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1122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7.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3页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1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ppt

教育心理学,Itouchthefuture.Iteach.-ChristaMcAuliffe,AmericanEducatorandAstronaut,20thCentury我触摸未来,因为我是教师。

-克丽斯塔麦克奥里夫20世纪美国教育家、宇航员,教育心理学主要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概论*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学习的基本原理*学习动机*知识的建构技能的学习品德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教学设计原理课堂管理,合作学习小组,全班181人,每12人一组,共15组.起组名、人事分工:

组长(可固定,也可轮流)、记录员、协调员。

所有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讨论、发言、记录、考勤、评分、写学期总结。

要求:

参与、倾听、尊重、分享、保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本章要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

主体因素。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

主导作用。

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教学内容:

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及动画等。

教学环境:

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等)。

Characteristicsofbestteachers,1.Haveasenseofhumor79.2%2.Maketheclassinteresting73.7%3.Haveknowledgeoftheirsubjects70.1%4.Explainthingsclearly66.2%5.Spendtimetohelpstudents65.8%6.Arefairtotheirstudents61.8%7.Treatstudentslikeadults54.4%8.Relatewelltostudents54.2%9.Areconsiderateofstudentsfeelings51.9%10.Dontshowfavoritismtowardstudents46.6%,Characteristicsofworstteachers,Aredull/haveaboringclass79.6%Dontexplainthingsclearly63.2%Showfavoritismtowardstudents52.7%Haveapoorattitude49.8%Expecttoomuchfromstudents49.1%Dontrelatetostudents46.2%Givetoomuchhomework44.2%Aretoostrict40.6%Dontgivehelp/individualattention40.5%Lackcontrol39.9%,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评价/反思过程: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控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的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法:

研究者利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心理、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行动研究: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模式,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这是从行动出发,通过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行动研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情境性2合作性3参与性。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研究被公认。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研究得越来越深入,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

研究情境性环境的影响。

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本章话题,播放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1.5小时讨论1:

我与老师之间的故事(教师应具备的良好品质排序;教师不应具备的品质排序,均不超过十个;假如我是老师,我将。

)讨论2:

设计一个教学实验:

进行“故事续结尾”的作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

实验设计注意事项,假设界定:

“故事续结尾”、“创造性思维”学生被试:

排除无关因素-年龄、性别、作文基础、情绪等教师被试:

排除无关因素-教学次序时间与场所:

效果评估:

同组对比(前测、后测)、等组对比(实验组与控制组),第二章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本章要点:

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重点:

认知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与教育难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同化(assimilation);将现有的心理模式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顺应(accomodation):

通过修正已有的观念以适应新的要求。

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阅读以下文字,小张和小王是一对好朋友,俩人都很喜欢购物,相约今天下午到百盛购物。

小张提前一小时来到电梯口等小王,可是小王一直未到。

小张给小王打了电话,小王未接。

小张想:

小王经常毁约,干脆不等了。

于是就自己到了百盛,按计划买了很多东西回家了。

是非题,从文中可知:

小张、小王这俩个女孩是对好朋友,非常喜欢购物。

小张、小王是年轻时尚的人。

小王总是毁约。

小张给小王家里打了电话,可小王没接。

最后,小张自己按计划买了很多东西高兴地回家了。

同一个事物,视角不同,则结论不同、心情不同、行为不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stage02岁):

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适应与探索外界。

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型到主动探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objectpermanence);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stage27岁):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直觉的物的图像;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分开,“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思维具有刻板性;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perationalstage711岁):

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conservation)的概念。

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operationsstage1116岁):

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基于抽象原则(abstractprinciple)。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且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或违抗师长;不那么自我中心,考虑一些假设可能性,进行推测、猜想和估计。

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水平。

成年人在不熟悉的领域,思维还要回到具体运演。

教育时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三)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可能性。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练习和经验(现实性。

指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

“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当个体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能同化新的知识经验时,会在心理上感到平衡。

若不能同化环境中的新知识经验时,心理上感到失衡,心理失衡的结果,使得个体产生一种自我调节的内驱力,经过顺应,个体的心理状态又达到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具有同成人有质的差异的独特心理结构的个体。

)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一方面儿童具有完成一定的典型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犯一定典型错误的倾向。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年出生于德国,在奥地利受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训练,后定居美国,是美国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

他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

精神动力学理论,性力论、人格结构论、潜意识论变态心理并非由于躯体疾病而是由于心理冲突和情绪紊乱的结果本能欲望过强,心理防御机制无法控制及与之抗衡,就只能让内驱力在意识中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防御机制应用不当或过多,会出现变态行为心理变态是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SigmundFreud(1856-1939),潜意识和性的冲动人类的生物本能“力必多”(Libido)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三个阶段:

口、肛、生殖器欲阶段)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构成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三原则防御机制(压抑或克制力),弗洛伊德人格发展,口唇期:

01岁肛门期:

13岁生殖器期:

36岁潜伏期:

6岁青春期生殖期:

始于青春期,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年龄发展危机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02岁信任对不信任对人信任,有安全感面对新环境时会焦虑不安23岁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能按社会要求表现目的性行为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36岁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612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有明确的自我观念与追寻的方向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而彷徨迷失18-30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与人相处有亲密感与社会疏离时感寂寞3060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热爱家庭关怀社会有责任心有义务感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老年期完美无缺对悲观失望随心所欲,安享余年悔恨旧事,空抱怨,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

