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0770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28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docx

珠算教程与应试模拟练习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一节算盘的种类

算盘的基本结构可分为框、梁、档、珠四部分。

横梁上面的算珠称为上珠,下面的算珠称为下珠。

根据每一档上珠、下珠数目的不同,算盘可分为以下不同种类。

一、七珠大算盘

这种算盘上珠两颗,下珠五颗。

最上边的一颗上珠称为顶珠,最下面的一颗下珠称为底珠,在一般计算方法中不使用顶珠和底珠。

常见的规格有9,11,13,17档之分。

七珠大算盘的优点是算珠的宽度与手指宽度相称,拨珠时手指的运动比较自然;算珠较大,看起来比较清楚。

使用算盘计算时,以珠表示数,以档表示位。

将算珠拨靠横梁时,下珠每颗为1,上珠每颗为5。

上下珠都不靠梁为空档,表示o。

在算盘上记数时,每档为一数位,高位在左,低位在右。

二、五珠小算盘

这种算盘上珠一颗,下珠四颗,无顶珠底珠。

小算盘一般为尖珠多档,常见规格有19,21,23,27,档。

小算盘优点较多:

体积小巧,携带更为方便;拨珠时手指活动距离短,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计算时可将算盘放在帐表上面,操作方便;声音小,利于工作;等等。

与使用大算盘相同,也是以珠表示数,以档表示位,拨珠靠梁时,下珠为1,上珠为5,空档为0。

记数时同样是高位在左,低位在右。

三、六珠小算盘

这种算盘与五珠小算盘基本相同,只是下珠为五颗,可以在使用一些传统计算方法时动用底珠。

&第二节拨珠法

使用七珠大算盘,一般将算盘置于桌面右侧,与帐表、算题摆成八字形,并尽量利用算盘左端运算,以缩短算题与算珠的距离,减小目光巡视的角度。

使用五珠或六珠小算盘,一般放于胸前,利用算盘中间偏右部分运算,也可置于帐表算题之上,灵活移动,就题而算。

操作时姿势要正,手臂离开桌面,手腕离开算盘,以便进退自如。

算题中的数据可以分节默念,但不可读出声音,否则会干扰运算,使差错明显增加。

熟练后应做到见数拨珠,连续运算。

拨珠力量要适当,用力不足拨珠不到位,用力过大会使算珠弹动,都将造成差错。

尤其应注意讲究指法,使动作科学合理,并应掌握运算中手不放笔及运算后迅速清盘的技巧。

一、指法

所谓指法,就是合理地使用手指拨珠的方法。

必须严格按科学的指法拨珠,错误的拨珠方法直接影响计算的准确与速度,而且一旦形成习惯很难纠正。

使用七珠大算盘,指法应为:

拇指专拨下珠向上靠梁,食指专拨下珠向下离梁,中指专拨上珠的上下靠梁离梁。

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以免误带无关算珠或妨碍视线。

根据运算需要,有单指拨珠、两指联拨、三指联拨和连续拨珠几种拨珠动作。

使用五珠或六珠小算盘,指法应为:

拇指专拨下珠向上靠梁,食指既拨下珠向下离梁,也拨上珠的上下靠梁离梁,其他三指向掌心自然弯曲。

根据运算需要,可有单指拨珠、两指联拨和连续拨珠几种拨珠动作。

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应在手指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尽量采用两指联拨,同时动作。

使用七珠大算盘还应注意利用三指联拨。

连续拨珠时,虽然不能同时动作,但也应连贯紧凑,力求迅速。

二、握笔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应在初学时就养成握笔拨珠的习惯,使运算与记录不致间断,节省时间。

握笔方式有多种,以不影响手指动作为宜。

使用七珠大算盘,可使笔尖向右放于拇指和小指之上,其他三指之下。

使用五珠或六珠小算盘,可笔尖向右放于食指和中指之下。

无论使用何种算盘,最佳方式是手心握笔,即将笔放于拇指之上,其他四指之下,笔尖向右,以小指轻夹笔,收拢无名指或中指及无名指,伸出三指或二指拨珠。

三、清盘

运算结束之后,将算盘上靠梁的算珠全部清掉成为空盘,是一项不可少的操作,应能熟练掌握一种简便有效的清盘方法。

七珠大算盘的清盘,一般是使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向下与算盘垂直伸开,沿梁由左至右,上下拨动,使算珠离梁而成空盘。

