙排得合理,并注意把窗间墙、左右墙角排砖对称,必要时可以把门窗口左右移动,把需要砍砖的部位布置在门窗口中间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

另外,还必须考虑砌至窗平口以后。

上部合龙时,砖的排列要求达到错缝合理。

清水墙面的立缝,应上下通顺垂直一致,不游顶走缝,并不得随意变动。

排砖计算(普通砖),如图3.1.11、图3.1.12所示。

(1)墙面排砖(墙长为L,一个立缝宽初按10mm):

丁行砖数

n=(L+10)/125

条行整砖数

N=(L-365)/250

115+10+115/2-5=177.5(mm)

(2)门窗洞口上下排砖(洞宽B):

丁行砖数

n=(B-10)/125

条行整砖数

N=(B-135)/250

(3)计算立缝宽度(应在8~12mm之内)。

4.盘角(又称立头角或把大角)

盘角时,应选择棱角整齐方正的砖,错缝用的“七分头”要整齐,长短尺寸一致(可在砌前用无尺锯切割出来)。

为了做到头角垂直,砌砖时要放平撂正,砌3~5皮砖时,须用水平尺检查高低和平整。

检查时,将水平尺一端放在已砌好的砖上,另一端靠在皮数杆的相应层数上,使水平心的气泡居中,如不居中,须调整盘角的高低,并同时用线坠与吊担尺检查校正。

砌大角一定要做到“三层一吊、五层一靠”。

砖的两个侧面都应在一个平面上,如果有出入必须及时修理。

5.挂线

盘角后,经检查垂直,即可把准线挂在墙角处,挂线时两端应固定拴住。

同时在墙角用别棍(可用小竹片、木棍或铁钉)别住,防止线勒入灰缝内。

准线挂好后,拉紧拉通,检查有没有向上拱起或中间下垂的地方,挂钩时要把高出的障碍物去掉,中间塌腰的地方要垫一块砖,俗称腰线砖,如图3.1.13所示。

垫腰线砖应注意准线不能拱起。

经检查平直无误后即可砌砖。

每砌完一皮砖后,由两端把大角的人逐皮往上起线。

此外还有一种挂法。

不用坠砖而将准线挂在两侧墙的立线上,一般用于砌间墙。

一般一砖厚以下的墙,可以单面挂线,砌一砖半以上的墙,通常把线挂在操作者的一侧,最好采用外手挂线,不仅正面可以照顾,而且反面墙也能砌得平整,灰缝均匀。

挂线虽然是砌墙的依据,但准线有时会受风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偏离,所以砌墙时要经常检查。

(4)实心砖墙砌筑时注意的要点

1)砖墙的转角处,每皮砖的外角应加砌七分头砖。

当采用一顺一顶砖筑形式时,七分头砖的顺面方向依次砌顺砖,顶面方向依次砌顶砖,顶面方向依次砌顶砖,如图3.1.14所示。

2)砖墙的丁字交接处,横墙的端头隔皮加砌七分头砖,纵墙隔皮砌通。

当采用一顺一顶砌筑形式时,七分头砖顶面方向依次砌顶砖,如图3.1.15所

3)砖墙的十字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墙的竖缝应上下相错开1/4砖长,如图3.1.16所示。

4)砖墙的转角和交接有时不能同时砌起,即使一道墙有时也不能同时砌起来,这时就会出现接头(接槎)。

为了能使房屋的纵横各道德互相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不仅单体墙

 

3.1.15丁字接头处

 

3.1.16十字接头处

3.1.14转角接头处

要法度错缝搭接,而且墙与墙之间的连接也必须做到错缝搭接,按规定留好接头,砌好接缝。

接槎(接头)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斜槎连接。

将接槎砌成台阶的形式,其高度一般不大于一步架(1.2m),其长度应小于高度的2/3.留槎的砖要平整,槎子侧面要垂直。

斜槎的优点是留槎、接头都比较方便,镶砌接头时容易铺灰,灰缝能够饱满,接头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但缺点是留接头量大,占工作面多。

