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17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分)

雄孔雀都珍爱自己的尾巴,它们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选择好放尾巴的地方,然后才安稳地休息。

捕捉孔雀大都要在下雨时来到森林里孔雀栖息的地方,这时孔雀的长尾巴被淋湿,分量很重,孔雀担心飞起来会把尾巴拖脏拽坏,就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

当捕捉它的人走到跟前,它也决不肯飞翔,唯恐损坏了它的漂亮的尾巴。

▲5.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请就其创意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柳宗元

⑴崔生足下:

辱书及文章,辞意良高,所向慕不凡近,诚有意乎圣人之言。

然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

辞之传于世者,必由于书[注]。

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要之,之道而已耳。

道之及,及乎物而已耳。

斯取道之内者也。

⑵今世因贵辞而矜书,粉泽以为工,遒密以为能,不亦外乎?

吾子之所言道,匪辞而书,其所望于仆,亦匪辞而书,是不亦去及物之道愈以远乎?

仆尝学圣人之道,身虽穷,志求之不已,庶几可以语于古。

恨与吾子不同州部,闭口无所发明。

观吾子文章,自秀士可通圣人之说。

今吾子求于道也外,而望于余也愈外,是其可惜欤!

吾且不言,是负吾子数千里不弃朽废者之意,故复云尔也。

⑶凡人好辞工书者,皆病癖也。

吾不幸蚤得二病。

学道以来,日思砭针攻熨,卒不能去,缠结心腑牢甚,愿斯须忘之而不克,窃尝自毒。

今吾子乃始钦钦思易吾病,不亦惑乎?

斯固有潜块积瘕,中子之内藏,恬而不悟,可怜哉!

其卒与我何异?

均之二病,书字益下,而子之意又益下,则子之病又益笃,甚矣,子癖于伎也。

⑷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啖土炭、嗜酸咸者,不得则大戚,其亲爱之者不忍其戚,因探而与之。

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

吾虽未得亲爱吾子,然亦重其来意之勤,有不忍矣。

诚欲分吾土炭酸咸,吾不敢爱,但远言其证不可也,俟面乃悉陈吾状。

⑸未相见,且试求良医为方已之。

苟能已,大善,则及物之道,专而易通。

若积结既定,医无所能已,幸期相见时,吾决分子其啖嗜者。

不具。

宗元白。

(选自《唐宋八大家诗文集》)

[注]书:

书法。

“唐世重文章,尤重书法。

其试士,以身、言、书、判拔萃,乃得为近职。

故黯以文章、书法为问。

”(《唐宋文醇》编者为本文所加注)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假:

借助

B.愿斯须忘之而不克,窃尝自毒毒:

加害

C.均之二病,书字益下均:

权衡

D.但远言其证不可也证:

病症

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诚有意乎圣人之言/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B.然圣人之言,期以明道/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C.吾且不言,是负吾子数千里不弃朽废者之意/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

D.今吾子乃始钦钦思易吾病,不亦惑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今世因贵辞而矜书,粉泽以为工,遒密以为能,不亦外乎?

(4分)

⑵身虽穷,志求之不已,庶几可以语于古。

⑶其亲爱之者不忍其戚,因探而与之。

9.作者为什么要对崔黯阐述“为文之道”?

请依据文章第二段文字,用自己话概括作答。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题君山忆钱塘江

(唐)雍陶(宋)李觏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⑴雍诗中“沉沉”和李诗中“隐隐”各自描写了什么?

(2分)

⑵两诗结句都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⑶从动与静的角度看,两诗的描写各有侧重,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

逍遥游》)

⑵▲,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

告子上》)

⑶▲,何不改乎此度?

(屈原《离骚》)

⑷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荀子·

劝学》)

⑸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出师表》)

⑹▲,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⑺不矜细行,▲。

为山九仞,▲。

(《尚书·

旅獒》)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世上最长的彩带

叶辛

⑴世上最长的彩带,是哪一个能工巧匠织出来的?

它足有百里之长,宽处达十里,窄处也有二里多。

这么奇妙的景观,却险些让我错过了。

⑵这天早上,岭腰山巅之间,全都笼罩在乳白色的雾纱之中,所有的景物都看不见了。

于是我说,改变行程,我们不进山看花了。

⑶谁知我这话一出,招来同行者的一片反对之声。

我知道山里的天气,这雨雾一起,啥子都看不到,不是白走一趟?