如果计算结果记录之后,需要与盘上数字再校对一遍时,可采用逐字清盘的方法,即从高位开始,边校对边按指法要求逐档拨去上下算珠成为空档。

五珠或六珠小算盘清盘方法简单,可用左手持算盘左端,将算盘上端抬起,使算珠全部下落,随即放平算盘,用右手食指或小指自左至右沿梁划动上珠即可。

盘上数字不多时,也可使用食指逐字清盘。

&第二章珠算加减法

珠算加减法应用最广,而且珠算加减法也是珠算乘除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加减法。

熟练掌握珠算加减法的唯一途径是勤打多练,尤其是多位数的加减和连续加减、混合加减运算的练习。

任何复杂的加减算题,都是分解为一位数的加减来计算的。

因此,一位数加减是加减法最基本的操作。

所谓学习加减法,就是准确掌握一位数的加减。

珠算加减法与笔算不同,笔算是从最低位开始计算的,而珠算是由最高位开始计算的。

从左到右,逐位相加减,直到最后求出结果。

运算时,先将被加数或被减数置于算盘上,然后与加数或减数逐位作加减运算。

算前,可任选一档为个位档,运算后,计算结果的个位档也就是这一档,无须算后再作定位。

关于加减定位方法的有关问题,请阅读第五章第一节。

学习珠算加减法,可以利用传统的口诀指导拨珠,也可以利用心算判断的方法,直接将算盘上的被加数或被减数改为计算结果。

无论利用口诀或是心算,都只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过渡手段,经过短期练习之后,就应形成条件反射,见数拨珠。

按照本书的安排,在本章加减法运算的学习中,应同时进行珠算指法的训练。

因此,虽然本书不再采用加减法口诀,但也不是直接改为计算结果的心算方法,而是结合运算中的指法动作选择另外一种心算的形式作为训练方法。

在本书所使用的指法符号中,以“↑”表示用拇指向上拨珠;以“↑↑”、“↓↓”表示用食指向上、向下拨珠;以“↑↑↑”、“↓↓↓”表示用中指向上、向下拨珠。

同时还可以“单”、“连”、“联”分别表示指法动作为单指拨珠、连续拨珠,两指或三指联拨。

&第一节加法

加法运算不外四种操作方式。

一、直接的加

两数相加时,加数可以直接打在被加数上,不发生进位,也没有任何一个珠被拨去。

(见表2—1)

按照指法的要求,如使用大算盘,加1,2,3,4用拇指向上拨,加5用中指向下拨,均为单指拨珠;加6,7,8,9用拇指中指上下同时拨,为两指联拨。

如使用小算盘,加1,2,3,4用拇指向上拨,加5用食指向下拨,均为单指拨珠;加6,7,8,9用拇指食指上下同时拨,为两指联拨。

运算开始时的置数,即被加数(或本书以后章节的被减数、被乘数、被除数等)置于算盘上,也完全是应用以上指法。

[例]2+720+57

505+3625678+4321

3210+678957046+31952

二、补五的加

当两数均不足5,而其和大于等于5时,需要动用一颗上珠,并在下珠中减去因补五而多加的部分。

(见表2—2)

使用大算盘为两指联拨,用中指食指同时向下拨。

使用小算盘为连续拨珠,只用食指向下拨,先拨上珠靠梁,再将相应的下珠拨去。

[例]2+443+14

4321+12344444+4321

32041+634724+8243

三、进十的加

当两数相加之和大于等于10,需要进位时,应在左一档加1作10,并在本档直接减因此而多加的部分。

(见表2—3)

