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0736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卷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语文试卷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试卷7.docx

《语文试卷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卷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试卷7.docx

语文试卷7

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1~7题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憩息(qì)粼粼(lín)犀利(xī)皎洁(jiāo)

B、蜿蜒(wān)绮丽(qí)慷慨(kǎi)恫吓(dòng)

C、纤维(qiān)脉搏(mài)堕落(duò)孤僻(pì)

D、瀚海(hàn)颤抖(chàn)洗涤(dí)腼腆(diǎn)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津津有味 欣喜若狂 家愉户晓 养尊处优

B、高瞻远瞩 恼羞成怒 孤苦令仃 走头无路

C、异口同声 乐不可支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D、一泄千里 水泻不通花团绵簇 豁然开朗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

他懂得,从师范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②南非曾在2000年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

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

A.①句填“饮水思源”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B.①句填“饮水思源”②句填“功亏一篑”

C.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句填“功亏一篑”

D.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

①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②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的进程

③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

④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

A.③④②①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7分)

⑴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六则)

⑵.,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儿童相见不相识,。

(贺知章《回乡偶书》)

⑷请找出古诗中写雨的句子:

,。

⑸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同工异曲之妙的句子是:

,。

6、名著阅读。

(2分)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塑造了这一

鄙视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

的生活状况。

7、近年来,武汉市多家公园开展了树木认养活动,许多市民参与其中。

今年,武汉市首次将6月5日、6日设为“树木认养回访日”。

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树木认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绘制的图表。

请仔细观察并比较两组数据,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图表所包含的信息。

(4分)

答:

第二部分

(8~25题49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8~9题。

(4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

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9.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

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9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寡人无疾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C.哀转久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D.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1.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春冬之时(的)   吾欲之南海(往,到)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

  C.其间千二百里(其中)  其真无马邪(这里)

  D.故渔歌曰(所以)   桓侯故使人间之(特意)

12.请把“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答:

1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分)

1.C2.C3.译文:

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4.

(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

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的情感不同:

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或语言风格不同:

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4~16题。

(7分)

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呢?

原来叶子里有许多色素,色素发生了变化,有的消失了,有的显露出来,有的重新形成。

②叶子里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色素是叶绿素。

它能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有机物质,供给植物本身以及动物的食料,这就是光合作用。

叶绿素常见的有两种:

叶绿素A,颜色较深,近乎蓝色;叶绿素B,颜色较浅,近乎黄绿。

它们的构造大致相同,与人身上的血色素很相似,全是卟啉类化合物,只是叶绿素含镁而不是含铁。

③与叶绿素同时存在的还有叶黄素与胡萝卜素,它们的颜色是黄的或橙黄的,有很多种类,化学结构与维生素A相近,也是卟啉类物质。

④以上几种色素,不是每个细胞都有,也不是平均散布在细胞里,而是与一些蛋白质及脂肪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小颗粒,叫叶绿粒。

这些色素是不能溶解在水里的,所以用水洗不出来,但是可以用甲醇、丙酮等溶剂提取。

提出来的溶液是绿的,因为叶绿素颜色重,把别的色素掩盖住了。

如果把这种溶液层析,也就是使它通过充满淀粉的管子,再用溶剂冲洗,由于它们被吸附的程度不同,就可以分开几个色素的层次。

⑤比较起来,叶绿素是不稳固的,它经常在破坏,经常在形成。

当光线很强而温度很低的时候,破坏强烈,形成停滞,叶绿素就要逐渐消失,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就显露出来了。

到了秋天,很多的叶子变黄,就是这个道理。

⑥至于叶子变红,那是由于另外一类色素,叫花青素。

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以上的完全不同,而是多酚类化合物的配糖体。

它们能溶于水,在细胞中分散在胞液里,很容易洗出来。

在酸性的溶液里是红色的,遇到碱变成蓝色。

一般花瓣里的色素,都是这一类,在叶子里则少见。

有时幼芽或嫩叶有这种色素,长大以后便消失了,或被叶绿素掩盖起来。

到了秋天,很多植物的叶子,会大量制造这类色素,那是叶绿素已经消失了,所以叶子会变成鲜红的颜色,常见的如槭树、乌桕等。

⑦花青素形成的过程还不十分清楚。

但是与叶子中的含糖量有关系。

天气冷时,叶子里贮藏的物质会转变成糖,糖分多了就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

如果我们在一根树枝的下部切去一圈树皮使糖分不流到树干,而在叶子里累积起来,就可以促进这个枝条上的叶

子变红。

有时叶子感染病菌或被虫子咬伤也有同样情况。

一般上部年幼的叶子比下边老叶先变色,有时叶脉先变色,有时叶肉先变色,都可能与糖分有关。

此外,强光、低温、干旱都有影响,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

所以特别在山上,天晴气爽,秋天骤冷,夜里有霜的地方,树叶也特别来的鲜艳,古人的诗描写“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这个道理。

(选文有改动)

14.叶子中的色素有哪几种?

(2分)

答:

15.第⑦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的什么特征?

简要进行分

析。

(2分)

答:

16.结合文段内容对下面材料给出解释。

(3分)

【材料连接】

秋天到了,人们喜欢到北京的香山、苏州的天平山或南京的栖霞山去观赏红叶。

本来葱郁的树林,脱掉了绿色的衣裳,换上黄、红、赭等鲜艳颜色的新装。

答:

四、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7~20题。

(15分)

淡竹

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

我要开花!

我要结果!

甚至动物。

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

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

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

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他也可以很出世。

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

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

一辈子。

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2009年第12期)

17.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8.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3-5段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

又为什么在第16-22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

(4分)

答:

19.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①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

答:

②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

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答:

20.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

(3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21~25题。

(14分)

2010年1月24日,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

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

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

停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

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

有人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

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

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

胆子也忒大了!

太没教养了!

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子。

    警方开始调查。

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她也住在那个小区。

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

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

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

    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

她问他,是不是你干的?

儿子低头不说话。

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

儿子承认,是他干的。

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

儿子说,心疼。

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

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说:

妈妈,我错了!

    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

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她还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

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

这是让儿子面对错误的第一步。

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只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

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

“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

”所有的车主都表示,原谅孩子。

    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谅了你。

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学会感恩。

    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

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一张张冰冷失望的脸,露出了笑容。

而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自始至终,她没有推卸责任,没有逃避,也没有雷霆大怒。

事情圆满解决,车主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了错误,学会了担当,获得了原谅。

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

    一位当事车主说,孩子的妈妈这么做,我很佩服。

说句实话,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处理得这么及时,这么果断,这么勇于承担的。

这位母亲,非常了不起。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一直通过媒体,关注着这件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从这位母亲身上,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我们的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心,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自己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这,你能够做到吗?

《读者》2010.9

21.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

(2分)

答:

22.“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中的“这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

答:

23.当事件发生后,文中母亲是如何处理的?

(3分)

答:

24.文章语言很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你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中加点字进行赏析。

(3分)

答:

25.文中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具有良好教育方法的母亲在历史上很多,请写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事例。

(3分)

答:

第三部分

(26题50分)

26、.请以“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