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0448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新学期八年级物理知识检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回顾八年级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概念。

2、初次尝试用分析法解决物理习题。

知道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迅速回到新学期的正常学习轨道。

2、能较好地掌握学科学习内容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对于上学期的物理学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谈谈。

二、简单习题检测:

(一)填空题:

1、单位换算:

178MΏ=Ώ3×10Kv=V

2、在塑料、钨丝、陶瓷、铅笔芯、橡皮、人体、大地这些物质中,通常情况属

于导体的是,其余属于

3、我国电网是交流供电,频率是HZ

4、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

和锥形纸盆构成。

5、物理学上,我们把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6、电磁波在传播时可以介质。

7、电磁波波长为γ,频率为f和波速c的关系式为

8、将5Ώ的电阻接在1节新干电池的两端,则通过电阻的电流是A,电能转化成热的功率是W。

9、家庭电路中接有额定电流为5A的保险丝,在这个电路当中允许接的用电器的总

率不能大于Kw,现已经装了40W的电灯5盏,正常使用800w的电热器

最多还可以接入盏60w的电灯。

0

0

3

1

6

10、小明家里的电能表规格为“220V5A600r/kwh”若1h内,该电能表转600r,则这段时间内,电能表的示数将由

0

0

3

6

该电路中的电功率为w。

解决实际问题:

(二)一个灯泡印着“PZ220—40W”,它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大?

如果把它接入

110V的电压两端,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

与接在220v电路上相比,这时它发光的亮度是亮些还是暗些?

点拨:

这道题学生解得不够好,首先应该明确判断灯泡亮度的唯一标准是灯泡的实际功率。

注意灯泡的电阻在电压变化的前后似为不便,这点往往是解电学题的关键之所在。

(三)两只电阻分别是R1=8Ώ,R2=12Ώ,电源U=6V。

请你根据提供的物理量自行设计:

假设什么?

求什么?

并求解相应的电路图。

(1)

假设:

(2)

求:

(3)

解:

三、本学期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

1、本学期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古老而现代的力学

宇宙和微观世界

质量

第一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第十一章运动和力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的平衡

弹力弹簧测力计

重力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摩擦力

杠杆

其它简单机械

压强

液体的压强

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大气压强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浮力

浮力的应用

四、布置作业:

你认为要任课教师怎样上物理课你才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

五、预习:

第十章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教材分析

一、考纲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各种物体、微粒和场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物质”。

物质所涉及的科学内容,多数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新材料的发展前沿相联系,在中考当中热点的内容正是本章课程标准中指出的“物质”所涉及的内容:

1、物质的结构及物体的尺度。

2、正确使用天平、量筒测固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3、新材料的应用与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本章通过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来进入到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的,学习本章主要是应

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去研究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必然联系。

而通过科学的测量和完整的数据去总结或计算是研究问题的最常用的科学方法。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知道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和进行下去。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在不断的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要求

观察并体验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各种物质变化时,形态与体积的变化情况,体验探索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了解物质的结构、属性对社会科学进步、环保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巨大推动作用,培养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标重点

1、物质组成世间万物

2、从宏观物质世界看物质的微观组成。

●课标难点

1、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物质的固、液、气的微观模型

●教学过程

(新授)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师:

同学们对宇宙有哪些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

1、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

2、太阳系上银河系中的一员。

3、目前发现的太阳系有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学生阅书P4图10-1图10-2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板书:

1、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微粒。

2、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讲解:

从分子的角度看固、气、液态物质的内部组成。

三、原子的结构

质子

原子核

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例题分析。

例1、20C初,科学家们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你是怎样认识的?

例2、冬天下雪后,背阴处的雪不见其融化,但隔一段时间后却发现雪少了,这是怎么回事?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冬雪不消融但日渐减少的原因

四、纳米科学技术

阅书P8

1、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1nm=10-9m

2、光年是最大的长度单位。

1光年=3×105km/s×365×24×3600s=9·46×1012km

作业布置:

教材P8的习题。

板书设计(略)

课外习题: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它是由和组成的,核外是绕核高速运转的。

2、在长度单位中,光年是最大的单位,1光年=m,纳米是极小的单位,2·1nm=m。

3、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并且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是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第二节质量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能说出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要求

1、会使用托盘天平及学生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会根据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对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协作精神和求异精神。

课标重点:

质量的测量

课标难点: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引入)1、同学们的体重有多少?

2、示例长短不同的两根粉笔问学生哪根含的物质多?