使用大算盘,加1,2,3,4的指法动作为三指联拨,用中指食指拨减9,8,7,6,同时用拇指前档进一。

其余为两指联拨,除加5用中指拇指外,加6,7,8,9都使用食指拇指拨珠。

使用小算盘,加1,2,3,4为连续拨珠,先用食指在本档上下拨减,然后用拇指前档进一。

这时应力求连贯,在用食指拨去本档下珠的同时,就要用拇指前档进一。

其余为两指联拨,用食指、拇指同时拨珠。

关于前档进一的指法动作,以上只谈了使用拇指直接加1的情况。

在实际运算中,则应根据前档的具体情况,按照指法要求,分别作直接的加1,或补五的加1,或进十的加1。

[例]9+268+43

999+1254444+6789

7、3‘76+8454902+5098

四、破五进十的加

在进十的加法中,可能遇有加6,7,8,9而本档下珠不够减4,3,2,1的情况。

即当被加数大于等于5,加数也大于5,而其和又不足15(否则还可应用上种方式)时,不能直接在被加数本档下珠中减去因进位而多加的部分,需从被加数作5的上珠中减去因其和进位而多加的部分,因此应拨去上珠5,同时在下珠中加上因破5而多减的部分,然后进位加1。

(见表2—4)

此时使用大算盘的指法动作为连续拨珠,先用拇指中指两指联拨,作本档加减,然后用拇指前档进一。

拨珠时应注意动作连贯迅速。

使用小算盘也为连续拨珠,先用拇指食指两指联拨作本档加减,然后甩拇指前档进一。

这时也同样应注意动作紧凑迅速。

在前档进位加1的指法动作,与上种方式所作说明相同。

[例]6+765+79

5555+67892756+698

6077+700648575+9687

加法练习

练习一练习二

(1)1246+2752=3998

(1)4213+2343=6556

(2)7902+1085=8987

(2)1243+4322=5565

(3)1976+7013=8989(3)4432+2143=6575

(4)7632+2365=9997(4)3321+2444=5765

(5)6234+3765=9999(5)3421+3234=6655

练习三练习四

(1)7298+4825=12123

(1)6578+5786=12364

(2)3694+8416=12110

(2)7867+9678=17545

(3)5684+5479=1l163(3)6789+8765=15554

(4)4829+6381=11210(4)7658+7893=1555l

(5)5829+5483=11312(5)5675+8769=14444

练习五

(1)5534+4192=9726(6)10350+87127=97477

(2)2980+6481=9461(7)94832+72396=167228

(3)1002+9077=10079(8)65187+35672=100859

(4)4690+1270=5960(9)42975+23148=66123

(5)3542+1897=5439(10)21601+89612=111213

练习六

(1)+=

(2)1+=1

(3)+4=4

(4)+=1

(5)8+=8

(6)2+=3

(7)+=1

(8)+=

(9)6+=6501

(10)2+1=4

第二节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减法也有四种操作方式。

一、直接的减

两数相减时,减数可以直接从被减数中减去,不发生退位,也不在本档添加任何数字。

(见表2—5)

按照指法要求,如使用大算盘,减1,2,3,4用食指向下拨,减5用中指向上拨,均为单指拨珠;减6,7,8,9用中指食指上下同时拨,为两指联拨。

如使用小算盘,减1,2,3,4均用食指分别向下向上拨,为单指拨珠;减6.7,8,9用食指向下向上两次拨珠,为连续拨珠。

运算结束后,如采用逐字清盘方法,即应用以上指法。

[例]’4-38-6

84-62734-13

9835-43153687-156

二、破五的减

当两数相减时,被减数大于等于5,即有上珠靠梁,减数虽不足5,但下珠不够减,需动用上珠来减,并在下珠中加上因破五而多减去的部分。

(见表2—6)

此时使用大算盘的指法动作为两指联拨,用拇指和中指同时向上拨。

使用小算盘也为两指联拨,用拇指食指同时向上拨。

[例]5-37-4

68-24765-342

5555-12346578-4234

三、退十的减

当本档不够减时,需从上一档退一作lo,与减数的差数直接加在本档上。

(见表2—7)