因其能保证墙体质量留槎应尽量采用这种形式,如图3.1.17所示。

直槎连接。

在砌体的临时间断处,有时因条件限制或墙体较短时不留踏步槎时,可留直槎,但必须在两道墙连接处加钢筋拉结,而且在外墙转角处不准留直槎。

直槎又分马牙槎和老虎槎。

带构造柱的墙体应留设马牙槎接口为一出一进,好像马牙状。

留槎处应自墙面引出不小于12cm,每隔1皮砖伸外1/4砖,以便与后砌的墙衔接咬槎,如图3.1.18所示。

这种接槎留置镶砌比较方便。

但接槎灰缝不易饱满,在接槎处易出现缝隙。

老虎槎接口是砌数皮砖形成踏步槎,然后再向外逐皮伸出形成老虎口状。

这种接槎留砌接头时难度较大,但镶砌时灰缝容易饱满,咬砌面积较马牙槎大,质量较马牙槎好。

2)拉筋连接。

当纵横墙不能同时砌筑时,可在墙的交接处沿高度方向每隔500mm左右,在灰缝中预埋拉结钢筋,使纵横拉结牢固,如图3.1.18所示。

一般在砌筑框架结构的围攻护墙时,为了加强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在沿柱高度方向每隔500mm左右预埋¢6mm钢筋拉结条,在砌筑时,将柱甩出的钢筋嵌入砖墙灰缝中。

为了保证接槎质量,无论哪种接槎在镶砌时,接槎处的表面砂浆应清楚干净,再浇水湿润,并保证灰缝饱满,灰缝平直通顺,使接槎处前后砌体黏接成一个整体。

3)马牙槎的施工要点:

a.钢筋砼构造柱应遵循“先砌墙、后浇柱”的程序进行。

施工程序为:

绑扎钢筋→砌砖墙→支模板→浇砼→拆模。

b.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的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马牙槎沿高度方向不宜超过300mm,齿深60~120mm,沿墙高每500mm设2φ6拉结钢筋;

 

c.砖墙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过300mm,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d.马牙槎砌好后,应立即支设模板,模板必须与墙的两侧严密贴紧、支撑牢固,防止模板漏浆。

模板底部应留出清理孔,以便清除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后封闭。

 

丁字接头处构造柱

e.浇灌构造柱砼前,应将砌体及模板浇水湿润,利用柱底预留的清理孔清理落地灰、砖渣及其它杂物,清理完后立即封闭洞眼;

f.浇灌砼前先在结合面处注入适量与砼配比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构造柱砼分段浇灌,每段高度不大于2m,振捣时,严禁振捣器触碰砖墙;

(四)墙体的细部构造

1.墙体的类型与设计要求

(1)墙体的作用

a.承重:

承受建筑物屋顶、楼层、人和设备的荷载,以及墙体自重、风荷载、地震作用等。

b.围护:

抵御风霜、雨、雪的侵袭,防止太阳辐射和噪声干扰等。

c.分隔:

墙体可以把房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或小房间。

d.装饰:

墙体还是建筑装修的重要部分,墙面装饰对整个建筑物的装饰效果影响很大。

(2)墙体的设计要求

a.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b.满足热工方面(保温、隔热、防止产生凝结水)的要求;

c.满足隔声的要求;

d.满足防火要求;

e.满足防潮、防水要求;

f.满足经济和适应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3)墙体的类型

a.按所处位置分:

外墙(建筑物四周的墙)和内墙(建筑物内部的墙)

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的墙)和横墙(沿短轴方向的墙)

b.按受力不同分:

承重墙:

直接承受其他构件传来荷载的墙;

非承重墙:

不承受外来何载,只承受自重的墙(如隔墙)。

c.按所用材料分:

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砌块墙、板材墙等。

d.按构造方式分:

实体墙、空体墙、组合墙等。

(4)墙体的承重方式

a.横墙承重:

楼板支承在横向墙上。

这种做法建筑物的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多用于横墙较多的建筑,如住宅、宿舍、办公楼等;

b.纵墙承重:

楼板支承在纵向墙体。

这种做法开间布置灵活,但横向刚度弱,而且承重纵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有时受到限制,多用于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的建筑,如办公楼、商店、教学楼、阅览室等。

c.混合承重:

一部分楼板支承在纵向墙上,另一部分楼板支承在横向墙上。

这种做法多用于中间有走廊或一侧有走廊的办公楼、以及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幼儿园、医院等。

d.内框架承重:

房屋内部采用柱、梁组成的内框架承重,四周采用墙承重,由墙和柱共同承受水平承重构件传来的荷载。

适用室内需要大空间的建筑,如大型商店、餐厅等。

图4-1。

砖墙构造

(1)黏土多孔砖的类型

a.模数型(M型)系列(在代号中,“-1”为圆孔,“-2”为方孔。

)见图4-2

模数型系列共有四种类型:

(代号为DM)

DMl-1、DMl-2(190×240×90)、DM2-1、DM2-2(190×190×90)、

DM3-1、DM3-2(190×140×90)、DM4-l、DM4-2(190×90×90)。

(单位均为mm)

