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2121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docx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礼仪大学生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物质文明,另外一方面也出现了人文危机,出现了道德沦丧,大学生的道德问题也是我们目前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礼仪和道德的契和点出发来进行分析,提出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礼仪的内涵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一)礼仪的内涵

  礼仪,就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礼”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之间秩序的建立。

“礼”从原始社会敬神之仪式,到阶级社会泛指社会道德规范,及引申为今天的敬意,其本质是“诚”,其核心是相互尊重、棚互关心、相互谦让,即礼貌、礼节。

礼的精神内核是人伦关系、伦理价值。

礼,礼源于生活,首先表现为一种生活仪式,最后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高度民主。

“仪”是礼节的表现形式。

在我国,“仪”的概念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才提到,为仪式、仪文之意;到了封建社会“仪”又有了容貌和外表、仪式和礼节、区分尊卑的准则和法度等含义;延至今日,“仪”是作为人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具体形式,仪式的精神内核是社会秩序。

可见,不管是“礼”还是“仪”都和道德规范有关系,它本身就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具有着重要的道德功能,礼仪修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能引导人们的道德修养,显现人们的道德精神,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据有关资料显示,各国对下一代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礼仪教育。

如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韩国《道德》科第一条口标足:

使之理解日常生活所必要的礼节和道德规范的意义和重要性。

由此可见,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个人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礼仪和道德的关系

  礼仪和道德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1.道德是礼仪的灵魂,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

以礼待人,按礼办事,正是德行的反映。

讲究礼仪除了注意礼仪的外在形式之外,更要注重道德修养。

正如古人云:

“不学礼何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内圣外王说”、““德”成于中,“礼”形于外。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

“美德足精神上的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礼仪具有道德功能,道德亦有礼仪功能,二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2.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多层次的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道德规范,是道德的表现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礼仪是社会生活中最基础的道德环节,居于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层次。

因而,礼仪也是评价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之一。

  3.礼仪可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4.礼仪习惯是道德品质形成的载体。

从“礼”和“礼仪”的关系看,实际上是一种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礼”是道德精神,“礼仪”是道德行为。

人的道德素质沉淀于内心世界,但它可以通过人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

观察一个人的仪态、行为举止往往可以了解他内心的道德世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倾向和伦理精神,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

  二、目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古代“传道、授业、解惑”到今天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都反映了我国的教育中,道德教育是放在首位的,而在道德教育中,又尤其重视礼仪教育。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苟子也强调: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不礼则不宁。

”人们一般都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是一个懂礼的人,应当彬彬有礼。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大力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风尚,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1981年2月2S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中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其中就涉及到了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这项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党中央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简称《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把“文明礼貌”列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作为基本道德规范。

可见,我国非常重视公民的道德素质的培养,而且还把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礼仪相关内容都纳入了道德范畴之中。

  礼仪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一般说来,它是与人的文化程度相长的。

作为接受高等文化教育的大学生,在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应该具有较好的礼仪和道德文化。

但是,目前来讲,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具体表现为很多不文明和不礼貌的行为上。

一是}j常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如在课桌上乱涂乱画,课堂上手机声此起彼伏,食堂的乱插队的现象等等;二是在公众场合的不文明行为,如校园内恋爱学生的亲密接触,公交车上强占位置、公众场合的大声喧哗等等;三是过分的自负,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蔑视,对古人不尊重及对身边人不尊重现象等等;四是无知无畏式的个性展示,由于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们追求一种无序的个性,没有道德规范的个性。

  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有: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强化,出现了机械文明从而导致人的异化。

社会对个人的专业能力的肯定和强调急速增强,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发展变化,使他们往往更加主要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忽视了礼仪道德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也越来越宽容,更加注重人性的发展,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的冲击,在无序中承认差异,使得他们

  

(一)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礼仪教育是高校弘扬中国礼仪文化传统和落实党中央“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礼仪教育也正是中国礼文化的再现,让新一代中华儿女在中国礼文化中得到熏陶、继承和发扬。

另外,我们自孔子以来就重视“以德治国”,而且在孔子德的思想观念中,是以礼为先,虽然彼礼和此礼并非是完全一样,但都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

通过礼仪教育,培养有素质的公民,从而真正地达到“以德治国”。

  2.礼仪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真正实现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在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同时,需要加强其人文素养,包括其道德素质与文明素质,从而带到动整个社会文明的提高。

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这也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3.礼仪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改善,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人无自信不能立,良好的礼仪修养会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改善,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成功,正如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着的《成功的策略》导出的同一条公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二)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可行性

  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可行性,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礼可“导”德

  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在人的行为规范之中,礼仪也是最起码的、最基础性的规范。

从人出生刚接触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到出生后的接人待物、仪表仪态的要求,这些都是人生的第一堂的德育课。

这些诚恳、谦和、礼貌和一些端庄、文雅、得体的要求为人的基本的道德修养起着奠基作用。

  2.礼可“显”德

  人的道德素质是沉淀在内心世界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人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

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总是通过“礼”来显现“礼”的修养,显现一个人的内在的道德索质。

因此,可以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3.礼可使道德“行化”

  从理论上说,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机制一般是知、情、意、行的过程,即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总是从知开始的。

从实践来看,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关键是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强调“知”与“行”相统一,如果只重视“知”而不重视“行”,那就完全失去了“知”的意义。

  礼仪教育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它可以使得高深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德行具体细化为具体的礼貌、礼节的行为之巾,可以让道德修养和人们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切身体验结合起来,从而让大学生真正地领会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真正地使大学生把道德教育内化,从而使道德认知落实到道德行为中去。

使学生能够通过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4.礼可“保”德

  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而且,道德原则也可以按照礼仪的形式组织起来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中去。

  5.大学生对礼仪的接受性比灌输武的道德教育的接受性要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文化教育的人才,大部分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秀外慧中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他们也希望自已拥有良好的形象和良好的行为表现。

但是他们在大学所接受的道德教育都是些深奥的道德原理和道德规范原则,而没有比较浅显的行为细节,这种道德教育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得并不紧密,这一方面让他们只是了解道德教育,但是无法内化;另外一方面也使他们丧失了对道德教育的兴趣;而礼仪教育却可以正好弥补这一缺陷,可以把深奥的道德原则规范具体细化为基本的行为细节,同时学生们也有接受礼仪教育的欲望,因为它的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

  综上所述,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方面是因为礼仪和道德它们有着内在的相通性,另外一方面实践证明,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大学校园中颇受欢迎。

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以礼仪教育来组织实施具有一定必要性和可行性。

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可以采用单科的礼仪课来进行,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基本的礼仪道德知识;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运用隐性课程,如把礼仪知识贯穿于校园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从而使礼仪教育具有较好的环境,注重对大学生礼仪的养成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还有可运用礼仪实践综合课程或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如参加社会实践或虚拟情景行进行演习,把礼仪教育付诸于实践之中,达到学行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朱明珠.加强大学生礼仪教[J].育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

  2李林.青年学生礼仪[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姜国忠.大学生要补上礼仪教育[N].光明日报2002.9.26

  4陆文泽.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5.6。

  5负小波,陈建新,温玉甫.浅议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6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6.5

  7何浩然,冯贵荣.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