使用大算盘,减l,2,3,4为连续拨珠,先用食指前档减l,然后用拇指中指作两指联拨,将差数加在本档上。

此时虽规定为连续拨珠,但可以三指紧密配合,力求动作合一。

其余为两指联拨,除减5用食指中指外,减6,7,8,9都使用食指拇指拨珠。

使用小算盘,减1,2,3,4为连续拨珠,先用食指前档减1,然后用拇指食指作两指联拨。

减5也为连续拨珠,用食指先后作前档减l和本档加5。

减6,7,8,9为两指连拨,用食指和拇指同时拨珠。

在减6,7,8,9的运算中,有时作两指联拨不很方便,如前档靠梁的下珠较多,本档没有下珠靠梁,在减9或减8时,也可作连续拨珠的运算,但务必使动作连贯迅速。

关于前档退一的指法动作,以上只谈了使用食指直接减1的情况。

在实际运算中,还应根据前档的具体情况,并按指法要求,或作破五的减1,或作退十的减1。

[例]21-335-8

3151-86720120-l786

65172-748910000-635

四、退十补五的减

在退十的减法中,当遇有减6,7,8,9,而前档退一减后的差数不能直接加在本档原有数上时,即被减数小于5,减后的差数也小于5,而其和大于5,这时应补加5,并在下珠中减去因补五而多加的部分。

(见表2—8)

此时使用大算盘为连续拨珠,用食指前档减1之后,再用中指食指作两指联拨,拨下本档一颗上珠,并同时拨去相应的下珠。

使用小算盘也为连续拨珠,只用食指,先作前档减1,再拨下本档一颗上珠,并随即拨去相应的下珠。

前档减l的指法动作,与上种方式所作说明相同。

[例]13-722-6

144-6714444-6789

34234-876953123-7068

减法练习

练习一练习二

(1)7683-5172=2511

(1)7568-3244=4324

(2)8547-2536=6011

(2)5676-1342=4334

(3)9824-3613=6211(3)8565-4123=4442

(4)8964-3752=5212(4)7567-3432=4135

(5)5889-5767=122(5)6782-6342=440

练习三练习四

(1)13241-9554=3687

(1)23552-6976=16576

(2)25734-8945=16789

(2)43324-9867=33457

(3)8847-4935=3912(3)13428-6899=6529

(4)4315-2987=1328(4)12314-7263=5051

(5)6214-5875—339(5)14337-7826=6511

练习五

(1)5346-2173=3173(6)75409-42089=33320

(2)2508-1931=577(7)31557-28463=3094

(3)7429-3066=4363(8)26732-19404=7328

(4)3123-2346=777(9)44008-17809=26199

(5)6050-4007=2043(10)60735-24947=35788

练习六

(1)731.95-693.07=38.88

(2)3543.66-769.29=2774.37

(3)6501-6301.92=99.08

(4)1476.67-576.37=900.30

(5)4128.90-1650.12=2478.78

(6)1813.79-1024.33=789.46

(7)8302.71-93.11=8209.60

(8)4610.67-3005.09=1605.58

(9)38,9.82-365.79=24.03

(10)1338.79-441.51=897.28

附:

加减法传统练习题

(1)加36

从1起加2加3…,加至36,得666.

(2)打百数

从1起加2加3…,直至加100,得5050;然后再从5050中减1减2减3…,直至减100,得0.

(3)连续加减625

连续加十次625,得6250;再从6250中连减十次625,得0.连续加十六次625,得10000;再从10000中连减十六次625,得0.

(4)连续加减823

连续加十五次823,得12345;再从12345中连减十五次823,得0.

(5)连续加减16835

连续加十二次16835,得202020;再从202020中连减十二次16835,得0.

(6)连续加减16875

连续加十次16875,得168750;再从168750中连减十次16875,得0.连续加十六次,得270000;再从270000中连减十六次16875,得0.

(7)连续加减123456789

连续加八次123456789,再加9,得987654321;然后连续减八次123456789,最后再减9,得0.

(8)打百数方阵

(一)

下列方阵图(见表2—9)中共有百数,每一横行或每一竖列、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相加,计算结果均为505.

(9)打百数方阵

(二)

下列方阵图(见表2-10)中,每一横行或每一竖列、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相加,计算结果均为51005.

