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0966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 文言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23文言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

23文言文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一)(2015聊城中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往来无白丁

__平民,没有学问的人__

(2)无丝竹之乱耳

__奏乐的声音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译文: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__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__译文: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

__

3.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分析。

(2分)

__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以自然环境优美,表现“陋室不陃”;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以往来人物博学表现“陋室不陋”;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生活情趣的高雅表现“陋室不陋”。

__

4.《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2分)

__文末引用孔子的话,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与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这句话在表达上是文章的最强音,它使文章的境界更加高调了。

__

(二)(2016原创预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故虽有名马

B.苔痕上阶绿 上书谏寡人者

C.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D.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它简陋了)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既)没有(靡丽的)音乐扰乱耳朵,(也)没有(冗繁的)官府公文拖累身心。

__

3.作者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还写到了诸葛庐和子云亭?

(2分)

__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希望自己也能如同这些古代贤人一样拥有高尚的品德情操。

__

4.本文中写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就你的交友观念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2分)

__示例:

我不认同这句话,《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只是和一些有学问的人交往,其实普通的人身上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__

第4篇 爱莲说(2013红河已考)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2013红河中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可爱者甚蕃

__多__

(2)宜乎众矣

__应当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译文: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不能接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译文:

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__

3.作者以莲自喻,表明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2分)

__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__

4.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2分)

__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好。

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__

(二)(2013西双版纳中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

 B.

C.

D.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译文:

我(却)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被淤泥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译文:

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__

3.本文写莲,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何作用?

(2分)

__对比。

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好。

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__

4.孟子认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2分)

__我赞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句话隐喻了做人要心地纯洁,不受外界世俗的影响;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自控能力差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坏的现象所诱导了,说法很绝对。

生活中,无论环境怎样,都要操持高洁的品格;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最后我们都能“出淤泥而不染”。

__

(三)(2014安徽中考)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濯清涟而不妖

__洗涤__

(2)香远益清

__更,更加__

(3)亭亭净植

__“植”通“直”,立__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译文: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译文: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的__

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

__陶渊明“爱菊”的原因:

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

花之富贵者也。

__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分)

__示例一:

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

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__

第5篇 记承天寺夜游(云南近5年未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2015孝感中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清闲的人__

(2)念无与为乐者

__想到,考虑到__

2.翻译句子。

(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译文: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淡泊闲静的人罢了__

(2)相与步于中庭。

__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__

3.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2分)

__一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二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__

4.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句话所描绘的情景,简要分析作者比喻的好处。

(3分)

__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

__

5.请你谈谈作者在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__表现了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__

(二)(2015昭通昭阳一中预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相与步于中庭

__到__

(2)盖竹柏影也

__原来,只是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_(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于是我就)高兴地起来散步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聚了一潭水一般空明清澈,水中的藻、荇交错横连,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__

【解析】注意

(1)中“欣然”的解释,单独解释词语的时候,解释为“高兴的样子”,但是在整句翻译的时候,就不能保留“的样子”,不然句子就不通顺了。

(2)中注意“空明”的意思是“形容水澄澈”。

3.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

有什么独到之处?

(2分)

_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月色却不出现“月”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形象生动。

__

【解析】通过分析首先排除与月亮描写完全无关的语句,确定描写月色的句子;然后判定这个句子用了哪种手法,这里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那么比喻的运用就有形象生动的效果;最后注意题目中要求答出写景的独到之处,所谓“独到”就是用的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一般比喻句有本体和喻体,这句中却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但又确实可以让读者感知到月光的清澈如水、明亮动人。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自称为“闲人”,请说说你对“闲人”的理解。

(3分)

__“闲人”在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指的是不汲汲于名利,能够从容流连美好风光的闲人,这个说法里带有苏轼的自嘲、郁郁不得志的自我排解的复杂意味。

__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限时集训:

24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2013德宏中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不见曦月

__日光,这里指太阳__

(2)属引凄异

__延长__

2.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译文: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__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译文: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__

3.作者在写三峡的水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夏季?

(2分)

__作者重点写江水,而水以夏水为盛,故先写夏水。

春冬之水都显示出清丽幽美,秋季之水显示出凄婉之美,故写四季之景时,先写夏季。

__

4.文章最后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2分)

__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之美。

__

(二)(2014重庆A卷中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3分)

(1)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 )

(2)夏水襄陵( 漫上 )

(3)不以疾也( 快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译文: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__

(2)属引凄异,哀转久绝。

__译文: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连续不断,异常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回传,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__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描写“春冬”景物后感慨道“良多趣味”。

你认为这里所说的“趣”指什么?

说说看。

(2分)

__“春冬之时”(即三峡的枯水期)的景物有“清荣峻茂”之象,因而使作者感到有“良多趣味”。

__

4.三峡风光,美不胜收。

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

(要求:

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3分)

__连绵三峡奇景,敞开四季温情,三峡欢迎你!

__

(三)(2016原创预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原意为奔跑,在文中的意思是飞奔的快马__

(2)空谷传响

__原意为发出声音,在文中的意思是回声。

__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译文:

水清,树荣(茂盛),山峻,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__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译文:

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凉。

__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分)

__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写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__

4.三峡适合建水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4分)

__理由1:

水流急。

原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

落差大。

原句: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

第7篇 《马说》(云南近5年未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一)(2015柳州中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故虽有名马 故:

__因此__

(2)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__两马并笃__

(3)不以千里称也 称:

__著称__

(4)才美不外见 才美:

__能力__

2.选择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C )(2分)

A.千里马常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D.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译文: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__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译文:

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__

4.“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2分)

__反问。

表达了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__

5.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文章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现象的深恶痛绝,并进行了猛烈抨击,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__

(二)(2015大理下关一中模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其真无马邪!

__疑问词,相当于“吗”__

(2)策之不以其道。

__正确的方法__

2.句子翻译。

(6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译文:

(和普通马一样)一同死在马棚里__

(2)不以千里称也。

__不以千里马著称__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译文: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__

3.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分)

__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界上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__

4.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2分)

__两种说法不一致。

《马说》中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是人才选拔不拘一格,即多方面选拔人才。

__

(三)(2016原创预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__能够__

(2)执策而临之__面对__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__只好屈辱地呆在养马的人的手里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__

3.从文中看,千里马不遇伯乐,他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2分)

__千里马的才能不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遭遇种种屈辱。

__

4.在今天,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2分)

__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

其次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