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1042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内科学题库11.docx

中医内科学题库11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1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外感发热的热型是:

()

A.寒热往来B.恶寒发热C.潮热夜甚D.持续壮热

2.感冒为外感病证,其病以下列哪方面的症状最为突出()

A.表B.肺C.卫表D.肺卫

3.壮热汗出,口渴引饮,面赤心烦,口苦口臭,舌苔黄,脉洪大有力,其最佳选方是:

()

A.大承气汤B.大柴胡汤C.麻杏石甘汤D.白虎汤

4.肺胀的病变首先在:

()

A.肾B.肝C.心肺D.肺

5.厥证的治疗原则为:

()

A.开窍醒神B.化痰醒神C醒神回厥D.救逆回厥

6.瘿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

A.肝脾B脾胃C肝肾D.心肝

7.哮病的病理因素:

()

A.以痰为主B.久病体弱C.饮食不节D.情志失调

8.哮病发作时的病理改变以下列哪一项为主?

()

A.邪实为主B.正虚为主C.肺虚为主D.正虚邪实

9.肺痈的病性主要是下列哪一项?

()

A.邪盛正虚B.虚实错杂C.邪盛证实D.表热实证

10.患者咯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异常腥臭,有时咯血,胸中满痛,甚则气

喘不能平卧,发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

A.沙参麦冬汤B.千金苇茎汤C.如金解毒散D.加味桔梗汤

11.证见干咳为主,痰少而粘,痰中带有血丝血点,色鲜红,咳声短促,午后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咽燥,胸部隐隐作痛,舌苔薄,舌边尖红,脉细数。

其辨证属:

()

A.肺痨阴虚火旺证B.肺痨肺阴亏虚症C.肺痨气阴耗伤证D.咳嗽肝火犯肺证

12.肺痨的病理性质以下列那一项为主?

()

A.以虚症为主B.以气虚为主C.以阴虚为主D.以肺虚为主13.记载用大剂量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心痛的医著是:

()

A.《医林改错》B.《金匮要略》C.《证治准绳》D.《世医得效方》

14.胸痹心痛本虚标实,标实当泻,以何法为重?

()

A.化痰泄浊B.辛温通阳C.宽胸理气D.活血通络

15.中风病中经络阴虚风动证的代表方是:

()

A.大蓁艽汤B.牵正散C.镇肝熄风汤D.天麻钩藤饮

16.倡导中风病“非风”学说的医家是:

()

A.叶天士B.李东垣C.张景岳D.刘河间

17.心脾两虚不寐的舌脉象是:

()

A.舌红少苔,脉细数B.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C舌淡苔薄,脉细无力D.舌淡,脉弦细

18.李某,女,28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头重目眩,口苦,嗳气,泛恶,

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代表方是:

()

A.龙胆泻肝汤B.朱砂安神丸C.黄连温胆汤D.黄连阿胶汤

19.中风病急性期是指:

()

A.发病后两周或至1个月以内B.发病两周或1个月以后C.发病后三天以内D.发病一周以内

20.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宜选用:

()

A.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B.良附丸C.黄芪建中汤D.失笑散合丹参饮

21.腹痛的治疗大法是:

()

A.通B.泻C补D.清

22.泻下物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纳少,舌苔白腻,脉濡缓者,治法是:

()

A.清热利湿B.消食导滞C.温补脾胃,固涩止泻D.散寒化湿

23.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此证属于:

()

A.寒湿内盛B.湿热伤中C食滞肠胃D.肝气乘脾

24.治疗风水相搏型水肿首选方是:

()

A.越婢加术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C.胃苓汤合五皮饮D.疏凿饮

25.身目俱黄,黄色欠鲜明,身热不扬或无热,头身困重,胃脘痞闷,呕恶纳呆,厌食油腻,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而黄,口粘,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数。

治疗的主方是:

()

A茵陈蒿汤B.大柴胡汤C.茵陈四苓汤D.茵陈术附汤

26.口渴多饮,烦热汗出,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

洪数。

病属消渴,辩证为:

()

A•肺热津伤B•胃热炽盛C•肾阴亏虚D•阴阳两虚

27.治疗气淋的代表方是:

()

A.八正数B.六磨汤C.沉香散D.石苇散

28.行痹的临床特征是:

()