第三节借减法

在减法运算中,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如331-469,一般可以采用颠倒相减的方法,即331-469=-(469-331)=-138.但如出现在连续运算中,如305+26-469+187+45,采用这种方法则须中断运算,进行记录、清盘,甚至再记录、再清盘,极影响工作效率。

如能采用珠算的借减法,则可使运算连续进行,不致中断。

使用借减法,在遇到小数减大数时,可在被减数前的适当档次“虚借1”。

“虚借1”所在档次视减数的位数而定。

一般,减数是个位数,在十位档借1,即借10;减数是十位数,在百位档借1,即借100;减数是百位数,在千位档借1,即借1000;依此类推。

然后就可进行正常的相减运算。

相减之后,算盘上的数与“虚借1”的差数就是计算结果(负数)。

这个差数可以通过观察迅速得到。

读出或写出正确结果的方法是:

从“虚借1”这一位的后面一档开始,每一档都要读这档数字与9的差数(如使用上一下四的五珠算盘,此差数即是该档未拨出的数),最后一档非零数字读其与10的差数。

[例一]331-469=-138

即可作如下运算:

331+虚借1000—469=862….读出结果为-138。

(见表2—11)

如果借减之后还要继续加减,不需中断、清盘,可以在算盘上的数字的基础上继续运算。

当运算过程中算盘上的结果能够归还虚借的“1”时,要及时还掉,归还后算盘上的数字就已是可以直接记录的计算结果,并且是正数;如始终不能归还虚借“1”,说明最后结果仍为负数,还需通过观察算盘上的数与虚借“1”的差数来得到。

表2—1l

运算步骤

运算结果

置被减数

3

3

1

前档虚借1

3

3

1

从1331中减去469

8

6

2

读862与虚借l000的差数

[例二]305+26-469+187+45=94

在按例一借减之后作如下运算:

862+187+45=1049-归还1000+45=94。

(见表2—12)

表2—12

运算步骤

运算结果

置数

3

0

5

加26

3

3

1

前档虚借1

3

3

1

减469

8

6

2

加187

1

0

4

9

归还虚借l

0

4

9

加45

9

4

[例三]94-1203+137-4685+3096+2604-243=-200(见表2—13)

表2一13

运算步骤

运算结果

置数

9

4

前三档(万位)虚借1(10000)

0

0

9

4

减1203

8

8

9

1

加137

9

0

2

8

减4685

4

3

4

3

加3096

7

4

3

9

加2604

1

0

0

4

3

3归还虚借1(10000)

0

4

3

前二档(千位)虚借(1000)

0

4

3

减243

8

0

0

读800与虚借1000的差数

本例中第一次所借的10000,在加入2604后也可暂不急于归还,而用做继续减243,则可避免第二次虚借1000的操作。

见表2-14。

表2-14

运算步骤

运算结果

置数

9

4

前三档(万位)虚借1(10000)

0

0

9

4

减1203

8

8

9

1

加137

9

0

2

8

减4685

4

3

4

3

加3096

7

4

3

9

加2604

1

0

0

4

3

减243

9

8

0

0

读9800与虚借10000的差数

[例四]94-1203+137-24790-50208=-75970(见表2—15)

使用借减法可以归还后再借,如上例第一种做法,也可以连续借,即尚未归还即再借,如本例。

本例计算最终未能归还所借,读出结果为负数。

表2—15

运算步骤

运算结果

置数

9

4

前三档(万位)虚借1(10000)

0

0

9

4

减1203

8

8

9

1

加137

9

0

2

8

前四档(十万位)虚借1(10000)

0

9

0

2

8

减24790

8

4

2

3

8

减50208

3

4

0

3

0

读出结果(见以下说明)

本例因第一次所借10000尚未归还,读出结果时,应先读出34030与所借100000的差数65970,再加上第一次所借10000,合计结果为负数75970。

上例计算结果的读出较为复杂。

为防止差错,并规范借减法运算程序,凡上一次所借未还即需再借,应避免同一档多次借,而是在左边更高档再借1,并且立即归还上一次所借,然后继续作减法运算。

如上例,第二次所借100000时,立即归还第一次所借10000,然后再减24790;最终读出结果时,直接读出盘面数24030与第二次所借100000的差数即可。

(见表2—16)

运算步骤

运算结果

置数

9

4

前三档(万位)虚借1(10000)

0

0

9

4

减1203

8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