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0511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 B解析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B解析版

2019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仿真模拟试题B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在彼此矛盾激化、亲情疏远的情况下,自然不再温情脉脉,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

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行省制度

2.先秦诸子学说中,有一学术流派主张变法革新,受到秦国的推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这学术流派是

A.墨家B.法家

C.道家D.儒家

2.B【解析】由材料“变法革新”“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可知,这一学术流派为法家,故选B。

A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排除A;道家主张效法自然和无为而治,排除C;儒家主张仁政,以德治国,排除D。

3.《后汉书·杜诗传》中记载:

“(建武)七年,遇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唐李贤注:

“冶铁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

”由此无法得出的结论是水排

A.发明于东汉时期B.主要用途是农业灌溉

C.以水力作为其动力D.主要用途是鼓风冶铁

3.B【解析】由材料信息“《后汉书•杜诗传》”可知,水排发明于东汉时期,故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由材料“今激水以鼓之也”可知水排的动力是水力,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冶铁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说明,水排的功能是鼓风冶铁,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项。

4.《梦溪笔谈》曾描述如下现象:

“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造纸术的发明

B.指南针的应用

C.印刷术的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4.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印刷数量增多,效率极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显然是因为活字印刷的发明,故C正确;造纸术主要与发明纸张有关,故A错误;指南针主要是航海方面,故B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不是直接原因,故D错误。

5.《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是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地方自治的市镇

C.沿街开铺的街市D.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这些名句让人百读不厌,传唱民间。

能“传唱民间”是因为,他的词

A.善于抓住特征进行描写B.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

C.贴近市民生活,反映市民情怀D.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哀思

6.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他以切身的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用白描的手法,不避俚俗,铺叙绘写,由于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柳词在宋元时代广为流播,故C项正确。

A

项包含在C项之中,B、D项是豪放派词人的特点,排除。

7.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

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

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做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裁决军国大事

B.事实上行使丞相权力

C.草拟审批政令

D.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

8.“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属同一条约的是

E.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F.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G.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H.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8.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割台湾,偿二百兆”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也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正确。

A、D两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C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9.《新青年》第五卷曾有人发文称:

“单换一块共和国招牌,而店中所卖的,还是那些‘皇帝御用’的旧货,绝不谓革命成功。

”为此,先进知识分子们大力提倡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反对旧道德

C.君民共主

D.联俄联共

9.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通过反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宣传民主与科学,进行思想解放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故选B。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思想,故可排除A;新文化运动是反对君主制的,故可排除C;联俄联共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排除D。

10.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10.C【解析】剪辫子的人剪掉了“崇尚西法”的辫子,说明其并没有盲目崇尚西洋风尚,故A项错误;辫子并不代表传统精华,故B项错误;辫子未全部剪掉,反映了一部分人对传统观念不能彻底决裂,故步自封,故C项正确;只是剪了半个辫子,并未破除陋俗,故D项错误。

11.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

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到来。

为此他主张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12.“介石先生慧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

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

……毛泽东谨启。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其中“先生盛德”主要指

A.指挥国民革命军北伐B.组织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敌

C.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D.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二十七年”即1938年,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先生盛德”主要是指蒋介石组织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敌,故B项正确。

国民革命军北伐发生在192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A。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7年形成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

13.造成灾难的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那种浪漫主义的想法,以为把人民巧妙的组织起来,便能增加生产力,精神比经济因素对生产更有效力。

基于这种认识,中共当时

A.建立生产合作社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4“这真是一条遥远漫长的道路。

这不单单指从华盛顿到北京相隔的空间距离……现在西洋头号强国的总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了北京进行访问。

”《朝日新闻》所描述的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冷战时代的结束

D.日内瓦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14.A【解析】由材料中的“从华盛顿到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A。

B项是在1971年,在美国总统访华之前;冷战结束是在1991年;D项是在1954年,都不符合题意。

15.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5.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培育成功,故排除B项;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故排除C项;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发射成功的东方红一号,故排除D项。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从此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拥有了核武器,使西方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A。

16.在雅典,所谓的“公民”,即“一个公民是一个兵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分子:

所有的公共职务要亲自去做,不能用代表,必须亲自发言与投票”。

这说明古代雅典

A.防范了专制独裁

B.易制定正确国策

C.民主范围的广泛

D.实行直接民主制

1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管公民担任什么职务,都要自己亲自去做,不能由他人代替,说明公民享有行使自己权力的充分民主,这是直接民主的体现,D项正确。

A项“防范了”说法错误,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制定国策的信息,而是强调雅典实行直接的民主制度,排除B。

材料体现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公民是指祖籍本邦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儿童和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故不是民主范围广泛,排除C。