A.关节酸痛,游走不定,恶风B.关节冷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C.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沉重D.关节灼热红肿,疼痛剧

烈,得冷较舒。

29.外感风寒头痛的主方是:

()

A.芎芷石膏汤B.羌活胜湿汤C.荆防败毒散D.川芎茶调散

30.颤证的主要表现:

()

A.肢体抽动B.头摇肢颤C.肢体麻木D.肢体无力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将他们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1.水肿的基本病机是:

A•肺失通调B•脾失转输C•肾失开合D•膀胱气化不利E•肝气郁滞2.心悸心脾两虚证的主要症状:

A.心悸气短B.恶闻声响C.面色无华D.纳呆食少E.头晕目眩

3.患者,诉头晕耳鸣,头痛而胀,烦劳情绪不畅时加重,腰膝酸软,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证属风阳上扰B.治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C.方选天麻钩藤饮

D•方选龙胆泻肝汤E•方选当归龙荟丸

4.中风病主要特征有:

A•神昏B•半身不遂C•口舌歪斜D•言语蹇涩或不语E•高热不退

5.患者诉心烦难以入睡,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

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肝火扰心B.治以疏肝泻火,镇心安神C•方选龙胆泻肝汤D•方选天王

补心丹E.可选加黄苓、山栀

6.感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鼻塞流涕B.喷嚏头痛C.恶寒发热D寒战壮热E.全身不适

7.肺痨的主要特征是:

A.咳嗽B.咯血C.身体消瘦D.潮热盗汗E.常伴恶寒、面赤、烦渴、脉

8.呕吐的病因主要是:

A.外感湿邪B.久居湿地C.饮食内伤D.情志失调E.劳倦过度

9.导致痢疾的病因主要有:

A.湿热之邪B.感受时邪C.寒湿之邪D.饮食不洁E.起居失常

10.下列哪些病证具有传染性?

A.痢疾B.疟疾C.外感发热D.时行感冒E.肺痨

11.黄疸病的主要表现有:

A.目黄B.身黄C.尿黄D.苔黄E.恶心

12.胁痛一般分为哪些证型论治?

A.肝阴不足B.肝气郁结C.瘀血阻络D.湿热蕴结E.肝阳虚

13.水肿的病位主要在:

A•肺B•肝C•脾D•肾E•心

14.鼓胀的主要证候特点有:

A•腹胀大B•皮色苍黄C•脉络暴露D•胁肋胀痛E•纳呆

15.肝癌的症候特征有:

A•上腹部肿块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而拒按B.肝区痛而剧烈,向肩背部放

射C•腹胀消瘦D•纳呆乏力E•便血

16.胃痛应与以下哪些病相鉴别:

A•胆胀B.真心痛C•鼓胀D•胁痛E•腹痛

17.腹痛的辨证要点是:

A•辨阴阳B.辨性质C.辨急缓D•辨部位E.辨虚实

18.呕吐常见的病因是:

A•外邪犯胃B•饮食不节C•情志失调D•病后体虚E•胃肠积热

19.呃逆的病因:

A•肝气郁结B•饮食不当C•情志不遂D•体虚病后E•外邪犯胃

20.泄泻的临床特征:

A•大便有粘液脓血B.排便次数增多C•泻出如水样D•粪质稀薄或完

谷不化E•里急后重

三、填空题,每题(空)1分,共15分

1.时行感冒的主因是,治疗多偏重于。

2.痢疾的多发季节是,病位在。

3.胸痹的主要病机为

、等脏。

4.中风病常见的病因为、、、、

5.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或下泄于,或渗出于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6.腰痛以为本,为标。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感冒2.癎病3.胁痛4.癃闭5.肥胖

五、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治外感如将”之意是指外感病证祛邪之法因外邪性质和证候特征不同而采用不同治法,且祛邪务净。

()

2.淋证主要病变部位在膀胱及肾。

()

3.《济生方》有“传变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五劳六极,非骨蒸、

传尸之比,多由不能卫生,始于过用”指的是肺痨。

()4.胸痹心痛发作期要注意适当休息,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5.便秘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属实,冷秘、阴阳气血不足的属虚。

()

6.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胆、胃密切相关。

其病机复杂,统而言之为正虚于内、邪毒凝结。

()7.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

8.积证具有无积块,腹中气时聚时散,发有休止,痛无定处,病程较短,一般

病情较轻,治疗较易等特点。

()9.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

10•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1个月遗精1〜2次,次日并无不适,属于

生理现象。

()