想当好学生-很可能会丧失信心-导致自卑或颓废。

为了培养其勤奋感,应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与创造,对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增强其自信心、发展其人格。

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其帮助下确立实际的目标,并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要给学生表现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同时,对那些丧失信心的孩子提供适当的支持,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成败观,使其懂得偶尔失败是学校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切不可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学习信心,更不能因此而自卑、颓废。

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理解他们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要始终给他们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们,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第三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智力:

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测验: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A.比内(A.Binet)和医生T.西孟(T.Simon)于1905年编制而成的,目的是为了筛选不能适应正常班级教学的儿童,称为比内西孟量表.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

比率智商,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离差智商,IQ=100+15*(个体测验分数-同年龄组的平均分)/同年龄组的标准差,撕纸体验,每组选一名最聪明的人戴上眼罩撕纸讨论:

参与者、旁观者的感受,智力的构成之多元智力理论(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1983)倡议。

传统上的智力在概念上窄化到适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七种智力。

(1)言语智力(linguisticintelligence)指学习与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逻辑数理智力(logic-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指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3)空间智力(spatialintelligence)指凭知觉确定距离、判断方向的能力。

(4)音乐智力(musicalintelligence)指对音律节奏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5)身体运动智力(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指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6)社交智力(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指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7)自我反省智力(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指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IndividualVariations个体差异,Individualsplayouttheirlivesindifferentways.ThomasHuxley,EnglishBiologist,19thCentury个体以千差万别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人生。

-托马斯赫胥黎,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游戏,认识自己鼓掌、眨眼、心跳描述自己,智力的差异,个体差异:

量的差异主要指个体在IQ分数上的不同。

大多数人的IQ在85到115之间,约占总人数的68%.他们的聪明程度属中等,超过140的人属于智力超常,低于70的人属于智力低下,他们在人口中都不到1%.质的差异主要指个体的构成成分的差异。

智力由许多不同的心理能力构成,即使受测者在测验总分上是相同的,但在各个分测验中也会存在很大差异。

群体差异:

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1)从总体水平上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2)从智力结构上看,有性别差异。

男性的视知觉能力,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明显优于女性;女性的听觉能力较强,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明显优于男性。

一般说来,男性擅长抽象思维,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理科学科;女性擅长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等人文学科。

女孩的口语发展比男孩早,在言语流畅性及读、写、拼等方面均占优势;而男孩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等方面又比女孩强。

智力差异与学业成就:

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0.6-0.7,在中学阶段为0.5-0.6,在大学阶段为0.4-0.5。

智力水平高的学生一般形成学习定势的速度快,容易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易于自行纠正错误和验证答案,较多使用逻辑推理,他们的学习方法更有效,也较能更持久地学习。

此外,智力结构上的差异也影响着学业成绩。

如有的学生的文科成绩可能会好些,有的则理科成绩好些。

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

教学组织方面的改革包括分校、分班、班内分组及跳、留级等。

改革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学习风格及其构成要素:

1954年哈伯特塞伦提出。

学习风格(learningstycle)又名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学习倾向指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冲动型与反思型认知方式整体性与系列性认知方式,learningstyles,VisualAuditoryKinesthetic&Tactile1Doyoutrytoseetheword?

2Doyousoundoutthewordoruseaphoneticapproach?

3Doyouwritetheworddowntofindifitfeelsright?

4Doyousparinglybutdislikelisteningfortoolong?

5Doyoufavorwordssuchassee,picture,andimagine?

6Doyouenjoylisteningbutareimpatienttotalk?

7Doyouusewordssuchashear,tune,andthink?

8Doyougestureanduseexpressivemovements?

9Doyouusewordssuchasfeel,touch,andhold?

10Doyoubecomedistractedbyuntidinessormovement?

11Doyoubecomedistractedbysoundsornoises?

12Doyoubecomedistractedbyactivityaroundyou?

13Doyouforgetnamesbutrememberfacesorrememberwhereyoumet?

14Doyouforgetfacesbutremembernamesorrememberwhatyoutalkedabout?

15Doyourememberbestwhatyoudidtogether?

16Doyoupreferdirect,face-to-face,personalmeetings?

17Doyoupreferthetelephone?

18Doyoutalkwiththemwhilewalkingorparticipatinginanactivity?

19Doyoulikedescriptivescenesorpausetoimaginetheactions?

20Doyouenjoydialogandconversationorhearthecharacterstalk?

21Doyoupreferactionstoriesorarenotakeenreader?

22Doyouliketoseedemonstrations,diagrams,slides,orposters?

23Doyoupreferverbalinstructionsortalkingaboutitwithsomeoneelse?

24Doyouprefertojumprightinandtryit?

25Doyouliketolookatthedirectionsandthepicture?

26Doyouignorethedirectionsandfigureitoutasyougoalong?

27Doyouseekoutpicturesordiagrams?

28Doyoucallthehelpdesk,askaneighbor,orgrowlatthecomputer?

29Doyoukeeptryingtodoitortryitonanothercomputer?

场独立性者与场依存性者的学习特点,赫尔曼.威特金(HermanWitkin):

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影响者为场依存性;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影响而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为场独立性。

两者的区别不在学习能力上,而在学习过程中。

其学习特点如下:

场依存性者场独立性者学习兴趣偏爱人文、社会科学理科、自然科学学习成绩倾向理科自然科学成绩差;理科、自然科学成绩好人文、社会科学成绩好。

人文、社会科学成绩差学习策略特点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独立自觉学习由外在动机支配由内在动机支配教学方式偏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