17.“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结合相关史实解读这番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亚非拉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进一步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已经取代了战争

18.薄伽丘的《十日谈》多半故事都是以爱情等为主题,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理想情人的妩媚。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

A.推动文学创作B.主张恋爱自由

C.反对禁欲主义D.放弃宗教信仰

18.C【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文学创作是宣扬人文主义,推动文艺复兴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文艺复兴推动文学创作,故排除A项;材料作品是在宣扬人的欲望和价值,不是主张恋爱自由,故排除B项;文艺复兴并不主张放弃宗教信仰,故排除D项。

材料作品宣扬爱情,体现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欲望的肯定,是对宗教的禁欲主义的反对,故选C。

19.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做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

”这一论点

A.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B.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19.B【解析】根据材料“总统的咨询机构”可知,美国内阁并不是没有实际作用,故排除A;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内阁是总统的咨询机构,这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总统与内阁之间的权限明确,故B项正确,C项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的行政权受到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制约,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D。

故选B。

20.“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材料突出强调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D.坚持社会契约的政治主张

21.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

“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

”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D.提倡“新经济”模式

21.B【解析】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材料所述罗斯福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实施“新政”干预经济,这一行动缓和了国内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正确;自由放任政策是胡佛总统时期,故A项错误;美国并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提倡“新经济”模式是克林顿执政时期,故D项错误。

22.马克思、恩格斯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宣言》迄今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

这一“政治文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B.继承传统理论的成果

C.近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2.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

D项正确。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该宣言提供了阶级基础,故A项错误;传统理论的成果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近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科技条件,故C项错误。

23.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推出世界风云人物,并对其中一位评价如下:

“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洒下了种子,为现在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

……不但对科学界造成巨大震撼,对人文主义、文化和政治也带来重大影响。

从此以后,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

”“他”是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莱特兄弟

24.下图是1960年德国漫画家所绘的《戴高乐的欧洲之路》。

漫画能够说明

A.法德携手奠定了欧洲合作基础B.法国支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德国借欧洲联合提高大国地位D.法国促成了欧洲联盟的建立

24.A【解析】漫画显示法国和德国携手走向欧洲一体化,体现出法德和解奠定欧洲一体化进程,故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C项根据漫画内容无法得出;漫画显示的是法德促进欧洲一体化,不是欧盟的建立,故D项错误。

25.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相似点在于

A.致力于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B.都已建成了统一市场

C.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影响力大D.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已深入到政治领域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共2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義的民本思想打破了君主制的框架。

认为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设立君主的目的是服务民众。

他提出具体的政治改良办法,如“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天子不能尽批,到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学校,养士也。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是非于学校”;他还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提倡“方镇自治”。

——黄宗義《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

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

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

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

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

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对政治改良的构想。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异同。

(6分)

26.【答案】

(1)提倡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共治天下;恢复宰相分割皇权;提高地方自治权利;发挥学校议政功能。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同:

二者都批判了君主专制,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后世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分)异:

黄宗羲并未改变中国专制主义不断加强的趋势,没有引发社会变革。

孟德斯鸠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革命或改革。

(4分)

【解析】第

(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设立君主的目的是

服务民众”“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的信息归纳回答。

(2)问,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一从批判了君主专制,促进了思想解放的角度回答相同点,不同点从是否引发社会变革角度回答。

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明、革新和新技术的扩散——它们紧密相连,但概念是不同的。

发明是指一项机械、化学或电学性质的专利创新,其本身并没有特别的经济意义。

只有当它能被充分运用到经济发展当中,也就是当它成为一项革新时,它才表现出经济意义。

举例来说,在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于1776年

开始合作进行商业生产和营销蒸汽机之前,他们为新型蒸汽机发明的分离式冷凝器(在1769年取得专利权)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简直微不足道。

扩散是指一项革新在一个既定行业内、行业之间、跨国际之间的传播。

——摘自龙多·卡梅伦等《世界经济简史:

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材料二掠夺性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的“大炮”轰开各国封闭自守的大门,把各国国内的市场汇合成世界市场,使各国都成了世界市场上的一员。

到20世纪初,世界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摘自李植枬《宏观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以蒸汽机为例,说明发明、革新和新技术扩散的表现及其作用。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完整地解释“世界一体化”的含义。

(4分)

27.【答案】

(1)瓦特等人的分离式冷凝器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微不足道;联动式蒸汽机(改良的蒸汽机)使热效率提高,推动了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革命;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

(6分)

(2)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

(4分)

(2)关于“世界一体化”的含义,根据材料二“把各国国内的市场汇合成世界市场,使各国都成了世界市场上的一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市场的形成手段、商品贸易、技术传播、人口迁徙、文化交流、观念冲突等方面分析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