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0774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docx

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大楼分析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1.2承办单位

本项目的承办单位是:

娄底市残疾人联合会

1.3拟建地点

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娄底市城区王家街与民政路交叉路口临街面

1.4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4920平方米。

1.5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2年,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

1.6项目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468万元,其中地方自筹300万元,单位自筹28万元,争取上级补助50万元,其他投资90万元。

1.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7.1承办单位委托娄底市工程咨询中心编制可研报告《工程咨询合同》;

1.7.2国家计委推荐使用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7.3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1.7.4《娄底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1.7.5《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

1.7.6《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

1.7.7国家和地方制订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1.7.8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8研究结论

1.8.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娄底城区建设,可以为一部分残疾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同时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效果是明显的。

1.8.2项目的建设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1.8.3项目所需各项市政条件均可得到解决。

1.8.4本项目所处位置在娄底市城区,道路、水、电、气、通迅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匀已完备,施工方便。

1.8.5项目建设规模适中,符合有关建设标准。

1.8.6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1.8.7平面布置及建筑结构、设备选型等都比较合理。

1.8.8环境保护及卫生安全措施考虑周详、防护周密。

1.8.9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因此,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时间紧迫,应抓紧建设。

 

第二章 区域概况

2.1项目所在地概况

娄底市是湘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湖南省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娄底市地处湖南省中部,东经110度46分到112度37分,北纬27度46分到28度14分之间,东与湘潭市接壤,西南与邵阳市相连,西与怀化市毗邻,北与益阳、长沙交界。

南北最宽102公里,东西最长16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8117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三点八。

娄底市属丘陵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倾斜,平均海拔170米。

南北山地高耸,中部河谷低洼,为“S”型盆地,雪峰山宛延西北,龙山雄居东南,资江纵贯南北,涟水流经东部。

娄底市始建于1960年元月,1962年10月撤销市建制,1977年新建涟源地区(后改为娄底地区),行署驻地为娄底镇。

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建制(县级市)。

1999年元月,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改为地级娄底市,现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等五县、市、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通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农业突飞猛进,重点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布局逐步优化,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已成为湖南省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今日娄底,农业有一定基础,工业有一定优势,商业有一定特色,科技有一定实力,正朝着经济实力雄厚、市场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完备、社会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发展。

根据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2020年),娄底市城区将由现在的“一区三片三组团”发展到“一区三片六组团”,远景形成“一城五片八组团”,构成“山水相间、组团有致、城乡交融、共为一体”的生态形山水城市。

一区三片即城市中心区和城西北的青山涟钢片,城南的百亩万宝片,城东的西阳碧溪片。

中心区基本范围北以涟水为界,西南以娄邵铁路及其南接线和仙女寨生态公园为界,用地约16平方公里,现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继续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

本项目所处位置为城市中心区。

2.2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

娄底市地处湘中腹地,居中的地理位置,使娄底既接受湘东地区的经济辐射,又在加快西部开发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娄底市(原为娄底地区)近20多年来,在81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00余万娄底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经过自强不息的奋斗,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经济总量位列全省14个市州中的第十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99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03.83亿元,增长11.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238元。

国民经济实力整体增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全市粮食继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全年粮食总产量160.64万吨,增长3.4%。

其中稻谷产量129.34万吨,增长2.7%;蔬菜71.33万吨,肉类31.75万吨。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0%,人居环境质量位列全省第二。

2005年,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全市工业增加值135.88亿元,增长15.4%。

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52亿元,增长20.5%。

建筑业平稳发展。

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07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水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0.84亿元,增长1.1%。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5.71万平方米,增长288.7%;房屋建筑面积158.72万平方米,增长48.0%。

科技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日趋繁荣,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2005年,加大了娄底森林城、娄底园林城市建设力度。

城区与各县市区环境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98.2元,实际增长10.2%。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168.81元,增长12.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49元,实际增长7.5%。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42元,实际增长13.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娄底残联在艰难中苦战,在曲折中前进。

通过认真实施残疾人事业五年纲要和“八五”、“九五”、“十五”计划纲要,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及省《实施办法》,加强残联组织建设为全市17.4万残疾人谋取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市残联机关通过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树三观”教育等活动,加强了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改造主观世界和防腐拒变能力;倡导学习型机关,做到了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每周五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增强了干部创新意识和法制观念、政策观念,提高了服务能力。

机关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支部工作、服务功能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机制基本形成,2004年,经市直机关工委年度考核,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3.1该项目的建设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

1990年10月,娄底地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处在盲人聋哑人协会的基础上成立,由娄底地区民政局代管,确定事业编制6名,经费实行计划单列。

