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3005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docx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篇

  在广播站锻炼的学生都知道,广播前都会提前做好广播稿,没有广播稿就不会有好的节目效果,那要怎么写好广播稿呢?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端午节广播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1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了解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端午节,又被人们称端阳节、端五节。

民间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节”和“棕子节”。

那为什么叫端午节呢?

原来,“端”在这里就是开始、开头的意思。

  “五”和“午”在古代是可能通用的。

古人认为,“五”是阳气始盛之数,因此五月的第一个逢五日就叫“端午节”,也称“端阳节”。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19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

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

  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

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

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

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

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

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

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寄托对屈原的哀思。

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时光如梭,转瞬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期末考试一天天临近,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收获着快乐,收获着成功。

面对着即将升入更高的年级,大家准备好了吗?

  同学们,记得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

假如你拥有大地,你就成为一个农民;假如你拥有羊群,你就成为一个牧人;假如你拥有厂房,你就成为一个企业家;假如你拥有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选择的机会,那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富翁。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才是真正的富翁,因为我们有朝气有活力,拥有许许多多的机会。

  我们汇聚在大泊中心小学,作为泊小的一份子,我们自豪,我们骄傲。

在这里,我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着自己的能力。

  同学们,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

  期末考试就要到来,让我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认真复习、认真总结,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2男:

当灿烂的晨曦温暖着整个校园,采撷一缕阳光,编织七彩的

  花环。

  女:

留住一丝清风,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男:

付出一份真诚,打造爱的世界。

  女:

带走一片笑容,永远与我们同行。

  合:

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

  男:

我是主持人xx女:

我是主持人xx合:

本次的红领巾之音由我们六班为大家准备。

  男:

今天的播音是这样为你安排的:

首先我们一起走进聪明小屋,学知识、长见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女:

其次是:

话说安全;最后是温馨提示。

下面请收听详细内容。

  女: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到了,大家对端午节的知

  识了解多少呢?

男:

嗨!

端午节不就是吃鸡蛋、吃粽子吗?

女:

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鸡蛋和粽子吗?

男:

不知道,你快给大家说说吧!

女: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

  已有2019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进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活动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

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真没想到,在端午节的背后还有如此感人的故事。

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我想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能过得更有意义。

  男:

多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都是告诉大家相同的一个道理:

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女:

同学们,安全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又是一个不容我们回避的问题。

安全的隐患是随处存在的,它就像是一只凶恶的老虎,时刻窥着我们,随时向我们进行袭击,给我们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与痛苦,也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不幸事故的发生,确保我们的安全呢,我们就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男: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同学却忽视了这个问题。

有的同学经常在公路上玩耍,有的同学上下楼梯时互相拥挤,有的同学在没有大人的陪伴私自游泳,有的同学独自玩火玩电,有的同学不按要求在体育器械上活动,还有的同学经常攀爬学校及其他地方的围墙,有的同学在校园里追逐打闹等等。

同学们,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要造成不幸的事故。

  女: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不注意安全,就是在拿我们宝贵的生命开玩笑。

同学们,无论我们听到的还是我们亲眼看到的那些不幸事故,都会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

因此,请同学们要自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爱护自己,每做一件事,都应该想一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么做是否安全,用自己的行动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最后是温馨提示栏目:

一说到夏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热,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

  的时期,但夏季的天气绝不是用一个热字可以概括了的。

夏季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最复杂的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

近三十年来北京全年降水量是570毫米,而仅仅夏季的降水量就达42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特别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

另外,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

  夏季天气炎热,在高温的环境中人体的很多功能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这些变化一旦不能很好适应环境,人体就会有各种不舒适感,中暑就是夏季里最多见的一种情况。

另外夏季高温高湿又是细菌繁殖活跃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疾病的多发期。

为了能平安度过夏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合理饮食多吃清淡少吃油腻食品,多吃一些带有苦味蔬菜,如苦瓜、丝瓜、苦菜、芹菜等。

苦味可以促进食欲,可以清心健脑,可以促进造血功能,还可以泄热排毒。

  动静适宜活动锻炼应在清晨、上午,一天中相对较凉爽的时段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

活动强度一定要适量,而且时间不宜过长。

起居有序由于暑热使人夜晚睡眠减少,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不足。

  另外在睡觉时一定要注意空调的温度不可调得太低,一般在26~28℃之间较适宜,还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以使室内空气洁净。

  着衣科学夏季着装要遵循“凉爽、简便、宽松、美观”的原则。

盛夏酷暑有些人喜欢打赤膊,以为这样可以凉快些,其实并不是这样。

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仅不凉快,反而更热,因为只有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辐射、传导散热。

  合:

本期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小学端午节广播稿3甲:

敬爱的老师们!

乙:

亲爱的同学们!

甲、乙:

  “小龙人”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

甲: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乙: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甲:

下周四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今天的“小龙人”广播进行端午节的专辑报道!

乙:

是的,端午节,又被人们称端阳节、端五节。

民间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节”和“棕子节”。

那为什么叫端午节呢?

我来跟大家说说吧。

  原来,“端”在这里就是开始、开头的意思。

  “五”和“午”在古代是可能通用的。

古人认为,“五”是阳气始盛之数,因此五月的第一个逢五日就叫“端午节”,也称“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

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各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二、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19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19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

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

  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

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

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

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

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是啊,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

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19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三、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

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

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

  “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四、端午节诗选:

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这一期的“小龙人”广播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