(新授)

一、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通常用字母“m”表示。

2、单位:

国际制单位(SI)制——千克(kg)

其它:

吨(t)克(g)毫克(mg)

3、换算关系:

1kg=1000g1t=1000kg1g=1000mg

学生练习:

6t=kg=g80mg=g=kg

6·3g=kg=mg

阅读小资料:

一些物体的质量

二、质量的测量

1、天平是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

(师出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2、天平的构造。

(阅书P10图10—2)

三、天平的使用

1、师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某一物体的质量。

2、使用天平之前应注意的事项:

(1)

(2)(3)

3、天平的使用方法:

巧记方法:

“一注意二放平三调衡四称量五读数”

师根据教材P11,想一想对天平的使用加以讨论和补充。

学生上台操作如何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例题分析:

1、小明同学在使用天平测物质的质量时,不留神,将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共用到了50g、20g、5g砝码各一个,此时游码指示标度为2·4g则物体的实际质量应该为g

师分析:

此类题型可分为两种,其一,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后,测量过程当中,没有使用游码,此时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其二,位置颠倒后,测量中使用了游码,故此时m物+m游=m砝,故m物=75g-2·4g=72·6g。

3、下面是某人对一个初中生的身体质量的估计,你认为哪个比较接近真实值()

A8·5×103gB3×102gC1×10-2tD5×107mg

作业:

课后习题P12-13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第三节密度(第1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利用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2、能利用密度查处各物质的密度。

3、说出水的密度及其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要求

1、利用实验探究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体积的关系

2、掌握实验探究的理念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体验协作与交流,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3、体验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关系。

2、密度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实验探究法研究: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关系。

师提问: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学生猜想:

可能成正比也可能成反比。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

列出探究中所用到的仪器和物品,并设计出数据表格或二维直角坐标系。

 

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注意收集数据。

师生共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板书):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体积的比值一定,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二、密度

1、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2、公式:

ρ=m/v

3、单位:

kg/m3 (组合单位) g/cm3

4、换算:

1g/cm3=1×103kg/m3

阅书P15 一些物质的密度

师强调: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它反映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的特性。

    3、你从密度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密度的应用

师:

你能计算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吗?

推导:

        m=ρ·v

   ρ=m/v   

v=m/ρ

例: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m,宽m,厚m,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它的质量有多大?

(分析):

碑心的巨石不能直接测量,从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可以得出。

教师示范解题,说明计算中要注意:

1、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

2、数字的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想想议仪:

一卷细铜线,怎样做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学生讨论。

课外阅读:

科学世界——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作业布置:

课课过关:

密度1~15题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第三节密度(第2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学法点拨:

1、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

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枝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

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

探究这种特性用到了图像的方法。

注意理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体会这一方法带来的方便和理解上的便利。

2、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3、单位换算:

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4、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

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5、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

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实验探究:

继续理解密度的概念。

1、学生实验:

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看看它们的质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出示:

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

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

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

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二、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例题:

课文第14页例题

达标自查

1、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2、人们常说:

铁比木头重。

它的真实含义是()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3、对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D、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4、一根均匀的铁棒,去掉1/2,剩下的一半是原来的质量的,剩下的一半体积是原来的,剩下的一半密度与原来的。

5、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读作。

它表示的意思是。

6、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体积是100mL的液体,总质量是13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7、下面是调节天平和使用天平的步骤,请把正确的排列序号写在横线上。

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线处

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算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整理器材,把物体放回原处

8、一只瓶子能装2kg酒精(ρ=0.8×103kg/m3),如果用来装满水,那么瓶内水的质量()

A、小于2kgB、大于2kgC、等于2kgD、无法判断

9、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对剩下的半块砖,正确说法是()

A、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10、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g,则物体的质量为()

A、124gB、122gC、118gD、116g

能力提高

11、一辆油罐车装了30m3的石油,小明想测量石油的密度,从车上取出30mL石油,测得它的质量是24.6g。

求:

石油的密度。

这辆运油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

12、一个质量是40g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变为140g,装满油后质量变为120g。

求油的密度。

13、参观调查:

小明和同学一起参观烈士陵园。

他们观察到一块花岗石纪念碑,经测量得知,高4m,宽80cm,厚50cm,计算它的质量是多少(ρ=2.6×103kg/m3)有机会的话参观调查你见到的纪念碑并实地测量,计算这个纪念碑的质量是多少。

14、有一个铁球的质量是316g,体积是60cm3,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如果是空心的,那么中空部分体积是多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

什么叫物质的密度?

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

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

用什么器材测量?

记录哪些量?

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

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

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

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

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

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

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

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

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

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

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

游码在2.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

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

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略)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2、测水的密度.

3、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讨论:

测物质密度的步骤。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测体积时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如下图所示:

将物块竖直放置,然后如图所示,将其夹到中间,最后下面用尺子测量,即可得圆柱体的直径d,所以这个圆柱体的横截面积即可知道.然后用刻度尺测量一下圆柱体的高,根据公式V=π(

)3即可得物块的体积。

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