在大科乡和平村租用一间民房办公,未配备主要负责干部,由正科级副主任主持工作,党组织关系在民政局,机关设一个党小组。

县、市残联同一时期成立。

1996年4月明确高配副处级主任;1996年6月明确为副处级群团机构,事业单位;1997年12月升格为正处级群团组织,并明确待地改市后落实到位,配备副处级主任。

1999年10月,更名为娄底市残疾人联合会,2000年1月,明确按正处级机构对待,并着手配备领导班子;2001年11月建立机关党支部,有党员5名,由市直工委直接管理;2002年1月与民政分设,为政府办综合协调单位。

内设3个职能部、室和1个就业服务部;办公室、康复部(加挂娄底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部牌子)、宣传教育就业部和娄底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部。

2002年8月,配备行政领导班子;2003年4月召开娄底市残联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主席团和执行理事会,标志着娄底残疾人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2003年11月建立党组,下设机关党支部,现有党员7名。

“八五”其间,国家就明确提出应有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全省其他市州都先后建了起来,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市也应加快该项目的建设。

3.2该项目的建设是保障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的要求

残联组建以来,共为5万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各项有效康复服务,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4363例,低视力配助视器康复771名,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819名,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1938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77名,智残儿童康复训练1216名,普及型假脚装配973名,矫形器装配378名,三种特需人群补用碘油丸152864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15336件。

建立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4个。

同时有效地开展了“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极大地预防和减少残疾的发生。

1995年被评为“八五”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

2001年被评为全省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分别在冷水江市和新化县开展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共完成手术418例,为患者免除手术费用达120余万元。

2004年11月29日“彭立珊光明行动”湖南启动仪式在娄底举行,并在娄底眼科医院开展了为期17天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市县两级残联、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和卫生部门紧密配合,对全市3800余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术前检查,完成复明手术592例,出院患者脱盲率达到99%。

为患者节省各种医疗费用140万元。

2004年由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合救助,共安装大腿假肢37人,每人补助50%,安装小脚假肢小腿56条,每人补助65%。

在上级残联的支持下,全市2004年积极开展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

为贫困残疾人免费配发用品用具96件,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配发助视器50人、110件,免费为贫困麻风畸残者配发辅助用具560件,免费为贫困聋人提供助听器18个等等。

保障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的前提是该项目的建成。

3.3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要求

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1998年7月,娄底行署正式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第106号令,依法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通知》。

2004年5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和部署全市依法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市县两级残联按照上级要求,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引导残疾人个体就业或组织起来就业。

近年来,全市各级机关、部门和企业共安置就业人员近5000人,共扶持3180名残疾人个体就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1400人。

通过对残疾人实施教育就业培训有利于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3.4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最为困难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我市有各类残疾人262750人,占总人口的6.44%,其中:

视力残疾人41935人,听力残疾人61378人,言语残疾人3468人,智力残疾人18287人,肢体残疾人82610人,精神病残疾人17394人,多重和其他残疾人37678人。

这些残疾人中,半数没有固定收入,3万多残疾人尚未解决温饱,约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60%,这种状况不从根本改变就会影响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残疾人事业。

总之,新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娄底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有利于推进娄底城区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建设和谐娄底。

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急需的。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为一栋七层楼建筑,总建筑面积4920㎡,占地700㎡。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残疾人康复、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等用房。

此外还有大院内的道路、绿化、给排水、供配电、暖通空调等辅助设施的建设。

其中:

一层用于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及残疾人综合服务大厅。

二层用于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仓库及康复中心。

三层至七层用于学员宿舍、教室、实训室、会议室。

第五章场址条件

5.1场址现状

5.1.1地点与地理位置

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场址位于娄底市城区王家街与民政路交叉路口临街面,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5.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本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国家行政办公用地,为出用地,土地使用权等相关手续均已办理好,总占地面积约为2840㎡。

5.2场址建设条件

5.2.1地形地质及气象条件

5.2.1.1地形条件

该项目建设用地场址位于位于娄底市城区王家街与民政路交叉路口临街面,整个场地实现了“三通一平”,地质条件良好,可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5.2.1.2气象条件

本项目所处地区娄底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明显,具有春温多变、寒潮频繁,“倒秋”阴雨天气多,寒露风早临,盛夏酷热、四季多变雨量集中的特点,除4、5月份雨季外,其它均为施工的良好季节,气候条件对施工影响较小,全年施工期长。

a、娄底市气象资料

年平均气温17.3℃(1980~1999)