哪晓得这话一出,贵州朋友笑了起来,说黔西北高寒山区,十里不同天,说不定我们的车子一开过去,天就晴朗了。

⑷事情真如他说的,我们的面包车转出了几个山弯弯,天就放晴了。

恼人的冷雾细雨全都没了。

扑面而来的,全是目不暇接的杜鹃花。

⑸下得车来,我们已经置身在杜鹃花的花海之中。

只见四面八方,山上山下,高高低低全都是五彩缤纷的杜鹃花,每一朵花都有海碗那么大。

那鲜红的是马樱杜鹃,那水灵灵的是露珠杜鹃,那让人盯着看不厌的是迷你杜鹃,那花瓣儿几乎透明的是水红杜鹃,那花色儿繁艳艳的是多花杜鹃,那夺人眼球的是紫色杜鹃,那开得让人忍不住想折下一枝来的是锦绣杜鹃……

⑹我凝神赏花,不由吟出一首诗来:

一朵一朵又一朵/十朵百朵千万朵/缤纷五彩漫山坡/迸然怒放朵堆朵

⑺一个服饰时尚的漂亮姑娘躺倒在草地上兴奋地打着滚,没有人觉得她过分,同行的一位老教授说,我年轻一点,也会往草地上滚一滚,百里杜鹃真的太美了!

⑻上世纪80年代初,百里杜鹃景区刚被发现时,我来过这里。

原来这又叫黄家坝的地方,红军长征时在这里打过著名的黄家坝阻击战。

如今,这里专门成立了百里杜鹃风景管理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游客们蜂拥而来!

⑼百花坪上传来年轻男女们的笑声,万花楼前传来苗族姑娘的歌声,花廊那边传来彝族小伙弹奏的牛腿琴声。

哦,远处的花峰延伸到花谷深处,形成了一条波动起伏的美不胜收的彩带。

⑽那么大的花海,那么长的彩带,一天时间是游不完、看不尽的,只能走马观花地赏完百里杜鹃的1/10。

⑾没有人晓得这么美丽的杜鹃花下头,是煤山煤脉。

杜鹃花专爱长在煤山露头处饱含腐殖酸的土壤里。

农民们却是深知的。

现如今,大山的秘密让人识破了,就是这年年春天都会恣情怒放的百里杜鹃,吸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山民们世世代代熟视无睹的杜鹃花,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⑿还有9/10的杜鹃花林,我们只能借助疾驰的面包车隔窗欣赏了。

仿佛了解我们的心思,西斜的太阳露了脸,让我们得以尽情地观赏百里杜鹃的美景。

⒀那艳如云霞般的红杜鹃,把一整座山都染成了火焰色;

那娴静、淡雅的白杜鹃,千万朵大白花把山体染成了皑皑白雪;

那紫色杜鹃点缀在繁花丛中,那绚丽多彩的各色杜鹃争奇斗艳,其多变的花形,丰富的色调,其繁艳茂盛的花瓣,岂是坐在一掠而过的车子上能看得清的?

⒁面对窗外绵延至天边的彩带,我忽然觉得,乍一下车时吟出的那首诗,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受了,于是面向这一片我曾经生活了20多年的贵州高原,情不自禁地又吟出了四句:

金坡银坡宝石坡/绵延无尽坡连坡/烂漫山花锦绣坡/百里彩带系山坡

⒂哦,百里杜鹃,我第二故乡的绝世美景。

我赞美你,我歌颂你。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文章开头三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13.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对杜鹃花海的描写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

(6分)

14.文章两次写“我”吟诵诗句,这样处理是否显得多余?

为什么?

15.文章题为“世上最长的彩带”,但文章仅写了“彩带”的一部分,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长虫、草帽、细高挑

王小波

⑴现在各种哲学,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的领域,作家都成了文化批评的对象。

一种情形既然出现了,就必然有它的原因;

再说,批评也是为了作家好。

但我现在靠写作为生,见了这种情形,总觉得憋气。

⑵我家乡有句歇后语:

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

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

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

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作家们就一点正经的都没有,是帮混混。

我不敢说自己是作家,但若说文学事业的根基——写作,是这样一种东西,我还是不能同意。

⑶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就连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

看起来,作家们必须从反面理解这种差别:

他要巴结的不仅是文艺批评家、理论家,还有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

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头:

假如挨两下能换来学问,也算挨得值,但就怕碰上蒙事、打几下便宜手的人。

我知道一句话,估计除了德宏州的景颇人谁也听不懂:

呜!

阿靠!

卡路来!

似乎批评家要想知道意思也得让我打两下,但我没这么坏,不打人也肯把意思说出来:

喂,大哥,上哪儿去呀?

就凭一句别人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我也未免太心黑了一点——那也没有凭几句哲学咒符打人黑。

⑷文化批评还不全是“呜阿靠卡路来”。

它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鼓舞作家自爱、自强、自重。

一种跨学科的统治一切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可怎么偏偏是你遇上了这个鬼?