上述砖体为主规格砖,还有配砖,规格为DMP(190×90×40),以使墙体符合模数的要求。

b.KPl型系列

KPl型多孔砖的代号为KPl-l、KPl-2、KPl-3,尺寸为240mm×115mm×90mm。

其配砖代号为KPl-P,尺寸为180mm×115mm×90mm。

(2)黏土多孔砖墙体的砌合方式

a.一顺一丁式:

一层砌顺砖、一层砌丁砖,相间排列,重复组合。

在转角部位要加设配砖(俗称七分砖),进行错缝。

这种砌法的特点是搭接好,无通缝,整体性强,因而应用较广。

b.全顺式:

每皮均以顺砖组砌,上下皮左右搭接为半砖。

它适用于模数型多孔砖的砌合。

c.顺丁相间式:

由顺砖和丁砖相间铺砌而成。

它整体性好,且墙面美观,亦称为梅花丁式砌法。

3.模数型多孔砖模数多孔砖砌体用没型号规格的砖组合搭配砌筑,砌体高度以100mm(1M)进级,墙体厚度和长度以50mm(1/2M)进级,即90、140、190、240、290、340、390mm等。

个别边角空缺不足整砖的部位用砍配砖或锯切口DM3、DM4填补。

排砖的挑出长度不大于50mm。

KPl型多孔砖的砌体高度以100mm(1M)进级,墙体厚度有120mm、240mm、360mm、490mm。

墙体灰缝厚度10mm,砖的规格形成长:

宽:

厚=4:

2:

1的关系。

在lm长的砌体中有4个砖长、8个砖宽。

砌体的平面尺寸以半砖长(120mm)进级。

三模制(3M)轴线定位,内墙厚为240mm时,轴线居中;外墙厚360mm时,轴线内侧120mm,外侧240mm。

模数多孔砖的平面设计:

三模制(3M)轴线定位,6层住宅内墙厚240mm,用DMI砌筑,轴线居中;外墙厚340mm,用DMl+DM4组砌,轴线内侧120mm,外侧220mm。

隔墙厚90mm,用DM4砌筑。

模数多孔砖的竖向设计:

建筑层高以100mm进级,首皮砖从±0.000及各楼层楼地面标高开始。

4.砖墙的细部构造

(1)勒脚

定义:

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那部分墙体。

作用:

防止机械碰撞

防潮防水

增加建筑美观

加固做法:

石块砌筑、勒脚防水抹灰、石板贴面

(2)墙身防潮层

a.水平防潮层:

在建筑地层附近一定部位的墙体中设置的水平通长的防潮层。

做法:

油毡防潮层:

耐久年限短,不利于抗震;

砂浆防潮层:

适于抗震区、独立砖柱砌体,不适于地基会

产生变形的建筑;

配筋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抗裂性好,适于整体刚度要求较

高的建筑。

位置:

三种情况。

b.垂直防潮层:

当相邻室内地面存在高差或室内地层低于室外地面时,对高差部分的垂直墙面作防潮处理。

做法:

在需设垂直防潮层的墙面(靠回填土一侧)先用1:

2的水泥砂浆抹面15~20mm厚,再刷冷底子油一道,刷热沥青两道;也可以直接采用掺有3%~5%防水剂的砂浆抹面15~20厚的做法。

c.水平防潮层位置

通常在-0.060m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以防雨水溅湿墙身;

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碎石、炉渣等)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一皮砖的地方,即在+0.060m处;

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起来,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

(3)踢脚

a.定义:

外墙内侧或内墙两侧的下部和室内地面与墙交接处的构造。

b.作用:

加固并保护内墙脚,遮盖墙面与楼地面的接缝,防止此处渗漏水、使用时污染墙面。

c.做法:

踢脚的高度一般在120~150mm,有时为了突出墙面效果或防潮,也可将其延伸至900~1800mm(这时即成为墙裙)。

常用的面层材料是水泥砂浆、水磨石、木材、缸砖、油漆等,但设计施工时应尽量选用与地面材料相一致的面层材料。

(4)散水

a.定义:

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

b.作用:

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下滴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c.做法:

散水的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其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200mm。

坡度一般在3%~5%左右,外缘高出室外地坪20~50mm较好。

散水的做法很多,一般可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砖块、石块等材料做面层。

由于建筑物的沉降、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缝隙,在缝内填粗砂或米石子,上嵌沥青胶盖缝,以防渗水和保证沉降的需要。

如图4-3。

(5)窗台

a.定义:

窗洞下部的排水构件,目的是导水和装饰作用。

b.分类:

外窗台、内窗台。

不悬挑窗台:

外墙饰面为面砖、马赛克等易于冲洗的材料时可采用。

悬挑窗台:

一般向外挑出60mm,表面用水泥砂浆抹出坡度和滴水————一挑二斜三滴水

外窗台构造:

外窗台应设置排水构造。

外窗台应有不透水的面层,并向外形成不小于20%的坡度,以利于排水。

外窗台有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两种。

对处于阳台等处的窗因不受雨水冲刷,或外墙面为贴面砖时,可不必设悬挑窗台。

悬挑窗台常采用丁砌一皮砖出挑60mm或将一砖侧砌并出挑60mm,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

悬挑窗台底部边缘处抹灰时应做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10mm的滴水线或滴水槽或滴水斜面(俗称鹰嘴)

内窗台构造:

内窗台一般为水平放置,起着排除窗台内侧冷凝水,保护该处墙面以及搁物、装饰等作用。

通常结合室内装修要求做成水泥砂浆抹灰、木板或贴面砖等多种饰面形式。

使用木窗台板时,一般窗台板两端应伸出窗台线少许,并挑出墙面30~40mm,板厚约30mm。

在寒冷地区,采暖房间的内窗台常与暖气罩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并在窗台下预留凹龛以便于安装暖气片。

此时应采用预制水磨石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窗台板形成内窗台。

(6)门窗过梁

a.定义:

门窗洞口上方的承重横梁。

b.常见做法:

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

砖砌过梁:

由普通砖侧砌或立砌且高度不小于一砖;灰缝应上宽下窄(最大小于15mm,最小大于5mm),适于洞口宽度不超过1.8m,上部无集中荷载或振动荷载的情况。

钢筋砖过梁:

在砖缝内或洞口上部的砂浆层内配置钢筋的平砌砖过梁。

适于洞口宽度不超过2m、上部无集中荷载或振动荷载的清水砖墙。

钢筋混凝土过梁:

可现浇也可预制,宽度一般同墙厚,高度与砖的皮数相适应且不小于120mm,过梁伸入两侧墙内不少于240mm;适于洞口上部有集中荷载、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

(7)圈梁

a.定义:

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和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b.作用:

增强房屋的空间刚度和稳定性,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振动荷载等引起的墙体开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c.构造要点:

宜设在楼板标高处,尽量与楼板结构连成整体,也可设在门窗洞口上部,兼作过梁;如被洞口切断无法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截面不小于圈梁的附加梁,附加梁与墙的搭接长度L应大于与圈梁之间的垂直间距h的2倍,且不小于1m;

宽度一般同墙厚,当墙厚超过240mm时,钢筋混凝土圈梁应不小于2h/3,圈梁高度不小于120mm,一般采用180mm。

钢筋混凝土圈梁在墙身上的数量应根据房屋的层高、层数、墙厚、地基条件、地震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8)构造柱

a.作用:

从竖向加强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墙体的延性,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增加建筑物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

b.构造要点:

一般与在墙体的某些转角部位(建筑物四角、纵横墙相交处、楼梯转角处等)设置;

应贯通整个建筑物高度,与圈梁、地梁浇成一体。

施工时,先砌墙,后浇混凝土,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

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当采用粘土多孔砖时,最小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

最小配筋量是:

纵向钢筋4Ф12,箍筋ф6@200~250。

构造柱下端应锚固在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无基础梁时应伸入底层地坪下500mm处,上端应锚固在顶层圈梁或女儿墙压顶内,以增强其稳定性。

(9)变形缝

定义:

为减少对建筑物的损坏,预先在建筑物变形敏感的部位将建筑结构断开,以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变形宽度,使其免遭破坏而事先预留的垂直分割的人工缝隙称之为变形缝。

类型: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a.伸缩缝:

是为防止建筑物受温度变化而引起变形,产生裂缝而设置,又叫温度缝。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因墙厚不同,墙身变形缝可做成平缝、错缝或企口缝等形式。

为防止雨雪等对室内的渗透,外墙缝内应填塞可以防水、防腐蚀的弹性材料,如沥青麻丝、塑料条、橡胶条、金属调节片等。

对内墙和外墙内侧的伸缩缝,从室内美观的角度考虑,通常以装饰性木板或金属调节板遮盖,木盖板一边固定在墙上,另一边悬空,以便适应伸缩变形的需要。

伸缩缝处理,如图4-4所示

b.沉降缝:

当建筑物由于各部位可能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结构变形破坏时,应考虑设置沉降缝,将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设置沉降缝是为了适应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变形,因此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都要断开,沉降缝两侧应各有基础和墙体,以满足沉降和伸缩的双重需要。

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性质及建筑物的高度有关,一般为30~70mm,在软弱地基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