其中:

一月份平均气温5.1℃(1979~1999)

     七月份平均气温28.8℃(1979~1999)

     极端最高气温39.6℃(1980~1999)

     极端最低气温-7.4℃(1980~1999)

     年平均总降水量1413.0毫米(1980~1999)

     全年雨水日155.2天(1979~1999)

     相对湿度平均77.4%(1979~1999)

     风速年平均1.7米/秒(1979~1999)

娄底市城区夏季主导风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b、工程抗震

根据湖南省地震裂度分布图,娄底市属六度以下地区,设计时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5.2.2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用地处在娄底市城区王家街与民政路交叉路口临街面,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5.2.3市政配套条件

  本项目用电量不大,基本为照明生活用电,设置变配电房能满足供电要求,建设用电和生活用电不成问题。

供水能得到保证,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街道两侧均有自来水公司的主水管。

排水可通过王家街与民政路的城市污水管网排出。

5.2.4施工条件

本项目约占地5.3亩,其中土建工程施工面积为4920㎡。

项目区交通发达,为施工提供了便利;周围的乡镇有大量的砖、瓦、灰、砂石等建筑材料供应,邻近的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可提供优质的建筑用钢筋、管材,且价格较为低廉,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六章工程方案

6.1总平面布置

6.1.1平面布局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563㎡(合5.3亩),总建筑面积约4920㎡,东西朝向,层数为7层。

6.1.2绿化

为满足绿化设计要求,美化基地院内环境,绿化布置按规划设计要求,遵循院落内的整体环境,进行点、线、面绿化。

6.2建筑方案

6.2.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

6.2.1.1根据地形及功能的使用特点,创建一个现代、庄重、简洁、内敛的服务体系。

6.2.1.2节约用地,保护环境为设计理念。

从整体入手,在强调自身建筑特色、改善中心区环境的同时,注意周边环境,使之成为一个融入整个城市的和谐有机体。

6.2.1.3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妥善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

6.2.2建筑艺术与风格

秉承庄重、内敛、简洁、现代的综合服务建筑风格,以“简洁和谐”作为构思主题。

设计原则为:

布局紧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资源。

6.2.3平面方案

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平面布置基本呈L形,平行于王家街与民政路,即建筑平面与城市道路中心线分别平行布置。

根据场地特点,服务中心考虑二个出入口:

底层转角一个、在底层入院的通道边设一个疏散楼梯。

要充分考虑上下交通问题,解决好紧急情况人流的疏散,满足民用建筑防火规范要求。

本方案要求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6.2.4立面方案

综合服务中心的立面方案,在遵循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前提下,在满足各种平面功能的条件下,努力创造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且有现代感的建筑形体。

使整个建筑符合时代潮流,达到了与周边建筑相互呼应的效果。

层高暂定为:

底层6M,其余各层为3.3-3.6M,总高不超过25M。

6.2.5室内外装修

6.2.5.1采光

根据有关设计规范,采光的指标见下表:

表6-1采光指标

名    称

窗地比值

工作室、教室、打字室、复印室、陈列室等

≥1/6

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

≥1/4

会  议 室

≥1/8

饮水处、厕所等

1/10

门厅、走廊、楼梯间

1/10

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天然采光,对于无条件天然采光或采光要求达不到上表规定数值的房间,采用人工照明,满足照度要求。

(2)室内外装修

本项目的室外装修考虑为冷色调外墙水性涂料,铝合金窗。

一般用房、走廊、楼梯等部位采用普通和中级装修:

采用内墙涂料、中级地砖或水磨石地面、天棚管线暗装。

卫生间的内墙面与地面为瓷砖。

6.3结构方案

6.3.1方案依据

6.3.1.1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6.3.1.2自然条件

风荷载:

基本风压0.35KN/m2

雪荷载:

基本雪压0.35KN/m2

基本地震烈度按6度抗震设防

6.3.1.3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基础情况,及建房地段的工程勘察报告反映出,场地地质状况好,表面大部分为硬塑粘土,致密坚硬,微风化,承载力设计值8000Kpa。

因地下灰岩层距地表不远,整个场地地质稳定性良好,无新近构造活动迹象,适宜于本工程建设。

6.3.2结构方案

6.3.2.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6.3.2.2结构选型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6.3.2.3基础选型

根据地质报告材料,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6.3.2.4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

本工程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楼板钢筋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其余构件采用Ⅰ级,新Ⅲ级钢筋;墙体材料可采用煤矸石砖、混凝土砖、粘土空心砖等;混凝土与砌筑砂浆中加粉煤灰,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

6.3.2.5混凝土主体工程中,掺用Ⅱ级粉煤灰混凝土,具体掺量由试配确定。

6.4给排水方案

6.4.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划》(GBJ15-88,2003年版);

(2)《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

6.4.2水源

本工程水源采用娄底市自来水厂提供的城市自来水,从市政供水管网引入。

供水管径为DN200,供水水压为0.4MPa.