俗话说,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

但一枚柿子不能怪人家来捏你,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被捏。

人与人不独有知识的差异,还有能力的差异——我的意思是说,写作一道,虽没有很深的学问,也远不是人人都会。

作家可以在两个方面表现这种差异:

其一是文体,傅雷、汝龙、王道乾,这些优秀翻译家都是文体大师。

谁要想解构就去解好了,反正那样的文章你写不出来。

其二是想象力,像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尤瑟娜尔的《东方奇观》,里面充满了天外飞龙般的想象力,这可是个硬指标,而且和哲学、人类学、社会学都不搭界。

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

吐温的幽默。

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

我现在靠写作为生,也不敢期望过高,写到有几分像莎翁就行了。

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

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

16.当前对作家的文化批评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请简要概括。

17.文章第三段末尾这段画线文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1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肖伯纳: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

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题目自拟;

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⑤不少于800字。

语文Ⅱ(附加题)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由选考历史方向的考生完成。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夫文者,非仅辞章之谓也。

圣贤之文以载道,学者之文蕲①弗叛道。

夫学文者必先濬②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濬文者何在读书在养气。

夫六经,道之渊薮也,故读书先于治经。

愚意欲画以岁月,易象、《诗》、《书》、《春秋》、三礼诸书,以渐而及,不必屑屑拘牵注疏,务融液其大指所在。

(选自邵长蘅《与魏叔子论文书》)

[注]①蕲:

通“祈”,求,追求。

②濬:

通“浚”。

21.请概括作者所认为的一篇好文章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2分)

22.文中所提及的《春秋》是一部▲体史书,而“三礼”是《▲》《▲》《▲》的合称。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等。

B.《红楼梦》中,凤姐临终含泪把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并从手腕上褪下金镯子交给她;

刘姥姥收下金镯子,爽快答应了凤姐的托孤请求。

C.《茶馆》中,满清灭亡,庞太监病死,不堪庞太监侄子们欺凌的康顺子带着养子逃出庞宅,来到改良后的茶馆,求王利发给一条生路。

D.《边城》结尾,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系念的双重情感继续守着渡口;

夏去冬来,坍了的白塔重建了,但傩送仍未有归期。

E.《哈姆莱特》中,雷欧提斯听信克劳狄斯的挑唆,与哈姆莱特决斗;

在身中毒剑倒地身亡的最后一刻,他当众揭露了克劳狄斯的阴谋。

24.简答题。

⑴《红楼梦》中,净虚老尼托凤姐为金哥退亲,凤姐说,“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请简析凤姐这两句话中的潜台词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性格特征。

(5分)

⑵夏瑜作为鲁迅先生在《药》中塑造的一个反清斗士形象,他的斗争和牺牲都带有悲剧色彩。

请对此作简要说明。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如果把人与自然界决然对立起来,以“立法者”“主宰者”自居,那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人的生存意义的丧失,精神家园的失落。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自然界的态度,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的问题,而且是人类存在本身的内在价值问题。

在儒家哲学中,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仁”。

“仁”是一种道德理性。

关于“仁”的学说,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内容,但是最根本的内容则是“以生为仁”。

有人把“仁”学讲成道德形而上学,但是就其真实内容而言,则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哲学或生存与发展的哲学。

它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与存在主义所说的“生存”也不同。

仁是人的最高德性,是从天地“生生之德”或“天地生物之心”而来,人之所以尊贵,就在于有“仁”,而且能自觉其为“仁”。

“仁者人也”,“仁者生也”,这是一个古来而富于新意的命题。

儒家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是相依相存的,是同属宇宙生命的整体,是一体相通的,本无所谓内外、物我之别。

孟子的“仁民而爱物”,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都把人与物联系起来,说明仁的学说,这并不是把人降到一般物的水平,而是凸显人的德性主体。

因为只有人才能自觉到这一点,也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按照“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学说,人与万物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是一个生命整体,万物就如同自家身体一样,不可缺少,更不可损害。

朱熹和王阳明都说过“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话,即视万物为吾人身体的一部分。

人与万物的区别,只在于人能“推”而物不能“推”(程颢语)。

(节选自《新华文摘·

人类中心主义与儒家人学思想》)

25.儒家“仁”的学说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关系的?