六、病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15分

1.林某,女,38岁,个体售鱼贩。

主诉:

胃脘灼热疼痛6天。

病史:

平素嗜食辛辣,6天前因食麻辣火锅后,即觉胃脘部灼热疼痛,但未经任何医院就诊,自服“胃友双层片”等药治疗,上症缓解不明显,而来我院就诊。

刻下见:

胃脘灼热疼痛,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饮,头重肢困,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1.李某,男,56岁,干部。

病史:

诉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三年余。

每逢劳累则诱发,但自服“消心痛”等药可缓解。

近周来因工作繁忙而觉胸部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心中动悸,神疲懒言,倦怠乏力,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3.某男,53岁,干部。

病史:

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年来出现多食易饥,近三个月来上症加重,并觉口渴欲饮,尿多,大便干结难解,体重下降,2个月内体重下降6kg,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要求:

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1.诊断:

胃痛(湿热中阻)

分析:

根据患者胃脘部灼热疼痛6天的表现故诊断为胃痛。

由于患者平素嗜食辛辣,长期喝酒,而致脾胃损伤,湿浊内生,蕴而化热,加上因连续喝酒3天,更伤脾胃,湿热壅阻于胃,气机不利而导致胃痛。

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饮,头重肢困,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濡数者,均属湿热中阻证。

由于湿热壅阻于胃,气机不利,故胃脘灼热疼痛。

湿热上蒸,则口苦。

湿热内蕴,津不上承,则口渴而不欲饮。

湿热中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肢倦乏力,纳呆恶心。

湿邪外犯肌表,上蒙清窍,故头重肢困。

湿热下注,故小便色黄,大便不畅。

舌苔黄腻、脉象濡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治法: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方药:

清中汤加减:

黄连10g栀子10g白豆蔻6g制半夏12g茯苓15g陈皮6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1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D4.D5.C6.A7.A8.A9.C10.D11.B12.C13.C14.D

15.C16.C17.C18.C19.A20.C21.A22.A23.B24.A25.C26.A27.C28.A29.D3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CDE3.ABC4.ABCD5.ABC6.ABCE7.ABCD

8.ACD9.BD10.ABDE11.ABC12.ABCD13.ACD14.ABC15.ABCD16.ABDE

17.ACDE18.ABCD19.BCD20.BCDE

三、填空题

1.时行病毒清热解毒

2.夏秋之交肠腑

3.心脉痹阻病位在心肝脾肾

4.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

5.口鼻诸窍前后二阴肌肤

6.正虚邪实

四、名词解释

1.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2.癎病系指脏腑受伤,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所致,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

3.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4.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

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

尿困难,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5.肥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

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五、是非题

1.对2.对3.对4.错5.错6.对7.对8.错9.错10.对

六、病例分析题

1.诊断:

湿阻(湿困脾胃)分析:

长期涉水作业,正值阴雨季节,外湿侵袭,内困脾胃,致使升降失常,运化不健,故胸闷腹胀,纳食不香,口中粘腻无味,便溏;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流注肢体,阻遏清阳,故肢体困倦而重,嗜睡,头重如裹;舌苔白腻,脉濡滑为湿邪内困之象。

治法:

芳香化湿。

方药:

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12g紫苏10g陈皮9g白芷12g厚扑10g法夏12g白术12g茯苓15g桔梗9g甘草5g水煎服每日一剂

2.诊断:

胸痹(气阴两虚)分析:

年过半百,肾气渐虚,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发为胸部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心中动悸;心气不足,机能活动衰减,故神疲懒言,倦怠乏力;卫外不固,则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脉虚细为气虚,气血不充之象。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人参10g黄芪30g炙甘草10g桂枝9g丹参12g大枣10g当归9g麦冬15g五味子6g陈皮10g川芎10g熟地15g茯苓10g赤芍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3.诊断:

消渴(中消—胃热炽盛)分析: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酒醇,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故多食易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难解;形失所养,则体重下降;脾虚转输不利,水谷精微下注,故尿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为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

玉女煎加味:

生地15g生石膏30g知母12g麦冬12g牛膝10g川连3g栀子9g大黄5g玄参12g水煎服每日一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