6.4.3用水量

娄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生活用水总量为18m3/d,消防用水量为57m3。

(1)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规范》(GB50015-2003)本工程用水量标准为50L/人·班,用水人数按270人计,小时变化系数2.5~2.0,日水量为13.5m3。

(2)绿化日用水量为2L/m2,绿化面积1000m2,日用水量为2.0m3。

(4)未预见用水量按15%计,为2.5m3。

(5)本工程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外消防用水量按10L/S计,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1次,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设计。

一次消防总消防用水量72m3。

6.4.4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室外采用生活及消防共用给水系统。

室内采用下行上给式市政直接供水。

6.4.5消防系统

(1)室外消防给水系统采用低压制环状管网,设二具SS100室外地上式消火栓。

(2)室内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消防竖管二根均连成环状,消火栓布置按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为原则,每座消火栓处设消防启动按钮,可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消火栓系统设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二座。

6.4.5排水

1)室内排水采用合流制,室内粪便污水和洗涤水均经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入城区污水排水管网。

2)、屋顶雨水经雨水立管有组织地排至室外再排入院内雨水排水管道。

3)、卫生间内设卫生洁具。

4)、生活室内给水采用PP-R给水管,室外给水采用热渡锌钢管。

6.5电气方案

6.5.1方案范围

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动力配电、消防自动报警、防雷接地、有线电视、电话、电脑网络等系统。

6.5.2供电方案

1)、供电电源及电压:

由院内配电房电缆进线作正常电源,另设EPS做消防备用电源。

二级供电负荷。

2)、配电房:

配电房设于首层,照明空调计算负荷为200KW,动力负荷为50KW,消防计算负荷为60KW,补偿前功率因素0.7,补偿后功率因素为0.95,低压侧均采用抽屉式开关柜。

6.5.3电力方案

1)电源电压和配电系统:

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设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集中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分布负荷采用树干式供电。

2)、变配电房低压出线采用阻燃型铜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沿电缆桥架敷设,垂直主干线路以阻燃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沿强电竖井敷设,分布负荷以高强插接式母线槽进行配电,支线以铜芯塑料绝缘线穿钢管暗敷。

3)、接地和接零:

本工程采用联合式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1欧姆,配电房出线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电,设专用保护零线,设备金属外壳采用保护接零。

6.5.4电气照明方案

1)、以日光灯光源为主要照明光源,白炽灯为辅助光源,按国家推荐的最低照度标准提高一级照度标准进行设计。

2)、工作照明线路为铜芯塑料绝缘线穿PVC阻燃管暗敷设,事故照明为铜芯塑料绝缘线穿钢管暗敷,并有3公分厚保护层。

3)、工作照明采用就地控制方式,事故照明采用就地控制加消防联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4)、户外照明电缆采用YJV-0.6/1kV型电缆沿电缆沟敷设,再穿钢管埋地暗敷引至用电点。

路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路灯,且由装于变电所的路灯配电箱控制,路灯照明配电时尽量保持三相平衡。

6.5.5防雷方案

交电间安装一级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Ω,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和避雷器接地用。

该综合服务楼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利用建筑物混凝土内钢筋做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为A级,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3~4级电涌保护器进行保护。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采用TN-S。

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性接好、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接地,设计时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地1Ω。

总等电位连接应将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保护干线,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等部位进行连接。

6.6弱电方案

6.6.1电话方案

6.6.1.1电话总进线从一层引入,每标准开间设一对出线插座进行设计,并留有20%裕量后选200对程控用户交换机。

6.6.1.2每层弱电竖井内设用户分线盒,由总分线箱对每一层线盒单独配线,电话主干线沿弱电竖井内电缆桥架敷设,由层分线盒至各用户出线插座线路采用HPV(2×0.5)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话线穿PVC阻燃塑料管暗敷设,出线插座安装距地为0.3m。

6.6.1.3电话线路沿竖井及走道内布线。

6.6.2宽带网络方案:

基本内容同电话系统方案。

6.6.3有线电视系统方案

设有线电视系统,每标准开间设一用户插座。

6.6.4广播系统

整个大楼设广播系统,走道每20m设扬声器,火警时强切为火灾广播。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