26.概括说明儒家“仁”这一思想的核心意义。

27.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践行儒家“仁”的思想有哪些现实意义。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3分)C[鞭长莫及:

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

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顶礼膜拜:

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

诚惶诚恐:

恐惧不安。

//置疑:

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质疑:

提出疑问。

//心领神会:

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

也指深刻的领会。

洞若观火: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2.(3分)B(A.成分残缺,应在“缺乏”后补上“的状况”;

C.表意不明;

D.搭配不当,可将“减轻”改为“降低”。

3.(3分)C

[解析]③承起句的“高洁”,将蝉喻为隐士;

①紧承其后,描述“隐士”的生活特点,以见其“高洁”。

④②回应句首的“晨间听蝉”,描写晨间蝉鸣的特点。

⑥⑤写听蝉的感受和感悟,自然归结到结尾的“蝉亦是禅”。

4.(3分)不愿牺牲局部利益就会导致全局失败(或:

不要因小失大)。

5.(3分)[示例]

用拆字组合的方法,(1分)呼吁食品制作厂家及经销商讲“人品”,制售“良品”。

(1分)以公式形式出现,简洁明了,直观醒目。

(1分)

6.(3分)B(毒:

悔恨)

7.(3分)D(乃:

副词,竟然、却。

A.乎:

介词,相当于“于”/助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B.以:

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而”;

C.且:

连词,如果/副词,暂且。

8.⑴(4分)当今世人因为重视文辞而注重(或:

崇尚)书法,把刻意雕饰文辞视作工巧,把书法的雄健缜密作为能事,这不就背离了探求道的本质了吗?

评分建议:

句意,1分;

“矜”、“粉泽”“遒密”各1分。

若整句译文末尾缺失了问号,在照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⑵(3分)我虽然自身处境困窘,但学习圣人之道的志向从未放弃,希望能够对圣人之道有所了解。

“穷”“已”“庶几”,各1分;

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照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⑶(3分)那些亲近他、怜爱他的人不忍心让他伤心,于是就找来土炭、酸咸之类的给他。

“亲爱”、“戚”各1分。

9.(3分)⑴世人只重视文辞、书法,背离了探求“道”的本质;

⑵崔黯所理解的“道”只停留在文辞、书法上;

⑶回报崔黯向自己求教的诚意。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⑴(2分)沉沉:

山影的凝重,隐隐:

前山的模糊。

⑵(4分)比喻。

雍诗将洞庭湖中君山的倒影喻作镜中水仙青色的螺髻,更好地描摹出月色中君山倒影的幽静。

李诗将夕照中的满江红帆喻作无数穿着淡红色衣衫的水中仙女,突出了夕照下船帆色彩的奇幻。

(每点2分——本、喻体,1分;

表达效果,1分)

⑶(4分)雍诗侧重对月夜湖中君山的倒影作静态描写,使整个画面清幽神秘;

李诗侧重在对夕照江上帆船作动态描写,使整个画面灵动绚丽。

(每点2分;

描写对象、角度,1分;

11.(8分)⑴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⑶不抚壮而弃秽兮⑷輮使之然也

⑸恢弘志士之气⑹朝晖夕阴⑺终累大德功亏一篑

一句1分。

若该句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或字迹模糊不清等现象之一,则该句不得分。

【友情提醒】批阅时,请特别留意句中加点加粗字的书写是否正确无误。

12.(4分)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对杜鹃花海的浓墨重彩的描绘蓄势。

(每点2分)

13.(6分)由整体而部分,描写富有层次性;

(2分)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2分)融情于景,在表现杜鹃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中,抒发作者的惊喜与赞美之情,语言富有节奏感与韵律美。

14.(4分)不多余。

(1分)第一次侧重抒发的是“我”对杜鹃花的赞叹之情(1分);

第二次侧重抒发的是对杜鹃花所处环境的赞美之情,内中包含着对历史的回忆、时代的颂扬、未来的展望;

内容上是对第一首诗的补充(或:

两首诗显示了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内在层次),体现了文章主旨的开掘和拓展。

15.(6分)⑴符合客观实际,这条彩带很长,一天是游不完、看不尽的;

⑵以点带面,体现出这条彩带的无限魅力;

⑶有意“留白”,让人对这条彩带产生无限的遐想,为读者的想象留下空间。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⑴错误地理解文学和写作(或:

错误地认为文学是不存在的,写作就是各种丑恶心态的流露);

⑵对作家求全责备,要求作家必须全知全能。

⑶批评依据的仅仅是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且缺乏善意(或:

对文学事业或作家展开的是毫无帮助的欺压式的批评)。

17.(6分)⑴用以方言唬人类比仅凭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批评作家的做法;

⑵揭露这一做法的居心险恶;

⑶形象阐释自己的文化批评主张。

18.(6分)首先,肯定文化批评具有的正面意义;

接着,呼吁作家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

最后,集中阐述作家应在“文体”和“想象力”两方面加强修炼。

19.参照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

具体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